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22日晚發生的嚴重車禍,導致32名中國遊客死亡、兩人重傷。北韓領袖金正恩翌日凌晨到中國駐北韓使館表示深切慰問,又到醫院探望傷者。
金正恩抵達中國駐朝鮮使館,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

朝中社引述金正恩表示,「發生不幸事故令我感到非常痛心。想到失去親人的家屬,實在悲痛無比。朝鮮人民把這宗悲劇事故當自己的不幸,感到痛心。」金正恩承諾,黨和政府將盡量安慰遇難者的家屬,盡最大誠意處理好後事。

金正恩又到醫院探望重傷的遊客

中央電視台報道,金正恩赴中國駐朝鮮使館,對事故深表遺憾和痛心,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又請駐北韓大使李進軍向習近平、向中國的黨、政府、傷亡人員和家屬表示誠摯慰問。

李進軍表示感謝金正恩慰問,感謝朝鮮黨、國家領導人及有關部門親赴現場和醫院指揮搶救及事故處置,強調充份體現朝方的高度重視,中方將同朝方密切溝通協調,全力做好善後工作。


[更新]

24/04/2018

[10:00 現場相片]

23/04/2018

[21:28 消息:旅巴疑失事墮橋]

[16:19 報道:道路重修與金文會有關]

[15:38 報道:涉事道路正重修]

[14:01 外交部:北韓交通事故36死2傷]

[12:35 現場情況片段曝光,可見事發後下大雨]

[11:47 官媒:旅巴墮橋30死,隨後刪文]

[11:10 外交部:北韓發生重大涉華客交通事故]

中國外交部證實,一架旅遊巴在北韓黃海北道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當中包括32個中國遊客及4名北韓工作人員,另外兩個中國公民重傷,情況危殆。

中國駐北韓大使館22日晚接獲北韓通報,指一批中國遊客當晚在黃海北道遇上車禍,使館工作組在北韓外務省負責人陪同下,趕到事發現場,外交部啟動應急機制處理善後。

國家衛計委高度重視,連夜啟動衛生應急回應機制,派出國家醫療專家,攜帶救治所需器械及藥物,23日上午前往北韓,協助開展救援。

中央電視台片段顯示,涉事旅遊巴事後翻轉,車輪朝天。(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

醫護人員協助搶救傷者(網上相片)

車禍現場下大雨  涉事路段疑重修迎「金文會」

據現場畫面顯示,搜救現場正下大雨。《NK News》引述消息指,旅遊巴事發時正從開城駛往平壤,有報道指旅遊巴行駛期間失事墮橋,全車翻側;另外有消息透露,開城往平壤的道路正進行重整,以便迎接領袖金正恩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星期五舉行的「2018韓朝首腦會談」。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北韓大部份道路狀況惡劣,充滿坑洞,不少泥濘滿佈,並非由柏油碎石鋪設好的道路,但平壤前往開城的一段,則屬於全北韓最佳的道路之一。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4月27日,南北韓雙方將於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首腦會晤。為今次會晤營造和平氛圍,緩解軍事分界線附近緊張狀況,南韓國防部在4月23日宣佈,停止三八線附近以擴音器向北韓廣播。

李煥宇

另外,南韓媒體稱,南韓軍隊也在跟美方協商「關鍵決斷」和「鷂鷹」這兩大美韓例行軍演的日程安排,爭取在朝韓首腦會晤當天暫停演習。

南韓《亞洲經濟》4月23日報道稱,考慮到可能會刺激到朝方,韓國國防部決定於當天0時起終止軍事邊界線一帶的對朝擴音器廣播。

南韓媒體的相關報道

據悉,南韓在三八線一帶負責對朝廣播的擴音器有40多部,廣播內容包括新聞、天氣、歌曲等。韓聯社報道稱,三八線以北2萬米的地帶,都能聽到廣播內容,而南韓中斷廣播後,北韓也會以中斷對南韓廣播作回應。

