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所謂19架俄羅斯無人機早前被指闖入波蘭領空事件,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回應,稱可能緣於「失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發文,指是「經深思熟慮,絕非偶然」。北約官員則稱,目前未確定事件是否有意為之,歐盟及一些歐洲國家發聲譴責。

當地星期二晚上,大批無人機被指進入波蘭領空,波蘭軍方緊急處置並擊落部分無人機。

波蘭政府聲稱無人機來自俄羅斯,俄方就說目前不能下定論。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俄羅斯無人機飛入波蘭的事件,可能是一個失誤。他回應記者相關提問時亦指,不論無人機是否誤闖,他對目前整個情況感到不滿意,希望事件趨於平息。

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亞力克蘇斯·格林克維奇昨(11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表示,目前尚未確定9日晚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一事是否是有意為之。他還表示,德國將派遣一支軍隊常駐立陶宛,是加強北約東翼威懾與防禦能力的重要舉措。

歐洲多國強烈譴責俄羅斯,其中波蘭、立陶宛、烏克蘭三國外長共同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近期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的行為。

拉脫維亞國防部長安德里斯·斯普魯茲11日宣布,即日起直至9月18日,拉脫維亞關閉靠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邊境地區的領空,如有必要將續關閉。

保加利亞總理熱利亞茲科夫11日表示,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是絕對不必要的挑釁,這無助於緩和俄羅斯與歐盟國家及北約成員國之間的緊張局勢。

西班牙外交部11日表示,西班牙政府已召見俄羅斯駐馬德里臨時代辦,就俄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的「不可接受」行為提出正式譴責。荷蘭外交部11日也表示,荷蘭政府已召見俄羅斯駐荷蘭大使,就該事件提出正式抗議。

捷克國防部10日晚表示,鑒於波蘭領空當前面臨的無人機活動威脅,應波方請求,捷方準備派出一支特種作戰直升機部隊前往波蘭。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10日晚代表歐盟發表正式聲明,強烈譴責俄羅斯無人機當天「蓄意」進入歐盟成員國領空。聲明還說,歐盟將通過大幅加碼對俄及相關方的制裁,並同國際夥伴一道向俄羅斯施壓,要求其結束俄烏衝突。

德國總理默茨10日晚說,德國政府「以最強烈措辭」譴責俄羅斯的行為。他還說,不認為俄羅斯此舉是偶然事件。

英國首相斯塔默10日上午表示,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及北約領空是「極其魯莽」的舉動。英國國防大臣希利同日表示,已要求英國武裝部隊研究加強北約在波蘭防空的方案。

法國總統馬克龍10日表示,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簡直不可接受」。

意大利外長安東尼奧·塔亞尼10日表示,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的行為「非常嚴重且不可接受」,是對整個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安全的冒犯。

分析指俄羅斯可能想試探波蘭的防空系統,評估北約反應速度及效率,同時考驗美國對北約盟友的承諾。


美國保守派名嘴、總統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周三(10日)在猶他州奧勒姆市的猶他山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終年31歲。全國下半旗致哀四天。

 

槍擊發生於中午12時10分左右,現場畫面顯示,槍擊發生時,柯克身穿白色圓領衫,正坐在戶外搭建的講台中央講話,突然一聲槍響,柯克用手捂住脖子,未幾即倒下,現場一片混亂,人們四散奔逃。大學發言人表示,有人從距離現場約182米的建築物內開槍,傷者隨即被保安人員帶走送院。

 

 

事發後約3小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布柯克的死訊,並向其妻子和家人致以慰問。

特朗普表示:「偉大,甚至是傳奇的查理柯克去世。沒有人比查理更了解美國青年的想法。他深受所有人的愛戴和敬佩,尤其是我,而如今,他已不在我們身邊。梅拉尼婭和我向他美麗的妻子艾莉卡和家人致以深切的慰問。查理,我們愛你!」

