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反覆,政府會調低新型冠狀病毒強制檢測門檻加強檢測。當局宣布,全港所有大廈2月1日起,如出現一宗或以上源頭未明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或污水樣本對病毒呈陽性反應,有關大廈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工作場所只要有兩宗確診,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接受強制檢測。在九龍灣,宏天廣場一名客戶服務員工染疫。

 

港府當局指在未來十天至2月10日(農曆年廿九),會更廣泛和頻繁針對個案較多、樓宇質素欠佳,及污水樣本呈陽性的大廈,實行受限區域強制檢測行動,預料形式與麗港城及東發大廈封區行動相似。

至於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包括二人限聚令、口罩令、晚市禁堂食等會延長兩星期,至2月17日,即農曆年初六。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明白市民不希望假期逗留家中,故較少接觸的運動戶外場地,將於2月4日重開。他強調當局會在未來兩星期,盡更大努力遏制疫情,如本地疫情受控,會在農曆新年後,逐步容許正在停業的表列處所恢復營業,以及恢復面授課堂。


香港繼續作為國際法律樞紐

香港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

 

經過了2019年的社會動盪,《香港國安法》為社會恢復秩序和穩定。香港已經作好準備,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發揮在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方面的優勢,以及把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帶來的機遇。我們會繼續作為國際法律樞紐,提供促成交易及爭議解決服務。

大灣區擁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肯定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與眾不同的有利條件,以及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已成功爭取率先於二○一九年八月在廣東省落實有關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進一步開放措施,由去年六月起,相關措施更擴展至整個內地,企業及投資者可委聘在內地執業並熟悉普通法的律師事務所及法律執業者。此外,《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於去年八月獲修訂通過,允許在前海合作區註冊的港資企業選擇香港法律作為民商事合同適用的法律。這項「先行先試」措施是一項重大突破,意味着逾11 000家在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均能受惠。律政司現正積極尋求中央政府支持把措施擴大至整個大灣區。

香港一直是提供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主要所在地。香港在仲裁方面擁有領導的地位,可以歸功於堅實的根基,與時並進及方便使用的仲裁法例。《仲裁條例》在二○一一年六月生效,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為基礎,統一了本地仲裁及國際仲裁的法律框架;我們不時就條例作出修訂,以確保香港的仲裁法律緊貼國際最新發展。香港的仲裁服務具靈活性,而且裁決可在超過160個司法管轄區執行,更值得留意的是差不多所有仲裁裁決均能夠在內地成功執行。不少備受尊崇的國際機構均挑選香港為其本國司法管轄區以外的首個環球所在地。由於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特別的地位,因此我們能夠與內地達成一些突破性及重要的安排,例如二○一九年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

我們穩健的司法和法律制度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樞紐的實力。香港的司法獨立主要是建基於《基本法》訂明的穩固體制之上,即法官享有任期和不受法律追究的保障、不設旋轉門制度,重要的是《基本法》第八十五條明文保障司法獨立,法院不受任何干涉。所有法官必須按其司法誓言,以無懼無偏之精神,維護法制,主持正義。法官審理案件必須按證據和法律作出裁決,聆訊過程公開,而判決書亦會陳述理由,公眾可隨時參閱。現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明確指出:「任何威脅使用暴力或網上惡意『起底』,試圖向法官施加不當壓力的行為,既應受到嚴厲譴責,同時亦是徒然的。」前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亦曾多次指出,包括在一月五日會見傳媒時強烈否認司法機構受壓。

長遠而言,香港的固有優勢以及在「一國兩制」下的有利條件,加上大灣區發展等機遇,將有助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促成交易和爭議解決服務的國際法律樞紐,地位無可取替。我們希望社會各界聯手加強對外進行推廣及解說工作,以澄清任何錯誤看法和誤解。


因時制宜 決心清零
污水監測 助力抗疫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行政長官上周三﹙1月27日﹚分別向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進行年度述職,匯報香港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最新情況。行政長官感謝領導人充分肯定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並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關心和支持。

 

 

習主席關心香港,向全港市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對香港第四波疫情表示關心及擔憂,強調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我們感受到國家對香港市民的深切關愛,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國家支持是香港戰勝疫情的堅強後盾和最大優勢。中央政府給予特區多方面的協助為港注入強心針,包括安排支援隊馳援香港,讓特區政府在去年9月成功完成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協助加強社區治療設施和興建臨時醫院,大大增加了香港的抗疫能力,我們由衷感謝中央政府。

