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月舉行中期選舉之際,近日接連截獲郵包炸彈,收件對象包括前總統奧巴馬、前國務卿希拉里及有線電視新聞網紐約總部等,炸彈未有被引爆。總統特朗普承諾會找出真兇,不容許政治暴力或威脅。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譴責近期針對公眾人物的企圖暴力襲擊事件。

有報道指,發現的郵包炸彈由公文袋包裹、貼有六張郵票,收件者還包括前副總統拜登、前司法部長霍爾德、前中情局長布倫南等,上面有回郵地址,並寫上民主黨眾議院議員舒爾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辦公室,其中有線電視新聞網紐約總部接獲郵件後一度需要疏散。紐約警方相信,事件屬同一個人或同一班人所為。紐約市長白思豪更形容為恐怖活動。

美國聯邦和地方官員周三表示,特勤局截獲的郵包炸彈裝置,與國際炒家索羅斯周一收到的郵包相似。

 

 

 


國泰航空周三(24日)深夜公布,國泰及旗下港龍航空約940萬名乘客資料被不當取覽,涉及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信用卡、電話號碼、地址等,已報警處理。事件於今年三月被發現,五月獲確認,至今距七個月才公布事件,國泰強調並無隱瞞,只需時調查,避免引起不必要恐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國泰做法與顧客期望有落差,若按歐盟標準,是難以接受。

國泰航空的公告指,今年三月時發現系統有可疑活動,其後在一間網絡公司協助下,五月初確認有940萬名乘客的資料曾被未獲授權取覽,又稱無證據顯示有個人資料被不當動用,國泰對事件為乘客帶來憂慮深表歉意,已即時採取行動阻止情況繼續發生,正透過不同途徑聯絡受影響乘客。

國泰並證實有430張信用卡資料外洩,當中403張卡事發時已過期,另外27張無涉及安全碼,國泰強調事件中沒有任何密碼外洩。

國泰航空於24日深夜向傳媒發通知,披露940萬乘客資料外洩事件。

事隔近半年才公開事件,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盧家培星期四(25日)早上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強調沒有隱暪,解釋是為避免引起無謂恐慌。

私隱專員黃繼兒指如按歐盟規定,國泰做法無法接受。

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非常關注事件,又指按歐盟規例,需於事發後72小時內公布,認為國泰的做法難以接受。

市民可瀏覽國泰網站或致電顧客專線查詢有關情況。

國泰航空熱線中心:

800 933 287(香港)

4001202436 (內地)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香港旅檢大樓,視察入境事務處人員為旅客進行出入境程序。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旅檢大樓,聽取海關人員介紹用作旅客清關的手提式X光檢查器。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警察基地,了解有關的警務工作。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視察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消防局暨救護站,了解有關緊急救援工作。
{{item.text}}
國家級基建港珠澳大橋星期三(24日)早上九點正式通車營運,三地口岸同步投入運作,首天過關及橋面交通大致暢順。大橋為旅遊業帶來新商機,多個旅行團由香港出發,經大橋前往珠海及澳門。有受訪香港市民讚大橋及口岸設施完備,但亦有巿民認為道路指示未夠清晰,令直通巴士司機走錯路。

香港往來澳門及珠海,從此增添新選擇。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前約十五分鐘,香港警方先移除設置在大嶼山航天城交匯處的路障,直通巴公司安排的港珠澳大橋跨境巴士,成為首架駛往大橋香港口岸的汽車。

通車首天早上  珠海旅行團成捧場客

多個珠海一天旅行團,於大橋通車首天率先體驗大橋及口岸設施。

不少港人隨團出發,在港珠澳大橋通車首天體驗三地口岸各設施。

自由行旅客羅先生原本打算透過其他口岸前往珠海,但為到新口岸,情願放棄巳購買好的車票。

參加珠海一天遊的港人旅客何太,由於擔心暈船浪,日後會改為經港珠澳大橋往珠海及澳門。

有修讀修旅遊與款待科的中學生,對於可參觀此座千億大橋感到相當榮幸,認為體驗通車有助學科上的學習。

同樣參加珠海一天遊的郭太則認為,大橋基建及口岸設施宏偉漂亮,但就指旅遊巴司機,疑因路牌指示不夠清晰,而一度走錯路。

港珠澳大橋兩地兩檢 記者實測通關暢順

香港旅客需先於香港旅檢大樓下車出境,隨後再登上旅遊巴,經過隧道後,上港珠澳大橋,駛經東人工島、西人工島及拱北人工島,最終抵達珠海口岸。

記者實測過關亦相當順暢,不論在香港口岸或珠海口岸,前後數分鐘即可出入境過關。

 

