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門路氹城銀河酒店附近星期四晚(1月3日)發生開槍事件,三名內地男子在禁煙範圍內吸煙,警員上前勸阻時遇襲,經多次警告無效後,向天開槍示警,三名內地男子被拘捕。至於受襲的治安警則受傷,需送院治療。

澳門新修訂《控煙法》自元旦日起生效,娛樂場除獲准吸煙的吸煙室外,室內範圍一律全面禁止吸煙,一旦被檢控,最高可被罰款20萬澳門元。

2.香港律政司撤銷檢控,被指收受澳洲企業UGL公司5000萬後未有申報的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香港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星期五(1月4日)表示,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已答應出席1月28日的會議,解釋檢控政策,但不會詳細討論個別個案。

3.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逝世,香港教區諮議會周五(1月4日)決定延遲推選「教區署理」,改為按照教會法典,由輔理主教夏志誠暫時負責處理教區事務。

4.美國國務院周四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稱由於中國「任意」執行當地法律,及對持美中雙重國籍人士作特殊限制,建議美國公民前往中國時要提高警惕。有報道指,暫時未知道這項最新旅遊警示,是否與華為孟晚舟案、加拿大前外交人員康明凱、及商人邁克爾在中國被拘留的事件有關。

5.加拿大外交部公布,自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被捕以來,已有13名加拿大人被中國當局拘留,其中最少八人獲釋。中國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回應,指中國是法治國家,依法處理相關問題,過程中會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6.在台灣金門,繼上月底發現的死豬樣本被驗出含有非洲豬瘟後,當地再在海灘發現死豬,當局相信是由大陸漂流上岸,未知是否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領導人蔡英文到金門視察。為應對疫情,台灣新修訂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星期五(1月4日)起實施,可能傳播動物傳染病病原的任何物品,不得以郵遞方式寄送到台灣。


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一國兩制」的構思科學,實踐取得成功,他希望台灣民眾能多來香港,直接了解香港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情況。

梁振英1月3日在社交網Facebook發文指出,自言在1984年至1997年有參與香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回歸祖國的全過程,並先後出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預備工作委員會小組召集人等職務,在回歸後出任行政會議成員和第四任行政長官。

梁振英認為,一國兩制的構思是「科學的,實踐是成功的」,指過去21年說明,在一個國家之內,大陸和香港實施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貨幣、法律和司法制度等,是完全可行,有利於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獲包括英美在內的國際社會公認。他相信,按一國兩制方針收回香港,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前途問題,排除長時間困擾香港社會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他又將香港的金融市場和對外貿易發展歸因於一國兩制。

梁振英又提出,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地位,及居民的權利和義務等,都由《基本法》的160條以法律形式規定,形容《基本法》既是香港法律,也是全國性法律,全國各地均需遵守。

他又指回歸以來,中央人民政府、大陸各地方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均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全面落實香港的高度自治。

梁振英透露過去31年,每天看一份台灣報紙,但過去幾個月,由於意識到台灣時局的變化,每天改看兩份台灣報紙:知道台灣媒體對「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具體情況報道不多,台灣各界人士也知之不詳。他稱希望台灣民眾能多來香港,直接了解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具體情況。梁表示,也希望香港朋友能夠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中國和平統一。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國國務院周四(1月3日)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稱由於中國「任意」執行當地法律,及對持美中雙重國籍人士作特殊限制,建議美國公民前往中國時要提高警惕。

美國國務院周四(1月3日)發出新的旅遊警示稱,中國當局一直運用「出境禁令」,把美國公民留在中國,有關禁令也用於迫使美國公民協助政府調查,或幫助當局在解決民事糾紛時偏向當地的當事人等。

美國國務院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公民只有在試圖離開中國時才會意識到出境禁令,而且無從得知禁令可能持續多久。國務院補充說,美國公民在這些禁令下已受到騷擾和威脅。

美國國務院還警告,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擁有美中雙重國籍的人士和華裔美國公民可能面臨更多審查或騷擾。

有報道指,暫時未知道這項最新旅遊警示,是否與華為孟晚舟案、加拿大前外交人員康明凱、及商人邁克爾在中國被拘留的事件有關。


澳門路氹城銀河酒店附近星期四晚(1月3日)發生開槍事件,三名內地男子在非吸煙區內吸煙,警員上前勸阻時遇襲受傷,經多次警告無效後向天開槍示警,三名內地男子被拘捕。

據現場拍攝片段顯示,一名操普通話的白衣男子,向持警棍的治安警不斷高聲指罵叫囂,又說粗言穢語,期間疑為同行的友人企圖阻止,並攔截警員。後來,另一名同樣操普通話的內地女子亦加入推撞警員,情況一度混亂。警員寡不敵眾下向天鳴槍,惟白衣男子繼續叫罵,又企圖衝向治安警。

消息指,事發於星期四晚約十一時多,多名內地男子在非吸煙區內抽煙,警員上前勸阻時,被人指罵及推撞。至於受襲的治安警則受傷,需送院治療。

澳門新修訂《控煙法》自元旦日起生效,娛樂場除獲准吸煙的吸煙室外,室內範圍一律全面禁止吸煙,一旦被檢控,最高可被罰款20萬澳門元。

網民倡實施孖Beat制

有網民在社交網Facebook留言,不屑現場的酒店保安在事件中全無作為,質疑他們怕事膽怯,明顯是擔心得罪客人,並批評他們未有全力配合警方執法,亦有人調侃稱,這班鬧事的內地人倘身在外國,早已被擊斃。有網民建議澳門治安警倣傚香港做法,以雙警員巡邏制保障執法者的安全,必要時亦有助控制場面。