 

從疫情防控實際出發
力爭「清零」是特區政府首要的抗疫目標。我們防控疫情的工作會按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制宜」,採取精準、果斷、嚴厲和有效的防疫措施,以「快、準、狠」的戰略防止病毒在社區傳播,切實保護市民的健康安全。

政府持續加大「須檢必檢」的力度,短短一星期已經進行了三次「受限區域」強制檢測的行動,彰顯政府堅定的抗疫決心。 首先,於1月23日至24日完成首次以「圍封小區」的形式在佐敦指明「受限區域」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政府總結經驗,以「行動保密」、「範圍聚焦」、「時間壓縮」作為日後行動的目標,並隨即調整策略,於上周二﹙1月26日﹚在油麻地指明「受限區域」及上周四﹙1月28日﹚在北角東發大廈A至D座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

這類行動精準並具成效,以風險為本的原則,成功找出社區潛伏的隱形患者,而且能夠迅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務求在抗疫同時,做到以人為本,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政府會按疫情的發展和實際需要繼續加大力度、速度及幅度進行這類的行動。

佐敦「受限區域」的行動涉及超過150幢樓宇,進行超過7 000次病毒檢測,發現13宗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為0.17%。油麻地「受限區域」的行動在300多個檢測樣本中,找到一宗確診個案, 陽性比率約0.3%。上述行動除了及早識別確診者並將他們送往治療,同時亦識別了他們的密切接觸者,從而做到「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在北角東發大廈A至D座的行動中,雖然未有發現任何確診個案,但事實上行動有實際需要,符合小區「清零」的目標及令居民安心。

我要強調,隱形患者往往沒有病徵,播毒而不自知。政府不會低估每一個感染源頭,即使一宗確診個案都會傳播和擴散,亦有可能引起一個大型群組爆發。因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要爭取做到「清零」。

我要指出,雖然「受限區域」限制與檢測宣告在檢測結果獲得確定後會撤銷,但執法行動仍然繼續,政府會追查「漏網之魚」,並會嚴肅跟進受檢人士遵守強制檢測公告以及限制與檢測宣告的情況,進行執法行動。任何相關人士如未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即屬犯罪,可處定額罰款5,000元,並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或限制與檢測宣告即屬犯罪,並可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政府上周向約30位在「受限區域」不遵守強制檢測公告的市民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並肩作戰 竭盡所能
在強制檢測的行動中,民政事務總署及衞生署的同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3 000多名公務員同事包括多個紀律部隊人員及來自不同部門的文職人員也竭盡所能參與其中。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同部門的公務員同事都盡心竭力抗疫,政府充分肯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並感謝堅守崗位,盡心服務市民的公務員同事。

防疫抗疫是一場持久戰,政府各級公務員參與抗疫責無旁貸。我們不排除在短時間內須於不同區域,以不同規模或形式展開強制檢測行動。因此,政府已要求各部門在人力及資源配套上,作充分的準備,以便在短時間內起動部門人員,參與前線抗疫行動。各部門會靈活調配人手,全力抗疫,盡早控制疫情。

監測污水 找出病源
自第四波疫情爆發,環保署及渠務署聯同香港大學組成的專家團隊,採用正在研發階段的方法輔助抗疫,以專業知識進行渠網分析和策劃取樣檢測,在有感染群組的屋苑追蹤潛在新冠病毒患者,讓衞生當局跟進發出強制檢測令,成功在彩雲(二)邨找到10個感染個案,成為全球利用污水病毒監測結合強制檢測令在社區成功找出感染個案的首例。

這項突破彰顯本港科技創新的成果。自去年上半年起,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張彤教授帶領跨學科專家,針對香港污水樣本的前期處理、檢測和定量分析等關鍵步驟進行優化和驗證,研發出通過兩步高速離心預濃縮和雙基因片段檢測的技術來分析污水中新冠病毒的系統方法。

