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據報已選擇阿里巴巴而非DeepSeek,為其中國的iPhone開發人工智能功能。

報道稱,蘋果早前曾測試過來自百度、字節跳動、DeepSeek及阿里的人工智能模型,由於阿里有龐大的消費者數據,成為蘋果與阿里合作的關鍵。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表示,市傳蘋果已與阿里巴巴合作,為中國iPhone用戶帶來Apple Intelligence功能,若然得到證實,該行將此視為蘋果在中國競爭地位的關鍵催化劑。

摩通:蘋果若與阿里合作屬積極信號 料iPhone 17發布時一併在華推出AI功能

該行認為,與阿里巴巴AI潛在合作將有助蘋果解決中國智能手機問題,IDC數據顯示,蘋果在將AI功能引入中國消費者方面落後於大多數國內智能手機OEM,導致2024年iPhone出貨量年減6%,而同期中國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則較去年同期增長6%。


港投公司與醫療機構新風天域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推動跨地域醫療科研及臨床實踐協作。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時表示,香港具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條件,港投公司選擇醫療科技範疇合作,足見對這方面的重視。

陳茂波今早(12日)在啟動儀式上致辭表示,全球對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有非常龐大的需求;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蓬勃的創科生態及氛圍,為生命健康、醫療科技企業提供非常優越的發展條件,包括擁有頂尖科研和大學人才資源、具優良醫療基礎設施和充足臨床資源,以及擁有領先全鏈條籌融資的資本市場。

 

 

陳茂波說,港投公司累計至今已投資超過90多個項目,涵蓋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新能源及綠色科技。隨著港投公司逐步展開工作,預期有三方面的顯著效應,包括吸引更多前沿科企落戶香港,推動藥物研究和醫療設備的研發;促進跨機構及跨領域合作;以及更深度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潛力。

陳茂波又說,內地和香港跨境的醫療合作近年正持續拓寬和深化,以港澳藥械通為例,截至去年12月,累計已有45個藥品及47種醫療器械,獲准在大灣區醫療機構使用。加上河套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亦已建立大灣區臨床試驗平台,特區政府正與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探討加強合作,加速產業發展。


香港瑪嘉烈醫院疑爆發員工集體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其中一名三十多歲腫瘤科醫生送院一日內不治,衛生署認為情況罕見。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稱,初步相信與食物或環境傳播有關。

 

 

瑪嘉烈醫院的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共涉3名病人,同為該院腫瘤科醫生,死者2月4日出現病徵,工作期間暈倒,2月6日入院接受治療,至2月7日離世;其餘二名腫瘤科醫生亦有腹瀉、肚痛等,但病徵相對輕微,其中一人已出院,暫時未找到三人關連,亦未有病人受感染,院方在其中一名患者糞便樣本,發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日前在哈爾濱冰球館進行的亞洲冬季運動會男子冰球賽,中國香港隊以5:1擊敗土庫曼,賽後有港隊代表成員被對方運動員圍毆約一分鐘,衝突中3名港隊成員受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前往探望,而土庫曼隊3名球員因打架被罰。

 

身在哈爾濱的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0日)早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特首辦主任葉文娟前往運動員村,探望三名在亞冬會比賽結束後,被土庫曼運動員襲擊受傷的港隊冰球運動員。

 

 

李家超表示高度關注事件,已要求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和文體旅局跟進事件,全力保障港隊運動員安全。

他稱關心和問候了三位受傷運動員的健康狀況,並感謝醫療團隊對他們的悉心照顧。他得悉三位運動員現時身體狀況並無大礙,今晚應可繼續作賽。他鼓勵運動員保持最好心理狀況,以不受任何事情影響的專業態度作賽,並向冰球隊表達香港市民對他們的支持,鼓勵隊員繼續保持士氣,應對接下來的賽事。

李家超又說,港隊男子冰球隊連日來的亮眼表現令人自豪,而運動員在這次事件中保持冷靜和克制,堅守體育精神,展現出香港運動員的專業質素和體育道德,值得肯定。

 

 

