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朝中社》報道,早前在北韓車禍中遇難中國遊客的32具遺體及2名傷者的專車,26日凌晨從平壤啟程回國。




中國駐北韓大使李進軍、外交部工作組、醫療專家及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洙墉等北韓高官都有陪同。
北韓領袖金正恩25日晚到火車站送行,並登上列車慰問傷者。
金正恩再就中國遊客在北韓境內不幸遇上車禍,再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道歉。金正恩指,將徹查及嚴格處理這宗重大事故,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類似事故不再發生。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北韓《朝中社》報道,早前在北韓車禍中遇難中國遊客的32具遺體及2名傷者的專車,26日凌晨從平壤啟程回國。
中國駐北韓大使李進軍、外交部工作組、醫療專家及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洙墉等北韓高官都有陪同。
北韓領袖金正恩25日晚到火車站送行,並登上列車慰問傷者。
金正恩再就中國遊客在北韓境內不幸遇上車禍,再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道歉。金正恩指,將徹查及嚴格處理這宗重大事故,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類似事故不再發生。
【編譯 觀察者網/張珩】
這兩天,中興被美國政府制裁,成為各大媒體頭條,但美國制裁的範圍似乎要擴大。
據《華爾街日報》4月25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正調查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制裁禁令,和伊朗進行貿易。
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政府的調查具體指向哪個方面,華為也拒絕對此事作出任何置評。
但《華爾街日報》認為,調查將極大增加華為所面臨的風險,目前,華為在美國的貿易已經遭到諸多限制,如果形成連鎖反應,華為的海外生意將遭到重創,尤其是歐洲地區。另外,因為美國政府的調查,華為在其他部份重要國家的合作夥伴,已經開始變得越發警惕。
報道稱,美國政府對於華為的突襲,可能再度加重本來已非常緊張的中美貿易關係。近期,特朗普政府還表態,美國如想在未來領先通訊科技,華為是一個「威脅」。除此以外,華為還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手機製造商,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消息人士稱,對於華為相關的犯罪調查,是在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辦公室發出正式要求後,才啟動。
《華爾街日報》表示,司法部門早前沒有對華為產生很大的興趣,但是現在的「犯罪調查」(criminal probe)代表著華為可能存在嚴重潛在「不當行為」(misconduct)。法律上來說,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可下達行政處罰令和監管制裁令,直接針對華為公司。
如調查最終結果顯示華為違反美國出口法,公司有可能面臨進一步「犯罪懲罰」(criminal penalties)。可能後果是,華為將被強加一名公司監事(imposition of a corporate monitor),而且涉嫌犯罪行為的個人,還有可能被逮捕起訴。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
再過兩天,第三次兩韓首腦會晤將在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這也是北韓戰爭後,北韓領袖首次踏上南韓土地。
對於今次歷史性的會晤,南韓擺出誠意姿態。繼 「精心準備菜肴」、「關閉邊境喇叭」後,青瓦台今日又邀請朝方一起進行「無替演首腦綵排」。同時,第三次兩韓領導人會晤會場被曝「細節滿滿」,南韓對此似乎準備充分。
兩韓為首腦會晤舉行「無替演綵排」
據韓聯社消息,當地時間今天(25日)上午10時,北韓國務委員會部長金昌善將率領朝方先遣隊,前往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與南韓進行排練。此次排練不對外公開,將從兩韓首腦會晤當天雙方初次見面的時間開始進行。
雙方將按照首腦會晤當天的排程,對兩韓首腦初次見面的方式、歡迎儀式及晚宴等所有細節進行排練。據悉,雙方將在排練時不會安排首腦「替身」參加。
另據美聯社消息,兩韓雙方為今次首腦會晤,總共將舉行3次排練。24日下午,南韓籌委會已在會場進行了首次預演,「對兩國領導人行徑路線等細節進行檢查」。
明天(26日),南韓還將進行最後一次排練。屆時,陪同總統文在寅前往兩韓首腦會晤地點的6名隨行人員都將到現場參加排練。他們分別是:青瓦台秘書室室長任鐘晳、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國家情報院院長徐薰、統一部長官趙明均、國防部長官宋永武、外交部長官康京和。
同時,南韓總統府青瓦台25日向媒體公開會談舉行地——板門店南韓一側「和平之家」位於2樓的會議室。