由於港珠澳大橋在三地的部分連接路仍未完工,令跨境巴士路程較迂迴,但大致未有影響旅客過口岸或進出市中心,車程亦僅差數分鐘。

大橋直通巴士冠忠集團主席黃良柏表示,首天由香港來往珠海及澳門的直通巴共有300多班,承認出現司機人手短缺,未能提供最多每天500班的班次服務,預計情況一至兩個月後可改善。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於一身,為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5日正式動工。大橋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

 

 


1. 國家級基建港珠澳大橋星期三(24日)早上九點正式通車營運,三地口岸同步投入運作,首天過關及橋面交通大致暢順。大橋為旅遊業帶來新商機,多個旅行團由香港出發,經大橋前往珠海及澳門。有受訪市民讚大橋及口岸設施完備,但亦有巿民認為道路指示未夠清晰,令直通巴士司機走錯路。Ω (播放可收聽更詳細報道)

2.港鐵10月16日發生四綫信號故障,造成當天早上交通大混亂,部分香港立法會議員關注事故是否與更新信號系統工程有關。有香港立法會議員提出緊急口頭質詢,來自不同黨派的立法會議員,均要求港府檢討對港鐵的懲罰機制,有議員則質疑港府,未有就港鐵繼續進行信號系統測試做風險評估。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引述港鐵初步調查,指事故極可能是因現有信號系統軟件,出現運作及數據處理不暢順,稱沒證據顯示事故與信號系統更新有關。

3.六年前香港一名的士司機被警方拘捕時受傷,其後死亡的案件,死因裁判法庭裁定死者為不合法被殺。陪審團退庭商議約六小時後,以三比二達成裁決。死因研訊裁判官嚴舜儀曾重申,必須在毫無合理疑點下,才可裁定死於不合法被殺。65歲的士司機陳輝旺,2012年11月在西隧入口附近與乘客爭執,涉嫌襲擊乘客,被警方拘捕時,懷疑被箍頸導致後頸椎受傷,留院後一個月因其他併發症離世。


1.國家級基建港珠澳大橋星期三(24日)正式通車營運,星期二(23日)早上在珠海旅檢大樓舉行開通儀式,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開通,副總理韓正、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何厚鏵、梁振英、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官員和議員,都有出席。副總理劉鶴致辭時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典禮,充分體現中央對大橋工程的重視,副總理韓正則說大橋開通對推動三地互利合作,讓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重大意義,亦是中國由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重大標誌。

2.內地廣東省、香港及澳門特區三地領導人星期二(23日)都出席大橋開通儀式。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致辭時表示,大橋開通拉近了三地距離,促進大灣區發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大橋開通有利香港由聯繫人變為更積極的參與者,又指香港今年已開通廣深港高鐵,明年蓮塘香圍口岸亦將啟用,形成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布局。主禮嘉賓其後到大橋參觀。

3.港股連升兩天後,星期三(24日)跟隨內地股市回吐,下跌800點。恆生指數低開137點後跌幅逐步擴大,下午最多跌837點,收報25346點,跌806點,成交971億7910萬元。

4.香港通脹升溫,為二月以來最高。九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百分之2.7,升幅較八月擴大0.4個百分點,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基本通脹加快至百分之3.1。政府指,通脹加快,主要是由於學費上升和公營房屋租金上調。

5.台灣宜蘭台鐵列車出軌翻側事故,調查發現事發時列車車速高達每小時140公里,比限速超速近一倍,司機承認關閉防止超速系統,涉嫌觸犯「業務過失致死」罪被捕,獲准以五十萬新台幣保釋。事發於上星期日(21日)下午四時五十分,一輛由新北樹林站開往台東的台鐵列車,駛入蘇澳新馬車站時出軌,八節車廂翻側。意外造成至少18死、187人受傷。

6.美軍兩艘艦隻周一由南至北駛經台灣地區的海峽國際水域,為三個月內的第二次。台灣指是美軍的例行行動,美國就強調美軍會繼續根據國際法,在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在北京,外交部呼籲美方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國家級基建港珠澳大橋,星期二(23日)早上在珠海旅檢大樓舉行開通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國家主席習近平、副總理韓正、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何厚鏵、梁振英、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獲邀出席的官員和議員,都有出席開通儀式。

副總理韓正致辭指,港珠澳大橋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有利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及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亦對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具有重大的意義。韓正認為港珠澳大橋已經令中國由「橋樑大國」,變成「橋樑強國」。

