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數天新增確診人數維持雙位數高位,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新一波疫情非常嚴峻,每位市民都要為今次抗疫, 嚴守防疫紀律。她說,未來兩星期非常關鍵,呼籲市民尤其年長人士,如非必要外出,應留在家中,並避免社交聚會。

林鄭月娥星期二(12月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說,執法部門會嚴肅跟進懷疑違規的個案,針對有人在派對房間及卡拉OK關閉後,租用私人遊艇聚會,水警已設立熱線36608623,歡迎市民舉報碼頭群組聚集情況。林鄭亦已要求警方多留意網上有關遊艇派對的廣告,必要時採取行動。

林鄭月娥又說,港府內部仍未完成討論限聚令罰款的增幅水平,但政府已時常加強執法。若執法部門在巡查時發現有人違規,會採取檢控或票控的工作。

有片: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趨嚴峻,日式飯糰「華御結」表示,一名於九龍灣宏天廣場分店工作的兼職員工,周一晚(11月30日)初步確診,正接受隔離及進一步檢疫。

 

涉事員工最後上班日為11月25日,該分店12月1日起暫時停業,直至另行通知。「華御結」指,會為分店徹底清潔及消毒,並銷毀店內所有食物,會安排該店其他員工,接受病毒檢測和自我隔離。

「華御結」補充,涉事初步確診的員工及該店職員,並無進入食物工場,認為食物工場及生產不受任何影響。職員亦按照防疫指引,上班前探熱及消毒雙手,並於工作期間全程佩戴口罩。華御結表示,正密切關注員工健康狀況,並會遵照衞生防護中心指引作相應安排。

負責宏天廣場的信和物管發通告,指客戶服務中心已安排為地下大堂及物業內所有公眾地方以 1:49 稀釋漂白水進行清潔及深層消毒,並加強實施病毒防衛措施。

另外,截至星期二(12月1日)凌晨,香港新增82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包括72宗本地個案和10宗輸入個案,累計確診6396宗,初步陽性個案超過60宗。新增本地個案中,23宗源頭未明,32宗涉及歌舞群組有關,令該群組個案增至552宗,其餘17宗個案與其他群組有關連。


港鐵中環站J出口於12月期間,免費展出傳奇歌星鄧麗君小姐逾百件珍貴物品,包括照片、唱片封套、地鐵紀念車票、鄧麗君微型雕像及其故居模型,以及她送贈予歌迷會的衣飾。
港鐵中環站J出口於12月期間,免費展出傳奇歌星鄧麗君小姐逾百件珍貴物品,包括照片、唱片封套、地鐵紀念車票、鄧麗君微型雕像及其故居模型,以及她送贈予歌迷會的衣飾。
港鐵中環站J出口於12月期間,免費展出傳奇歌星鄧麗君小姐逾百件珍貴物品,包括照片、唱片封套、地鐵紀念車票、鄧麗君微型雕像及其故居模型,以及她送贈予歌迷會的衣飾。
港鐵中環站J出口於12月期間,免費展出傳奇歌星鄧麗君小姐逾百件珍貴物品,包括照片、唱片封套、地鐵紀念車票、鄧麗君微型雕像及其故居模型,以及她送贈予歌迷會的衣飾。
港鐵中環站J出口於12月期間,免費展出傳奇歌星鄧麗君小姐逾百件珍貴物品,包括照片、唱片封套、地鐵紀念車票、鄧麗君微型雕像及其故居模型,以及她送贈予歌迷會的衣飾。
回憶展中同時展出三張地鐵公司(港鐵前身)於1998年推出的鄧麗君紀念車票。
{{item.text}}

1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第四波疫情嚴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下午(11月3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收緊防疫措施,星期三(12月2日)起生效,為期兩星期。

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包括:

.除提供緊急和必須提供的服務外,公務員實施在家工作

.遊戲機中心、遊樂場、卡拉OK、公眾娛樂場所、麻將天九耍樂、泳池等處所需須關閉;

.美容院、按摩院仍可開放,健身中心、體育處所,不得多於兩人一組活動;

.食肆開放時間縮短至晚上10時,並且不可多於兩人一枱

.限聚令收緊至兩人

.所有仍獲准營運的處所,需張貼安心出行二維碼,方便個案追蹤。

.針對違反限聚強制檢測及口罩令的罰款會倍增,律政司正研究,需要待行會通過更改後實施。

林鄭月娥又表示,港府會設立熱線,鼓勵市民舉報疫情下違規行為,例如在私人場所開派對,並公開招人參加。

至於香港疫情,截至星期一(11月30日)凌晨,新增76宗新冠肺炎確診,包括9宗本地源頭不明個案。而歌舞群組個案已累計增至519宗。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香港疫情嚴峻。

 

2.因應香港第四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周三(12月2日)起暫停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直至學校聖誕假期開始。香港教育局星期一(11月30日)發信,表示學校可按校本需要考慮安排小六生回校進行呈分試,以及中六或須於本學年參與海外公開考試的班級回校上課以準備公開考試或進行校內考試。