他感謝當日在場觀眾和香港市民對港隊運動員的關心和支持,並繼續為他們打氣,在亞冬會比賽中發揚香港精神,創下佳績。

港協暨奧委會對於星期日在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男子冰球C組、中國香港與土庫曼的賽事結束後,港隊運動員在比賽場地被土庫曼運動員蓄意襲擊受傷,表示強烈譴責,並對港隊男子冰球運動員在事件中表現克制,堅守奧林匹克精神,引以為傲。

昨日在哈爾濱冰球館舉行的亞冬會男子冰球C組比賽,中國香港隊大勝土庫曼隊,賽事結束後於雙方握手環節爆發激烈衝突,中國香港隊多名隊員在衝突中倒地,土庫曼隊部分球員對倒地的中國香港隊隊員圍毆,有港隊成員被打至頭盔飛脫倒地,要伏地雙手護頭,衝突持續約一分鐘。有網民指,3名港隊成員受傷,有人要縫針。土庫曼隊3名球員因打架被處罰。

 


內地今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一成或一成半關稅。

中方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徵收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皮卡貨車和大排量汽車徵收10%關稅。

中國商務部並決定將兩間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同海關總署決定對幾種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預告將於當地星期一正式公布,對所有進口鋼鐵及鋁徵收25%關稅,再於星期二或星期三公布自己早前說會對其他國家實施的對等關稅措施,並幾乎會在公布後立即生效。


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男子冰球小組賽C組,中國香港隊5:1贏土庫曼。官媒新華社報道,兩隊在比賽結束後爆發激烈衝突,土庫曼3名球員因打架被罰即時停賽。

新華社報道,賽事在哈爾濱冰球館進行,賽後雙方握手時爆發衝突,土庫曼部分球員圍毆倒地的香港隊隊員,衝突持續約一分鐘。裁判其後宣布,對3名土庫曼球員進行處罰。

網上片段顯示,有港隊成員被土庫曼成員拳打,有人頭盔飛脫,要伏地雙手護頭。


澳洲跨國連鎖薄餅公司「達美樂 Domino’s Pizza」周五(7日)宣布會在全球關閉共205間虧蝕的門店,其中日本成為重災區。

 

達美樂薄餅在密芝根州安娜堡的總部

 

被關閉的門店中有172間位於日本。

總部位於美國的達美樂,在海外多採用特許經營模式,本地化程度較高。在中國市場,達美樂的經營權在一家名為 「達勢股份」的公司手裏。後者已於港股上市,截至周五(7日)收盤,達勢股份股價為 83.20港元,較前一日上漲1.53%。
與日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達美樂在中國的市場表現正處於上升勢頭。2025年1月,達美樂中國宣布,首次入駐沈陽、重慶、泰州等13座城市,並在新城共開設14家門店。

 

事實上,達美樂薄餅在中國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1997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起,達美樂因為本土化程度較低,發展緩慢。至2017年,達勢股份拿下達美樂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換上在麥當勞任職多年的CEO王怡和一批土著高管,進行過一系列本土化改造後,達美樂迎來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期。

 

上海的達美樂比薩外賣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達美樂已在中國大陸 39 個城市經營 1,008 家門店。在達美樂全球超21,000家門店的首30日銷售排行榜中,達美樂中國門店在前30名中佔據28個席位。達美樂計劃在 2025 和 2026 年每年新開約 300 至 350 家門店。

達美樂在中國的成功,莫過於積極適應本土環境的轉型舉措,外賣佔比從95%下降到當前的46.4%,使得客單價從百元左右降至83.6元,日均訂單量從2019年的128單增長至162單,門店經營利潤率也從4.1%升到上半年的14.5%。

 

與此同時,公司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如 「接二連三」(每周二和周三比薩七折優惠)和「買一送一」等優惠,增強了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有效地提升品牌黏性,贏得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青睞。

 

該公司是美國以外最大的達美樂特許經營商,持有該品牌在澳洲、新西蘭、法國、荷蘭、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特許經營權,全球運營超過3800間門店。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致境內投資者 虛擬貨幣投資的風險提示與實用建議

                                                                                                                     一方

 

