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報道,國泰航空一架空載客機下午約五時半,在日本北海道新千歲機場,與一架大韓航空客機發生碰撞,據悉,無人受傷。
日本消防部門稱,事發大韓航空航機上有28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至於國泰航空飛機上沒有乘客。
國泰航空證實,旗下一架空載航機今日(1月16日)停泊於札幌新千歲機場時,遭一架滑行中的大韓航空A330航機碰撞,機上並無顧客及機組人員。受事故影響,札幌前往香港的CX583航班將不會如期啟程,乘客將會改搭國泰另一航班,其餘顧客將於明天啟程。國泰就事件向受影響顧客致歉。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日媒報道,國泰航空一架空載客機下午約五時半,在日本北海道新千歲機場,與一架大韓航空客機發生碰撞,據悉,無人受傷。
日本消防部門稱,事發大韓航空航機上有28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至於國泰航空飛機上沒有乘客。
國泰航空證實,旗下一架空載航機今日(1月16日)停泊於札幌新千歲機場時,遭一架滑行中的大韓航空A330航機碰撞,機上並無顧客及機組人員。受事故影響,札幌前往香港的CX583航班將不會如期啟程,乘客將會改搭國泰另一航班,其餘顧客將於明天啟程。國泰就事件向受影響顧客致歉。
港股連跌3個交易日,恒生指數失守16000點收市,創逾一年低位,最多曾跌逾380點,低見15834點,收市報15865點,跌350點,跌幅約2.2%。全日主板成交額約844億元。
泰國一輛載有中國遊客的旅遊巴士在普吉府塔廊縣疑超速失控側翻,造成17名中國人受傷,其中兩人受重傷。
事發於當地今天(16日)早上7點50分左右,「大千視界HK」取得現場片段,見到旅遊巴事後橫臥路中心,流出黑色液體,擋風玻璃脫落,地上有摩擦過的黑色痕。
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後為受傷乘客急救,大多數人受撞擊擦傷和扭傷。車上共有20人,包括16名中國遊客、1名中國籍領隊、1名泰籍導遊,以及泰籍司機和助理。據悉,事發大巴正前往攀牙府斯米蘭島,駛至事發地點失去控制翻側。
自去年開展的盧廣仲15周年巡迴演唱會,終來到香港與樂迷見面。相隔十三年再踏上紅館,三月十六日舉行的香港站演唱會,優先訂票日前短短兩小時內已被搶空。入行15年,向來幽默的盧廣仲笑指自己最大改變是年紀大少了穿短褲。而作為音樂創作人,談到AI(人工智能)的威脅,他表示輕鬆看待,但也認同AI的發明確了不起。
相隔十三年再在紅館演出,盧廣仲接受訪問,大談今次再開騷及入行十五年的感受。他說:「我希望可以唱得更久一點,年青時候的我的表演方式是比較爆衝,每一首歌都用盡全力。現在的我,三十歲以後的表演風格是比較有彈性,大家可以來紅館看看我現在的風格有甚麽改變。」
跟香港歌迷再見面,廣仲坦言會有特別設計的環節給香港歌迷。他笑說:「我記得十三年前的演唱會有十八銅人的dancer,我自己都覺得好好笑。我們公司辦演唱會都會加入一些我們覺得好玩的橋度,這樣才可以讓氣氛很快樂。」
被問到會否唱廣東歌?他就笑着猶疑了一會:「廣東歌的話…哈哈,有機會。我這幾年都聽得蠻多廣東歌, 2023年有幾首常聽的都是廣東歌。」他透露最近常聽的有林家謙及Gareth.T.的歌曲,覺得都蠻好聽的。
2008年,盧廣仲推出首張個人專輯《100種生活》,一直到現在,他的歌曲都是充滿生活感及正面訊息,是否反映他個人性格,盧認為寫歌有種補償作用,好像他沒有去過很遠的地方,但可以將很遠的地方寫在歌曲入面,感覺自己去過。
他說:「我也,不見得是百分之百超級positive,可能稍也有憂鬱的時候。寫歌是一個理想,我的歌迷可能跟我一樣,對未來抱着同樣理想的一群人,聽我的歌會感動。我是以這個角度去寫歌,如果你在我的歌聽到生活感,代表我們是同一類的人。」他又謂近年流行九型人格,他自己便是i型(內向)人,感覺自己的歌迷也是i型較多。
轉眼間已入行十五年,提到自己最大改變,他再發揮幽默感,笑說:「最大改變是年紀大了,怕濕氣,穿短褲很易中風寒,哈哈。以前我冬天都穿短褲,有點神經病。現在發現有時冬天真的很冷,寒風吹來身體就不好。年紀大比較養生,要把膝蓋遮住。我覺得這是肉眼上看到盧廣仲最大的改變。」
