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計劃周二(18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討論結束烏克蘭的衝突。

特朗普從佛羅里達州返回華盛頓途中,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對記者表示,將在周二與普京通話,過去的周末已做了很多工作。他說,看看能否結束這場衝突,也許能,也許不能,但認為很有機會。

被問及有關讓步問題時,特朗普說,會談論領土問題及發電廠問題,認為很多相關內容俄烏雙方都已經深入討論過,例如分割某些資產。

美烏在沙特會談後,烏克蘭接受30天停火提議,克里姆林宮說,普京已通過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向特朗普轉達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意見,重申普京支持特朗普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總體立場,但指出有一些事項仍需共同解決。

特朗普自再次上任以來,在外交上著重推動美國與俄羅斯方面進行接觸和談判,希望改善美俄關係,被認為是顛覆美國的傳統外交政策。特朗普也曾與烏克蘭多次有摩擦,包括推出了旨在獲取烏克蘭礦產資源收益的「礦產協議」、與總統澤連斯基在直播鏡頭前發生衝突,要求烏克蘭在領土問題上向俄羅斯讓步等。


歐洲巴爾幹半島國家北馬其頓有夜總會發生大火,增至59人死亡,135人受傷。全國明日(3月17日)起為遇難者哀悼7天。大火揭發夜總會涉嫌無牌經營、官員涉嫌貪污簽發牌照,當局至今拘捕20名懷疑涉案人士,包括夜總會經理和政府官員。

事發在東部科查尼市,當時約有1,500人在夜總會參加音樂會,大多是年輕人。大火當地凌晨2時半左右發生,火勢迅速蔓延,人群爭相走避期間造成人踩人,導致多人受傷。傷者中近30人嚴重燒傷,被送往100公里外,首都斯科普里的醫院救治。 有報道指,有觀眾在現場使用煙火,導致夜總會屋頂起火。

北馬其頓總理米茨科斯基(Hristijan Mickoski)表示,對慘劇發生深感悲痛,他形容事件奪去眾多年輕生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政府已總動員調查火災原因。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絕對不會在領土問題上向俄羅斯讓步。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澤連斯基在記者會承認,烏克蘭與美國代表早前在沙特阿拉伯會晤期間,曾討論過領土讓步問題,美國亦曾考慮烏克蘭在這問題上的立場,但他強調不會承認被佔領的烏克蘭領土屬於俄羅斯,作為可能實現停火條件,烏克蘭絕不會向俄羅斯作出任何領土讓步。

澤連斯基又強調,領土問題十分複雜,應該稍後在談判桌上解決。


烏克蘭傳媒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決定組建代表團,參加任何可能的和平談判,以結束烏俄衝突。據報代表團由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及外長瑟比加等人組成。

另外,澤連斯基表示,不清楚美俄兩國官員在莫科斯會晤討論過甚麼問題,但他表明,烏克蘭永遠不會承認被侵佔的土地是俄羅斯領土,又稱在庫爾斯克地區的烏軍並無被包圍,作戰行動仍在進行。

他又表示,注意到俄軍在沿著烏克蘭東部邊境集結兵力,表明俄方有意對烏克蘭蘇梅州發動攻擊,認為俄方明顯是延長戰事,烏方將會予以反擊。澤連斯基又宣布, 烏方測試了「遠程海王星」導彈,並成功用於作戰,宣稱新型導彈可以進行精確打擊,射程達一千公里。


香港特區政府財赤壓力下,正檢討公營醫療收費,消息指,將於未來數星期內交代調整方案。香港特區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將會就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檢查項目,逐項向門診病人加徵收費。

 

 

盧寵茂今日(14日)上午出席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後表示,現時公立醫院門診病人輪候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服務過度使用,而需求不斷上升,造成輪候時間長。為增加導向性,即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港府正研究向使用有關服務的門診病人逐項收費,至於急症室、住院病人使用有關服務時則維持免費。

