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女子聲稱在睡夢中,目擊丈夫開車撞入樹林後不治,她半夜驚醒後馬上致電丈夫,但無人接聽。她不久後接獲警方通知,證實其丈夫已在車禍中身亡。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星國中央高速公路往實里達規劃區方向路段,周日(12月5日)凌晨12點13分左右,發生奪命車禍,一名31歲貨車司機身亡,同車5歲兒子受輕傷。

死者23歲妻子意外後憶述,指丈夫周六(4日)中午本已下班,適逢下午有事,要開貨車出門,喜歡黏著爸爸的5歲兒子也想跟著同行,丈夫決定帶同兒子出門,詎料從此陰陽相隔。

妻子宣稱,未待丈夫和兒子歸家已上床休息,期間夢見丈夫出車禍,車子撞入一片樹林。她驚醒後,發現丈夫和兒子仍未回家,隨即多次致電丈夫,惜一直未有回應,向丈夫朋友查問同樣無功而還,決定透過GPS查看丈夫手機位置,發現他一直逗留同一地點,心生不安。

沒多久,妻子接獲警方來電,指父子二人發生車禍送院。妻子趕到醫院,驚悉丈夫已宣告不治,兒子受輕傷無大礙。

未來得及見與丈夫最後一面的妻子難過表示,「他是個很好的丈夫和父親,一直都很顧家,努力為家計打拚。我從他朋友口中得知,原來他常常把家人掛在嘴邊,說我們對他很重要。沒想到他卻突然地離開了我們。」


印尼東爪哇省塞梅魯火山爆發,增至34人死亡,17人仍失蹤。

火山上星期六(4日)下午爆發,噴出的大量氣體和火山灰衝上800米高空,由於當地天氣不穩,火山灰夾雜雨水成為泥雨,覆蓋附近多個村莊,阻礙疏散和救援工作,數千人要入住臨時庇護中心。搜救當局表示,星期二(7日)再發生最少3次小規模火山噴發。

總統佐科維多多前往東爪哇省,視察受災地區,承諾將會重建損毀的基礎設施,並向有需要的民眾提供援助。

塞梅魯火山海拔3676米,是爪哇島高火山和知名景區,也是印尼約130座活火山之一。


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2014年從吉隆坡飛往北京途中離奇消失一直成謎,機上239人迄今失蹤逾七年。近日,一名英國工程師向外媒披露,他已找到飛機墜落位置,是位於南印度洋約4000米的海底,他並認為事件是機長恐怖主義式的劫機導致。

英國航空工程師格弗雷(Richard Godfrey)周二(11月30日)發布一份馬航失蹤班機的新報告,他使用一種名為弱訊號傳播報告(WSPR)的革命性無線電追蹤系統,製造出範圍覆蓋全球的許多「絆線」(tripwire),當飛機飛過交叉的「絆線」時訊號就會中斷。

他將這種新方法與MH370的衛星通訊數據、海洋學、漂流分析與波音公司提供的性能數據等做結合比對,推測MH370在2014年3月8日上午8時19分最後一次連上衛星,約1分鐘後即在印度洋上空墜毀。

格弗雷聲稱,MH370在西澳洲首府珀斯以西1933公里、座標33.177°S, 95.300°E處撞擊海洋後,下沉到海面下4000米深處,位於印度洋東南布的海底高原「斷裂海嶺」(Broken Ridge),但那裡地形錯綜複雜,有火山也有峽谷,但他相當有信心能在2022下半年發現MH370遺骸。

格弗雷也補充,他推測墜機原因是出於機長恐怖主義式般的劫機,「飛行員決定將他的飛機轉向,讓它消失在世上最偏遠的地方之一」。

2014年3月8日,載有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成員的波音777-200飛機從吉隆坡起飛前往北京後失蹤,至今仍未明確失事原因。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發表演講,妄言台灣問題。中國外交部周三(12月1日)表示,安倍胡言亂語,妄議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已通過外交管道提出嚴正交涉。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台灣所謂「國策研究院」相關論壇線上演講時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他還聲稱,北京特別是中國領導人「切勿誤判」,主張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人們,要規勸中國領導人「不要走上錯誤的道路」。