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致辭時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具有新時代里程碑意義,他形容大橋是「圓夢橋」,實現三地人民願望,極大便利粵港澳合作;大橋也是「同心橋」,象徵三地齊心協力推進,三地人民攜手發展;他又說大橋是「自信橋」, 經歷過超強颱風「山竹」吹襲的考驗。李希說,粵港澳大灣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和部署推動,是極大的發展機遇,將以港珠澳大橋開通為時機,集全省之力,推動大灣區建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對香港能參與建設港珠澳大橋,感到無比自豪。她認為,今年香港會開通三大重大基建,包括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及蓮塘香園圍口岸,不但可縮短出行時間,拉近三地距離,形成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布局。

林鄭月娥又表示,大橋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新動力,包括大橋是首條連接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陸路幹道,可發揮港澳兩地的獨特優勢,亦令往來珠海和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由4小時減至45分鐘;到香港的貨櫃碼頭,由3.5小時減至75分鐘,大大促進人流和貨流,有利香港角色由過往的聯繫人成為更積極的參與者。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具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他指在政治方面,三地首次合作建成跨境交通工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方針和實踐,為融入大灣區發展創造更堅實基礎。在經濟層面方面,港珠澳大橋可推動陸路交通發展,在推動經濟上,有重要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約55公里,包括22.9公里長的主橋、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及4個人工島,成為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預計大橋使用壽命為120年。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和東、西人工島的建造方法,被指施工難度極高,6.7公里的海底隧道更成為世上最長的沉管隧道,落成後即打破南韓的巨加大橋中,長3.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路段的紀錄。

主橋建設費由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政府共同融資,其他款項將透過銀行貸款。大橋在2017年年底基本建成,今年2月完成交工驗收。

香港政府早前指大橋有助加強三地的經濟及物流合作,縮減往來香港與珠三角州西部的行車時間,往來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由4小時減至45分鐘,往來珠海與葵青貨櫃碼頭的時間就由3個半小時減至75分鐘。

 


1.港珠澳大橋星期三(24日)正式開通,星期二(23日)早上九點在珠海舉行開通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多名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和港區人大代表等,周一下午從上環港澳碼頭搭船赴珠海,準備出席典禮。

2.澳門特别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曉松因抑鬱症病發,上星期六晚(20日)於其澳門住所墮樓身亡。澳門司警調查後指案件無可疑、不涉刑事成分,亦沒有補充。

3.台灣地區宜蘭火車出軌事故,死亡人數增至18人、187人受傷,傷者中包括兩名內地人,事故原因仍在調查。有台媒引述初步調查指,列車駛過蘇澳新馬車站時,時速高達每小時140公里,懷疑車速過快導致出軌翻側。台鐵局長鹿潔身則稱,懷疑司機尤振仲關閉列車自動保護系統,不過台鐵隨後改稱,仍需調查確定。有家屬引述生還者指,列車曾出現電力問題,台鐵則證實司機事發前半小時,曾多次通報氣壓不足問題,而氣壓不足可能會導致無法煞車。

事發於上星期日(21日)下午四時五十分,一輛載有366名乘客、由新北樹林站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號列車,駛入蘇澳新馬車站時出軌,八節車廂翻側。受台鐵普悠瑪列車出軌翻側事故所影響,民進黨和國民黨參加九合一選舉的候選人,決定即時暫停競選活動。

4.加拿大卑詩省近溫哥華島當地星期日(21日)晚上十點半的一小時內,先後發生三次地震,最強一次達黎克特制6.8級,未接獲即時的傷亡報告。地震震央位於哈迪港之西南約190公里,深度約十公里。美國地質勘探局指,首次地震當地周日晚十時三十九分發生,近四十分鐘後發生第二次,並於晚上十一時廿二分發生第三次地震,強度介乎6.6至6.8級。

地震學家Johanna Wagstaffe 認為,由於地震接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只要任何一次地震更接近陸地的話,都可能招致毀滅性後果。她又指連續發生三次強烈地震情況不尋常,相信科學家未來數天會分析海岸地層的壓力變化。


加拿大卑詩省近溫哥華島當地星期日(21日)晚上十點半的一小時內,先後發生三次地震,最強一次達黎克特制6.8級,未接獲即時的傷亡報告。

地震震央位於哈迪港之西南約190公里,深度約十公里。美國地質勘探局指,首次地震當地周日晚十時三十九分發生,近四十分鐘後發生第二次,並於晚上十一時廿二分發生第三次地震,強度介乎6.6至6.8級。

地震學家Johanna Wagstaffe 認為,由於地震接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只要任何一次地震更接近陸地的話,都可能招致毀滅性後果。她又指連環發生三次強烈地震情況不尋常,相信科學家未來數天會分析海岸地層的壓力變化。

(英國鏡報/亞特蘭大憲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