隨著疫情擴散到一些舊區,團隊再次調整策略,集中在油麻地、深水埗等地區進行污水檢測,找出有病毒存在的街區,協助衞生防護團隊發出強制檢測令及其他跟進行動。以佐敦為例,2021年1月16至21日期間在佐敦「指定區域」內共發現多個街區污水檢測樣本呈陽性;而政府考慮指定佐敦「受限區域」的範圍時,參考因素包括了「指定區域」內污水檢測呈陽性的街區分布等。1月23至24日在佐敦「受限區域」行動成功找出另外13個確診個案,足以再次證明污水病毒監測有助找出感染源頭。

為配合團隊分秒必爭的污水監測工作,環保署引進了智能科技的應用,以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把每天檢測結果、採樣地點、相關污水收集區、強制檢測大廈、污水渠網等資料組合,以地圖形式呈現,用作全方位的實時形勢分析。另一邊廂,渠務署同步進行實地沙井考察及取樣部署,讓團隊能緊貼疫情的變化而變陣,在一至兩天的預備時間內便可進入鎖定街區進行實地取樣,盡早找出隱型患者和識別及分隔密切接觸者,以助截斷病毒傳播鏈。

政府部門及香港大學已致力各自倍增了取樣和檢測能力,近日污水監測亦已擴展至港九新界多區。自月初,政府除了主動訂購所需的先進檢測儀器外,更積極聯繫香港大學、私營實驗室及承辦商,推動將研發的監測技術轉移至企業,以進一步擴充監測數目,冀能成為政府、其他機構及公眾均可採用的監測服務,讓社會各界攜手抗疫,同時我們亦希望把香港研發的先進技術及成功經驗推展至世界各地。

 

 

總結
遏止疫情是特區政府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會繼續全力以赴,沉著應對,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只要全港市民萬眾一心,同心抗疫,我相信香港戰勝疫情指日可待。

這一年來,特區政府除了抗疫,同時要應對「修例風波」和外部環境不利變化帶來的多重嚴重衝擊。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協助下,《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扭轉了過去的亂局,社會回復平靜,香港正逐步重回正軌。

特區政府會全面執行《香港國安法》,防範和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我們要加倍珍惜得來不易的穩定治安局面,只要香港成功遏止疫情,市民生活回復正常,兩地人員恢復往返,香港經濟會走向穩定復甦的勢頭,勢必重回繁榮穩定的正軌。


1. 中國外交部宣佈, 自1月31日起, 不再承認英國國民 (海外)(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 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 英方試圖把大批港人, 變成所謂二等英國公民」, 徹底改變中英諒解的BNO性質, 嚴重侵犯中國主權, 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憤慨, 堅決反對。

 

 

2. 香港新增5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 48宗是本地個案, 其中16宗源頭不明. 初步確診30多宗。

廣華醫院擴建地盤有5名工人確診, 全個地盤有關人士要強制檢測。有4幢大廈要強檢, 包括長沙灣麗安邨麗平樓、 窩打老道榮德大廈、紅磡溫思勞街31號、必嘉街樂嘉大廈. 紅磡永明粥店至今有10人確診, 分別是7名員工及3名家人。

荃灣綠楊新邨R座18樓4個單位分別有6人確診, 同層住戶要隔離檢疫。

另外,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病房的天花有滲漏, 上層是隔離病房, 一名病人被水滴濺到, 連同護士及員工共3人, 已接受檢測, 全部陰性. 心胸外科病房會關閉維修。

2宗輸入個案, 分別來自印尼及杜拜。其中, 杜拜的確診者是感染變種病毒。衛生防護中心表示, 患者在指定酒店受隔離, 相信傳播風險低。

 

3. 港府建議就電話智能卡實施實名登記制度,1月30日起諮詢公眾,希望在本立法年度內完成訂立規例,聲稱要有效打擊涉及電話卡的犯罪活動,包括電騙案。

政府建議, 電話智能卡用戶, 包括俗稱太空卡的儲值卡用戶, 日後必須提供身分證明; 每名用戶登記不多於3張儲值卡; 執法部門在有手令下, 可要求持牌人提供用戶的登記資料。

政府建議在首階段規例生效後的120日內, 建立登記系統, 之後新卡及新服務計劃要開始登記. 第二階段是持牌人要就登記日前已經售出的儲值卡, 在第二階段240日內完成登記, 在第361日, 未登記的儲值卡會失效。

 