他覺得自己在三十歲以後,心靈健康很重要,所以會在音樂上與公眾分享如何療癒自己心靈。他說:「這亦是我十五年來一直都有堅持的,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要有健康的mind set,我一直跟大家分享養生,走路是很健康,吃維他命C。」
近年AI的發展之快,令台灣RAPPER熊仔亦在台灣金曲獎上問台下的音樂人會否害怕Chat GPT。作為音樂創作人,廣仲覺得AI發展對音樂創作輕鬆看待,但他亦認同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發明。
他說:「Live珍貴的地方就是因為每一個靈魂都獨有的,不管是表演者或是聽眾,每一場演唱會都是很獨特的存在,因為都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組合。這是AI永遠都無法取代的。」
他指真人表演樂器的聲音與質感是不同,他也有聽過AI歌曲,聽起來是好聽,但不會感動。他覺得大家看演唱會,除了聽音樂,也是尋求被感動。他說:「我會期待AI未來有甚麼發展,但不會害怕被取代。我聽過AI孫燕姿,真的很像,但是不一樣的。」
他又想有個AI盧廣仲嗎?他聞言哈哈大笑說:「哈哈。我有試過請Chat GPT幫我想歌詞,網上也有人用來作曲,確是很了不起。」至於電腦是否暫時仍未能取代人腦呢?廣仲覺得要看項目,有些要計算的東西,相信AI是可以代替人類處理。但如果是表演或是帶有靈魂的創作,AI目前未能做到。
踏入2024年,盧廣仲會再拍電影或電視劇嗎?他指做演員這件事,是很有彈性的,只要有好劇本或是有趣的便會做。去年拍攝了一部電影,導演都有叫他唱主題曲,他笑說:「可以演戲又可以做音樂創作,一舉多得。」
他並指2023年太忙,希望2024年有機會放假休息,去一趟旅行。他表示渴望到一些可以走路走很久的地方,他說:「我很喜歡走路,我在台北都一直走路,最想去風景美的地方,我一天可走十幾廿公里的。」
臨近農曆新春假期過關人流高峰,外界關注港府是否會推出延長通關措施。行政長官李家超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指,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與內地單位討論在農曆新年或一些特別多旅客的日子,增設24小時通關或延長通關口岸的辦工時間等措施,目前進展順利,強調有結果時會公布。
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兩地居民融合,認為香港與內地居民頻繁往返兩地已成常態,是多年來努力促進人民高度交流的成果,港府政策必然會向這個長期現象發展。他又說,特區政府一直有與內地單住研究不同的方案,除上述提及外,亦包括延長鐵路口岸開放時間以方便巿民,目前進展順利,態度積極。
李家超稱,特區政府多年來高度推動兩地人民交流,會做好配對工作,不論任何大型活動或節日,都會由政務司司長統籌細節,希望做到方便巿民及旅客。
對於深圳巿民「一簽多行」的進展,李家超指,特區政府會爭取旅客來港各方案,政府亦不斷與內地相關單位討論可行性及操作,自己個人亦望盡快達到共識,一有結果會盡快公布。
23條須盡早立法
至於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李家超說,政府部門準備好《基本法》23條立法的整體方案後,會盡早開展相關立法工作。他認為,本港曾經歷國家安全受威脅、面對不同風險,尤其是2019年港版顏色革命,後果是社會難以承受,認為23條立法已有很強的共識。他又說,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會參考外國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做法及法律條文,確保本港的相關法例具前瞻性及有效,能應對千變萬化的新手段。
李家超指,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重點包括大灣區發展等,多角度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對於23條立法沒有列明上半年或下半年提交立法會一事,李家超重申,有關部門要準備好才推出,要處理千變萬化的風險,要靈活處理不同風險。他又說,理解社會有強烈意識希望維護國家安全,今次做方案希望最有效方式立法。他又指,敵對勢力仍虎視眈眈,要盡早立法。
亞洲金融論壇有逾三千金融精英參與