他說調整收費過程中,政府對醫療承擔不變,額外收入將全數投入醫療服務,為緊急及危疾病人加大醫療保障。


國務院港澳辦網站轉載有關長江和記實業(長和)(00001)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的香港報章評論,引述有網民批評交易「唯利是圖」、「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評論中形容有關情緒完全可以理解,稱有關企業當三思。長和暫未有回應。

 

長和集團上周二宣布計劃向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業務,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的兩端港口,買家則是由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美資財團,預計套現近千五億港元,集團早前強調同政治無關。

在北京,外交部當時指不評論有關商業交易。

宣布至今已逾一個星期,港澳辦在網站將《大公報》題為「莫天真 勿糊塗」銳評,放在涉港澳資訊港澳要聞的欄目中。文章指巴拿馬運河港口交易,並非「普通商業行為」。稱特朗普年初剛就職,便指中國控制運河,高調宣稱美國要「收回」,必要時不惜動用軍隊,美方官員亦到巴拿馬施壓。

文章又引述美英媒體指,貝萊德董事長芬克與特朗普私交甚篤,收購洽談期間曾到白宮彙報。特朗普和美方一點都沒有視這個交易,為「普通商業行為」,肆無忌憚地直接插手、操縱,完全將其作為推行全球霸權的手段。

文中引述許多網友指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美國化」、「政治化」後,美國一定會將運河用於政治目的,推行政治議程。中國在此的航運貿易勢必受制於美。

評論指若美國種種算計得逞,必然會對中國造船、航運、外貿、「一帶一路」造成衝擊,將直接影響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又形容這個交易,是美國運用國家力量脅迫、施壓、利誘等卑鄙手段,侵吞他國正當權益的霸權行徑,是包裝成「商業行為」的強權政治。

文章引述網友普遍強烈質疑交易和批評長和,認為是沒有腰骨的跪低,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文中又指完全可以理解這些情緒。

 

評論指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好好想想問題性質和要害,和要站在甚麼立場、站在哪一邊。

交易計劃的消息公布後兩天,長和(00001)股價曾高見52.95元,比公布前升了約三成七。而周四收市對比上周二,仍有近兩成八升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透過DNA測序技術,成功識別出一系列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 EB 病毒 DNA分子特徵,可更準確分辨出患鼻咽癌的高風險人士,及早治療。

團隊發現,血漿中帶有一系列由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 EB病毒 DNA分子特徵的人士,將來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是未有發現有關病毒人士的87倍。

研究結果顯示,利用DNA片段特徵(fragmentation) 為基礎進行癌症檢測,可大幅提升鼻咽癌風險預測的準確度。研究亦顯示透過以傳統聚合酶鏈式技術檢測出血漿EB病毒DNA 的人士,4年後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會較高。

中大研究團隊在2013至2016年,為逾兩萬名沒有任何鼻咽癌徵狀的中年男士,進行血漿EB病毒DNA 測試 ,成功查找出34名鼻咽癌患者 ,當中約70%癌症病情屬第一期或第二期。首輪的篩查率先確定透過分析血漿內EB病毒DNA,便可在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團隊在首輪篩查的3至5年後 ,再為同一研究參加者進行第二輪鼻咽癌篩查,亦有效找出24個新確診個案。

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發表。


國泰航空 (00293) 去年業績再改善,賺98.88億港元,按年增長1%,但旗下全資子企香港快運(HK Express)由盈轉虧4億港元,不單遜於2023年盈利4.33億元,亦較上半年虧損7300萬元進一步惡化。國泰航空行政總裁林紹波指,香港快運業績轉差主要受累兩大短期問題,相信業務長期有盈利能力。

 

國泰航空(0293.HK)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股東應佔盈利98.88億元,按年增長1%,表現勝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貨運需求上升、客運量增加、燃油價格下降及成本效益提升;派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49元,上升14%,連同第一次中期息0.2元,全年共派0.69元,增加60%。