1.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星期四(1月3日)下午病逝,終年73歲。香港教區下周五(11日)為楊鳴章舉殯。楊鳴章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12月27日入住嘉諾撒醫院,至1月2 日傳出病情惡化,當晚被指一度彌留,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及湯漢樞機均有到醫院探望。楊鳴章最後一次露面,為12月24日於堅道主教座堂主持平安夜子夜彌撒。

2.四名香港人在菲律賓被指藏毒,去年十二月中被判囚終身監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信菲律賓總統,表達關注。香港特首辦指,行政長官重視保護在外港人權益,在考慮過案件情況和家屬請求後,星期三(1月2日)親自致函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表達她本人及香港社會的關注。

3.香港政府會分階段,開放多個政策局及部門數據,免費供公眾瀏覽及使用,今年會先開放逾650個數據,當中包括政府停車場泊車位等實時數據。參與的政府部門有逾八十個,新政策下,除非涉及個人私隱資料,各政策局及部門須致力在「資料一線通」網站,開放數據予公眾免費使用。

4.澳洲悉尼一個宗教團體發生兇殺案,造成一死一傷,兩人均為教會職員,死者為一名台灣人,十六歲疑犯被拘捕。

十六歲疑犯案發後被拘捕。
澳洲警方在案發教會現場帶走一批證物調查。

5.熱帶風暴「帕布」趨向泰國及馬來西亞,香港天文台台長岑志明在社交網Facebook形容風暴「不太尋常」,呼籲將前往馬來西亞或泰國的旅客要特別留意天氣狀況。


中國登月探測器「嫦娥四號」,星期四(1月3日)早上10時許,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定區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而「嫦娥四號」亦已通過「鵲橋」中繼通訊衛星,向地球傳送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今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展開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訊,被內地傳媒形容為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原文連結: 觀察者網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星期四(1月3日)午病逝,終年73歲。香港教區下周五(11日)為楊鳴章舉殯。

楊鳴章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12月27日入住嘉諾撒醫院,至1月2 日傳出病情惡化,當晚被指一度彌留,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及湯漢樞機均有到醫院探望。

楊鳴章最後一次露面為12月24日於堅道主教座堂主持平安夜子夜彌撒。他在去年的聖誕賀辭中,曾呼籲信眾以愛心察覺他人的需要,特別是弱小的所需。

楊鳴章1945年上海出生,四歲時移居香港;曾於2009年及2014年,獲委任為香港教區副主教及香港教區輔理主教,至2017年8月接替榮休的湯漢樞機。

他上任香港教區主教前,曾多次因發表爭議性的言論受批評,包括形容被拘捕的非法佔領人士及同性戀者為「吸毒」、指「不唱國歌是違反社會常態」等。

 


澳門衛生局指,接獲內地衛生部門的通報,廣東省確診有人感染H9N2禽流感。

衛生局星期三(1月2日)接獲的通報指,感染H9N2禽流感的患者為一名居於深圳市的32歲女子,她於12月19日起出現徵狀,12月25日入院接受治療,現病情較輕。

而澳門衛生局則呼籲市民注意下列事項:

  • 避免前往人多,及有出現人感染甲型禽流感疫情地區的街市、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禽鳥的地方;
  • 避免接觸病人、禽鳥或其他動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
  • 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
  •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 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及動物接觸史。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四十二集:香港玩具業(二)

鳴謝:香港玩具協會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台灣是香港人旅遊熱點,全球十大熱點,日本第一,台灣第二。2018年聖誕假期去台灣的香港遊客,意外地在那裡看到當地電視台報道說,香港是台灣人最討厭的城市。

台灣的論壇PTT討論「有沒有去了一次就討厭的地方」,香港「榮登」榜首取得「壓倒性勝利」!

東森新聞報道說,以往台灣人最喜歡去香港看夜景,但近年香港的人口愈來愈多,街道變得愈來愈擠迫,去旅行會覺得壓迫感好重,去一次就夠了。

程老漢到這個論壇逛了一圈,滿眼都是「討厭香港」,滿屏漂著這類句子:香港無聊又擠;覺得台灣已經夠擠了,沒想到香港更誇張;只會想再去迪士尼,(香港)城市完全不想再去;態度差物價高,不知道幹嘛去受氣;香港,樓超高,很壓迫;香港人非常勢利眼,說英文的他們會跟你答腔、說廣東話的也會理你,說國語的可慘了;以前台灣人愛去香港是因為日本當時沒廉航且很貴,香港自然成為購物首選,日本航線大開後,香港唯一一個購物優勢全沒了,剩下又髒又亂又高傲的店員……

現在旅遊,有幾個人是爲了購物呢?網購,早已打破地域局限,任何商品,上網一個簡單操作就可以手到擒來,不用到商場跑斷腿,不必去看營業員的「黑面」,還不必背著大包小包累死自己,人家「包郵」送上門。

所以,現如今的旅遊,多半不是為購物,而是體驗。從自己住膩了的地方到別人住膩了的地方去看新鮮,體驗異鄉的感覺。

台灣有網友討厭香港,可能是被電視洗腦的結果。電視上,全球旅遊熱點,哪個地方是髒亂差的?但人類生活之所在,在在都有髒亂差的角落。許多地方,不去還好,一去就糟了,根本不是電視上那美輪美奐的樣子。

如果你接受不了摩天大廈拐角的污糟,那就最好不要去旅遊,看電視就好了。

程老漢自己就是這樣。對旅遊景點,程老漢歷來抱持相見不如懷念的態度,歷來認為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