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連德道一個工地有挖泥機從斜坡墮下,撞倒隔音屏後,再壓著一部垃圾車,三人受傷,其中兩人輕傷送院,一名跟車工人被困垃圾車,消防員到場救援。

事發在早上約9時半,出事的挖泥機懷疑失平衡,從約20米高的斜坡墮下,挖泥機司機自行爬出車外,垃圾車司機擦傷,跟車工人則被困。

受事故影響,連德道來回方向近康華苑的全線封閉,運輸署籲駕駛人士考慮改用其他道路。

 


日本九州宮崎縣近海發生6.9級地震,氣象廳向宮崎縣和高知縣發布海嘯預警,預料會有1米高海嘯。

地震當地晚上9時許發生,震源深度30公里。宮崎市及宮崎縣部份地區,錄得地震強度5級以下,福岡、熊本和鹿兒島縣多個地方亦感受到震動。

香港方面,天文台亦錄得今次地震,強度為6.8級。


「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被香港警方國安處人員帶走協助調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受調查人涉嫌協助在逃人士,稱與有關機構早前進行的民意調查無關。

警方國安處人員今早到過鍾庭耀薄扶林置富花園的住所,他隨後被帶到位於黃竹坑的「香港民意研究所」辦公室。

據悉鍾庭耀涉及在逃人士的案件,為被通緝的鍾劍華。

香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涉嫌「煽動分裂國家」及 「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正被通緝。鍾庭耀早前表示,「香港民意研究所」2022年4月已跟鍾劍華結束僱傭關係。

 


 

啟德新急症醫院地盤今日(13 日)下午發生嚴重工業意外。今日下午約 4 時,承昌道醫院地盤一幅巨型棚架倒塌,造成11人受傷。行政長官李家超翌日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傷者致以深切慰問。

消防簡布指,涉事建築樓高 15 層,事發時 60 米乘 20 米棚架倒塌。 11 名傷者中4人情況危殆,其中一人被困在棚架,離地 5 米,消防花約 1 小時將被困人士救出並送院治理。消防隨後繼續搜索是否有其他被困人士,並拆卸倒塌棚架,終確認無其他被困人士。警方指,事件已由重案組接手調查,並聯合政府部門,調查是否有人需負刑事責任。

行政長官李家超翌日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傷者致以深切慰問,希望他們早日康復。他表示,勞工處會深入調查意外,再呼籲任何作業者尤其地盤管理人員,應嚴格落實安全規定,又呼籲業界善用科技,遇到不合規情況,應盡快舉報,共同努力將工業意外減至最低。

 

 

醫院管理局指,非常關注今次工業意外,已敦促工程承建商嚴肅跟進,盡快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地盤安全。醫管局指,意外發生於新急症醫院地盤其中一棟大樓,工程承建商為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當時正進行幕牆後期工程。意外中的傷者受僱於地盤工程承建商,已被送往公立醫院治療。

醫管局駐地盤人員在意外發生後隨即向工程承建商了解及跟進事件,已要求工程承建商徹查事件成因,並盡快向醫管局提交報告,避免再發生類似意外。有關地盤會暫時停止棚架工作的工序,醫管局會保留追究工程承建商責任的權利。

 


內地年輕男演員王星(藝名「星星」)遭誘騙到泰國「拍戲」,其後被送到電騙集團於緬甸的園區,日前獲救。考慮到歌迷往泰國的安全問題,陳奕迅(Eason)原定下月22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演唱會,今日(9日)宣布取消。

主辦單位的公告稱,考慮到近期中國公民等前往泰國的安全問題,決定取消演唱會。Eason經理人甘菁菁表示,確實連日來看了很多新聞,大家就事件商討後 : 「不想世界各地任何歌迷、或其家人,為到泰國看演唱會引發人生安全的擔心,所以決定寧願再覓合適時間,先到當地開演唱會。當然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當地泰國移民及華僑等等對這次取消非常失望,真是十分抱歉,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再去。」


廣東汕尾以南海域發生4.2級地震。香港天文台表示,接獲超過十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到輕微震動,震動維持數秒。

廣東汕尾以南海域下午2時40分發生一次4.2級地震,天文台表示經初步分析,震央位於香港東南約200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香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II (三)度,即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振動。