4. 香港去年第四季經濟按年收縮百分之3, 是連續六季收縮; 經濟按季增長百分之0.2, 連續兩季增長。總結去年全年, 本港經濟收縮百分之6.1, 是歷來最差。

政府發言人表示, 受到疫情衝擊, 去年經濟嚴重收縮, 與消費和旅遊相關行業重創, 而受本地第四波疫情影響, 上季經濟復甦步伐緩慢, 但金融市場保持暢旺, 與貨物進出口相關活動近期明顯加快, 要達致全面經濟復甦, 疫情盡早受控是至關重要, 預計本港經濟今年會恢復增長, 但上半年經濟仍有挑戰, 經濟前景主要取決於本地疫情能有多快受控。

政府相信, 內地經濟進一步增強, 為香港出口提供支持, 但其他主要經濟體復甦步伐, 要視乎疫苗接種計劃能否取得成功, 中美關係及地緣政治局勢亦值得關注, 政府會密切留意情況, 採取適當逆周期措施, 支持經濟及紓緩市民財務負擔。

 

5.北角東發大廈的強制檢測行動歷時約12小時完成, 在早上約7時解封, 受檢人士要展示陰性結果短訊或手帶才可離開. 整個執法行動在早上約11時半完結。行動中, 約475名居民接受檢測, 沒有發現確診個案。另外, 政府派員到訪約660戶, 約190戶沒人應門, 政府會採取措施跟進。當中, 約有15人因未進行強檢, 被處定額罰款5千元和發出強制檢測令。有在「受限區域」餐廳工作的多名員工表示, 封區期間一直在餐廳內等候, 但沒人通知他們做檢測, 隨後被指無做強檢, 被處以定額罰款, 他們感到無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指, 今次行動基本上做到保密、聚焦和快速。對於在行動中沒發現確診, 是否勞民傷財, 林鄭月娥指, 封區檢測有實際需要, 既可達到小區「清零」、 切斷傳播鏈, 也可令區內居民安心。

 

6. 天水圍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女教師林麗棠前年在學校墮樓身亡, 死因庭裁定她死於自殺。

裁判官指, 事件起因源於林麗棠在負責的澳門交流團出漏通告, 她其後被時任校長羅婉儀召見, 是令她情緒崩潰的出發點,形容事件是應該可以避免的悲劇。

東華三院及李東海小學校董會表示, 將詳細研讀判決書, 切實研究如何落實相關建議, 同時致力繼續加強及完善東華三院轄下各教育服務機構的管治工作。

 

 


1. 香港新增39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38宗屬本地感染,其中18宗源頭未明,另外1宗由南韓輸入,患者疑染上變種病毒。初步確診有逾40宗。再多兩名患者離世,死亡人數增至177人。

藍田麗港城5座需撤走部分住戶後,7座有兩個同一座向、不同樓層單位有人確診,要納入強制檢測。

 

北角東發大廈C座有13宗確診個案,至今有60人撤走,衛生防護中心要再跟進部分單位是否無人居住。

紅磡永明粥店多1名工作人員在檢疫中心確診,累計有7名工作人員和1名家屬受感染,暫未有食客感染。

 

2.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以視像形式聽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述職。習近平表示,中央會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抗疫,又強調香港必須堅持「愛國者治港」。談及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時,習近平稱「我很關心、很擔憂」,並表示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戰勝。

特首林鄭月娥的年度述職由去年12月延至1月27日,並首次改用視像形式進行。同日,澳門特首賀一誠亦透過視像述職,習近平讚揚澳門抗疫快速有力,贏得市民和各有關方面高度讚譽。

 

3. 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近期表示有意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較去年大部分時間明顯減少。

港大以電話抽樣訪問市民, 四成五人表示, 有意接種新冠疫苗,比去年6月至11月, 約六成市民有意接種顯著減少。受訪者選擇不接種疫苗主要是擔心有副作用, 質疑安全性和成效, 只有兩成八受訪者表示, 如果錯過免費接種疫苗的機會, 會感到後悔。

以疫苗種類分類, 五成六人願意接種復星及BioNTech疫苗, 科興和阿斯利康疫苗分別只有約三成半人接受。

 

 