此外,李家超又表示,下周三至四(24至25日)香港將舉行2024年度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預計有逾三千名金融精英參與,包括央行領袖等,有十七個來自日、韓等貿商貿團確認出席,反映香港的吸引力。他指,參與會議的有來自多個國際金融高層管理人員,將在此平台分開獨特見解,是次論壇特別之處的是,來自中東的演講嘉賓由以往的1位,增加至8位等。是次論壇重點包括大灣區發展等,多角度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
李家超又指,香港全年總存款增展百分之五,香港資金處於淨流入狀態,港府會把握是次機會推廣香港會議經濟,透過遊故宮、蘭桂芳、遊維港等,令嘉賓感受到香港的自由、活動多姿多彩,大會亦會安排嘉賓參觀港交所等。他重申,香港今年會繼續舉辦不同聯繫金融界的活動,加上文化體育盛事,發揮盛事效益。
遵行垃圾收費 簡單、文明又衞生
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謝展寰
隨着環保署加強宣傳,和關鍵日期4月1號愈來愈近,社會各界對垃圾收費的關注度明顯增強,亦開始提出各式各樣問題。很多有關垃圾收費的資料都可以在政府網頁https://www.mswcharging.gov.hk/tc/找到,但我也打算就垃圾收費寫一系列的網誌,從不同角度講述這個課題,和解答一些常見問題。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先分享一下垃圾收費的背景、目的,和成功推行的要素。
全球都已經醒覺到人類不斷把各種資源轉變成為垃圾是不可持續的,資源總有用光的一天。如何推動市民大眾一起改變習慣和生活方式,減少產生垃圾和實現資源循環是世界各地都面對的問題,因此差不多半世紀前開始,世界上很多先進城市都逐步引入不同形式的垃圾收費。為甚麼垃圾收費可以減少廢物和推動資源循環?環境經濟學和資源管理學都有這方面的清晰論述,我就不花篇幅引述,但須要指出垃圾收費並非理論,而是世界上眾多先進社會多年來實證有效的措施。不單西方社會,就是在文化傳統和香港較接近的亞洲,例如首爾和台北都推行了用指定垃圾袋形式的垃圾收費20多年,並且在減廢和回收兩方面都取得明顯的成果。
香港在回歸後不久已經開始討論垃圾收費這個課題。為了協助決定香港應否推行垃圾收費,2012年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時任主席陳智思推動下開展了一個廣泛的社會參與過程,與社會不同階層、界別和專家深入探討,並在2014年12月發表報告建議參考首爾和台北引入以指定垃圾袋為主軸的收費形式。其後政府和立法會為如何草擬法例,和釐定執行細節費了不少心力,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草案在 2021 年 8 月 26 日在立法會三讀通過,並隨後定於今年4月1日開始執行。
垃圾收費開始後,市民具體要做甚麼呢?市民平時大多是把垃圾放在膠袋內才棄置在大廈、屋苑或地區收集垃圾的地方。4月1日開始,市民便應該購買指定垃圾袋來包裹垃圾,包裹好才放在收集垃圾的地方。偶然需要棄置大型垃圾如廢傢俬等,則需要購買和貼上指定標籤才棄置。除了使用指定袋或貼指定標籤,市民棄置垃圾的途徑和以往基本上是一樣的。
一位局外的政府同事對我說他居住的屋苑沒有向住戶派發垃圾袋,他一向都是去超級市場買垃圾袋來棄置垃圾。4月1 日開始他會改為買指定垃圾袋,一切都和以往一樣,其實很簡單。我教會一位年長的姊妹很擔心垃圾收費,問我屆時她要做甚麼。當知道她只需要買指定袋來包裹棄置的垃圾,其他都和以往一樣時,她說:「哦,咁都好簡單,咁我放心嘞。」今年2月起政府便會逐步安排在超市、便利店和藥房等售賣指定垃圾袋和標籤,方便市民。政府更會鼓勵屋苑管理處售賣指定垃圾袋和標籤,方便住戶。
垃圾收費會帶來甚麼好處?大家去看看現時收集垃圾的地方可以見到用各式各樣方法棄置垃圾,經常見到包裹不好散了開來的垃圾。將來大家都用指定袋,包裹好垃圾才棄置,必定會整齊乾淨很多。更進一步,推行垃圾收費後,外地經驗是市民會更願意把塑膠、紙、鋁罐和玻璃樽等分出來回收,既可減了購買指定袋的費用,也減少了垃圾的量。此外,若市民把廚餘也分出來回收,垃圾中少了廚餘,不單會大大減少臭味,更會改善蟑螂和老鼠等問題。如果你覺得減少廢物,推動資源循環等概念有點遙遠,推行垃圾收費會帶來一個更乾淨、衞生和健康的香港,對你一定有切身好處。
