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過去三天的反政府示威,演變成縱火、搶掠的騷亂。所羅門群島當局指,示威肇因源自當局放棄台灣,而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決定,總理索加瓦雷譴責外國勢力干預事件,煽動民眾參與騷亂。

總理索加瓦雷周五(26日)堅持政府棄台的決定,並指這是引起騷亂的唯一原因,指責民眾乃受外部勢力的影響及煽動參與騷亂。他雖然不願點名是何方外來勢力,但明言這些來自外部的壓力,對民眾構成非常大的影響力。縱然如此,他強調其政府堅決捍衛民主,不會向這些外國勢力低頭。

有反政府人士則指,民眾因政府服務嚴重缺乏,官員缺乏問責,貪腐問題嚴重再加上國內工作機會被外國人搶走而走上街頭。索加瓦雷於2019年與台灣斷交的決定,曾令當地人口最多的馬萊塔省代表領袖,表達強烈不滿。

記者:霍尼亞拉唐人街 已搶無可搶

有駐當地記者表示,政府在幾乎沒有諮詢民眾的情況轉向親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只是今次騷亂的其中一個導因,民眾一直以來,對投資當地的中國大陸及亞洲企業,在搾取當地資源的同時,卻沒有為當地人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感到強烈不滿。他指霍尼亞拉只是一個小城市,在當地唐人街發生整整兩日的搶掠及騷亂後,現時當地已沒有什麼可以再被搶及被破壞。

暴徒轉攻總理指揮部 警開槍制止

當局周五(26日)在發生搶掠及建築物遭縱火的唐人街,發射催淚氣體驅散群眾,預料首都稍後將實施新一輪戒嚴。

有所羅門群島的民眾向外媒表示,逾百人在澳洲聯邦警員抵達當地前搶掠店鋪,形容市面混亂的情況有如打仗。街上無交通工具行駛,火勢及濃煙處處,有建築物著火。但當地唐人街的秩序於周五起已受澳洲警方控制。

澳洲傳媒報道指,騷亂群眾將目標指向總理索加瓦尼雷的指揮部,闖入國會大樓,並在附近一幢建築物縱火,當地警方到場,發射子彈警告民眾,制止襲擊。

澳洲外長重申保持政治中立

澳洲外長派恩指沒有證據顯示今次騷亂受到外國煽動,又指澳洲立場一直清晰,就是不希望看到當地發生暴力事件,冀當地形勢盡快回復穩定。他表示會加派100名軍警到當地協助制亂及保護基建設施安全,但不會協助當地警方保護國會及其他政府行政建築,顯示澳洲在事件中保持政治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

所羅門群島索加瓦雷根據2017年訂立的雙邊安保協議,尋求澳洲協助平亂。澳洲總理莫里森指,索加瓦雷首先尋求澳洲協助,是由於他信任澳洲,澳洲及所羅門群島一直致力在太平洋地區建立這份信任。而太平洋區域是屬於澳洲及所羅門群島的區域,因此兩國均致力與區內盟友,夥伴,朋友,家人維護區域安全。

中國:企圖破壞兩國關係 徒勞無功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當地最近接連有中國公民及機構遇襲表示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春指,中國相信所羅門群島政府在索加瓦雷的領導下,將盡快回復社會穩定與秩序。他指自兩國建交以來,兩國均受益於雙方在經濟上及其他領域上的共同合作。任何企圖破壞兩國關係正常發展的舉動均是徒勞無功。

索加瓦雷早前下令首都於周三至周五(24至26日)實施封城。當地媒體報道,不少示威者均來自馬萊塔省。馬萊塔省的領袖Daniel Suidani曾指責索加瓦雷棄台的立場。Suidani指他與今次發生在霍尼瓦拉的騷亂無關,但認為總理索加瓦雷應該辭職下台。

(來源:英國衛報)


立陶宛官員指將會適應因甚加強與台灣的聯繫,而承受中國大陸報復所帶來的短期經濟影響,他亦促請歐洲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參與,以對抗中國大陸的經濟脅迫。

