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chary Karabell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評論員)

上周於阿根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美中關係似乎獲得改善,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重要共識。可就在這時,局勢發展到了另一個方向:應美國官方要求,加拿大拘捕了中國科技巨頭之一華為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據稱理由是華為公司涉制裁欺詐行為(sanctions fraud),並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violations of U.S.export controls)。

孟晚舟並非僅僅是通訊設備和手機製造巨頭華為公司的一名高級管理人員,她還是該公司始創人、總裁任正非的女兒。這就好像是由於史蒂夫·約伯斯的女兒因為幫助打理蘋果公司而遭到中國拘捕一樣。北京已經要求立即釋放孟晚舟,並指責美國政府侵犯中國公民的權利。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評論員紮卡里·卡拉貝爾2018年12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通過拘捕華為高層來遏制中國是愚蠢的》

 

此事發生的時機再糟糕不過,從目前獲得的資訊來看,這件事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內部混亂已發展到何種程度。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稱他在拘留行動開始前,已經從司法部獲悉此事,但他並未將此事告知特朗普總統。令人十分吃驚的是,白宮內部竟然沒有人意識到此事,對脆弱的美中貿易停戰局面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從美國國內法律的角度來講,今次針對華為及其管理層的行動也許是有法可依,不過這絕對是一個極其駭人聽聞的政治錯誤(a hideous political mistake)。也許華為公司在其出口到伊朗的通訊設備中,使用了美國製造的零部件,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公司的確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法案。

不過,即便在案情更加清晰明確的案件中,不要忘了也還有「公訴裁量權」(prosecutorial discretion)的存在。不是每個可以提起訴訟的事件都應該被提起訴訟,也不是每個事件在被提起訴訟時起訴方都應該死摳法律條文。在國際案件中,情況就更是如此。如果美國想對崛起的中國做出一點反應,如果美國面對自己國際地位下滑希望做出一些動作,採取這樣的手段是十分愚蠢的。

早在2016年奧巴馬總統執政時期,美國商務部就認為該公司違反了對伊朗和北韓的出口禁令。2017年春,美國財政部針對華為公司啟動了調查程式。甚至早在2012年,美國國會的一個委員會就認為華為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了潛在威脅,原因是該公司具備在手機中植入間諜設備的能力,而且該公司還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美國、澳洲和新西蘭已經將華為排除在下一代5G通訊網路建設的採購名單以外。

考慮到美國政府有能力命令其他國家如何做生意,即便上述關於華為的所有懷疑都是正確的,如此針對這間公司也是十分可笑的。的確,華為公司與中國共產黨之間存在關係,可這種關係比起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五角大樓之間的關係又該如何評價呢?

更加重要的一點在於,如今的全球供應鏈已經把很多國家和數量龐大的製造商進行深度的互相捆綁。以三星為例,這間公司如今位列華為之後,是伊朗市場上的第二大手機品牌,而瑞典通訊設備製造商愛立信也頂著制裁一直在向伊朗銷售設備。

由於全球零部件採購具有複雜性,要想伊朗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中沒有一點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影子是不現實的。可以說,在伊朗等受制裁國家銷售的產品中,這些公司如果能夠不使用美國零部件,那麼它們也許會有更好的利潤表現。

當然,三星和愛立信兩間公司都來自美國的盟友,而華為則來自被很多人視為美國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從社交媒體和專家評論等來自中國社會的最初反應來看,中國人普遍認為美國此舉,其實是在利用自己的法律體系在美中競爭中獲取政治利益。

當地時間12月7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左)在加拿大皁斯省溫哥華市出席保釋聽證會

關於美國國內法律向國外施加影響力這件事,其實已經有漫長而充滿爭議的歷史。一方面,美國最高法院已明確反對任何「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y)的存在,意味著美國法律不應在美國境外有任何效力。

可是在另一方面,由於《反海外腐敗法》等法案的存在,外國行為主體也會因行賄而遭到美國法律的懲罰;美國對他國的制裁法案也是如此,如果某家外國公司與美國和遭受美國制裁的國家同時有業務往來,那麼這家外國公司也會遭到美國法律的懲罰。由於任何反對美國如此行事的國家在經濟方面與美國相比都處於弱勢,美國在實現自身政策目標的過程中得以將自己的國內法律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

這套邏輯之所以行得通,原因在於美國與這套邏輯的反對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實力差距,而美國與中國之間顯然並不存在這種顯著的實力差距。拘捕全球科技巨頭華為公司的二號人物,並不是一個實現美國自身政策目標的有效行動,不過該行動在另一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使意義十分重大的美中雙邊協商更加複雜化。

將華為排除在下一代5G通訊網路建設的採購名單之外,是美國在面對外國可能威脅時的一種自衛反應,這是美國在國家主權範圍內做出的無可指責的決定(當然附帶的政治和經濟成本是難以避免的),而以違反美國出口管制為理由拘捕一位華為公司高級管理者則完全不同。

由於某種公司行為(corporate actions)根據美國法律而逮捕具體的個人(individuals),這其中蘊含著對美國自身非常不利的巨大風險。即便美國此舉另有原因,人們也很容易認為這是特朗普政府在以一種十分粗魯的方式,試圖在未來的美中貿易談判中對北京施加壓力。美國公司的高層在中國等國家洽談業務時,也可能會面臨以牙還牙的報復性行為,這對已經十分慘淡的全球商業氣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美國國內經濟和各類市場也將受到直接影響。