這是青瓦台首次對外公開維修施工後的「和平之家」。此前的兩次兩韓首腦會談中,兩韓首腦通過會場兩側的出入口各自入場,隨後圍繞方桌落座。而本次會談時,兩韓首腦將通過位於會場中間的出入口同時入場,並圍繞橢圓形的會議桌相對而坐。雙方之間正好間隔2018毫米,象徵2018年迎來和平。
據悉,會議桌兩側分別擺放7把椅子,兩位首腦將坐在中間,椅背上方刻有半島地圖圖案。此外,會議桌後方還擺有一張方桌,供列席人士就坐。法新社稱,無論是椅背還是方桌,上面的地圖中均可清晰地看到獨島(日本稱竹島)。
最後,會場背景牆上懸掛南韓著名畫家申璋湜的繪畫作品《從上八潭俯瞰金剛山》,兩韓首腦將以該畫作為背景握手合影。青瓦台方面表示,金剛山是半島名山之一,象徵著兩韓和解與合作,預祝兩國首腦會談取得圓滿成功。
25日,南韓輿論振興財團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對於「如何看待領導人會晤」一項,在1071名受訪者中,有54.3%的人認為會談結束後兩韓關係將好轉,42.5%回答不會有太大變化,認為關係會惡化的受訪者僅為3.2%。
調查還顯示,75.3%受訪者表示支持兩韓首腦會談,78.8%認為會談有益半島和平與穩定。對北韓參加平昌冬奧會及與南韓,進行聯合文藝演出等態度變化,73.3%受訪者給予積極評價。
就兩韓統一,70.1%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從年齡來看,40-49歲佔比以75.2%最高,其後依次為50-59歲(74.8%)、60-69歲(70.1%)、30-39歲(66.7%)、20-29歲(61.9%)。
為了給今次會晤營造和平氛圍,南韓軍方23日暫停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對北南韓面的擴音器廣播。作為回應,據中新網消息,北韓軍對南韓邊境喊話23日當天也陸續停播。
此外,24日南韓公佈首腦會晤晚宴的菜單。從「三八線上的野菜」,到「來自瑞士的土豆(美聯社稱北韓領袖曾留學瑞士)」,南韓似乎「面面俱到」。
韓國媒體也表現得非常興奮。南韓KBS電視台23日表示,「兩韓雙方已經商定將通過電視直播向外界展示首腦會晤的重要場景。北韓確認,南韓媒體人員當天可以越過軍事分界線,在板門店朝方一側進行採訪。」
25日,南韓YTN電視台通過繪製「兩韓領導人會晤3D示意流程」,預測道「金正恩將先於軍事分界線和文在寅握手,並在南韓總統的陪同下,徒步穿過三八線,抵達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
此外,據韓聯社消息,針對今次會談,「兩韓首腦會談主新聞中心(MPC)」已經設立。屆時,包括外媒記者869人在內,共有360家媒體的2,850名記者將對會談進行報道。
自今年1月以來,兩韓關係不斷回暖。在平昌冬奧會中締造多個「破冰歷史」後,兩韓領導人會晤將在27日將持續升溫的兩國關係帶入高潮。將是北韓戰爭後北韓領袖首次踏上南韓土地,也是繼2000年6月金大中與金正日會晤、2007年10月盧武鉉與金正日會晤後,時隔11年舉行的第三次兩韓首腦會晤。
對於即將舉行的第三次兩韓首腦會晤,中方表示支持。外交部發言人陸康在3月29日表示,「我們希望,對話的勢頭能夠延續,和平的局面能夠延續。我們也呼籲有關各方都一起來支持半島北南雙方改善關係,共同為勸和促談作出切實努力,推動半島無核化和政治解決半島問題的進程,讓和平穩定、發展繁榮成為半島和地區形勢的背景板。」
據新華社4月23日報道,4月22日18時許,在北韓黃海北道發生一宗重大交通事故,一架載有34名中國遊客的旅遊大巴,從當地一大橋墜落。截至目前,造成中國遊客32人死亡、2人重傷。
事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及我國駐朝使館採取一切措施,協調北韓有關方面做好事故處理工作。要搶救受傷人員,做好遇難者善後工作。相關地方要主動開展傷亡人員家屬安撫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近期,各類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外出旅遊人數較多,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繃緊防範安全風險這根弦,切實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深入排查安全隱患,加強防範工作,完善應急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抓緊核實具體情況,做好救治和善後工作。
根據習近平指示和李克強要求,外交部及我國駐朝使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同朝方保持密切溝通,協調朝方全力開展救援。朝方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目前救援工作正在進行。
另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22日夜在北韓黃海北道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23日中午,中方已派出工作組偕醫療專家緊急赴朝。
「我們謹對遇難的中國同胞和朝方人員表示沉痛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陸慷說。
他表示,外交部23日中午已派出工作組偕醫療專家緊急赴朝,與朝方一道開展救治等相關工作。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事發後外交部和中國駐北韓使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全力開展事故應急處置和善後。