國泰航空於2019年入主香港快運,但同年即遇上黑暴社會事件,影響香港航空需求,其後3年疫情「封關」,快運每年虧損以10億元計。待至2023年航空出行復常,香港快運隨即轉賺4.33億元,但去年再次轉虧。總結入主6年,國泰航空僅一個年度可從香港快運業務獲利。

香港快運虧損兩原因:新飛機引擎問題停飛、收益率大跌23%
作為國泰集團入主後,首位出任香港快運CEO的林紹波在業績會上解釋,香港快運全年平均有5架空中巴士 A320neo 型飛機因涉及整個業界的普惠(Pratt & Whitney)發動機問題而停飛,影響飛機使用率及營運效率。香港快運至去年底有41架飛機,當中10架為使用普惠發動機的A320neo飛機,即一半相關客機因此停飛,料今年問題亦會繼續影響。

另外,林紹波指出,去年區域航綫運力大增,主力短途的香港快運客運收益率跌幅達23%,較國泰航空跌12%更為明顯。

國泰林紹波:香港快運兩基本營運能力提升 國際間口碑提高
他強調,香港快運在低成本航空公司所著重的兩大基本營運能力,去年繼續有所提升,包括飛機使用率提升10%,撇除燃油的單位成本亦降低10%,反映業務具競爭力。林紹波又稱,香港快運在國際間口碑亦有所提升,例如獲AirlineRatings評為全球五佳廉航、最安全廉航,認為目前只面對短期問題。

據國泰公告,香港快運2024年客運收益按年增9%至59.94億元。期內,香港快運以可用座位千米數計的運力按年增45.9%,全年運載610萬人次乘客,日均載客1.67萬人次,按年增47.1%,運載率跌2.6百分點至83.4%,收益率跌22.8%至52.2港仙。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表示,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約為40%,高於他年初時預計的30%。如果現屆政府破壞民眾對美國治理的信任,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持久損害。

卡斯曼表示,目前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加劇,雖然並未修改任何有關美國經濟的預測,但認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約為40%,而摩通目前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2%,又指如果特朗普威脅從4月起徵收對等關稅,經濟衰退風險將上升,可能達到一半或以上。

卡斯曼表示美國繼續實施具破壞性、對商業不友好的政策,經濟衰退風險會上升,美國政府行事風格引起的不安情緒,可能會動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因其可能挑戰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對美國市場和制度的信任,並會動搖美元和資產的吸引力。


台灣地區台北桃園機場第二航廈中央區域中午一度停電約一小時,地勤櫃台等停止運作,有民眾表示,在現場聞到燒焦味。機場則表示航班無受影響。

事發於今天中午約12時,包括旅客報到系統、行李輸送帶、出境安檢線、入境海關檢查室全部突然停電,受影響範圍包括桃園機場第二航廈主體1至4樓及停車場,旅客大排長龍無法通關。

有民眾說,部分旅客原本正排隊準備離境檢查,但因停電要留在原地等候。在貴賓室的女子指,機場曾經三次跳掣。

電力約一小時後恢復,機場表示,電力異常期間改用備用電源,或改為用人手維持通關安檢等運作,並隨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至於停機坪航機導引系統等正常,航班起降未受影響。機場公司就事件道歉,解釋停電是因機場維修商在第二航廈地下室進行出風口鐵製百葉窗更換工程時,拆卸的舊百頁窗跌在電纜上造成停電,事件中無人受傷,已要求維修商檢討未依照標準作業流程施工原因,並根據合約追究責任。機場強調航班升降沒受影響,對造成旅客不便表達真誠歉意。至於現場一度傳出燶味,機場指是使用後備柴油發電機所致。

台灣桃園機場停電事故近年時有發生,2022年3月11日、2019年3月8日、2018年在3月9日、2月12日及2017年12月22日都曾傳出「跳電事件」,出事頻率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