據《亞洲經濟》報道,盧武鉉政府時期,南韓曾在2004年6月根據朝韓達成的協議拆除所有對北韓的擴音器。 2010年「天安艦」事件後,南韓一度威脅要重啟擴音器,但直到2015年「8·10地雷事件後」,即時隔11年後,南韓才重啟對北韓的擴音器廣播。

2016年,北韓開展第四的核試驗後,南韓對北韓的擴音廣播全面啟動,北韓也啟動了對南韓的擴音廣播。

近期,朝鮮半島局勢有緩和跡象,南北韓雙方在今年實現藝術團互訪,北韓領袖金正恩在上月25日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朝美峰會也有望舉行。

本月21日,央視引述《朝中社》報道稱,金正恩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北韓將從21日開始,不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廢棄北部核試驗場。只要北韓不受核威脅挑釁,絕不使用核武器,不洩露核武器和核技術。

另一邊南韓也在示好。據韓國《每日經濟》22日報道,如果朝美峰會能取得成功,南韓將在今年6月推出新南北韓經濟合作計劃,內容包括擴建開城工業園、「海州(朝鮮西海岸港口城市) ——新義州經濟軸心」、「包括首爾——北京高鐵在內的西海岸產業、物流、交通帶建設計劃」等。

對於朝鮮半島當前的局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21日發言稱,希望有關各方相向而行,採取切實行動,為實現地區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作出應有努力。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北韓「核讓步」的熱情降溫?

20日,北韓領袖金正恩宣佈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為試圖解決朝核危機的各方打了一針強心劑。

不過,繼第一時間稱讚北韓的決策是北韓「大進步」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又釋放出謹慎行事的信號,稱解決北韓問題北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有美國政府官員透露,只有在北韓徹底廢除核項目後,美國才會做出實質性的解除制裁。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據《華爾街日報》22日報道,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特朗普將在與金正恩會晤期間敦促其盡快拆除核武庫。如果北韓僅僅是凍結核武器和導彈試驗,美國不會給予實質性的解除制裁。

報道稱,這次峰會兩個主要議題密切相關,即平壤拆除核武庫、美國解除制裁的時間表。

「總統說他不願重複過去的錯誤,那就意味,除非北韓徹底廢除核項目,否則美國不會做出實質性讓步,比如解除制裁。」該政府官員22日表示。

他還說,如果北韓願意拆除核武庫,北韓什麼好事都可能發生」。

這名官員說:「我認為,他們(北韓)想要在拆除核武庫沒有取得顯著進展的情況下,嚐到解除經濟制裁的甜頭,那是不現實的。」

在北韓20日宣佈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之後,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推,稱讚這對北韓和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北韓「大進步」。

美國總統特朗普Twitter截圖

不過,當時時間22日早上6點,特朗普又通過Twitter對兩國達成最終協議的前景作出謹慎表態。

美國總統特朗普Twitter截圖

「在北韓問題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情或許會得到解決,也許不會,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同時,他還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說辭——「特朗普政府在與北韓的談判中放棄了很多東西」提出了質疑,稱「我們沒有放棄任何東西,北韓便同意棄核(對世界來說太棒了),關閉設施,不再進行核試驗。」

美國總統特朗普Twitter截圖

《金融時報》認為,特朗普此番謹言慎行,表明其對北韓核讓步的熱情降溫。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美國國務卿提名人、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蓬佩奧訪北韓期間,金正恩試圖推動達成一項可能長達數年的分階段協議,雙方均作出相應的讓步。

報道稱,2013年在歐洲的一場會面中,北韓曾向美國官員提出棄核的三個階段:凍結核活動、關閉核項目、拆除核武庫。

不過,從目前美方的表態來看,特朗普政府在做出經濟和外交讓步方面小心翼翼,只會在北韓拆除核武庫之後進行。

這名官員說,「凍結是很容易逆轉的,北韓要想恢復經濟,北韓必須自己爭取。」

美國國務院前官員喬爾·威特認為,鑑於美朝雙方長久以來的敵對,在採取雄心勃勃的措施前,採取階段性措施逐步建立信任和信心是符合邏輯的。

喬治城大學教授、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對朝首席談判代表羅伯特·加盧奇表示,很難想像所有事情都一氣呵成,「這一步邁得實在太大了。」