中國大陸早前因立陶宛容許台灣在當地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表示強烈不滿,指立陶宛此舉乃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出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決定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接受外媒訪問時指,中國不單中斷與立陶宛企業的聯繫,更要求第三國家的企業不要與立陶宛做生意。事實上,中國亦需設法減低因此舉而導致切斷貿易聯繫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他料中國此決定只會對立陶宛帶來短暫性影響,因立陶宛已致力減低其國內的供應鏈對中國的倚賴。當然,中斷合約對任何國家都是痛苦的,但這種痛苦只是短暫性,因市場及企業均會適應這些轉變。

蘭茨貝爾吉斯提到立陶宛有不少生產都與中國合作,甚至在中國的廠房生產,因此立陶宛必須設法創建自己的供應鏈,令它們更能對抗這些來自中國的壓迫,合約中斷,第二制裁等所帶來的影響。立陶宛亦正好為其他國家,提供一個抵抗這些壓力的楷模。

他指其他國家,尤其歐洲國家,應加強他們在印太地區的參與,以增強自己的經濟安全。他明言現今所有國家都牵涉入印太地區之內,當中部分北約的盟友更擔當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障的重大責任,這意味著作為它們的盟友,最少應瞭解此區域的情況,甚至參與其中。

蘭茨貝爾吉斯早前與曾強調美國堅定與北約盟友團結一致的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會面。謝爾曼對於立陶宛擴展與印太地區民主政體的聯繫表示歡迎。

事實上,美國一直為台灣在國際系統中尋求更多空間,這亦令美國近年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持續緊張。華府印太地區協調員坎貝爾早前表示,美國試圖擴展其與印太地區夥伴及盟友的合作,被中國大陸批評為仍停留於冷戰時代的思維。

(來源: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美國消息人士指,美國料於周二宣布從其戰備石油儲備中借出石油,但借出數量未明。在美國及其他石油入口國屢次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增加燃油供應以應付需求不果後,美國希望透過借出石油,與亞洲主要石油入口國合力降低石油價格。美國在疫情期間燃油及其他消費品價格持續高企,令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度一直低下,令他及民主黨在下年國會的選情備受威脅。

美國總統拜登已經要求中國、印度、南韓及日本與美國合作,釋放戰略燃油儲備。據悉,日本及印度的官員已著手進行有關的工作。

美國今次的「交換」行動,乃前所未有地與亞洲主要經濟體進行的協同行動,旨在警告全球主要的石油輸出國,在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面臨燃油價格問題之時,必須增加燃油供應量以應付市場需求。

聯合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包括俄羅斯等盟國的OPEC+將於十二月二日舉行會議,討論石油輸出政策。

澳洲聯邦銀行分析員Vivek Dhar指今次美國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的釋放石油儲備行動,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將取決於釋放石油的時間表及數量。在歐洲多國因新冠疫情採取封城,石油市場已經轉變及全球石油儲備亦不斷上升之際,若美國等在30日釋放共逾6千萬桶石油,將令石油價格急劇下跌。

消息指,中國及其他國家對交換計劃仍懸而未決,而印度及南韓相信亦只會釋放小量石油儲備。

美國過去曾在因全球石油供應問題而要協同釋放石油儲備時,與由30個工業能源消耗國組織國際能源署(IEA)合作,當中日本及南韓為IEA成員國,而中國及印度則只為准成員國。

石油戰略儲備交換行動通常在油公司因輸油管因颶風等遭破壞而面對供應中斷時,助石油公司解燃眉之急。油公司在借到原油後,需要歸還借來的原油或成品油產品加利息。

美國總統曾三次授權將石油戰略儲備進行緊急銷售,最近一次為2011年,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利比亞正發生戰爭,另外分別在1991年海灣戰爭及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吹襲後,進行兩次緊急石油銷售。

現時的高油價並非因石油供應中斷,反而是因為新冠疫情初期多國封城,致全球石油需求反彈所致。雖然OPEC+已每日增加約40萬桶以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但卻多番以石油需求反彈並非長期為由,拒絕拜登急劇增加石油供應的要求。