特朗普同時下令全國下半旗四天致哀。

前總統拜登亦向柯克的家人表示哀悼,強調國家不容許這種暴力行為,必須立即結束。

分析認為,在號稱民主自由的美國,兩黨靠競選輪替的選舉政治,看上去一片祥和,但政治人物卻頻頻遭刺殺,說明美國政治社會,並不如他們對外宣稱的「完美」,折射出美國政治社會中存在日益尖銳且難以調和的深層矛盾,是社會極端化、政治暴力化趨勢下的「產物」。與此同時,美國社會的「壓力鍋」快到達臨界點,特朗普及其代表的政治光譜,已把美國社會嚴重撕裂。

 


英國反移民浪潮近期愈演愈烈,部分政客發表民粹主義和反移民言論後,經由媒體擴散,不斷撕裂英國社會,令人愈發擔憂去年的大規模騷亂重演。英國逾200個難民組織、慈善機構和貿易協會聯署公開信,呼籲英國政治領袖終止種族主義和仇恨浪潮。

反移民浪潮中,極右勢力不斷推波助瀾。英國一名17歲本土出生、父母來自盧旺達的青年去年闖舞蹈教室殺害三名兒童,社媒事後充斥大量假消息,謠傳疑犯是尋求庇護的穆斯林,引發民粹後,導致各地爆發反移民暴力示威。遇害女孩之一的家人批評,極右勢力利用其女兒謀取政治利益。

保守黨領袖巴德諾赫稱,女性不敢在公園走路,擔心遭到躲在叢林中的「男難民」騷擾。有望接替保守黨領袖一職的詹里克亦被拍到參加許多知名極右人士出席的反移民集會。英國極右改革黨領袖法拉奇則呼籲在接待移民的酒店外進行大規模示威。此外,首相斯塔默表示應採取嚴厲措施阻止非法移民,以防英國成為「陌生人的孤島」。

「對移民敵意史無前例」

慈善組織「難民委員會」負責人所羅門表示,「與移民打交道數十年的人告訴我,他們從未見過對移民敵意如此之大、環境如此惡劣的一個時代」。據《衛報》報道,英國街頭巷尾時常出現冠以愛國主義的恐嚇行動。「反種族主義」組織的負責人尼爾森稱,極右示威不斷增加,並被一些政治言論煽動,英國各地現時流行「升旗行動」這一所謂「愛國運動」,進一步鼓動種族主義者瞄準難民和非法移民。

北約克郡一名非裔男子被拍攝到在與他的白人孫女玩耍,經由惡名昭著的極右分子羅賓遜上傳網上後,該名非裔男子被污衊為孌童癖、蒙受種族主義謾罵。在貝爾法斯特,一群「義務警員」在街頭瞄準黑皮膚男性,對他們大聲辱罵或要求查看身份證明文件。所羅門亦表示,部分此前為所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的食物銀行,現在拒絕所謂的「外國人」。他還提到英格蘭一名60多歲非裔男子近期遭一群人襲擊、造成肩膊骨折,現時害怕得不敢離開住所。

專家:執政黨為極右創機會

北安普頓大學歷史學教授傑克遜專門研究極右極端主義,他批評工黨政府缺乏道德領導力,該黨政客似乎更傾向支持抗議行動,為極右勢力擴張創造機會,情況令人擔憂。他形容民間示威不斷激化,根本因素是人們對政府應對非法移民問題的信任度崩潰。

擁有600多個成員組織的英國最大難民支持聯盟「與難民同行」,早前向英國各主要政黨領袖發出公開信,呼籲終止種族主義和仇恨浪潮,要求他們承擔起終結社會分化、種族主義和妖魔化言論的責任。成員之一的「難民行動」組織負責人希爾頓批評,一些政客和媒體利用陳舊的種族主義言論和虛假數據,攻擊尋求庇護者,必須即刻停止這種行為。