國泰航空兩班分別前日(8日)及昨日(9日),由尼泊爾加德滿都抵港的CX640航班,分別有乘客報稱不適,懷疑食物中毒。受影響人士有相似病徵及病發前曾進食相類食物,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相信有流行病學關連,呼籲曾乘坐這兩班航班由加德滿都抵港的旅客。

兩批個案共涉及36人,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跟進調查是否有流行病學關連,呼籲乘坐該兩班客機的旅客致電中心熱線,以便提供適切評估,如果出現感染病徵,例如發燒或感到不適,應同時立即求醫。

國泰:受污染食物相信非來自國泰

國泰向受影響顧客致歉,強調非常認真看待食物安全及衞生事宜,據現階段調查所知,受污染的食物相信並非來自國泰航空,但如果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國泰處理食物的程序出現問題,公司將公開交代,並採取糾正措施。另外,國泰亦已提醒機組人員、呼籲乘客遵守食物安全指引。


淺談廢物處理的環境經濟學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謝展寰

 

廢物處理一直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環境議題。隨著城市化和人口增長,以及垃圾產量增加,涉及的社會成本也不斷增加,各地政府都在尋求更符合成本和環境效益的廢物處理方法。在這個背景下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發展轉廢為能設施。

隨著全球發展趨勢,香港正在建設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預期今年底便可投入運作;香港環保署也剛於去年十二月招標建設第二座轉廢為能設施 (I·PARK2)。坊間有一些誤解擔心政府未來會把廢物「一把火燒掉」,不再推動減廢回收,這反映了不少人對全球廣泛推行的轉廢為能技術和背後的環境經濟學認知不足。

 

香港正在建設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 轉廢為能設施,預期今年底可投入運作。

 

今屆香港特區政府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來推行源頭減少廢物,扭轉了多年來廢物棄置量不斷上升的局面;今年更會再接再厲提出修訂《產品環保責任條例》,進一步推動源頭減廢。只是儘管大力推動源頭減廢,像全球其他城市一樣,香港仍然有大量被棄置的廢物需要處理。

很多人知道廢物回收再造可以減少資源浪費,並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是一種較堆填環保的廢物處理方式。較少人知道的是,當回收廢物的成本和環境代價較高時,轉廢為能其實更符合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理念,和回收再造是互補的廢物處理方案。

 

轉廢為能更符合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理念,和回收再造是互補的廢物處理方案。

 

回收再造的核心理念是將廢物轉化為可用物料產品,從而減少資源浪費和對環境的影響。但是在現實操作中,回收的成本可能因多種因素而變得昂貴甚至不可持續,對環境的影響也會更高。

某些材料的收集、運輸和再加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會產生額外的污染。發泡膠是一個例子:發泡膠密度很低,收集和運輸廢發泡膠的成本十分高,加上回收發泡膠還需要高溫熔化和化學處理,所以回收發泡膠成本高昂,處理成本可以高達數萬元一噸,而且還會釋放有害氣體,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和資源碳足跡也十分高。

 

某些材料的收集、運輸和再加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會產生額外的污染。發泡膠是一個例子:發泡膠密度很低,收集和運輸廢發泡膠的成本十分高,加上回收發泡膠還需要高溫熔化和化學處理,所以回收發泡膠成本高昂。

 

經濟上,回收的價值取決於回收材料在市場上的需求。然而,由於某些再生材料缺乏用途和市場,價值很低,結果是回收的成本大於其帶來的經濟收益,導致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技術上也並非所有廢物都適合回收。混合材料、受污染的廢物以及低質量塑膠等,往往難以回收利用。即使嘗試回收,處理過程中消耗的資源和能源亦會超過其環保效益。

因著上述原因,當回收成本高昂且效益低時,堅持不計成本的回收只會增加社會的經濟負擔,亦可以加重環境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焚燒發電可以是更佳的廢物處理方案。