4.香港海關化驗市面售賣的口罩, 本地品牌「愛的家」(Family Mask)一款彩色口罩, 被驗出細菌菌落總數超標12.5倍,兩人被捕,海關呼籲市民停用相關口罩。

海關說在連鎖化妝品集團和口罩生產商處所, 檢獲302包, 共1510個涉嫌含菌量超標的口罩, 市值約4500港元,相信流入市面的數量不多,已檢獲市面全部存貨,生產商一名董事和化妝品零售店一名經理,涉嫌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被捕。

「愛的家」在社交網站帖文,指已經即時停售含菌量超標的口罩,並會展開回收工作,初步懷疑是某個批次的包裝程序發生問題,對顧客和零售商造成不安及困擾, 深表歉意。

 

5.一名前舒適堡健身教練,被指以協助退回套票及健身會籍為由,騙取一名72名婦人逾300萬現金及名錶的財物後離職及失去聯絡,被警方拘捕。警方相信案件涉及其他人協助交接贓物及款項,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拘捕。

疑受騙的72歲婦人9年前以200萬元購入舒適堡15年健身會籍,去年9月她表示希望退回套票及會費,九龍灣舒適堡一名27歲男健身教練當時主動提出可協助退款,並索取手續費,婦人一個月內交出260萬元現金、4隻約90萬元名錶給對方,健身教練得款後離職,婦人至上周日(24日)醒覺墮騙案報警。

 

6.港股顯著下挫,連跌第三日,恒生指數收報28,550點,跌746點,大市成交增至近2700億元。恒生科技指數跌4.4%。

股市氣氛未轉好,美股顯著下跌逾2%,創3個月來最大跌幅。道指收市報30303點,跌633點,最多跌逾700點。納指報13270點,跌355點。標指報3750點,跌98點。

 

7.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 國際奧委會正全力確保東京奧運會在七月舉行。

巴赫說, 無人能夠估計七月的疫情發展, 但類似取消東京奧運會的言論, 嚴重傷害正在備戰的運動員, 國際奧委會的工作仍然是舉辦, 而非取消奧運會。

對於國際奧委會鼓勵運動員, 官員及其他相關人士, 前往日本參加奧運前接種疫苗, 巴赫強調接種疫苗是要為所有人, 創造一個安全的奧運會環境, 但不是強制運動員要接種。

 

8.元朗流浮山一間塑膠廠起火,10人自行疏散。

下午1時許,深灣路近虎草村的廠房起火,現場冒出大量濃煙,據報曾傳出爆炸聲。消防接報到場,派出4隊煙帽隊及開5條喉撲救,截至下午六時,暫時仍未救熄,有救護車到場戒備。起火原因仍在調查。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分別以視像形式聽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述職。習近平表示,中央會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抗疫,又強調香港必須堅持「愛國者治港」。談及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時,習近平稱「我很關心、很擔憂」,並表示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戰勝。

 

官媒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星期三(27日)報道,習近平稱因疫情防控需要,故以視頻連線方式聽取港澳特首述職,期間習近平和李克強分別評價港澳的控疫工作。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中央統戰部長尤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等亦有參與習近平聽取特首述職。

 

習:對林鄭港府表現充分肯定
習近平表示,新冠疫情持續一年多,對世界帶來嚴重衝擊,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所受影響較大,又說「很關心、很擔憂」香港的情况。他表示中央政府已經並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支持香港抗擊疫情,大家要堅定信心、團結抗疫,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戰勝。習近平說,特首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沉着應對修例風波、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不利變化帶來的多重嚴重衝擊,想方設法維護秩序、防控疫情、紓緩民困、恢復經濟,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央對你和特別行政區政府履職盡責的表現是充分肯定的」。

 

特首林鄭月娥的年度述職由去年12月延至1月27日,並首次改用視像形式進行。同日,澳門特首賀一誠亦透過視像述職,習近平讚揚澳門抗疫快速有力,贏得市民和各有關方面高度讚譽。

 


1. 香港新增60宗新冠肺炎確診,57宗本地感染個案中,21宗源頭未明,累計確診增至10282宗。再多一名確診者及一名初步確診者離世,累計確診死亡人數增至173人。