(來源:路透社)


瑞典智庫「國際民主及選舉協助研究所」周一(22日)發表有關各國民主況狀的報告,指全球不少國家,包括民主政府為遏止新冠疫情,紛紛採取非民主及無必要的行動,令全球民主倒退,當中64%的國家更採取了其認為不恰當,不必要或非法的行動。非民主國家在疫情下亦每下愈況,當中獨裁政權更肆無忌憚地壓制人民,限制言論自由及削弱法治。

這個致力推動全球民主進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報告中,指民主倒退的國家的數目在過去10年間增加一倍,當中更包括美國、匈牙利、波蘭及斯洛文尼亞。總體來說,2020年步向獨裁國家的數目多於步向民主國家的數目。單在過去兩年,便有最少4個民主國家因為選舉舞弊或軍事政變而變成不民主國家。

報告中,亦同時提到公民行動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逾80個國家的民眾,在過去年兩年疫情期間,面對政府的嚴格限制下,仍舉行示威及公民行動;但爭取民主的活動卻在白俄羅斯、古巴、斯威士蘭王國、緬甸及蘇丹遭到鎮壓。

在亞洲方面,報告提到阿富汗,緬甸等地出現獨裁主義滋長的浪潮。另一方面,印度、菲律賓及斯里蘭卡等民主國家的民主亦遭到蠶食。而中國在亞洲區的影響力,亦危及到民主模式的合法性。

報告指出,非洲民主在過去兩年的倒退已經削弱當地過去三十年的民主進程。今次疫情迫使這些國家對民主就管治,人權及社會不公的關注作出壓制回應。另方面,報告亦提到在乍得,幾內亞,馬里及蘇丹發生的軍事政變。

報告中提到半數美洲民主國家的民主遭到蠶食,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及美國的民主更出現明顯的倒退。

至於歐洲方面,疫情令當地民主承受沉重壓力。在那些民主原則早已備受威脅的國家,疫情進一步為當地政府提供打壓削弱民主的藉口。當中的非民主國家,包括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俄羅斯及土耳其更加強對民眾的打壓。

該研究所歐洲分部主管Sam Van Der Staak更直言今次新冠疫情,進一步擴濶原已存在於西歐高度民主的國家與中東歐那些民主進程較弱國家之間的鴻溝。這道鴻溝將進一步打擊歐洲的團結,令其面對更多來自外部非民主超級大國的壓力。但有危亦有機,在歐洲被迫將民主作為其核心基礎力量的同時,它們面對的民主孤立,卻促使它們進一步合作及融合。

稍後,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2月9日至10日舉行民主峰會,以集合各國政府,民間組織及私人機構的領袖,就全球威權勢力擴大出謀獻策。

(來源:英國衛報)


美國威斯康辛州星期日(21日)傍晚舉行聖誕巡遊期間,有人駕車衝入巡遊隊伍中。美媒指,事件的傷亡人數已增至5死40傷。而當局已扣留涉事車輛及一名可疑人士,事件仍在調查中,暫時不清楚是否與恐怖主義有關。案發現場仍未解封。

 

 

 

事發在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Milwaukee)巿西部郊區的沃基肖(Waukesha)市,根據市政府提供的片段,星期日下午約4時40分左右,一架紅色私家車突破警方設置的路障,加速衝向舉行巡遊的街道。

另外有目擊者拍攝的片段就顯示,私家車高速從後撞向巡遊隊伍,多名正在跳舞的女童及樂隊成員倒地。據目擊者指,現場曾傳出多下槍聲,疑犯最後逃離現場。警方及後在市內發現撞毀的涉事汽車,車頭撞至嚴重損毀,並拘捕一名涉案人士,有指兇徒是一名黑人男子。