政客媒體亂發信息 民眾被誤認難民遭攻擊

英國反難民抗議活動不斷升溫下,部分普通民眾因被誤認作難民,而遭到騷擾和攻擊,引發社會擔憂。種族平權人士指出,這並非「無心之失」,而是被政客與媒體「錯誤信息」誤導所造成的危險結果。

童軍營地被誤傳庇護中心

威爾斯一處童軍營地被誤傳成為尋求庇護者收容中心,使營地內兒童遭偷拍和種族歧視辱罵。此外,曾隸屬改革黨的獨立議員羅威,涉嫌錯誤舉報一支慈善划艇隊為非法移民。伯恩茅斯一個名為「安全力量」的民間組織,則聲稱要進行巡邏,保護當地民眾免受難民威脅,據稱已有逾200名民眾加入。

信託機構Runnymede Trust行政總裁貝古姆表示,這些事件催生「社會分化」,加劇社區內的互不信任,她指出「這對國家的所有有色人種均造成影響」,因民眾無法核實他人的移民身份或難民身份。

南約克郡工黨籍市長科帕德敦促政客和媒體,應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持負責任態度,指出各黨派政客均有責任謹慎發言,努力團結民眾。

新指引趕絕難民 禁獲居留許可者申請公民身份

英國《良好品格》(Good Character)指引最新更新,於今年較早時正式生效。該指引將阻止非法入境英國、其後獲得居留許可的難民,申請英國公民身份,預計將影響至少7.1萬名難民。據《衛報》報道,敘利亞籍難民攝影師艾侯賽因基於這項新政策,在英生活與未來規劃發生巨大轉變,慨嘆「過去我能看到希望,現在我在英國看不見未來」。

「永遠生活在不確定中」

艾侯賽因於2017年逃離敘利亞抵達英國,並於2019年獲得難民身份。他表示原定計劃今年9月申請英國公民身份,在英期間他一直為融入英國努力並作出貢獻,強調自己「英語比阿拉伯語更好」。但新指引使他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難民們努力工作和納稅,現在卻要永遠被當作二等公民,永遠生活在不確定之中。」

艾侯賽因的難民朋友亦遭遇同樣情況,當該指引發布時,他正申請英國公民身份。艾侯賽因表示,他及其朋友均質疑該指引合法性,認為其違背聯合國難民公約,他支持朋友們向法院提出訴訟。該指引的部分爭議條款,也受到許多慈善機構、工會、律師及人權活躍分子反對。

推修法嚴打「偷渡廣告」 提「辦證」「跑船」或入獄

近年非法移民乘船橫越英法海峽湧入英國的問題持續加劇,對當地社會帶來巨大壓力。為因應這一嚴峻形勢,英國首相斯塔默政府正推動修法,若新法順利推行,今後不法分子即使只是在社媒上提到「辦證」和「跑船」 ,都可能面臨入獄及罰款。

遏制走私集團公然招攬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目前協助非法移民偷渡在英國雖已屬犯罪行為,但政府仍決定對現有的《邊境安全、庇護與移民法案》進行修訂。此次修法擬新增全國適用的罪名條目,將在網上傳遞偷渡服務信息的行為納入違法範疇。無論是在社媒上登廣告為偷渡客辦護照或辦簽證、安排偷渡船隻,或是承諾幫助他們在英國找工作等行為,都將被認定違法。違規者最高將面臨入獄5年,並須繳納高額罰款。目前新修訂的草案已進入國會審議階段。

英國內政大臣庫珀稱,這項措施旨在遏制走私集團在社媒上公然招攬生意的行徑。她痛斥不法分子以「安全赴英之旅」為噱頭進行兜售行為,本質上是毫無底線的牟利。

英國國家打擊犯罪局營運總監羅布瓊斯稱,社媒已成為眾多人口走私網絡傳遞偷渡服務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前政府雖長期與社媒公司合作,封鎖相關不法賬號,但效果有限。這項立法旨在賦予執法人員更有力的手段,從根本上打擊犯罪集團依賴社媒建構的非法運作模式。