對於安倍的言論 ,汪文斌表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罔顧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公然在台灣問題上胡言亂語,指手畫腳,妄議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通過外交管道提出嚴正交涉。

他指出,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絕不容外人肆意染指。日本曾對台灣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對中國人民負有嚴重的歷史罪責。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任何人膽敢重走軍國主義老路,挑戰中國人民的底線,必將碰得頭破血流。


變種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繼續於全球蔓延,多國出現病例,包括新加坡及日本。

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公布,一名年約三十多歲旅客,11月28日由非洲納米比亞抵達成田機場後確診,是日本首宗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個案,兩名親友檢測呈陰性,已送往政府設施隔離檢疫,日本即時採取措施,已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以防止新變種病毒傳入。

另外,新加坡衞生部證實,兩名旅客在澳洲悉尼確診Omicron,曾於新加坡樟宜機場轉機,當局正追蹤可能接觸過兩名患者的機場工作人員,又宣布暫時不會向更多國家和地區開放,並加強入境旅客及口岸前線人員的病毒檢測。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當地星期二(30日)開始,全面禁止外國旅客入境,而從幾個國家回國的日本人必須接受隔離檢疫,以防止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傳播。


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過去三天的反政府示威,演變成縱火、搶掠的騷亂。所羅門群島當局指,示威肇因源自當局放棄台灣,而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決定,總理索加瓦雷譴責外國勢力干預事件,煽動民眾參與騷亂。

總理索加瓦雷周五(26日)堅持政府棄台的決定,並指這是引起騷亂的唯一原因,指責民眾乃受外部勢力的影響及煽動參與騷亂。他雖然不願點名是何方外來勢力,但明言這些來自外部的壓力,對民眾構成非常大的影響力。縱然如此,他強調其政府堅決捍衛民主,不會向這些外國勢力低頭。

有反政府人士則指,民眾因政府服務嚴重缺乏,官員缺乏問責,貪腐問題嚴重再加上國內工作機會被外國人搶走而走上街頭。索加瓦雷於2019年與台灣斷交的決定,曾令當地人口最多的馬萊塔省代表領袖,表達強烈不滿。

記者:霍尼亞拉唐人街 已搶無可搶

有駐當地記者表示,政府在幾乎沒有諮詢民眾的情況轉向親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只是今次騷亂的其中一個導因,民眾一直以來,對投資當地的中國大陸及亞洲企業,在搾取當地資源的同時,卻沒有為當地人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感到強烈不滿。他指霍尼亞拉只是一個小城市,在當地唐人街發生整整兩日的搶掠及騷亂後,現時當地已沒有什麼可以再被搶及被破壞。

暴徒轉攻總理指揮部 警開槍制止

當局周五(26日)在發生搶掠及建築物遭縱火的唐人街,發射催淚氣體驅散群眾,預料首都稍後將實施新一輪戒嚴。

有所羅門群島的民眾向外媒表示,逾百人在澳洲聯邦警員抵達當地前搶掠店鋪,形容市面混亂的情況有如打仗。街上無交通工具行駛,火勢及濃煙處處,有建築物著火。但當地唐人街的秩序於周五起已受澳洲警方控制。

澳洲傳媒報道指,騷亂群眾將目標指向總理索加瓦尼雷的指揮部,闖入國會大樓,並在附近一幢建築物縱火,當地警方到場,發射子彈警告民眾,制止襲擊。

澳洲外長重申保持政治中立

澳洲外長派恩指沒有證據顯示今次騷亂受到外國煽動,又指澳洲立場一直清晰,就是不希望看到當地發生暴力事件,冀當地形勢盡快回復穩定。他表示會加派100名軍警到當地協助制亂及保護基建設施安全,但不會協助當地警方保護國會及其他政府行政建築,顯示澳洲在事件中保持政治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