《金融時報》引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核政策專家維平·納蘭的觀點稱,關閉一處核設施並不能阻止北韓進行大氣層核試驗,導彈試射仍然有可能以發射太空飛行器的幌子進行,這並沒有解決朝核問題。

「他們去年11月就曾表示不需要再進行核測試,所以,儘管許多人都希望這是一個重大進展,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據《金融時報》稱,一位美國官員昨天坦言「正評估他們的誠意」,並表示,有關特朗普和金正恩舉行任何峰會的計劃都仍是初步的。

對於北韓決定停止核導試驗,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認為,北韓有關決定有助於進一步緩和半島局勢,有助於推動半島無核化和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本地區持久和平,符合半島及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他說:「我們祝願北韓在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成果,支持北韓通過對話協商同有關各方解決各自關切,改善相互關係。希望有關各方相向而行,採取切實行動,為實現本地區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作出應有努力。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

美國西南航空航班編號577的航行路徑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700客機客機因撞到雀鳥迫降,無人傷亡。今次是該公司波音737客機2天內第二宗航空事故。

該公司另一架波音737客機早前因引擎爆炸迫降,當時碎片擊碎飛機舷窗,一名女性乘客被吸出窗外後死亡,另有7人受傷。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引擎有金屬疲勞跡象。

路透社4月18日報道,美國西南航空公司577航班18日起飛後不久因撞鳥緊急迫降。

當地媒體報道西南航空撞鳥迫降(電視截圖)

西南航空公司發表聲明,577次航班當天原定從納什維爾市飛往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該機起飛後不久遭遇鳥撞,機長操縱飛機安全返回納什維爾國際機場。被撞客機將停飛並接受檢查評估。

西南航空公司表示,迫降客機上的乘客已被安排搭乘其他航班前往目的地。

這架波音737-700客機18日早上5時15分起飛,約20分鐘後,於5時37分納什維爾市迫降,無人員傷亡。該機經檢修後,於當天7時52分再次起飛前往菲尼克斯。

 

事故發生的前一天,另一架西南航空737客機發生引擎故障並爆炸,碎片擊碎飛機舷窗,導致43歲的女性乘客詹妮弗·里奧丹(Jennifer Riordan)部分身體被吸出窗外,雖然其他乘客後來合力將她拉回機艙,但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另有7名乘客受輕傷。

死者詹妮弗·里奧丹(左上)被引擎碎片擊碎的舷窗(右上)NTSB調查爆炸發動機(下圖)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引擎有「金屬疲勞」 的跡象。這也回應了民航業評論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張仲麟在分析中的疑問。

另據《觀察者網》早前報導,17日爆炸的引擎15日剛剛通過檢查。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張晨靜】

半個多世紀以來,古巴將迎來第一位不姓「卡斯特羅」的領導人。

法新社報道截圖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古巴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正式組成,57歲的迪亞斯·卡內爾(Diaz-Canel)成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唯一候選人,當選後他將接替86歲的勞爾·卡斯特羅,成為新一任古巴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意味古巴將告別已持續近60年的「卡斯特羅兄弟時代」。

卡內爾成國務委員會主席唯一候選人

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古巴組成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605名代表將選舉集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軍隊總司令的國務委員會主席、及31位委員會成員。

勞爾·卡斯特羅當天表示,他將辭去古巴領導人的職務。 這決定將讓古巴迎來自1959年革命以來首位非卡斯特羅的領導人。

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迪亞斯·卡內爾,成為接替勞爾的最有力人選。

報道稱,大會當天公佈古巴國務委員會新成員提名名單。 卡內爾是國務委員會主席的唯一候選人,得到多數代表的支持。 根據日程,投票結果將於當地時間19日公佈。

此外,代表們還一致選舉第八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埃斯特萬·拉索,繼續擔任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

另據媒體報道,勞爾將繼續擔任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直至2021年,以確保政權過渡順利,同時抵禦黨內反對經濟改革的保守聲音。

迪亞斯·卡內爾是誰?