政客媒體亂發信息 民眾被誤認難民遭攻擊

英國反難民抗議活動不斷升溫,部分普通民眾因被誤認作難民,而遭到騷擾和攻擊,引發社會擔憂。種族平權人士指出,這並非「無心之失」,而是被政客與媒體「錯誤信息」誤導所造成的危險結果。

童軍營地被誤傳庇護中心

威爾斯一處童軍營地被誤傳成為尋求庇護者收容中心,使營地內兒童遭偷拍和種族歧視辱罵。此外,曾隸屬改革黨的獨立議員羅威,涉嫌錯誤舉報一支慈善划艇隊為非法移民。伯恩茅斯一個名為「安全力量」的民間組織,則聲稱要進行巡邏,保護當地民眾免受難民威脅,據稱已有逾200名民眾加入。

信託機構Runnymede Trust行政總裁貝古姆表示,這些事件催生「社會分化」,加劇社區內的互不信任,她指出「這對國家的所有有色人種均造成影響」,因民眾無法核實他人的移民身份或難民身份。

南約克郡工黨籍市長科帕德敦促政客和媒體,應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持負責任態度,指出各黨派政客均有責任謹慎發言,努力團結民眾。

憂庇護中心引治安問題 民眾:就標籤我極右吧

英國民眾反對非法移民的聲浪日漸增大,在埃平發生的貝爾酒店非法移民性侵當地少女事件,更引發連串抗議活動,當地警方表示其中一次甚至多達2,000人。抗議者在社媒發文稱「保護我們的社區」、「女性和孩童的安全在外國人之上」。甚至有埃平附近的居民直言,「我不喜歡這些男人待在這家酒店,因我們擔心孩子的安危。如果這代表我是極右,那就這樣吧。」

在埃平附近長大的米尼哈內於去年加入極右立場的英國改革黨,希望能成為該黨的地方議員候選人。她表示貝爾酒店之前還有一些女性和孩子,當時有些曾犯罪,但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然而現在只有男性。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貝爾酒店附近抗議活動的組織者缺乏示威經驗,因其中一些是像米尼哈內這樣有家庭和職業的母親。她們的參與表明,庇護酒店附近社區的態度正發生轉變。

米尼哈內憤怒地表示,她的朋友們都說他們的女兒在當地被一些年輕非白人男子騷擾,她還看到有尋求庇護者在百貨商店偷竊,「他們來這裏是為了免費的東西,但來了之後卻濫用特權,真是荒唐。」在慈善機構工作的卡瓦納夫批評,庇護酒店身份不明的男性可以到處走動,但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敵意環境惹安全隱憂 難民援助機構遷址避險

英國多個難民援助機構近期面對極右暴力威脅加劇,被迫於辦公場所內增設安全室或搬遷至較隱蔽地點,甚至暫時關閉辦公室。自去年反難民示威引發騷亂以來,半數支援難民的非政府組織及慈善機構,面對威脅及抗議造成的「敵意環境」及安全隱憂,部分組織負責人更接獲死亡威脅。

目前工黨政府面臨日益高漲的壓力,要求禁止用酒店安置尋求庇護者。因應安全風險,相關組織已採取多項緊急措施,包括暫時關閉實體辦公室、改為只提供網上服務,並刪除網站上所有地點資訊。

此外,他們亦加強與警方及其他政府部門合作,於辦公地點周邊增設監視設備,以記錄可能發生的攻擊或騷擾事件。多個機構均表示遭受網絡威脅、惡意郵件及恐嚇性社媒帖文。甚至有反移民激進分子拍攝組織辦公地點影片,分享至極右網絡群組,導致一個被列入「攻擊名單」的非政府組織被迫暫時停業。亦有組織表示已設置安全室,以便在警方抵達前抵禦可能受到的襲擊。