他說,北韓高度重視,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中方全力開展救治、善後和事故調查工作。中方將與朝方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全力做好後續工作。
北韓22日晚發生的嚴重車禍,導致32名中國遊客死亡、兩人重傷。北韓領袖金正恩翌日凌晨到中國駐北韓使館表示深切慰問,又到醫院探望傷者。
朝中社引述金正恩表示,「發生不幸事故令我感到非常痛心。想到失去親人的家屬,實在悲痛無比。朝鮮人民把這宗悲劇事故當自己的不幸,感到痛心。」金正恩承諾,黨和政府將盡量安慰遇難者的家屬,盡最大誠意處理好後事。
中央電視台報道,金正恩赴中國駐朝鮮使館,對事故深表遺憾和痛心,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又請駐北韓大使李進軍向習近平、向中國的黨、政府、傷亡人員和家屬表示誠摯慰問。
李進軍表示感謝金正恩慰問,感謝朝鮮黨、國家領導人及有關部門親赴現場和醫院指揮搶救及事故處置,強調充份體現朝方的高度重視,中方將同朝方密切溝通協調,全力做好善後工作。
[更新]
24/04/2018
[10:00 現場相片]
23/04/2018
[21:28 消息:旅巴疑失事墮橋]
[16:19 報道:道路重修與金文會有關]
[15:38 報道:涉事道路正重修]
[14:01 外交部:北韓交通事故36死2傷]
[12:35 現場情況片段曝光,可見事發後下大雨]
[11:47 官媒:旅巴墮橋30死,隨後刪文]
[11:10 外交部:北韓發生重大涉華客交通事故]
中國外交部證實,一架旅遊巴在北韓黃海北道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當中包括32個中國遊客及4名北韓工作人員,另外兩個中國公民重傷,情況危殆。
中國駐北韓大使館22日晚接獲北韓通報,指一批中國遊客當晚在黃海北道遇上車禍,使館工作組在北韓外務省負責人陪同下,趕到事發現場,外交部啟動應急機制處理善後。
國家衛計委高度重視,連夜啟動衛生應急回應機制,派出國家醫療專家,攜帶救治所需器械及藥物,23日上午前往北韓,協助開展救援。
據現場畫面顯示,搜救現場正下大雨。《NK News》引述消息指,旅遊巴事發時正從開城駛往平壤,有報道指旅遊巴行駛期間失事墮橋,全車翻側;另外有消息透露,開城往平壤的道路正進行重整,以便迎接領袖金正恩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星期五舉行的「2018韓朝首腦會談」。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北韓大部份道路狀況惡劣,充滿坑洞,不少泥濘滿佈,並非由柏油碎石鋪設好的道路,但平壤前往開城的一段,則屬於全北韓最佳的道路之一。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4月27日,南北韓雙方將於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首腦會晤。為今次會晤營造和平氛圍,緩解軍事分界線附近緊張狀況,南韓國防部在4月23日宣佈,停止三八線附近以擴音器向北韓廣播。
李煥宇
另外,南韓媒體稱,南韓軍隊也在跟美方協商「關鍵決斷」和「鷂鷹」這兩大美韓例行軍演的日程安排,爭取在朝韓首腦會晤當天暫停演習。
南韓《亞洲經濟》4月23日報道稱,考慮到可能會刺激到朝方,韓國國防部決定於當天0時起終止軍事邊界線一帶的對朝擴音器廣播。
據悉,南韓在三八線一帶負責對朝廣播的擴音器有40多部,廣播內容包括新聞、天氣、歌曲等。韓聯社報道稱,三八線以北2萬米的地帶,都能聽到廣播內容,而南韓中斷廣播後,北韓也會以中斷對南韓廣播作回應。
據《亞洲經濟》報道,盧武鉉政府時期,南韓曾在2004年6月根據朝韓達成的協議拆除所有對北韓的擴音器。 2010年「天安艦」事件後,南韓一度威脅要重啟擴音器,但直到2015年「8·10地雷事件後」,即時隔11年後,南韓才重啟對北韓的擴音器廣播。
2016年,北韓開展第四的核試驗後,南韓對北韓的擴音廣播全面啟動,北韓也啟動了對南韓的擴音廣播。
近期,朝鮮半島局勢有緩和跡象,南北韓雙方在今年實現藝術團互訪,北韓領袖金正恩在上月25日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朝美峰會也有望舉行。
本月21日,央視引述《朝中社》報道稱,金正恩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北韓將從21日開始,不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廢棄北部核試驗場。只要北韓不受核威脅挑釁,絕不使用核武器,不洩露核武器和核技術。
另一邊南韓也在示好。據韓國《每日經濟》22日報道,如果朝美峰會能取得成功,南韓將在今年6月推出新南北韓經濟合作計劃,內容包括擴建開城工業園、「海州(朝鮮西海岸港口城市) ——新義州經濟軸心」、「包括首爾——北京高鐵在內的西海岸產業、物流、交通帶建設計劃」等。
對於朝鮮半島當前的局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21日發言稱,希望有關各方相向而行,採取切實行動,為實現地區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作出應有努力。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北韓「核讓步」的熱情降溫?