說到這裡,政府是否覺得推行垃圾收費是很簡單容易的事情?相反,儘管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環境及生態局和環保署的同事們對推行垃圾收費是抱著如臨大敵,戰戰兢兢的心情,不斷檢視如何可以在宣傳、推行,和配套各方面做得更好,絕對沒有懷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我鼓勵同事們,垃圾收費在香港的環保進程是世紀大事,成功推行可以讓香港在綠色文化上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看齊、提升香港人的集體素質、改善我們的公眾衞生環境,以及讓香港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台階,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只是我們要移風易俗,為香港建立一個新的綠色文化和生活習慣,過程不但漫長,還必然會遇上各種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問題。我和同事們會一起面對,一起逐一解決。
要移風易俗,最大挑戰是使命的傳遞和人的慣性。今天的社會充斥着極大量的訊息和廣告,以致人們對於見到和聽到的資訊,除非特別感興趣,否則大都是視而不見,聽了也不放上心,更不會去主動了解更多細節。所以各地城市的經驗都是儘管大量宣傳,社會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會廣泛認同和遵行垃圾收費。人的慣性更是不容易,現時拋棄垃圾的方式和習慣行之經年,要作改變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過程中還會有人為自己的慣性提出各種辯護和合理化的理由。尤其是垃圾收費涉及金錢利益,和不同群體間的利益衝突,做成的慣性和反彈就會更大,放大了種種推行上的問題。
為了迎接這個挑戰,除了加強宣傳教育,環保署一直與不同業界緊密溝通,並與他們共同制訂了8份適用於不同業界的良好作業指引,又舉辦為物業管理業界及業主組織而設的簡介會,和與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合作,舉辦認可培訓講座。回收配套方面則不斷擴展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現時已有超過170個定點和流動公共收集點遍佈全港,而「綠綠賞」積分計劃的登記帳戶數目已超過40萬。環保署更持續擴大廚餘回收服務,環境運動委員會亦開始接受大型私人屋苑申請資助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部門間亦準備了加強對付非法棄置垃圾。
政府的計劃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還是社會的支持和配合。遵行垃圾收費對市民來說並不複雜,但還有人曾說我們沒有西方人的環保文化,也沒有日本人的紀律,擔心香港人做不到。另一邊廂,很多香港人到外地旅遊,當發現很多城市的街道都不容易找到垃圾桶,便自然地把垃圾帶回到酒店或朋友的住所,也會按照當地的要求把垃圾分類棄置。不少曾在外地生活過的朋友時常炫耀在外地生活時如何處理垃圾,和當地的垃圾收費制度,還加多句說香港的環境保護真是落後!事實是我們香港人身在外地都很樂意入鄉隨俗,跟隨當地的要求來處理垃圾,見不到有甚麼根本性的原因香港人做不到。
為甚麼香港人去到其他地方會跟隨當地的規定來處理垃圾和分類回收,甚至以此為榮?這是因為減廢回收文化在當地已經成為氛圍,不遵行的會被視為異類。我們需要大眾合力在香港建立這種氛圍。不要說其他人不做我也不做,而是首先自己身體力行,繼而鼓勵親友和周圍的人參與。當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實行垃圾收費,就會形成氛圍,其他未參與的人也會逐漸改變,種種人們擔心的物管和非法棄置垃圾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我們與其羡慕其他地方環保文明先進,城市整潔,不如我們每個人都從垃圾收費做起,身體力行,齊心建立一個文明又衞生的綠色生活文化,使香港和其他先進地方看齊。你願意由自己做起嗎?