在 2024 年 12 月 5 日這個值得關注的日子裏,比特幣價格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舉突破了 10 萬美元的大關,創下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新高,瞬間成為了全球金融市場的璀璨明星,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回顧 2024 年這一整年,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可謂一路高歌猛進,累計上漲幅度已經接近 140%,這一漲幅讓眾多投資者瞠目結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 2024 年 11 月初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勝利之後,比特幣價格更是如同坐上了火箭,僅僅用時一個月,就從 6.8 萬美元一路飆升至 10 萬美元,如此迅猛的漲勢,不僅讓投資者們心跳加速,也讓整個金融市場為之沸騰。與此同時,直接投資於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美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月度資金流入量更是創下了前所未有的紀錄,這一現象無疑進一步刺激了投資者們的神經,使得很多國內投資者也開始蠢蠢欲動,對投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市場躍躍欲試。然而,在這看似充滿機遇的虛擬貨幣市場背後,卻隱藏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更需要謹慎對待。

我國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歷程及態度

一、2013 年監管初現

早在 2013 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可能帶來的風險,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在當時,虛擬貨幣作為一種新興事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和興趣,但也對我國的金融秩序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構成了潛在威脅。這份通知的發布,旨在保障人民幣作為我國法定貨幣的權威性和穩定性,防止虛擬貨幣對正常的貨幣流通和金融秩序造成幹擾。它明確指出,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為我國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奠定了基礎。

二、2017 年監管加強

到了 2017 年,國內虛擬貨幣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發行代幣的情況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這些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規範,嚴重擾亂了我國的經濟金融秩序,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迅速行動,發布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這份公告進一步強化了對虛擬貨幣市場的監管力度,明確將代幣發行融資定性為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防範金融市場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

三、2021 年監管深化

2021 年,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再次呈現出活躍的態勢,市場亂象叢生,風險不斷積聚。為了有效遏製這一趨勢,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外匯局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這一通知的發布,標誌著我國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進入了一個更加全面、深入和嚴格的階段。通知從多個方面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進行了防範和處置,進一步明確了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的非法性,以及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所面臨的法律風險等重要內容,為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提供了更加堅實的製度保障。

2021 年通知明確的關鍵要點

(一)虛擬貨幣法律地位的明確界定

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具有非貨幣當局發行、使用加密技術及分布式賬戶或類似技術、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們與法定貨幣有著本質的區別,不具有法償性,即不能像法定貨幣那樣在市場上被廣泛接受和用於清償債務等貨幣職能。因此,它們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這一明確界定,從法律層面上否定了虛擬貨幣的貨幣屬性,為投資者正確認識虛擬貨幣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監管部門依法監管提供了法律支撐。

(二)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的非法性認定

開展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兌換業務、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價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均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擅自公開發行證券、非法經營期貨業務、非法集資等一系列非法金融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還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對於這些活動,我國一律嚴格禁止,並且堅決依法取締。對於那些開展相關非法金融活動構成犯罪的主體,無論是法人、非法人組織還是自然人,都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這一嚴厲的監管措施,彰顯了我國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的堅定決心。

(三)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服務的非法性及責任追究

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於非法金融活動。這是因為,無論這些境外交易所是否在其所在國家或地區合法運營,只要它們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就會對我國的金融秩序和投資者權益造成影響。對於相關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境內工作人員,以及明知或應知其從事虛擬貨幣相關業務,仍為其提供營銷宣傳、支付結算、技術支持等服務的法人、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我國將依法追究有關責任。這一規定,有效切斷了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在我國境內的業務鏈條,防止了境外風險向境內的傳導,維護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獨立性和穩定性。

(四)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的法律風險提示

任何法人、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都存在著諸多法律風險。首先,從民事法律角度來看,如果相關投資行為違背了公序良俗,那麽這些民事法律行為將被認定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將由投資者自行承擔。這意味著投資者在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時,不僅要考慮經濟利益,還要充分考慮其行為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否則將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其次,從金融監管角度來看,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如果涉嫌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那麽相關部門將依法進行查處。這表明,投資者的行為一旦觸及法律紅線,將面臨法律的制裁,不僅可能遭受經濟損失,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對個人和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