所羅門群島索加瓦雷根據2017年訂立的雙邊安保協議,尋求澳洲協助平亂。澳洲總理莫里森指,索加瓦雷首先尋求澳洲協助,是由於他信任澳洲,澳洲及所羅門群島一直致力在太平洋地區建立這份信任。而太平洋區域是屬於澳洲及所羅門群島的區域,因此兩國均致力與區內盟友,夥伴,朋友,家人維護區域安全。

中國:企圖破壞兩國關係 徒勞無功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當地最近接連有中國公民及機構遇襲表示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春指,中國相信所羅門群島政府在索加瓦雷的領導下,將盡快回復社會穩定與秩序。他指自兩國建交以來,兩國均受益於雙方在經濟上及其他領域上的共同合作。任何企圖破壞兩國關係正常發展的舉動均是徒勞無功。

索加瓦雷早前下令首都於周三至周五(24至26日)實施封城。當地媒體報道,不少示威者均來自馬萊塔省。馬萊塔省的領袖Daniel Suidani曾指責索加瓦雷棄台的立場。Suidani指他與今次發生在霍尼瓦拉的騷亂無關,但認為總理索加瓦雷應該辭職下台。

(來源:英國衛報)


立陶宛官員指將會適應因甚加強與台灣的聯繫,而承受中國大陸報復所帶來的短期經濟影響,他亦促請歐洲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參與,以對抗中國大陸的經濟脅迫。

中國大陸早前因立陶宛容許台灣在當地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表示強烈不滿,指立陶宛此舉乃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出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決定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接受外媒訪問時指,中國不單中斷與立陶宛企業的聯繫,更要求第三國家的企業不要與立陶宛做生意。事實上,中國亦需設法減低因此舉而導致切斷貿易聯繫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他料中國此決定只會對立陶宛帶來短暫性影響,因立陶宛已致力減低其國內的供應鏈對中國的倚賴。當然,中斷合約對任何國家都是痛苦的,但這種痛苦只是短暫性,因市場及企業均會適應這些轉變。

蘭茨貝爾吉斯提到立陶宛有不少生產都與中國合作,甚至在中國的廠房生產,因此立陶宛必須設法創建自己的供應鏈,令它們更能對抗這些來自中國的壓迫,合約中斷,第二制裁等所帶來的影響。立陶宛亦正好為其他國家,提供一個抵抗這些壓力的楷模。

他指其他國家,尤其歐洲國家,應加強他們在印太地區的參與,以增強自己的經濟安全。他明言現今所有國家都牵涉入印太地區之內,當中部分北約的盟友更擔當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障的重大責任,這意味著作為它們的盟友,最少應瞭解此區域的情況,甚至參與其中。

蘭茨貝爾吉斯早前與曾強調美國堅定與北約盟友團結一致的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會面。謝爾曼對於立陶宛擴展與印太地區民主政體的聯繫表示歡迎。

事實上,美國一直為台灣在國際系統中尋求更多空間,這亦令美國近年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持續緊張。華府印太地區協調員坎貝爾早前表示,美國試圖擴展其與印太地區夥伴及盟友的合作,被中國大陸批評為仍停留於冷戰時代的思維。

(來源: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美國消息人士指,美國料於周二宣布從其戰備石油儲備中借出石油,但借出數量未明。在美國及其他石油入口國屢次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增加燃油供應以應付需求不果後,美國希望透過借出石油,與亞洲主要石油入口國合力降低石油價格。美國在疫情期間燃油及其他消費品價格持續高企,令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度一直低下,令他及民主黨在下年國會的選情備受威脅。

美國總統拜登已經要求中國、印度、南韓及日本與美國合作,釋放戰略燃油儲備。據悉,日本及印度的官員已著手進行有關的工作。

美國今次的「交換」行動,乃前所未有地與亞洲主要經濟體進行的協同行動,旨在警告全球主要的石油輸出國,在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面臨燃油價格問題之時,必須增加燃油供應量以應付市場需求。

聯合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包括俄羅斯等盟國的OPEC+將於十二月二日舉行會議,討論石油輸出政策。