另外, 再多10幢大廈要強制檢測, 包括屯門蝴蝶邨蝶意樓、 土瓜灣馬坑涌道祥雲大廈、 何文田邨綺文樓、 梨木樹邨桃樹樓、 天水圍嘉湖山莊麗湖居九座、 東熹苑華熹閣,以及在指定區域內的油尖旺東安街順安大廈、 碧街上海大廈、上海街 432-434 號 及文英街文景樓。

已納入強制檢測名單的北角東發大廈C座,有8個單位共13人確診或初步確診,政府專家顧問、 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下午到場視察後表示,天井設計不理想,導致出現垂直傳播,建議6至7室全部居民撤離。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紅磡永明粥店較多員工確診,累計6確診及一初步確診,染疫者包括樓面、員工,其中4人來自同一家庭。衛生防護中心呼籲曾到該粥店的市民盡快做檢測。而粥店在發現首宗個案後,已安排停業及員工做檢測,全店10多名員工已送檢疫。

多兩人疑染疫離世,確診的67歲男病人有長期病患, 12月7日發燒及上腹痛, 入住聯合醫院並確診,其後情況持續惡化,延至星期三(27日)早上離世。

另外, 一名有長期病患的56歲女病人, 星期二(26日)因氣促被送入廣華醫院, 途中心跳停頓,經搶救後入住隔離病房,病毒檢測初步確診, 同日下午離世。

 

 

2.油麻地碧街和東安街「受限區域」的強制檢測行動結束後解封,港府指約330名居民接受檢測,發現1人確診。當局亦向306戶進行過家訪,其中有約93戶無應門,港府會再跟進。

林鄭月娥透過社交網FB專頁表示,今次行動採用抗原與核酸的「雙軌檢測」,加快識別感染人士送院隔離。林鄭月娥提到,總結過去周末佐敦「受限區域」強制檢測經驗,指「行動保密」、「範圍聚焦」、「時間壓縮」成為行動目標。事隔一日,她對碧街「受限區域」的強檢行動達標感到高興。她並稱,下個目標是如何用好抗疫工具,走在社區出現感染前,並逐步達致「清零」。

政務司長張建宗亦指,油麻地碧街一帶進行的「封區」行動整體成功和有成效,在11小時內完成行動,能將對地區及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3.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增至2540萬人受感染,42萬多人不治,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顯示,美國今個月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7.7萬人,是自去年2月出現首宗死亡個案以來,最多人死亡的一個月。

美國至今已經有超過2350萬人接種新冠疫苗,其中350萬人已完成2劑接種,包括星期二在馬里蘭州接種第2劑疫苗的副總統賀錦麗。總統拜登表示,已經向藥廠增購2億劑疫苗,承諾到夏天時,所有美國人都能接種到疫苗。

 

 

4. 荷蘭示威者不滿宵禁令,連續三晚爆發示威騷亂。政府強調不會撤銷禁令。

荷蘭的反防疫示威持續,首都阿姆斯特丹和另外數個城市周一(25日)起連續三晚有大批群眾湧到街上,抗議政府以對抗新冠肺炎疫症為由,實施宵禁及各種限制措施,各地共最少500人被捕。

繼上周六(23日)和周日(24日)爆發騷亂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東部的阿默斯福特和南部的斯塔德—格林市,都有示威者與防暴警察爆發衝突。

 

 

澳洲連續十天未錄得本土新型肺炎確診個案,新南威爾士省宣布周五(29日)起放寬限制措施,包括放寬戴口罩規定,亦會允許更多人參與派對、婚禮、葬禮等活動。

 

5.大陸軍機最近頻繁出現在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在北京,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指,解放軍在台海地區組織實戰化演練,就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嚴正警告外部勢力停止干涉、 嚴正警告「台獨」分裂勢力停止挑釁。

朱鳳蓮指,為有效應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的分裂行徑,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選項,這點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

她批評,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不斷變換手法進行謀「獨」挑釁,妄圖分裂國家、 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6. 美國蘋果公司在其支援網站發出警告,指其產品作業系統出現保安漏洞,有可能已被黑客發現並積極利用,呼籲iPhone和iPad用戶盡快更新。

 

7.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本港去年外匯基金投資收入1978億元,按年減少兩成四。

