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可按條件縮短完成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人士的檢疫日數。
本地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及抵港人士,只要證明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相隔14天;在進入檢疫時首天呼吸道樣本PCR檢測結果呈陰性,以及抗體測試結果呈陽性的人士,如來自澳洲等低風險地區,檢疫期一般將由現時的14天減至7天,並可以家居檢疫取代入住檢疫中心,檢疫人士要配合電子監測。
涉及變種病毒或來自高風險地區的話,在檢疫中心隔離人士符合條件,檢疫期可由21天減至14天,隨後亦要自我監察7天,並再接受強制檢測。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可按條件縮短完成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人士的檢疫日數。
本地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及抵港人士,只要證明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相隔14天;在進入檢疫時首天呼吸道樣本PCR檢測結果呈陰性,以及抗體測試結果呈陽性的人士,如來自澳洲等低風險地區,檢疫期一般將由現時的14天減至7天,並可以家居檢疫取代入住檢疫中心,檢疫人士要配合電子監測。
涉及變種病毒或來自高風險地區的話,在檢疫中心隔離人士符合條件,檢疫期可由21天減至14天,隨後亦要自我監察7天,並再接受強制檢測。
香港再發生童黨欺凌事件,天水圍一名十多歲少女,被另外兩名年齡相若少女掌摑最少30下及腳踢,現場另有一人旁觀,一人負責拍片。警方以「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拘捕兩名涉案少女。
片段全長逾6分鐘,於社交網站流傳。消息人士透露,事發為今年3月17日,位於天水圍天瑞邨附近。兩名少女於片中,不時前後夾擊事主,期間最少掌摑襲擊她頭部30多次,又數次「起飛腳」踢向對方臀及腹部,期間事主一度被踢至失去平衡,往後跌向馬路,再掙扎爬起。惟施襲少女未有停手,喝令事主跪地,再對她用粗口指罵,當事主嘗試解釋及爭辯時,再被人輪流打罵。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香港發展局長 黃偉綸
在推展新發展區項目的同時,我們重視區內自然和環境保育,以為市民提供綠色和優質的生活空間。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是中長期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的重要一環,而計劃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今次,我邀請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的同事,介紹保護及改善塱原生態環境的工程細節,而擔任是項工程顧問的長春社代表,亦會分享保育塱原的建議。
工程預計2023年完成
塱原位於上水雙魚河及石上河之間,是香港現時最大的連片淡水濕地,具有高生態價值。土拓署2019年年底展開工程,計劃把塱原核心地區約37公頃土地發展成自然生態公園,以保護和改善重要的生態環境,並補償因開發新發展區而造成的濕地損失,同時,署方藉工程優化該處環境,使之成為新發展區內主要的綠化空間。現時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完成。
維護和提高塱原生態價值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由土拓署興建,漁護署負責公園日後的管理。漁護署自然公園主任何景欣博士說,塱原擁有不同的生境,包括濕耕和乾耕農田、淺水池、稻米田、魚塘、沼澤等,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政府希望透過建設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進一步維護和提高塱原濕地的生態價值,為不同生物提供更多覓食、棲息和繁殖的地方;同時希望保存傳統的耕作方式,達到農業及生態共融。工程期間,漁護署與土拓署緊密合作,就生境維護、復修和管理,以及公園的規劃和設計交換意見。