國內投資者面臨的實際風險與建議

從我國這些年來的監管態度和相關規定不難發現,目前我國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態度是十分謹慎和嚴格的。在國內,有關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可能涉嫌違法,已經被明令禁止運營。而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雖然在其所在國家或地區可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原則上也不能向中國境內投資者提供交易服務。在實踐中,境外持牌的合規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通常也會遵守中國監管的要求,對來自於中國境內的投資者采取非常審慎的態度,甚至直接禁止中國境內投資者開戶和交易。然而,仍然有一些境內投資者抱著僥幸心理,冒險在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進行操作購買。但這種行為會使他們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法律風險和實際問題。

例如,在外匯管制方面,我國《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明確指出,個人便利化額度購匯不得用於境外投資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這就意味著,如果投資者使用個人外匯額度購買虛擬貨幣,就已經違反了外匯管理規定。而且,即使投資者在境外成功購買了虛擬貨幣,當他們想要將境外虛擬貨幣變現並匯回到境內時,也將會受到外匯管製的嚴格限制,無法順利將資金轉回國內。更嚴重的是,如果投資者試圖直接利用虛擬貨幣繞過外匯監管完成跨境資金轉移,這種行為甚至有可能構成非法買賣外匯、逃匯、洗錢等犯罪活動,將面臨法律的嚴厲制裁。

此外,海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本身也存在諸多風險。這些平台可能會存在詐騙行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擬貨幣交易的匿名性和複雜性,設置各種陷阱騙取投資者的資金。同時,網絡黑客攻擊風險也不容忽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往往是黑客攻擊的目標,一旦平台遭受攻擊,投資者的虛擬貨幣資產可能會被盜取,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虛擬貨幣的密鑰是投資者資產的重要保障,如果密鑰管理不善,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安全風險,導致投資者無法正常訪問和管理自己的資產。

綜上所述,中國投資者在面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投資熱潮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投資者需要嚴格遵守中國的監管規定,不要被虛擬貨幣市場的高收益表象所迷惑,謹慎對待虛擬貨幣的投資風險,避免因盲目投資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法律麻煩。


繼奈雪的茶、茶百道相繼在港交所上市後,新茶飲第三股似乎只差「臨門一腳」。

 

中國現製飲品企業古茗周二(4日)正式發布全球發售公告,啟動招股程序,宣布計劃於2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此前,於2025年1月7日,蜜雪冰城港股IPO獲得中國證監會備案,滬上阿姨也緊隨其後獲得備案。與此同時,茶顏悅色和霸王茶姬也相繼傳出計劃赴美上市的市場消息。

 

 

公告顯示,古茗計劃全球發售約1.59億股股份(視發售量調整權及超額配股權行使情況而定),其中國際發售股份約為1.43億股,占比90%;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可予重新分配)約為1586.12萬股,占比10%。

 

每股發售價範圍在8.68港元至9.94港元之間,每手買賣單位設定為400股股份。香港公開發售已於2月4日上午9點拉開帷幕,並將於2月7日中午12點截止,預期定價日為2月10日,最終發售價及分配結果預計不遲於2月11日公布。

 

古茗預計,公司將於2月12日上午9點開始在港交所主板正式交易,股份代號確定為1364。以上述發行區間計算,古茗的IPO市值將介於202.46億港元至231.85億港元。

 

本次IPO發行中,古茗已共引入5名基石投資者,累計認購7100萬美元——其中,騰訊認購2500萬美元,元生資本和正心谷資本分別認購1500萬美元、美團龍珠和Duckling Fund則分別認購800萬美元。

 

而在IPO前,古茗僅在2020年開放了融資窗口,投資方包括美團龍珠、紅杉中國、Coatue等知名機構,累計融資規模約6.74億元人民幣。

 

古茗的上市進程也並非一帆風順。2024年1月2日,古茗曾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遞表半年後,招股書顯示失效。2024年12月9日,古茗獲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並於12月15日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上市進程並於2025年1月初通過港交所聆訊。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新茶飲市場規模增速預計將從2023年的44.3%放緩至2025年的12.4%。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指出,目前中國的新茶飲步入了空窗期關閉、內卷加速以及淘汰賽的最後階段,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都在加緊IPO。

 

「IPO能夠讓企業的綜合實力加強、護城河拓寬加深,整體資金會更加充裕,未來行業馬太效應將會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以供應鏈見長的頭部新茶飲品牌,古茗至今未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店。

 