教育局稱,考試或面授課堂須以半日制形式進行,回校出席面授課堂或進行考試的學生的總人數以學校最高限額的六分之一的學生為限。

 

3.澳洲總理莫理森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在網上轉載諷刺澳洲的合成圖片, 要求中方道歉。

趙立堅轉載的合成圖片, 見到一名澳洲士兵腳踏澳洲和阿富汗的國旗,持刀指向一名阿富汗小童的喉嚨,刀上染有血跡。趙立堅於帖文中指他對澳洲士兵殺害阿富汗的平民和戰俘感到震驚,中方強烈譴責,促請澳洲政府徹查。

莫理森說,有關圖片令人反感,並指圖片不實,譴責轉載圖片,要求刪除和道歉,又表示全球都注視中方如何回應澳中兩國的關係緊張。

 

4. 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再將四間中國企業, 列入和中國軍方有連繫的制裁黑名單。
路透社引述文件和消息指, 列入黑名單的企業, 包括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中海油、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限制有關公司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技術。美國國防部暫時未有回應報道。

路透社今月初報道, 美國國防部計劃,再將四間被中國軍方控制或擁有的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制裁,令被制裁的中國企業增至35間。

 

5.宣布勝出美國總統選舉的民主黨的拜登,據報與他一隻狗玩耍期間扭傷腳踝,要接受骨科醫生檢查。

 

6.球王馬勒當拿逝世,阿根廷司法部門正調查馬勒當拿的死因,據報可能涉及醫療疏忽及誤殺。警方到馬勒當拿私人醫生盧克的診所及住所蒐證,盧克否認出現醫療疏忽,指馬勒當拿是偶發性心臟病發,屬自然死亡。

馬勒當拿生前健康多次出問題,當中包括涉及酗酒和濫藥,11月3日接受腦部手術後,獲准回家休養,上周三(11月25日)心臟病發死亡。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一帶一路」論壇上表示,支持香港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推動香港加強與國際和區域合作,並與更多「一帶路」國家簽署自貿協定,擴大香港對外的合作夥伴。

王炳南發表視像演說時稱,大灣區將會成為香港對接內地市場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發展平台,未來會協助香港開拓國內市場,包括支持香港參與內地的進博會和服貿會等,亦會透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促進兩地經貿交流融合。

他又指,香港具獨特競爭優勢,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積極支持香港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商務部會持續推進內地、香港和「一帶一路」三方合作,提供更多政策建議及便利措施。


改革通識 學生為本

香港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 施俊輝

香港自通識教育科在2009年9月成為高中必修科以來,社會的爭議不休。當時已有業內人士擔心公開試的倒流效應,會令通識科教學流於應試化,無法達到培育學生明辨思考能力的課程目標。亦有意見認為,學生在缺乏穩固和有系統的知識理論基礎下討論時事議題,會導致課堂討論空泛,有意義的探究空間不足。

推行十載 荊棘滿途

那些年,我是第一批任教新高中通識科的教師,對這些批評仍記憶猶新。事實上,當時除了社會上的不同聲音,學校也要面對家長的種種疑問。由於大部分家長都沒有修讀過通識科,他們普遍較難掌握它的課程目標和考評準則。依稀記得,就學校為何不採用參考書的問題,我和同事便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向家長說明,才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可是,社會始終對通識科的推行缺乏信任。面對永不止息的爭議,甚至被取笑「通識、通識,通通唔識」,學科的發展確實舉步維艱,愈來愈得不到整體社會的支持。

保持信心 靈活應變

早幾天,教育局公布通識科改革的重點,按原有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會設立「適用書目表」。局方希望為同學創造空間,釋放考試壓力,並減輕師生工作量。同學可利用騰出的空間多讀一個選修科,或者參與其他學習經歷,這符合他們的學習利益。

改革方案公布後,我明白部分教師會為專業前景感到憂慮。走筆之際,剛收到一位教育學院同學傳來的短訊,提到他的學校有四位專科專教的同工,希望了解教育局有何措施協助通識科教師轉型。我是過來人,也看到教師們都投放了不少心血在學科的發展上。然而,通識科的目標,正是培養同學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協助他們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教學相長,通識科教師亦一定有能力在轉變的環境中成長,透過參與不同培訓課程,在專業發展上持續增值,不斷提升自己。

初入行時,我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通識科教師。大學時期修讀數學和經濟的我,本來被聘請任教數學科。其後適逢推行通識科,學校安排我加入通識科團隊。當時,科組內也有任教語文、歷史、地理、經濟等學科的同事。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我們都多才多藝,勇於接受挑戰。經過參與教師培訓課程,大家對學科的課程詮釋、學習評估、專題探究等範疇有了基本認識,足以勝任教學工作。