約克近期發生多宗反移民及針對少數族裔襲擊案件
上月底(8 月 29 日)約克一間中餐外賣店 Dragon House 遭人惡意塗鴉,牆上被噴上帶種族歧視的字眼,包括「貓和狗」(Cat & dog)、「回家」(Go Home)以及代表英格蘭的聖佐治十字。

《約克新聞報》(York Press)報道,鄰近大學的 Tang Hall 區路面近日亦被噴上聖佐治十字旗(St. George Flag)塗鴉,燈柱亦掛上大量聖佐治十字旗。

部分英國右翼社交媒體專頁亦曾轉載,指區內有人掛旗時被少數族裔阻止。

《英國廣播公司》亦指 Tang Hall 區近月有多宗針對少數族裔的種族歧視襲擊案件。


英國著名塗鴉藝術家Banksy近日在倫敦皇家司法院外牆畫上新作,吸引不少人朝聖,然而作品已被當局用黑布和欄杆圍起,料將被依法清除。

Banksy的新作自周一(8日)起在倫敦皇家司法院外牆上出現,只見一名法官手持木槌作勢要打躺在地上手持標語的示威者,令人懷疑作品意在指法庭打壓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法院已表示會清除畫作。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首相石破茂與自民黨副總裁菅義偉、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進行會談後,宣布辭任自民黨總裁,意味將卸任首相。石破茂表示隨著日美關稅談判暫告一段落,他認為自己的任務已完成,是時候肩負起選舉失利的責任。

上星期六(6日)晚的會談長達兩小時,菅義偉、小泉進次郎以「維護黨內團結」為由,要求首相石破茂提前辭職。石破茂評估後認為倘賴死不走,勢必造成黨內分裂,決定翌日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

持續面臨下台壓力的石破茂曾強調,自己一直不戀棧權位,只是要完成應做的事,再在適當時候做決定。

他認為他這屆政府的責任,是就關稅問題與美國談判,而上周日、美簽署兩國投資相關的備忘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發布相關行政命令,令他相信移交權力的時機成熟;而他亦坦言作為總裁,要為自民黨在選舉失利負責。石破茂寄語自民黨面對當前困境,不能再故步自封,否則自民黨就會沒有未來。

石破茂去年十月上任不久就領導自民黨迎戰眾議院選舉,結果大敗。之後其民望持續低迷,無力壓抑包括米價在內的國內物價上升,以及捲入向新晉議員派禮券的醜聞等,都令民眾對他愈來愈不滿。

自民黨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再度失利,導致自民黨創黨70年來首次參眾兩院議席皆不過半,黨內要求石破茂下台的聲音日益高漲。

隨著石破茂下台,外界焦點落於下任首相人選。日本民調就顯示,目前的大熱包括前安保大臣高市早苗,以及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


 

意大利傳奇設計大師Giorgio Armani,由他創立的品牌 Armani 周四(4日)發訃告,指 Armani 在挈愛陪伴下安祥離世,又指 Armani 不懈努力到最後,至生命倒數時刻仍在工作,多年來構建從時尚延伸到生活各個層面的願景,引領時代潮流,讓敢於獨立思考和行動成為他的印記。

Armani 1934 年在意大利皮亞琴察出生。1957 年,24 歲Armani 學醫兩年後,毅然轉投時尚行業,成為米蘭知名百貨公司 La Rinascente 的商品策劃,之後成為意大利殿堂級設計師 Nino Cerruti 的助手。1975 年 Armani 與朋友 Sergio Galeotti 共同創立 Giorgio Armani S.p.A.。1980年,Armani 為電影《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的男主角的李察基爾設計服裝,掀起全球熱潮,兩年後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經歷五十年發展,Giorgio Armani 品牌已是橫跨多個領域的時尚巨頭,Armani 亦獲意大利政府授予最高榮譽、大官級共和國功勳勳章。