垃圾收費之個人角度
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謝展寰
減廢回收的文化在很多先進城市已經扎根多年,香港實在要努力追上。今年4月1日開始的垃圾收費,是香港特區推廣減廢回收文化,建設我們生態文明的重要一步。雖然社會主流意見大都認同這個方向,但牽涉到收費,自然會引起很多意見和疑問。
政府有全面的宣傳計劃和教育活動。除了過去一段時間在多媒體數以千計次的播放垃圾收費的宣傳片外,我們將會到學校向學生推廣,亦和物管業和清潔服務承辦商緊密合作,商討落實工作指引和其他實際環境上執行時的細節。我之前在報章寫了文章述說垃圾收費的背景、目的和成功要素,環保署也會在星期五 (1月19日) 向傳媒朋友介紹各種安排細節。我會就垃圾收費寫一系列網誌,在這裡我想從一個市民的角度就一些常見問題簡單講述一下。
垃圾收費之個人角度
垃圾收費開始後,市民具體要做甚麼,複雜困難嗎?
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平時我們一般都是把垃圾放在膠袋內才棄置在大廈、屋苑或地區收集垃圾的地方。4月1日開始,我們便應該購買指定垃圾袋來取代以前用來裝載垃圾的膠袋,才棄置在收集垃圾的地方。如果偶然要拋棄大型垃圾如傢俬等,需要貼上指定標籤才送往棄置點例如垃圾站。將來整個拋棄垃圾的方式和以前基本上是一樣的。
我見不到有地方售賣指定袋和標籤,要去甚麼地方買,麻煩嗎?
今天還未公開發售。雖然收費四月才開始,昨天 (1月15日) 環保署已開始公布認可售賣點。一月底起政府便會逐步安排約3,000個大家經常買東西的地方如超市、便利店和藥房等認可地點售賣指定垃圾袋和標籤。政府更會鼓勵屋苑管理處售賣指定垃圾袋和標籤,方便住戶。除了上述零售點以外,很多屋苑的物管公司、居民組織以及其他企業已經計劃批量採購指定垃圾袋。截至1月15日,環保署已收到大約6,300個申請使用該署的網上平台批量採購指定袋,數目還在增加中。
我在街上想棄置紙巾、雪條棍或飯盒等少量隨身垃圾,需要用指定袋包裹嗎?
不需要,把少量街上產生的隨身垃圾放在公眾垃圾桶不需要用指定袋包裹。但我們不應該濫用公眾垃圾桶來棄置家居垃圾。把過量和家居垃圾棄置在公眾垃圾桶上或旁邊,在現行法例下都已經構成非法棄置,同樣可被罰款3,000元。
我屋苑是否可以採用「包底」方式,無須個別住戶使用指定袋棄置垃圾?
不可以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產生的垃圾負責,所以法例要求個人在棄置垃圾時用指定袋包裹好才棄置。屋苑如有住戶沒有用指定袋,和很多其他地方一樣,下游垃圾收集商很可能會因為當中混雜有不用指定袋的垃圾而拒絕接收。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公司便要「執手尾」,將不符合法例的垃圾再用指定垃圾袋包好,才交給垃圾收集商,但這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包底」概念,更不會改變個人應該用指定袋的責任和要求。正如商場或屋苑會聘請清潔工清理一些人遺下的垃圾,但不能因為有清潔工大家便可隨意丟棄垃圾。
如管理公司用了大型指定袋「執手尾」,我再用指定袋是否雙重收費?
如果屋苑住戶不能齊心使用指定袋,是會導致整體成本增加的。如上述例子商場或屋苑聘請清潔工清理一些人遺下的垃圾,愈多人亂丟垃圾,需要的清潔工和成本便會增加。如屋苑有垃圾不用指定袋包裹,導致管理公司需要用大型指定袋包裹不用指定袋的垃圾,才交給收集商,按情況可能要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必然增加。所以最佳辦法是大家合力鼓勵全屋苑一齊使用指定袋,管理公司就完全無需再費時失事「執手尾」,總體費用也可以減至最低。
我可以做甚麼來減少購買指定垃圾袋的費用?