BBC(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直至古巴革命後菲德爾·卡斯特羅掌權的1960年,卡內爾才出生。 在20多歲時,卡內爾就開展其政治生涯,當時他是聖克拉拉的年輕共產主義聯盟中的一員。

2003年,卡內爾成為古共歷史上最年輕中央政治局委員。 2013年,他被選為古巴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 自此,他就成為勞爾得力助手。

據說,卡內爾比卡斯特羅兄弟更為平易近人。 且在過去5年的時間,卡內爾一直在為領導人職位和權利交接做準備。 勞爾還曾稱讚他「意識形態堅定」。

新領導人會給古巴帶來改變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古巴政治學家莫拉萊斯分析,預計勞爾今後仍將擔當精神領袖角色,而卡內爾將集中處理「非常複雜及困難」的實務。

BBC則報道稱,卡內爾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做出重大改變,尤其是在卡斯特羅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時。

新領導人將不得不考慮如何克服古巴盟友委內瑞拉經濟崩潰所帶來的問題,以及在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與古巴的關係。

而部分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在內的西方媒體,則直接用了「後卡斯特羅時代」的說法。

路透社報道稱,一名45歲的教師阿德里安娜·瓦爾迪維亞(Adriana Valdivia)表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勞爾已結束,菲德爾已成為歷史。我看不到能讓古巴人民生活得更好的辦法,工資一樣,沒有收支平衡。」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翻譯/觀察者網青年觀察者凌子奇】

繼「貿易戰對美國是有好處,而且取勝並非難事」的論調後,如今我們又聽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貿易戰計劃,另一番稍具反思意味的言論。 不過,這次他不是寫在Twitter上,而是在接受紐約一家電台採訪時說的:「我並不是說不會有任何痛苦……我們可能會損失一點利益….. .但是當這一切都塵埃落定後,我們將收穫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

很高興,我們能看到他的狂妄已經有所收斂,但是很多跡象表明,白宮作戰室(the White House war room)仍幻想著從對華貿易戰中獲得豐碩戰果,這一點與以往相比是沒有變化的。 特別是在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加入白宮作戰室之後,此人不僅支持對華貿易戰,他甚至毫無顧忌地主張發動一場熱戰,而此人的名聲也是建立在這一鷹派觀點之上的。

美國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4月8日在香港《南華早報》刊登評論文章:《為何說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計劃模糊了問題焦點》

正如前《華盛頓郵報》記者瑞凱德(Keith Richburg)在《星期日郵報》中所說的那樣,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份準備不充份、目標不明確、且沒有明確退出方案的對華貿易戰計劃……有誰能告訴我這場貿易戰最後將如何收場嗎?」似乎人們不屑於為這場貿易戰的結局下一個定義,或者說,他們對何為「勝利」都不願想清楚。

特朗普本人犯這樣的錯誤是可理解,畢竟他缺乏足夠的貿易或外交常識,但他身邊大都是有專業知識的人,這些人應充份意識到,這場正醞釀中的貿易戰,是嚴重缺乏邏輯支撐。

不過,白宮今次威脅發動對華貿易戰也有其可取之處,它把各國對中國貿易政策和經濟發展政策的抱怨作更加清晰的表達:很多外國公司對難以獲得中國市場准入資格近乎失去耐心,而且對中國依然存在的市場壁壘,也感到十分失望;人們關於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和強制性技術轉讓政策的憂慮,並非毫無根據,該問題極待解決;此外,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支持和補貼規模,也已引發人們的普遍擔憂(儘管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為自己的「領軍企業」提供慷慨的補貼,故批評中國時最好保持謹慎,以免傷及自身)。