公園分三個區域
土拓署工程師周夏露說,公園將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佔地約21公頃的「生態區」、約11公頃的「農業區」及約5公頃的「訪客區」。「生態區」會透過種植指定農作物及生境管理,維持塱原的生物多樣性;「農業區」會讓農民以生態友善的模式耕作;「訪客區」會提供訪客設施,讓公眾了解及欣賞塱原濕地生態,提高市民對自然保育的意識。
修復旱田和荒廢農田
另外,土拓署會把部分旱田和荒廢的農地修復成濕地生境,讓整個塱原增加約8公頃的濕地。稻米田是禾花雀遷徙途中重要的休息站,去年年中,土拓署與長春社、香港觀鳥會及塱原農民合作,成功種植約十塊稻米田,並趕及在十月份雀鳥遷徙季節前完成,讓雀鳥遷徙途中在塱原休息;並透過塱原農民的指導,修復了昔日的五塊水滋田,讓水滋及紅蟲在水滋田中繁殖,為雀鳥提供豐富的食物,結果吸引了很多雀鳥,特別是水鳥前來覓食。
優化塱原耕種環境
為配合未來塱原農地的灌溉需要,土拓署亦會改善塱原的灌溉水道,並建設一個淨化濕地,以沉澱、植物過濾及太陽照射殺菌的方式,改善公園的灌溉水質。公園內不同位置將設置儲物室,讓農戶放置簡單農具及器材。
在自然環境中探索
此外,為了讓市民在自然環境中探索淡水濕地、了解農作物和生物之間的密切關係,公園的「訪客區」將設有木板步行道、觀鳥屋和戶外教室。土拓署亦會在公園附近興建訪客中心,提供舒適的空間讓公眾了解塱原在生態及農業方面的重要性。
盡力保護自然環境
周夏露表示,在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期間,土拓署需小心翼翼進行每項工序,避免使用大型機械,以保護塱原的自然環境,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雖然這些挑戰增添了工程的難度,但當看到雀鳥在已復修的濕地中棲息及覓食,工程團隊的努力也是值得的。他特別感謝長春社擔任顧問,為這項工程提供不少寶貴意見。
感謝長春社提供意見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分享說,難得塱原有一整片農耕淡水濕地,讓農友繼續耕作,所以期望在工程細節上,可以保持保育塱原的原則,把對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工程期間,他們會提醒工程團隊特別注意生態價值較高的位置,避免工程車行走有關路段,又例如去年10月至12月是禾花雀來港的季節,長春社特別提醒工程範圍避開稻米田,以便禾花雀在田裡覓食。
政府一直致力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以期在新市鎮提供一大片綠化空間,締造優質的生活環境。我同意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工程需要配合保育原則,盡量減低對這片濕地的影響,因此我感謝各部門通力合作,並與環保組織緊密溝通,為更有效地達到自然保育的目標而作出努力。我期望公園盡快落成,讓大眾感受到我們致力保育的成果。
香港24歲少女石樂蕎失蹤數天後,遺體周日(18日)在飛鵝山鵝肚棧道被尋回,懷疑行山期間遇險死亡。由於案件多個疑團仍未解開,包括死者雙鞋被整齊擺放、新蒲崗一幢工業大廈發射站曾離奇接收到石女手機最後訊號等,香港警方周一(19日)再度上山調查其死因。
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開幕典禮星期四(15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致辭時表示,中央對危害國家安全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出手必到位,要讓外部勢力留教訓。
駱惠寧又指,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特區政權機關,依法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全力支持因捍衛國家安全而受威脅和打壓的個人和團體。
他又指,中央制定港區國安法,及完善本港選舉制度兩大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守護香港未來的「利劍」及「堅盾」,香港非單無大規模資金流出,銀行體系總結餘反而升至近四年來的高位。