轉廢為能 (Waste-to-Energy, WtE) 是一種通過焚燒來產生熱能並轉化為電能的廢物處理技術。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轉廢為能設施已展現出其在環保方面的多重優勢。這些優勢包括:減少垃圾填埋,節省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價值高昂的香港,絕對是一種更高效的廢物處理方式;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填埋,是國際間普遍認可的一種減碳做法;以及可提供可持續的能源來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此外,焚燒後的爐渣可以用於生產建築材料,而金屬等殘餘物也可以進一步回收再造,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利用。

由此可見,回收再造與轉廢為能可以形成一個互補關係的廢物處理系統。對於高價值、易回收的材料 (如金屬、紙張,高價值塑料等),回收在經濟和環境效益上都是更佳選擇;對於不可回收或回收成本過高的廢物,轉廢為能便是一種更佳的處理方式。這種互補的模式能夠讓廢物處理的環保和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所以全球都在擴展轉廢為能來建立這種互補的廢物處理方案。

 

某些材料的收集、運輸和再加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會產生額外的污染。發泡膠是一個例子:發泡膠密度很低,收集和運輸廢發泡膠的成本十分高,加上回收發泡膠還需要高溫熔化和化學處理,所以回收發泡膠成本高昂。

 

在不久的將來,香港第一座轉廢為能設施便會投入運作,屆時便可以為廢物回收定下一個基準,經濟和環境效益高於這個基準的回收才會是有價值的選項。

轉廢為能只是起步,香港特區政府還會不斷尋求更具成本和環境效益的廢物處理方法。在回收再造方面,技術和創新可以增加經濟和環境效益,讓以往低價值的回收物料成為高增值的回收物料,無需政府補貼之餘,還可以創造高價值,帶來盈利。

我在上一個網誌提及的盧米科技就是一個好例子。在香港環境及生態局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下,盧米科技研發了新技術,利用回收塑料升級再造為高附加值的聲學超材料,以應用於工地和室內的隔音裝置,以及揚聲器和耳機的聲學部件等,有價有市,大幅度提升了回收塑膠的經濟價值。即使過去回收價值很低的「雜膠」,未來也很有潛力被再造為高價值的聲學超材料。

 

在環境及生態局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下,盧米科技研發了新技術,利用回收塑料升級再造為高附加值的聲學超材料,以應用於工地和室內的隔音裝置,以及揚聲器和耳機的聲學部件等,有價有市,大幅度提升了回收塑膠的經濟價值。

 

全球都在推動綠色轉型,新技術和產品不斷湧現。香港的回收業界不要守著以往的方式不變,要抓住綠色轉型的機遇,透過技術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回收物料的價值,才可以在市場上維持競爭力,甚或脫穎而出,否則便有可能慢慢被時間淘汰。

廢物管理必須考慮成本和環境效益。環境及生態局會採取改革性新理念,利用轉廢為能設施,與回收再造結合成為一個互補關係的廢物處理系統,達到環保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在新理念下,政府會不斷尋求更具成本和環境效益的廢物處理方法,透過「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協助企業在香港研發綠色科技,並且將綠色創科成果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產品,發展回收的「新質生產力」,促使香港的廢物處理成本不斷下降,減輕公帑負擔的同時,更能夠創造新經濟價值。


去年香港戲院業最少有9間戲院宣佈結業或停業。繼上月底嘉禾院線旗下V Walk戲院宣布「暫停營業」,嘉禾啟德戲院亦於去年4月結業,至今早嘉禾旗下4間戲院亦傳出同時結業,網上預售票只到最後今天,包括屯門StagE、奧海城the sky、筲箕灣嘉禾銀河廣場及嘉禾MegaBox,至於尖沙咀海運戲院由星期六(11日)起每天只放映一場。嘉禾院線及其母公司橙天嘉禾娛樂暫未有回應。

 

屯門嘉禾StagE戲院售票至最後今日。

 

2024 年香港票房約 13.4 億元,按年減 6.2%,是過去 13 年來最差。

嘉禾院線全盛時期擁有15間戲院,如果結業消息屬實,將只剩下三間戲院維持營運,分別是嘉禾黃埔、嘉禾大埔。至於海運戲院自1969年開業至今,位處九龍核心地帶尖沙咀,屬嘉禾院線旗下的旗艦影院,及少數能運作至今的超大型影院,曾為多部電影的首映禮場地。據官網顯示,該戲院本星期六起只在傍晚時段放映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