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周二(11日)表示,其東北亞高級顧問、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近日被中國政府拘留。

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國際危機組織聲明稱,正尋求獲得更多有關康明凱的資訊,並希望他能儘快並安全獲釋。

路透社報道,中國外交部和公安部未對事件作出回應,康明凱被拘留的原因未明,加拿大駐華大使館拒絕評論事件。

被指遭扣押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

康明凱曾任加拿大駐北京和駐香港的外交官,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戰略通訊專家,能說普通話。他於去年加入國際危機組織,擔任東北亞高級顧問,研究分析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外交事務和全球安全問題等,曾多次批評中國,並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態度。

國際危機組織屬非政府組織,末代港督彭定康曾是該組織的聯合主席之一,澳洲前外長加雷思·埃文斯曾擔任該組織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被捕後,卑詩省亞洲林業貿易代表團取消訪華行程。

卑詩省政府發表聲明稱,「由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管事件的國際司法程式正進行中,該省暫停其亞洲林業貿易代表團的中國之行。」聲明同時表示,加拿大卑詩省重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聲明又稱,省林業部長唐納森(Doug Donaldson)將於方便時,以最快速度重新安排代表團往中國。

加拿大卑詩省貿易代表團由森林土地及自然資源部長唐納森率領,他多次訪問中國。

另外,加拿大《環球郵報》引述大使館官員透露,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長舒加特也推遲原訂本周到訪北京的行程。

孟晚舟被控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禁運措施,上周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被捕,美方已經提出引渡要求,加國最高法院將在近日做出決定。中國方面,兩天來分別召見加拿大駐中國大使麥考倫(John McCallum)與美國駐中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發出警告,指如果不撤銷對中國公民的逮捕令,將有嚴重後果,中國有充足的工具,在外交、司法領域做出強而有力的回應。

 

(環球郵報/CFJC-TV)


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在海外的發展處處受阻,繼美國、澳洲、新西蘭等國政府禁止使用華為通訊設備後,日本有傳媒報道,當局計劃禁止政府部門採購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產品。

日本《讀賣新聞》星期五(7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當地政府最快下周一(10日)公布修改內部採購守則,禁止採購華為和中興生產的設備,以防情報外洩及受到網路攻擊。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未有證實有關報道,只說將採取切實措施,確保政府機構的網絡安全。

報道並指述日本政府消息指,華為、中興的手機、半導體等可能已在日本政府機構內被使用。

美澳新多國聯手對付華為

美國今年四月已禁止政府機構採購華為的設備,澳洲和新西蘭亦禁止華為,為當地建立5G網絡。英國電信集團最近稱,正移除華為3G和4G核心通信設備,並排除華為在5G網絡設備的供應商名單。《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美國聯繫及游說包括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避免使用華為的設備。


加拿大當局應美國政府要求,以涉嫌違反伊朗制裁措施為由,上星期六(12月1日)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中國駐加大使館批評有關當局嚴重侵犯人權,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強烈抗議。

中方指已向美國、加拿大兩國進行嚴正交涉,要求它們立即糾正錯誤做法,恢復孟晚舟的人身自由,又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採取一切行動堅決維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

中國華為發表聲明,指不知道孟晚舟有任何不當行為,相信美加兩國的法律體制會有公正結論,強調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及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及制裁法律法規。華為又證實,孟晚舟於加拿大轉機期間被拘捕。

美國《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美國懷疑華為自2016年起,違法運送美國貨物到伊朗,被美國當局刑事調查。

孟晚舟過去被視為華為接班人之一。

孟晚舟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擔任該公司首席財務官兼副董事長。

孟晚舟最近一次公開演講為今年10月,她在泰晤士高等教育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舉辦的學術峰會上,就科研如何推動產業創新作演講,與全球300多名大學校長、副校長交流華為研發的實踐經驗。

孟晚舟談及企業的成功不易時表示,從基礎理論到商業應用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時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轉換與推動。她當時稱「顛覆性創新,失敗是必然,成功是偶然,一次成功的背後是千千萬萬的失敗。」


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被控賄賂非洲官員案,於美國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裁定他七項罪名成立,明年三月中判刑,最高可被判入獄65年,他的代表律師表示未決定上訴。

法院裁定何志平的八項控罪中,有七項罪名成立,當中包括串謀清黑錢及違反美國的《海外反腐敗法》,袛有涉及乍得總統的洗黑錢罪名獲判無罪。報道指,何志平聞判後神情呆滯,返回囚室時對在場的香港記者表示「預咗,都係咁」,然後逐一與辯護律師握手後離開。

被還押逾一年、69歲的何志平一直否認所有控罪。他的律師承認,何志平曾提供現金,但強調袛是捐款。檢察官指何志平多次試圖賄賂外國領導人,並非尋常的商業活動,而是犯罪行為,會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並侵蝕公眾對其領導人的信任。控方又將何志平描述為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推廣者,並稱他在全球為華信能源的利益服務,以慈善捐款為名行賄賂之實。控方在法庭文件中稱,從2014年秋天開始,何志平就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與非洲一些國家的高級官員進行非法交易。