20日,北韓領袖金正恩宣佈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為試圖解決朝核危機的各方打了一針強心劑。
不過,繼第一時間稱讚北韓的決策是北韓「大進步」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又釋放出謹慎行事的信號,稱解決北韓問題北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有美國政府官員透露,只有在北韓徹底廢除核項目後,美國才會做出實質性的解除制裁。
據《華爾街日報》22日報道,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特朗普將在與金正恩會晤期間敦促其盡快拆除核武庫。如果北韓僅僅是凍結核武器和導彈試驗,美國不會給予實質性的解除制裁。
報道稱,這次峰會兩個主要議題密切相關,即平壤拆除核武庫、美國解除制裁的時間表。
「總統說他不願重複過去的錯誤,那就意味,除非北韓徹底廢除核項目,否則美國不會做出實質性讓步,比如解除制裁。」該政府官員22日表示。
他還說,如果北韓願意拆除核武庫,北韓什麼好事都可能發生」。
這名官員說:「我認為,他們(北韓)想要在拆除核武庫沒有取得顯著進展的情況下,嚐到解除經濟制裁的甜頭,那是不現實的。」
在北韓20日宣佈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之後,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推,稱讚這對北韓和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北韓「大進步」。
不過,當時時間22日早上6點,特朗普又通過Twitter對兩國達成最終協議的前景作出謹慎表態。
「在北韓問題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情或許會得到解決,也許不會,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同時,他還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說辭——「特朗普政府在與北韓的談判中放棄了很多東西」提出了質疑,稱「我們沒有放棄任何東西,北韓便同意棄核(對世界來說太棒了),關閉設施,不再進行核試驗。」
《金融時報》認為,特朗普此番謹言慎行,表明其對北韓核讓步的熱情降溫。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美國國務卿提名人、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蓬佩奧訪北韓期間,金正恩試圖推動達成一項可能長達數年的分階段協議,雙方均作出相應的讓步。
報道稱,2013年在歐洲的一場會面中,北韓曾向美國官員提出棄核的三個階段:凍結核活動、關閉核項目、拆除核武庫。
不過,從目前美方的表態來看,特朗普政府在做出經濟和外交讓步方面小心翼翼,只會在北韓拆除核武庫之後進行。
這名官員說,「凍結是很容易逆轉的,北韓要想恢復經濟,北韓必須自己爭取。」
美國國務院前官員喬爾·威特認為,鑑於美朝雙方長久以來的敵對,在採取雄心勃勃的措施前,採取階段性措施逐步建立信任和信心是符合邏輯的。
喬治城大學教授、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對朝首席談判代表羅伯特·加盧奇表示,很難想像所有事情都一氣呵成,「這一步邁得實在太大了。」
《金融時報》引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核政策專家維平·納蘭的觀點稱,關閉一處核設施並不能阻止北韓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導彈試射仍然有可能以發射太空飛行器的幌子進行,這並沒有解決朝核問題。
「他們去年11月就曾表示不需要再進行核測試,所以,儘管許多人都希望這是一個重大進展,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據《金融時報》稱,一位美國官員昨天坦言「正評估他們的誠意」,並表示,有關特朗普和金正恩舉行任何峰會的計劃都仍是初步的。
對於北韓決定停止核導試驗,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認為,北韓有關決定有助於進一步緩和半島局勢,有助於推動半島無核化和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本地區持久和平,符合半島及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他說:「我們祝願北韓在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成果,支持北韓通過對話協商同有關各方解決各自關切,改善相互關係。希望有關各方相向而行,採取切實行動,為實現本地區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作出應有努力。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700客機客機因撞到雀鳥迫降,無人傷亡。今次是該公司波音737客機2天內第二宗航空事故。
該公司另一架波音737客機早前因引擎爆炸迫降,當時碎片擊碎飛機舷窗,一名女性乘客被吸出窗外後死亡,另有7人受傷。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引擎有金屬疲勞跡象。