2024年12月15日,古茗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門店數量達9778家,其於全國17個省份建立布局並將持續增加門店網絡密度,其中80%的門店位於二線及以下城市,浙江是核心區域。

 

業內人士中環菠蘿包分析認為,古茗在業務上存在隱憂,「古茗有自己的一套開店打法,區域加密擴張的方式經事實數據驗證是成功的。但當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過去無往不利的打法於當下能否奏效尚未可知。作為沖到行業第二位置的茶飲品牌,一線城市只進入了深圳,沒有進入最激烈的北上,這多少有些奇妙,其近兩年於山東的開拓似乎並不順利。」

 

但他同時指出:「目前來看,古茗港股IPO的反饋比較積極,不少大機構參與了基石投資的談判,而且從最終結果來看,反饋是正向的。聚焦到品牌本身來說,公司財務數據的表現頗為亮眼。有些人提到古茗GMV下降,我認為這是個問題,但這是整體行業問題,所有新茶飲都面臨GMV下降,對古茗單獨拿GMV說事有失公允。」

 

收入與利潤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古茗收入64.41億元,經調整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為11.49億元。2023年全年,古茗收入為76.76億元,經調整利潤為14.59億元。招股書顯示,2023年古茗的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達到37.6萬元,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率達20.2%,而同期中國大眾現製茶飲店市場的估計單店經營利潤率通常在15%以下。

 

GMV(商品銷售額)方面,招股書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GMV為166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20.4%。按2023年GMV及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門店數量計,古茗是中國最大的大眾現製茶飲店品牌(10元-20元價格帶),亦是全價格帶下中國第二大現製茶飲店品牌。

 

對於本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古茗計劃將凈額約25%用於擴充信息技術團隊,提升業務管理和門店運營數字化水平;約25%用於加強供應鏈能力與管理效率;約20%用於加強品牌建設,增進與消費者聯系,多方式塑造品牌形象、提高認知度;約10%用於持續推行地域加密策略,招聘員工管理加盟商,強化支持,構建緊密加盟商團體;約10%用於聘用產品研發專家,提升產品研發能力;其余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韓國釜山航空一架原定飛往中國香港的客機上月底在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起火,事件起因疑與放置於李架上的流動充電器或電子產品有關,觸發韓國七間航空公司陸續針對攜帶性電池作出新規定,其中釜山航空宣布,禁止乘客將流動充電器放在機艙行李架上。

 

釜山航空新規例下,乘客仍可以隨身攜帶流動充電器,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任何因移動電源過熱引起的煙霧或險情。規定於本周五(7日)開始在部分航線上實施,再擴大到所有航線的航班。

 

綜合英國路透社、新加坡Mothership網站等媒體2月5日報道,韓國釜山航空客機BX391號航班1月28日從釜山金海國際機場前往中國香港,準備起飛時發生火災,火勢從飛機尾部很快蔓延至整個機體,機上包括乘客和機組人員在內的176人全部通過飛機充氣滑梯緊急疏散。疏散過程中,7人吸入煙霧。事故初步調查結果疑為飛機客艙內乘客攜帶的行李起火。

 

1月28日,被燒毀後的釜山航空客機BX391班機。

 

釜山航空公司表示,自BX391號航班發生火災事故後,已加強機組人員消防培訓並增加機上防火、滅火設備,以應對類似情況的發生。

 

媒體報道,大多數航空公司已將鋰電池列為危險品並禁止托運,但沒有禁止將其放入隨身行李後進入客艙,釜山航空客機BX391號航班火災事件後,一些航空公司開始要求乘客隨身攜帶鋰電池和移動充電寶,而不是放在頭頂的行李架上。

 

報道提到,近年飛機乘客攜帶的鋰電池或充電寶起火事件越來越多。一架載有100名乘客的飛機上,可能有超過300塊鋰電池,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移動電源、相機、電子手錶、電動牙刷和電子閱讀器等設備。此外,電子煙、便攜式醫療設備等也含有鋰電池。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美國航班上平均每周發生兩次由鋰電池引起的火災。自2006年以來,美國已確認因鋰電池冒煙、過熱、引發航班起火事件達504宗,其中來自可充電電池組206宗,與電子煙有關的104宗,與手機有關的68宗。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