如果美國的這一舉動能把技術推向處於競爭關係的、各自都具有自己技術標準的不同的國家陣營中去,那麼我們還算取得成功。在人工智慧領域裡,這種競爭態勢正在形成。我們有望贏得這樣一場競爭,不過與過去20年互相依存(mutual dependence)的時代相比,未來取得勝利的代價將是高昂的。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觀塘繞道往旺角方向近九龍灣麗晶花園,星期二(11日)早上七時許,一部校巴失事撞向石壆,車上最少7名學童及一名跟車褓姆受傷,司機一度被困,由消防員救出,全部送院治理,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受意外影響,現場部分路面一度封閉。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星期一(10日)表示,國家在過去40年創造的發展奇蹟,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對於國家未來改革開放的前景,以至中國經濟的發展及香港保持繁榮充滿信心。他又指,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際上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越演越烈,以致中國銳意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應要作出更大貢獻,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星期一(10日)致辭時表示,本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地位獨特、貢獻重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並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完整的現代產業鏈,有利的推動香港經濟第3次轉型。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仍在加拿大被拘留。外交部緊急傳召美國駐華大使,就美方無理要求加拿大拘押華為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及強烈抗議。

對於孟晚舟被指同時持有三本香港特區護照,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星期一(10日)表示,不評論個別案件,他又解釋兩種情況下,可能會在紀錄中,同時出現兩本特區護照。


1.北角星期一(10日)午近兩點發生嚴重車禍,一架停泊在長康街的校巴,疑失控溜前衝向英皇道及熙和街,並剷上行人路,造成最少四死十多人受傷。香港警方調查後,懷疑校巴司機未拉好手掣,稍後會把肇事司機拘捕。

2.對於北角發生的嚴重車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事件表示難過,並向死傷者及其家屬表示慰問,她又指事件仍在調查,不便評論個案,但呼籲駕駛者要注意安全駕駛。

3.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香港特區政府星期一(10日)舉辦相關研討會,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星期一(10日)致辭時表示,本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地位獨特、貢獻重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並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完整的現代產業鏈,有利的推動香港經濟第3次轉型。

4.同場出席的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星期一(10日)表示,國家在過去40年創造的發展奇蹟,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對於國家未來改革開放的前景,以至中國經濟的發展及香港保持繁榮充滿信心。他又指,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際上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越演越烈,以致中國銳意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應要作出更大貢獻,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

5.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0日)出席「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研討會」致辭時,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在改革開放發揮的作用,提出四個希望,林鄭月娥指,政府會加快建設香港成為創新科技中心。

6.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仍在加拿大被拘留。法院文件顯示,孟晚舟以患有高血壓為由申請保釋,又表示會交出所有旅遊證件,強調並無潛逃風險。外交部緊急傳召美國駐華大使,就美方無理要求加拿大拘押華為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及強烈抗議。

7.對於孟晚舟被指同時持有三本香港特區護照,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不評論個別案件,他又解釋兩種情況下,可能會在紀錄中,同時出現兩本特區護照。

8.受孟晚舟被捕事件影響,加拿大卑詩省政府取消一個林木貿易團原定星期二的訪華行程。貿易團完成南韓行程後轉到日本,並將由日本直接返國。

9. 日本政府為防止網絡攻擊、確保網絡安全,將中國的華為和中興兩家企業,排除在日本政府採購名單外。有報道認為日方的做法,是要配合美國。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強調,中國企業在日本的投資合作,本質是互利雙贏。中方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基礎上在日本開展投資合作。同時中方也一直要求日方,為中國企業在日本經營發展,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環境。中方把對日方有關規定的執行情況,保持密切關注。

9. 一批華裔遊客,在澳洲遇到交通意外,其中兩人死亡,九人受傷。事發在當地時間星期日下午,載著該批遊客的旅遊巴,在珀斯北部蘭斯林附近,與一架汽車迎面相撞,造成一名大陸遊客和一名台灣遊客死亡,另外9名大陸及台灣遊客受傷。


北角星期一(10日)午發生嚴重車禍,一架停泊在長康街的校巴,疑失控溜前衝向英皇道及熙和街,並剷上行人路,最少4死十多人受傷。

車CAM片段所見,校巴司機甫下車不久,校巴開始在長康街向前衝,司機發現後走到車頭前企圖阻止,但涉事車輛未有停下,繼續越過英皇道交界,並持續加速至剷向熙和街,至校巴完全離開視線範圍。

 


財聯社12月10日消息,中國鐵路總公司正考慮高鐵加速。

消息稱,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和資訊化部副主任齊延輝周一(10日)在高鐵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公司正就進一步提速在技術方面和經濟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不過,齊延輝拒絕透露提速具體時間表。

去年9月21日,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在京滬線上通車。今年8月8日復興號動車組將在京津城際鐵路按照時速350公里運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北角星期一(10日)午發生嚴重車禍,一架停泊在長康街的校巴,疑失控溜前衝向英皇道及熙和街,並剷上行人路,最少4死10多人受傷。

事發於下午一時許,一架校巴失控在英皇道與熙和街交界剷上行人路,並撞倒多名途人,至撞向一個鐵閘才停下。

現場所見,有傷者在車禍後倒臥在地上,亦有傷者事後坐在地上等候救援。熙和街有商店雜物被撞至散滿一地。

香港警方表示,涉案62歲校巴司機早上7時開工,分別在7時及11時駕駛兩轉車,事發時正準備下班,並擬將保母車交給下更司機,期間將車停泊在長康街,其後出事。

受意外影響,英皇道一帶一度需要被封鎖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