澳洲聯邦銀行分析員Vivek Dhar指今次美國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的釋放石油儲備行動,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將取決於釋放石油的時間表及數量。在歐洲多國因新冠疫情採取封城,石油市場已經轉變及全球石油儲備亦不斷上升之際,若美國等在30日釋放共逾6千萬桶石油,將令石油價格急劇下跌。

消息指,中國及其他國家對交換計劃仍懸而未決,而印度及南韓相信亦只會釋放小量石油儲備。

美國過去曾在因全球石油供應問題而要協同釋放石油儲備時,與由30個工業能源消耗國組織國際能源署(IEA)合作,當中日本及南韓為IEA成員國,而中國及印度則只為准成員國。

石油戰略儲備交換行動通常在油公司因輸油管因颶風等遭破壞而面對供應中斷時,助石油公司解燃眉之急。油公司在借到原油後,需要歸還借來的原油或成品油產品加利息。

美國總統曾三次授權將石油戰略儲備進行緊急銷售,最近一次為2011年,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利比亞正發生戰爭,另外分別在1991年海灣戰爭及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吹襲後,進行兩次緊急石油銷售。

現時的高油價並非因石油供應中斷,反而是因為新冠疫情初期多國封城,致全球石油需求反彈所致。雖然OPEC+已每日增加約40萬桶以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但卻多番以石油需求反彈並非長期為由,拒絕拜登急劇增加石油供應的要求。

(來源:路透社)


瑞典智庫「國際民主及選舉協助研究所」周一(22日)發表有關各國民主況狀的報告,指全球不少國家,包括民主政府為遏止新冠疫情,紛紛採取非民主及無必要的行動,令全球民主倒退,當中64%的國家更採取了其認為不恰當,不必要或非法的行動。非民主國家在疫情下亦每下愈況,當中獨裁政權更肆無忌憚地壓制人民,限制言論自由及削弱法治。

這個致力推動全球民主進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報告中,指民主倒退的國家的數目在過去10年間增加一倍,當中更包括美國、匈牙利、波蘭及斯洛文尼亞。總體來說,2020年步向獨裁國家的數目多於步向民主國家的數目。單在過去兩年,便有最少4個民主國家因為選舉舞弊或軍事政變而變成不民主國家。

報告中,亦同時提到公民行動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逾80個國家的民眾,在過去年兩年疫情期間,面對政府的嚴格限制下,仍舉行示威及公民行動;但爭取民主的活動卻在白俄羅斯、古巴、斯威士蘭王國、緬甸及蘇丹遭到鎮壓。

在亞洲方面,報告提到阿富汗,緬甸等地出現獨裁主義滋長的浪潮。另一方面,印度、菲律賓及斯里蘭卡等民主國家的民主亦遭到蠶食。而中國在亞洲區的影響力,亦危及到民主模式的合法性。

報告指出,非洲民主在過去兩年的倒退已經削弱當地過去三十年的民主進程。今次疫情迫使這些國家對民主就管治,人權及社會不公的關注作出壓制回應。另方面,報告亦提到在乍得,幾內亞,馬里及蘇丹發生的軍事政變。

報告中提到半數美洲民主國家的民主遭到蠶食,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及美國的民主更出現明顯的倒退。

至於歐洲方面,疫情令當地民主承受沉重壓力。在那些民主原則早已備受威脅的國家,疫情進一步為當地政府提供打壓削弱民主的藉口。當中的非民主國家,包括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俄羅斯及土耳其更加強對民眾的打壓。

該研究所歐洲分部主管Sam Van Der Staak更直言今次新冠疫情,進一步擴濶原已存在於西歐高度民主的國家與中東歐那些民主進程較弱國家之間的鴻溝。這道鴻溝將進一步打擊歐洲的團結,令其面對更多來自外部非民主超級大國的壓力。但有危亦有機,在歐洲被迫將民主作為其核心基礎力量的同時,它們面對的民主孤立,卻促使它們進一步合作及融合。

稍後,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2月9日至10日舉行民主峰會,以集合各國政府,民間組織及私人機構的領袖,就全球威權勢力擴大出謀獻策。

(來源: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