期內, 香港股票投資收入40億元,外地股票投資收入690億元,債券投資收入925億元, 外匯投資收入96億。其他投資收入截止去年9月底,有227億元。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 未來一年, 環球投資環境仍複雜多變, 新冠肺炎疫苗得到廣泛及有效分發前, 疫情發展仍不明朗, 影響全球經濟前景。金管局會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 繼續保持靈活性, 作出適當防禦性部署, 並且維持較高流動性, 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金融動盪, 確保外匯基金能夠繼續有效維持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

 


 

香港新冠疫情仍反覆,為徹底截斷油麻地區內傳播鏈,香港特區政府星期二(26日)晚7點突宣布,即時將油麻地碧街9至27號、及東安街3號列作「受限區域」,範圍內受檢人士須於午夜前強制檢測。受檢人士須在處所等候,直至區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政府又指,目標爭取星期三(27日)早上6時左右完成行動。

 

工人忙於搬運封鎖所需物資,警員在閘內外戒備。(網絡圖片)
部分人身穿全身保護衣,亦有警員在閘內外戒備。(網絡圖片)
工人忙於搬運封鎖所需物資,警員在閘內外戒備。(網絡圖片)

 

現場設有矮閘,禁止隨意出入封鎖區域,身穿保護裝備人員亦陸續抵達。

三幢大廈14天錄40宗確診

港府稱,早前已就碧街15-27號和東安街3號發出強制檢測公告。然而小區內感染情況持續嚴峻,過去兩星期共錄得逾40宗確診個案,涉及三幢大廈。政府指留意到「受限區域」內的樓宇樓齡較舊、日久失修,劏房情況普遍,社區感染風險甚高,相關樓宇的污水樣本檢測亦呈陽性,顯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經風險評估後,我們認為有需要就「受限區域」作限制與檢測宣告,截斷區內的傳播鏈,並藉此消除區內居民疑慮。

政府指將於「受限區域」內設立臨時採樣站,並要求受檢人士於午夜前接受檢測。受檢人士會獲安排到採樣站接受核酸測試。所有人士取得檢測結果前,必須留在處所內,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政府會為行動不便的人士和長者安排上門採様,或安排他們自行採集並遞交深喉唾液樣本。政府亦為受影響居民準備簡單食物和清潔用品。

政府呼籲受檢人士全力合作,登記及進行檢測,並留在家中等候結果。

對於有僱員可能因而無法上班,港府籲僱主能酌情處理,免扣減員工薪金和福利。

 


1. 香港新增64宗新冠肺炎確診,63宗本地個案中,21宗源頭未明,累計確診增至10222宗。過去一日再有兩名年長患者不治,本地累計死亡個案增至172宗。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指,由於本地疫情仍嚴峻,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包括二人限聚令、口罩令,及晚市禁堂食等會再延長一星期,至下星期三(2月3日)。

他又指, 現時佐敦指定區域範圍會進一步擴大, 深水埗指定區域繼續保留, 並且另外劃出油麻地、旺角及紅磡指定區域。有關區域內的樓宇如果出現一宗確診, 或者污水樣本驗出對病毒呈陽性,相關大廈便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

 

 

 

2.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上周佐敦受限區域檢測行動過程順暢,但有可改善的地方,日後可能將封區範圍縮小至一條街,或幾幢相連樓宇,她並指在後續執法行動中,找出200多名無按要求接受檢測的居民,會作跟進。

林鄭月娥星期二(26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形容有用的「工具」會再用,但現時不能公布下次封區時間或位置,期望可做到「突襲式」,又透露已物色另外數個指定區域,只要大廈有一宗確診,全幢要強制檢測。

林鄭月娥又證實, 已要求中央政府在疫苗供應方面提供協助。她指, 去年11月訪京時, 已向中央提出, 希望在有需要時, 可以分配一些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港人使用, 她近日認為, 已到有需要的時候, 因此要求國家協助。

 

 

 

3.美國政府多次以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為由施加制裁,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希望美國新政府可以公平看待《港區國安法》;又強調她與11名被制裁的官員都不會被嚇倒,會繼續履行保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責任。

 

4.香港中文大學新學期開課日,數人於大學站外呼籲學生入校園時不必出示學生證,香港警方早前拘捕一名中大生,涉嫌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及普通襲擊。警方星期一晚(25日)再拘捕3名中大生,涉非法集結及襲擊他人意圖導致不作出某些作為,當中包括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區倬僖,並通緝餘下一名中大生。