隨著這位時尚傳奇離世,回顧 Giorgio Armani 的設計,外界多會形容他打破陽剛與陰柔的界線,引領女裝邁向中性風格,成為精緻、優雅的代名詞,而對於優雅,Giorgio Armani 的理解,亦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名言:「優雅不必觸目,而是令人難忘(Elegance doesn’t mean being noticed, it means being remembered. )。」


泰國下議院選出在野自豪泰黨黨魁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 ),接替被憲法法院解除職務的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出任新總理。

阿努廷得到在下議院擁有三分之一、 即143席的人民黨支持,加上他同其他政黨組成的政治聯盟,令他成功擊敗執政為泰黨的候選人猜卡森(Chaikasem Nitisiri)。

58歲的阿努廷是純正廣東人後代,中文名叫陳錫堯。2023年在央視《高端訪談》中,他透露祖先來自廣州,父母也是廣東籍華人,雖然在泰國出生,但深受泰中文化影響,「我也是100%的中國人後代,我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來自中國。我在泰國出生,我有中文名字(陳錫堯),家裡每天也都是說粵語。」

阿努廷曾在多屆政府擔任要職,包括副總理、 內政部長及衛生部長,因成功推動大麻合法化而聞名。 阿努廷的家族企業在泰國建築業影響巨大,曾承建曼谷素萬那普機場及國會大厦等重大項目。

分析指,阿努廷當選後,將組建少數派政府,但由於他接受人民黨的條件,同意在上任4個月內解散國會,為提前大選鋪路,以及推動修憲公投等,或令泰國政局再度面臨考驗。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日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儀式上有盛大閱兵。美國總統特朗普事後承認自己也觀看了中國閱兵。他形容是場漂亮的儀式,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特朗普早前亦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願中國人民度過一個美好的慶祝日。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著名觀光景點發生嚴重意外,「榮耀」登山纜車在斜路行駛期間出軌翻側,造成最少16死、逾20人受傷,遇難者中包括外國遊客。

事發於當地周三(9月3日)傍晚6時15分,纜車疑因纜繩鬆動失控,在自由大道附近出軌,並撞向旁邊一幢建築物,有人被車廂壓住,要由救援人員救出。傷者中部分人傷勢嚴重。至於遇難者中的外國籍人士,暫未知具體國籍。車廂兩側及整個頂部幾乎全毀。

有目擊者表示纜車事發時猛力撞擊建築物,然後像紙箱般坍塌;失控、完全沒有剎車,「大家都以為(車廂)會撞向下方那輛,遂開始逃跑,結果它在轉彎的位置翻側,並撞向建築物。」

 

葡萄牙總統德索薩向「受影響家庭表達同情與支持」,里斯本市長莫埃達斯事發當晚前往醫院探望傷者,形容是「城市前所未見的悲劇」。葡萄牙政府宣布周四(4日)為全國哀悼日。

里斯本公共交通營運商Carris負責人發聲明,強調纜車已按規定完成四年一次的大修及兩年一次的中期檢修,並實施每日、每周及每月例行檢查。里斯本政府表示現階段尚無法判定事故原因。

肇事的「榮耀」登山纜車已有140年歷史,為里斯本的一處主要觀光景點,建於斜路上供居民及遊客乘搭,每卡車可接載約40人,2002年列為國家歷史古蹟。

 

(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蘇丹發生山泥傾瀉,造成逾千人死亡。

事發的蘇丹西部達爾富地區,經過連日暴雨,一處偏遠山區星期日(31日)發生山泥傾瀉,其中一條村被毀,附近居民得悉到場協助搜救。控制當地的武裝組織表示,該條有千多人的村莊僅餘一人生還,籲國際社會提供協助。

蘇丹兩年來的內戰,已導致全國約五千萬人口中一半人面臨飢荒或流離失所,不少人逃到山區。

蘇丹政府對遇難者表示哀悼,稱會動員所有力量協助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