路透社4月18日報道,美國西南航空公司577航班18日起飛後不久因撞鳥緊急迫降。
西南航空公司發表聲明,577次航班當天原定從納什維爾市飛往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該機起飛後不久遭遇鳥撞,機長操縱飛機安全返回納什維爾國際機場。被撞客機將停飛並接受檢查評估。
西南航空公司表示,迫降客機上的乘客已被安排搭乘其他航班前往目的地。
這架波音737-700客機18日早上5時15分起飛,約20分鐘後,於5時37分納什維爾市迫降,無人員傷亡。該機經檢修後,於當天7時52分再次起飛前往菲尼克斯。
事故發生的前一天,另一架西南航空737客機發生引擎故障並爆炸,碎片擊碎飛機舷窗,導致43歲的女性乘客詹妮弗·里奧丹(Jennifer Riordan)部分身體被吸出窗外,雖然其他乘客後來合力將她拉回機艙,但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另有7名乘客受輕傷。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引擎有「金屬疲勞」 的跡象。這也回應了民航業評論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張仲麟在分析中的疑問。
另據《觀察者網》早前報導,17日爆炸的引擎15日剛剛通過檢查。
【文觀察者網/張晨靜】
半個多世紀以來,古巴將迎來第一位不姓「卡斯特羅」的領導人。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古巴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正式組成,57歲的迪亞斯·卡內爾(Diaz-Canel)成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唯一候選人,當選後他將接替86歲的勞爾·卡斯特羅,成為新一任古巴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意味古巴將告別已持續近60年的「卡斯特羅兄弟時代」。
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古巴組成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605名代表將選舉集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軍隊總司令的國務委員會主席、及31位委員會成員。
勞爾·卡斯特羅當天表示,他將辭去古巴領導人的職務。 這決定將讓古巴迎來自1959年革命以來首位非卡斯特羅的領導人。
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迪亞斯·卡內爾,成為接替勞爾的最有力人選。
報道稱,大會當天公佈古巴國務委員會新成員提名名單。 卡內爾是國務委員會主席的唯一候選人,得到多數代表的支持。 根據日程,投票結果將於當地時間19日公佈。
此外,代表們還一致選舉第八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埃斯特萬·拉索,繼續擔任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
另據媒體報道,勞爾將繼續擔任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直至2021年,以確保政權過渡順利,同時抵禦黨內反對經濟改革的保守聲音。
BBC(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直至古巴革命後菲德爾·卡斯特羅掌權的1960年,卡內爾才出生。 在20多歲時,卡內爾就開展其政治生涯,當時他是聖克拉拉的年輕共產主義聯盟中的一員。
2003年,卡內爾成為古共歷史上最年輕中央政治局委員。 2013年,他被選為古巴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 自此,他就成為勞爾得力助手。
據說,卡內爾比卡斯特羅兄弟更為平易近人。 且在過去5年的時間,卡內爾一直在為領導人職位和權利交接做準備。 勞爾還曾稱讚他「意識形態堅定」。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古巴政治學家莫拉萊斯分析,預計勞爾今後仍將擔當精神領袖角色,而卡內爾將集中處理「非常複雜及困難」的實務。
BBC則報道稱,卡內爾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做出重大改變,尤其是在卡斯特羅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時。
新領導人將不得不考慮如何克服古巴盟友委內瑞拉經濟崩潰所帶來的問題,以及在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與古巴的關係。
而部分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在內的西方媒體,則直接用了「後卡斯特羅時代」的說法。
路透社報道稱,一名45歲的教師阿德里安娜·瓦爾迪維亞(Adriana Valdivia)表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勞爾已結束,菲德爾已成為歷史。我看不到能讓古巴人民生活得更好的辦法,工資一樣,沒有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