 

5.日本東京新增1026人確診,是相隔兩天後單日宗數再過千,累計有超過9萬5千宗病例。

 

6.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前年被裁定在立法會搶手機案罪成,他不服定罪上訴,星期二(26日)被法庭駁回。

事發於2018年4月,許智峯聲稱不滿行蹤被紀錄,在立法會大樓搶走保安局行政主任的手機,被裁定普通襲擊、妨礙公職人員執行職務、不誠實取用電腦三項罪名成立,判240小時社會服務令及罰款3,800港元。

 

 

 


日本新冠疫情未受控,接種疫苗計劃亦推展緩慢,政府承諾二月下旬開始為醫護人員接種,其他日本人的接種日期遙遙無期。再有日本媒體傳出,有商人以非法渠道接種中國製疫苗。記者曾跟隨大阪一個商人到診所,接種由中國國藥集團生產的滅活新冠疫苗。記者更在預約接種名單中,發現與與知名上市企業總裁、董事長、知名藝人同名同姓的名字。

 

日本周刊網站NEWS-POST7爆出,記者今西憲之今年一月中,曾與相識的房地產公司總裁前往大阪市一間診所,接種中國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抵達診所,記者發現除替總裁種疫苗的醫生外,一名「中國顧問」亦有現身。

 

 

日接種中國疫苗兩針值4千多元 包括名人最少27人接種

接種疫苗的房地產公司總裁據報63歲,患有呼吸系統疾病。他對記者表示,「如果得了新冠,不僅生意做不成,還可能危及生命。」「與其什麽都不做可能會被感染,這種未被承認的疫苗打一針約3萬日圓 ( 約2,245港元)、兩針6萬日圓(約4,491港元),如能預防感染,已經算便宜。」同樣在場的「中國顧問」承認,為讓更多人接種疫苗,才把價格調低。

報道中提到,地產公司總裁接種之前,需要先簽署同意書,上面標明「注射後責任自負」等內容。「中國顧問」透露,截至採訪當日,已有27名企業經營者等人接種了(疫苗),並指期望接種的對象,多為富裕階層或60歲以上人士。

記者今西憲之翻查隨後預約接種疫苗人士的名單,發現上面有十多個名字,部分與知名上市企業總裁、董事、知名藝人同名同姓。

日本政府未正式採購中國新冠疫苗

日本政府已與輝瑞、美國的莫德納和英國阿斯利康疫苗製造商簽訂購買協議,但不包括中國製的疫苗,意味報道中人接種的疫苗,相信是以非法渠道流入日本。

日媒早爆富豪接種中國疫苗

日本媒體已不止一次爆出有人偷偷接種日本政府「尚未承認」的中國疫苗。當地五大主流報章之一的《每日新聞》1月1日在報紙頭版爆料,指有大型企業總裁在東京接種聲稱來自中國的「走私」疫苗。報道稱,記者在診所發現有「大型科技公司總裁偕妻子,在東京品川區接種國藥集團疫苗」;文中指自2020年11月起,日本已有18人接種中國疫苗,其中包括大企業經營者與富人。由於《每日》的報道內容與NEWS-POST7相似,進一步確定報道的真實性。

 

網民流傳日本每日新聞頭版報道有關「走私」中國疫苗的剪報 (社交媒體)

 

華使館指願依法打擊違法行為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被問到有關報道時回應,指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疫苗生產和流通安全,嚴格執行疫苗全流程管理,願同各國共同打擊整治疫苗製假售假、非法外流等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疫苗研發、生產、流通、使用安全,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使館稱,中國對個別日本媒體未經核實有關情況,即對中國新冠肺炎疫苗對外合作妄加評論表示強烈不滿,希望有關媒體切實承擔傳媒責任,確保涉華報道真實、客觀,避免對日本民眾形成誤導。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去年12月29日回應日本《每日新聞》記者提問時指,中方在疫苗研發過程中,高度重視安全性和有效性,嚴格遵循國際規範和有關法律法規。中方企業嚴格依據科學規律和監管要求,推進疫苗的研发工作。中方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管理非常嚴格。中方將堅決依法打擊整治疫苗非法外流等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疫苗研發、生產、流通、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