不過,這些問題與關稅壁壘之間,並不存在很密切關係,而是更多地與中國國內的監管政策有關,中國出台此類政策的目的,在於幫助國內領軍企業變得更加成熟老練,以便與國外已經享有盛譽的大型跨國企業競爭。

因此,難怪美國商界有這麼多人在歡呼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正變得「越來越嚴厲」的同時,也在批評特朗普政府只專注於表現為美中雙邊貿易赤字問題的關稅戰爭,實際上是模糊了問題的焦點。 他們不希望額外增加貿易成本,他們只希望中國市場能夠更開放。

但僅對中國進行指責卻並非坦蕩之舉(disingenuous)。 與中國一樣,美國和歐盟也不願解除阻礙外國公司,進入自身市場的數百項國內規定。

因此,當中國企業追趕西方同行時,中國政府並不會因奉行當下的戰略而有任何愧疚之感。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公司非常清楚認識到,作為「全球製造商」,自己的地位,其實一直處於全球生產鏈中附加值的最低點。

施振榮的微笑曲線:在該模型中,組裝製造是價值鏈的最低點

施振榮的微笑曲線:在模型中,組裝製造是價值鏈的最低點

當宏碁的施振榮第一次提出他的價值鏈「微笑曲線理論」時,就已清楚認識到,中國企業是處於價值鏈最低點的裝配商。 比如一部在美國零售貨架上銷售的iPhone手機,東莞富士康的中國員工在500多美元的售價中,只能分到7美元,這令他們感到不滿,甚至憤怒。

如中國政府要讓中國工人擺脫貧困,並培育出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們需要佔據價值鏈中附加值更高的部份。 所以他們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提高附加值的辦法——有時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知識產權,有時無情地迫使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 竊取知識產權是永遠不可接受,但我猜中國將繼續利用其龐大的市場,盡可能地促成更多的技術轉讓。 在國際商界的現實操作中,這種行為雖令人忿恨,卻也可以理解。

當然,向進口自中國的鋼鐵、鋁或價值500億美元的其他商品加徵關稅,對於消除這些壁壘毫無幫助,即使完全不了解關稅數字意味著什麼的人也明白這道理。 據了解,美國提出向進口自中國的462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主要包括價值342億美元的大型機械設備、小型機器用具和電氣設備(machinery,mechanical appliance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價值27億美元的運輸裝備(transport equipment)以及價值82億美元的化工、賤金屬和塑料製品(chemicals,base metals and plastics)。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強制性關稅後,可能出現四種情況:

一、美國進口商繼續進口那些產品,這將使中國出口商不受影響,美國公司和消費者不得不為進口自中國的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估計特朗普的團隊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
二、美國進口商將從其他國家進口,肯定會對一些中國出口商造成傷害,但其他國家的出口商將會獲利,且供應緊縮意味著美國進口商,仍將支付比現在更高的價格。
三、美國公司將在國內生產那些原來從中國進口的產品。 在美國充份就業的情況下,這種低附加值的產業如何能夠在美國生存是一個難題。
四、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將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停止消費那些產品。

有人可能會認為,特朗普一定會傾向於第二種情況——從其他國家進口。 但這只會將美國的貿易逆差對像國從中國換成其他國家,而且這也無助於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

如果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減少貿易赤字,並幫助美國公司獲得更好進入中國的機會,那麼目前的戰略是完全不可行。 因此,我不認為這場表面的貿易戰反映了他的真實意圖。 更有可能的是,他意在通過這場貿易戰,兌現早已做出的競選承諾,以維持其基本盤選民的忠誠度,直到11月的中期選舉結束。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番對中國的「恫嚇」還是可以被算作一場勝利的。

(青年觀察者凌子奇摘譯自4月8日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觀察者網馬力校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