沙田發生警員開槍事件,一架備有車牌識別系統的警車,在沙田大涌橋路往馬鞍山方向,大涌橋路燈位前,發現一架銀灰色私家車行車證過期,指示司機停車接受調查,但對方未有理會繼續行駛,警員驅車展開追截,期間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多架車受損。警方追至威爾斯親王醫院附近,向私家車開一槍,45歲男司機右肩中槍送院,情況晚上由穩定轉為危殆,連同同車37歲女乘客被捕。
有行車記錄儀拍攝到可疑銀色私家車「攝車罅」至銀城街交通燈前位置,由於不少車輛正等候,私家車前路受阻下,警員下車追上,站於私家車左面擎槍,疑車倒車企圖逃走事敗。警員繼續舉槍指向私家車,私家車無路可退再衝前,並撞向巴士,繼而退後,再撞向一架紅色的士。
警員持槍指向車廂,取出伸縮警棍,打爛前座乘客位車窗,開車門不果,再走到司機位,警員開一槍擊中司機右肩。司機送威爾斯親王醫院救治,他涉嫌危險駕駛、狂亂駕駛等五罪被捕。警方在肇事私家車檢獲鉗、螺絲批及手套,同車女乘客被控涉嫌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被捕,兩人被扣留調查。被捕女子及涉案私家車上一名兩歲女童報稱不適送院。
疑車行車證被發現過期 全靠車牌識別系統
事發星期四(8日)早上約十時,私家車在大埔公路沙田段,被警方的自動車牌識別系統發現行車證過期,警員追截,司機向沙田方向逃走,在大涌橋路乙明邨附近燈位撞向一輛私家車,再衝紅燈,之後追至銀城路,沿路撞到多輛車。
過去曾替警方屢立奇功的「自動車牌識別系統」,自2015年起在香港啟用,最早採用座地式,前年起安裝於部分警車上,透過前後鏡頭,捕捉附近10米至20米範圍影像,並自動利用鏡頭讀取車牌,即時與系統數據庫比對,可發出語音提示及在平板電腦上顯示車輛基本資料,讓警員得悉附近車輛狀況。
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出軌造成 50 死逾 200 傷,台灣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公開裝設於列車車頭監視器最後錄影畫面,以及俗稱「黑盒」的行車紀錄儀數據。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肇事列車事發時時速 125 公里,沒有超速,而事故中罹難的司機袁淳修目視發現橫臥鐵軌工程車的反應時間只有約 7 秒,不足以令列車完全煞停。系統顯示袁淳修曾全力手動煞車 4 秒,意味袁淳修已盡力企圖阻止意外發生。
剛踏入復活節長假期的首天,台灣台鐵發生半世紀最嚴重事故。太魯閣號在花蓮撞到從山坡滑下路軌的工程車後隨即出軌,由於列車未及完全剎停,首數卡車繼續直衝入隧道造成猛烈撞擊,50人死亡。
事發在當地上午9時多,台鐵表示,一列有8節車廂的太魯閣號408車次列車,由樹林駛往台東,當快進入花蓮縣大清水隧道時,撞到在路軌上的工程車,導致列車出軌,其中4至5節車廂變形,多人一度被困車廂。據悉,司機所在的首卡列車大半截被削至「消失」。
當地傳媒報道,多名乘客無生命跡象,救援人員在場搶救,暫未知事故原因。
第四期活化項目—薄鳧林牧場
香港發展局局長 黃偉綸
我早前在《局長隨筆》,介紹了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活化計劃」)下其中一個項目—大坑火龍文化館。今次,我會介紹另一個具創意的項目:修復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為「薄鳧林牧場」計劃,並邀請負責活化工程的薄鳧林牧場公司董事林社鈴建築師,分享項目的詳情。
以薄扶林古名命名
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位於薄扶林道141號,建於1887 年,是當年牧場經理的住所。宿舍由主樓、傭工宿舍和車庫組成。自1987年以來,這三棟建築物一直空置。2009年12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15年6月,香港明愛成功獲選活化該舊宿舍,並特意取了薄扶林的古名「薄鳧(音:扶)林」,為項目命名「薄鳧林牧場」,以凸顯當地悠久的歷史,可謂相當用心。目前,活化工程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年中完成。
本地生產牛奶「發源地」