沃基肖巿市長賴利(Shawn Reilly)表示,當地公立學校周一(22日)會關閉,而事發道路會再封鎖多一天。

白宮則表示,總統拜登已聽取有關今次事件的簡報。

美國威斯康辛州汽車衝向聖誕巡遊人群,去片〉〉〉〉


美國加州上周六(20日)發生集體搶劫案。三藩市的諾德斯特龍(Nordstrom)百貨公司於周六晚約九時,被大約80名戴著滑雪面罩的歹徒洗劫。大批歹徒犯案後手抱贓物跑出百貨公司。

網上流傳影片顯示,大批疑犯身穿黑衫,在犯案後抱着商品跑出百貨公司,約有25輛汽車停在百貨公司外封堵道路。疑犯分別搭上二十多輛接應的汽車逃逸,全程不到一分鐘。

搶劫發生後,數十輛警車迅速趕往現場,僅三名疑犯被當場逮捕,分別為二男一女,年齡最小僅18歲。三人將面臨觸犯搶劫、盜竊、持有贓物及非法擁槍等罪。


英國利物浦巿當地周日(14日)發生的士爆炸,造成1死1傷。警方根據《反恐法》(Terrorism Act)拘捕3名分別為21、26及29歲的男子,正調查爆炸是否自殺式襲擊者所為,英國首相約翰遜形容是一宗可怕的事件。

事發周日早上近11時,一輛的士駛至當地一間婦女醫院外後不久發生爆炸並起火,消防到場將火救熄。

警方指,車上的一位男乘客當場死亡;男司機受傷,正在醫院留醫,無生命危險。

警方反恐小組領導調查案件,但暫未正式列作恐怖襲擊。英國首相約翰遜和內政內政大臣彭黛玲,在社交網站表達關注事件。約翰遜發文,形容利物浦發生的事件可怕,又感謝緊急服務單位及警方的努力。利物浦市長就形容事件令人不安。

英國現時的安全預警維持在高級別,代表可能發生恐怖襲擊。

 

 

英國利物浦的士爆炸,有片睇〉〉〉〉


日本東京於萬聖節(31 日)晚發生列車內無差別襲擊事件。以電影《小丑》(Joker)反派角色造型作打扮的男子、24歲服部恭太,涉嫌在車廂內縱火,並用刀襲擊乘客被捕,襲擊事件造成17人受傷,其中一名 72歲遭刺傷男子傷勢嚴重,陷入昏迷。

 

疑犯接受警方問話時指,如自己最少殺兩 個人的話,就可以實現被判死刑的願望,並稱犯案過程參考了今年8月的東京電車小田急線隨機斬人事件。

24歲的服部恭太據報無業。事發於星期日(31 日)晚約八時,服部恭太在開往新宿車站的京王線列車上犯案,當列車駛至東京調布市國領車站時,疑持刀刺傷一名坐在座位上的72歲乘客,隨後在車廂內潑灑打火機油並點火,第 5 卡和第 6 卡車之間隨後起火,部分座椅被燒毀。

 

 

 

東京都列車持刀縱火無差別襲擊事件,乘客逃走過程有如《屍殺列車》〉〉〉

 


美國社交媒體Facebook的創辦人朱克伯格宣佈,公司改名做Meta,並會聚焦建立虛擬實境,亦即他所指的「元宇宙」。

朱克伯格說,「元宇宙」是一個可以互動、工作、創造產品與內容的地方,希望這個全新的生態系統能為創作者帶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並預期「元宇宙」會在10年內觸及10億人。


荷里活影星艾力寶雲(Alec Baldwin)上星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拍戲,期間使用槍械時意外造成傷亡。當地警方證實涉事手槍當時發射的子彈為實彈,懷疑案發時現場仍有其他實彈,地方檢查官表示,不排除刑事起訴艾力寶雲。

事發時,電影《Rust》在新墨西哥州聖達菲(Santa Fe)進行拍攝,艾力寶雲同時兼任該片監製。《Hollywood Reporter》引述片場人員稱,涉事槍械載有空包彈,因走火導致意外發生。警方稱,42歲的女攝影指導Halyna Hutchins中槍後由直升機送院,傷重不治;48歲導演Joel Souza則由救護車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