涉案的前塞內加爾外長加迪奧(Cheikh Gadio)原本也被起訴,但由於他同意成為污點證人,為美國政府作證,控方後來撤銷訴訟。

何志平曾任外科醫生,後來棄醫從政,2002至2007年間擔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

法院將於明年三月十四日判刑,最高可被判處65年監禁及罰款165萬美元。

69歲的何志平代表中國華信能源公司旗下中華能源基金會,涉嫌以幾百萬美元賄賂非洲國家官員,謀求石油開採權等生意利益,去年十一月在紐約被捕,控以賄賂和洗黑錢等八項罪名。檢控官形容案件是一名香港商人的「行騙」舉動。

案中何志平提供款項的性質,成為判罪關鍵。辯方堅稱,案中所有款項都是捐款,而金錢來往都有文件紀錄,不存在任何隱瞞意圖。


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發生黎克特制7.6級淺層地震,暫時未有傷亡或損毀報告。當局一度發海嘯預警,指當地及瓦努阿圖沿岸,可能會出現一至三米高的海嘯,呼籲附近民眾撤離。
地震發生後,新喀里多尼亞首都諾美亞的居民疏散至空地。

地震發生於當地星期三(5日)下午,震央位於新喀里多尼亞的塔丹市以東約167公里,深度約為10公里。地震後,美國地質勘探局再錄得最少五次餘震,最大一次達6級。


法國的「黃背心」反加燃油稅示威浪潮踏入第三星期,並蔓延至百多個校園,至今造成4死200多人受傷,單是上星期六(12月1日)在巴黎的衝突,就有最少400人被拘捕,363人仍被當局扣留。當地媒體報道,政府正計劃暫緩執行增加燃油稅政策。
在巴黎,有示威者向警車縱火。
巴黎上星期六(12月1日)多處被縱火,數百人被拘捕。

全國的主要城市都有爆發示威,並演變成騷亂,造成市面嚴重受損毀,其中巴黎的示威者襲警、向警車及六幢大樓縱火、又肆意破壞商店,警方需施放催淚氣體驅散。法國內政部國務秘書努涅斯指,現時沒有討論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阿根廷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後,隨即返國處理及延遲外訪行程,又到巴黎市中心視察騷亂現場。馬克龍隨後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指示部長與示威者展開談判。

當地政府星期一指,自示威開展以來,酒店預訂率減少一成五至兩成,不少商人都擔心,示威會打擊聖誕節及元旦旺季的營業額。

(英國廣播公司/法國24)

 


美國前總統老布殊當地星期五(31日)逝世,享年94歲。布殊兒子、前總統喬治布殊發表聲明,指父親布殊離世,全家族深感哀悼。

剛於四月經歷喪妻之痛的老布殊,早前因敗血症入院,五月初出院,至五月尾因血壓一度持續下降再被送院,一星期後出院。有美國媒體認為是喪妻之痛,令老布殊大受打擊所引發。

老布殊近年健康欠佳,除受到柏金遜症困擾,需要輪椅代步,更多次因呼吸系統疾病經常出入醫院,其中2012及2017年更入住深切治療病房。

美國歷史上出現過兩位布殊總統,為免混淆,較年長的一位被稱為老布殊。

老布殊為美國第41任總統,也是第43任總統喬治布殊的爸爸。他在1989年至1993年在任總統,但競逐連任時不敵民主黨的克林頓。

老布殊1924年出生於富裕家庭,年輕時參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軍機機師。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棄商從政以來,當過眾議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然後到中國任駐華聯絡處主任,離任後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副總統、以至總統,成了白宮的主人。而老布殊最為熟悉的政績,莫過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

1990年中東局勢緊張,當年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揮軍入侵石油資源豐富的鄰國科威特。曾打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當時最年輕海軍飛行員的布殊發揮軍人本色,組織三十幾個國家的聯盟,開打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聯軍在1991年1月展開「沙漠風暴行動」,密集式攻擊,重創伊軍,戰事打了一個月,伊拉克就同意停火,撤出科威特。

不過老布殊任內經濟轉差,他被指處理不當,成為他競選連任的死穴。

(美國霍士5亞特蘭大/TMZ)


美國卡通《海綿寶寶》創作人希倫博格病逝,終年57歲。

首播《海綿寶寶》美國兒童頻道《Nickelodeon》透過社交網Twitter公布死訊,指患上俗稱「漸凍人症」的希倫博格,周一在南加州寓所離世。

希倫伯格1961年美國出生,大學畢業後曾在海洋學院教授海洋生物學,1987年展開自己的動畫事業,並融合他喜愛的海洋,創作出《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自1999年5月1日首播至今,獲得四項艾美獎等殊榮,動畫陪伴過不少觀眾成長,成為美國文化之一。


中國駐巴基斯坦卡拉奇領事館,當地周五(23日)早上九時半左右遇襲。

路透社報道指,現場傳出爆炸聲,有3至4名槍手開火。警方表示,領事館保安開槍還擊,兩名警察被殺,有保安受傷,3名襲擊者全被擊斃,當地分離組織「俾路支解放軍」承認責任,領事館內未有人員傷亡。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強烈譴責襲擊,敦促巴基斯坦採取切實措施,確保在當地的中國公民及機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