林社鈴介紹說,薄扶林是香港出產牛奶的發源地,匯集了本地乳品工業發展、教會傳教、薄扶林村等的豐富歷史。當年牛奶公司建立的牧場佔地甚廣,範圍包括薄扶林村、多個現時的大型屋苑如華富邨、置富花園、碧瑤灣、瑪麗醫院等地方。現時牧場剩下的主要歷史建築包括這幢原名為「寶馬」(Braemar)的高級職員宿舍,以及被香港演藝學院活化再利用的舊牛奶公司辦公室主樓與牛棚。
呈現昔日牧場運作情景
林社鈴說,宿舍會活化作「博物館」。主樓會作展覽之用,展示舊牛奶公司的歷史,呈現昔日牧場運作的情景,展覽相關文物和器具,並會介紹薄扶林村和附近地方的歷史與文化特色。另外,項目會新建一座副樓,提供烘焙和乳製品如製作芝士等的工作坊和餐飲區,讓參觀者體驗傳統的食物生產方式及現代化可持續的生活模式。主樓與傭工宿舍之間的戶外地方,將增設露天劇場,可讓公眾進行戶外活動,鼓勵參觀者互動。他期望活化後的新牧場可以成為薄扶林區內具特色的地方。
牛眼窗用作通風防潮
就建築特色而言,宿舍的主樓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其下層樓層築有特厚的花崗岩石牆,形成基座以支撐這棟簡樸的古典建築。下層牆上有圓形、像牛眼的窗,據林社鈴說,當時的外籍人士不習慣香港潮濕的天氣,所以把建築物的下層升高,而牆上的「牛眼窗」有助通風防潮;主樓的入口樓梯亦具特色,樓梯末端有拱頂石裝飾,中間的拱心石是構成圓拱頂的關鍵。屋內的古式壁爐、古典建築元素、木樓板等,均會保留下來。
還原舊有建築特色
林社鈴說,傭工宿舍和車房均為單層,其中式雙筒雙瓦屋頂為一大特色;車房外牆由較粗糙的麻石砌成,而傭工宿舍則由紅磚砌成,既反映早期香港有不少石廠,亦顯示了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特色。不過,經過百多年的歲月,建築物部分原有特色曾被修改,例如主樓原本的斜屋頂被改為平頂,主樓遊廊(露台)亦被圍封,因此今次修復工程會盡力把它們還原,以便市民或遊客欣賞到項目原來的建築特色。
工程須符合現代建築條例
談及修復工程的挑戰,林社鈴表示,活化計劃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令有百多年歷史的建築物符合現代的建築條例。為了符合建築物消防安全守則及無障礙通道的要求,項目新增一條可達至主樓一樓的斜道,當中有兩大好處,首先,日後維修保養費用較電梯便宜,其次是斜道旁邊是一望無際的南區海景,將來可化身成觀景台,讓參觀者認識歷史建築之餘,亦可欣賞美麗的景色。
串連成有意義的文物徑
我知道,就着今次的活化計劃,香港明愛的團隊與薄扶林村村民合力搜集了大量有關舊牛奶公司牧場的資料,包括蒐集口述歷史、發掘牧場遺蹟及檔案收藏,希望追溯牧場的過去,而這項目的特色,不單保育一幢歷史建築物,而且會舉辦一系列導賞活動,把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周邊的歷史建築、遺蹟、聚落文化,串連為有意義的文物徑,一起作介紹及推廣,相信巿民參加這些活動後,將會對薄扶林的社區、文化和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香港約200名優先接種組別人士星期二(23日)在港府安排下,率先在設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新冠疫苗,包括來自警務處、海關、懲教署、消防處、入境事務處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六個紀律部隊逾百名人員。
五個組別市民可優先接種,包括六十歲或以上人士(陪同七十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疫苗的人士可以獲得接種,最多兩人);醫療服務場所工作人員及參與抗疫工作人員;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院友及員工;維持必要公共服務的人員;跨境運輸、口岸、港口工作人員。
已預約的優先接種組別市民可由星期五(26日)開始,在五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和醫院管理局轄下18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接種。參與疫苗接種計劃的私家醫生,亦會在三月初為優先組別市民接種科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