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料,如紙皮、膠樽、膠袋膠盒、金屬罐、玻璃樽等乾淨分出來,放在屋苑的回收箱,或是附近的「綠在區區」和流動回收點。交出來的回收物無須用指定袋包裹,可以節省很多購買指定袋的費用。如居住的屋苑或附近有廚餘收集箱或收集點,把廚餘都拿去回收,可以進一步減少廢物量和購買指定袋。
為節省自己的費用,我是否應該等全屋苑住戶都用指定袋才跟隨?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產生的垃圾負責。用指定袋包裹好才棄置是基本責任,不應該等待別人做才做。如屋苑住戶都等待別人先做,屋苑就永遠無法擺脫「執手尾」,總體費用也不能降下來。從減少個人費用角度來說,一個15公升指定袋才1.7元。不用指定袋,遲早會被執法人員發現,定額罰款是1,500元。一次罰款夠買兩三年指定袋,既不負責任,也絕對不是聰明做法。
我趁別人不為意時,把垃圾偷偷放在公眾地方是聰明做法嗎?
這是非法棄置垃圾,任何時間和情況,我們都不能夠這樣做。這是自私和完全不顧公德的行為,一旦被發現,定額罰款是3,000元,足夠買很多年用的指定袋。非法棄置大量垃圾,更可以被罰定額罰款6,000元,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政府說有六個月適應期,期間會否暫緩處罰非法棄置垃圾?
適應期是讓市民習慣購買和使用指定袋和標籤棄置垃圾。任何時間和情況,我們都不容許非法棄置垃圾。
我不想香港減廢回收文化比其他地方落後,我可以如何幫手推動?
人有慣性和惰性,眾多地方推行垃圾收費的經驗都是社會要建立新的減廢回收文化的過程要好幾年。作為個人,我們可以由自己做起,身體力行,再鼓勵親友和周圍的人一齊使用指定袋和標籤來棄置垃圾,繼而把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料分出,實行乾淨回收。當社會愈來愈多人這樣做,就會形成氛圍,其他人也就會跟著參與,共同建立一個新的減廢回收文化,讓香港追上其他城市,亦有助建設我們的生態文明。
我可以購買一些指定袋派送給親友,幫手宣傳和鼓勵減廢回收嗎?
可以的,法例只是禁止任何人在牟利業務中免費提供指定袋。
我見到其他人不使用指定袋,應該點做?
其他地方推行垃圾收費的經驗都是需要有一個過程和時間,讓大家認知和適應。最重要是每個人自己先身體力行,才把這個使命傳開去。見到其他人不使用指定袋包裹垃圾,可以善意提醒,但無須氣憤,更不要互相指責。我們要正面、同心地引領香港特區向前行,建立新的減廢回收和綠色生活文化,建設我們的生態文明。若市民見到有人恒常地不使用指定袋棄置垃圾,可以向環保署反映,讓政府人員跟進。
台灣大選上周六(13日)結束,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政府周一(15日)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外交部今下午亦宣布終止與瑙魯外交關係。大陸外交部讚賞和歡迎瑙魯政府決定,願與瑙魯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
瑙魯總統阿迪昂(David Ranibok Adeang)在瑙魯facebook官方帳號的影片中宣布與台灣斷交,為了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正尋求與大陸全面恢復外交關係。
瑙魯與台北的外交關係始於1980年5月,2002年7月曾與台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直到2005年,瑙魯與台又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瑙魯人口約1萬人,國土面積為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國家,僅大於梵蒂岡及摩納哥。
繼2023年3月26日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宣布與台北斷交,目前台北僅剩12個邦交國,分別為太平洋島國帕勞、圖瓦盧、馬紹爾群島、中美洲國家伯利茲、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危地馬拉、海地、巴拉圭、聖露西亞(St. Lucia)、聖基茨和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非洲國家斯威士蘭和梵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