眼前的轉變,確實對整個教育系統帶來一些影響,但我相信通識科教師有能力應對新挑戰。日後的新課程仍屬必修必考,教育局會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以及配合課程內容的內地考察,讓教師更準確掌握科目的理念、宗旨和教學法。由於重整後的課程包含現時通識科的內容,現任通識科教師可以勝任教授經修訂的課程。

學生為本 重新出發

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是所有同學都獲得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讓他們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雖然細節尚待敲定,但是今時今日,學習再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走出課室,沉浸於體驗式學習之中,更能提升同學的學習動機,學與教效能往往更高。不論是科技、環保、歷史、地理、文化等領域,內地不同省市都有非常豐富學習資源,供同學們深入探索。相信考察團將是同學在高中階段一次難忘的學習體驗,而且他們會從中獲益良多,終身受用。

年前,我曾經擔任一個中學生公共政策倡議比賽的評審,題目是「通識科去留?」。部分參賽者當時提出的優化通識科建議,包括簡化課程和評核內容、改變同學只關心成績和考試技巧的觀念等,都與教育局的改革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年來,社會對通識科已經有非常詳細的討論,是時候讓教育回歸教育。冀望大家能讓冠以新名稱後的科目重新出發,以同學的學習利益為大前提,攜手為培育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而努力。


風雨兼程  砥礪前行 走出困局 重新出發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隨着《香港國安法》實施,香港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但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下,疫情一日未明朗化,香港經濟復甦仍然是荊棘滿途。儘管如此,特區政府會以積極有為、排除萬難的決心和魄力處理好「一國兩制」在實踐中的問題、奮力嚴控疫情和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不懼風雨,砥礪前行。

行政長官剛發表其任內第四份以「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為主題的《施政報告》,連同《附篇》合共涵蓋了約200項新措施。特區政府正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結合了香港的傳統優勢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體現了中央對特區一如既往的支持,盛載着為香港打拼的決心。

《施政報告》務求在政治體制上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在經濟發展上着力鞏固和提升香港優勢,多元並進,及在民生建設上繼往開來,力求解決眼前和長遠的社會問題。這是一份相當全面、豐富、務實和進取的《施政報告》,亦是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的施政藍圖。

《施政報告》兼具短中長期的政策措施,不會因本屆政府任期所限而只顧做短期工作,中長期的措施更展示特區政府的承擔及長遠眼光,冀為香港帶來新希望,讓市民重拾信心。

我們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施政報告》涵蓋了中央政府在七個主要政策方向的支持,惠港措施範圍遠超從前,實在是提振人心,是報告的亮點之一。當中的措施以大灣區發展為主軸,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會完善港深陸路口岸建設和協助港企開拓內地市場。

堅守一國兩制
《施政報告》以一個獨立篇章,開宗明義論述堅持「一國兩制」,重申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的重要性,充分顯示了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帶領香港重回正軌的決心和承擔。特區政府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根據《憲法》第31條設立,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1990年4月4日通過的《基本法》正是根據國家憲法和按照香港具體情況制定的憲制性文件,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政策和法律提供依據。

國家安全教育對於全面保障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發揮重要作用,特區政府加強港人國家安全教育勢在必行。《施政報告》中提到,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港人的國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識。我們會用好每年的「憲法日」和「國家安全教育日」,進行更具規模的公眾教育工作。特區政府將於下星期五「憲法日」(12月4日)舉辦座談會,主題為「憲法與國家安全」,邀請法律專家及學者等與市民分享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市民到時可通過傳媒或互聯網收看。

加強學生對國家歷史、中華文化和國情的認識,深化《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是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及國家安全意識的基礎工作。教育局會透過多元化活動,讓中小學生全方位認識國家發展、《憲法》和 《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實踐、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尊重和維護 國旗和國歌這些國家的象徵,以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以及加強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認同感和歸屬感。

奮力抗疫 爭取清零
防疫抗疫方面,《施政報告》明確交代了特區政府的工作及方向,採取一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措施嚴控疫情,增加防疫措施的精準度,包括全面收緊入境管制措施,以及要求高風險羣組接受強制檢測,更廣泛地推行沒有病徵人士「願檢盡檢」,或再次推行大規模的社區檢測,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清零」,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復兩地人員往來的目標。中央支持香港確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供應,在有需要時,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融入灣區發展
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亦是香港在疫情後恢復經濟動力的重點方向。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銳意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

在青年發展方面,為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特區政府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 000個,當中有4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

早前,就此計劃我親自接觸二十多個主要商會及大企業 ,它們反應積極及正面,令人鼓舞。我會繼續邀請及鼓勵更多企業參與計劃。

我要特別指出,大灣區為港青提供一條就業和事業發展的新跑道,以及多一個選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大灣區是港青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舞台,在國家和特區政府積極鼓勵和支持的大環境之下,青年人應趕上國家新時代發展的浪潮,敢於突破自我,勇於接受挑戰,必定會有所得著。

著力解決土地及房屋供應
建屋需要土地,覓尋適合足夠的住宅用地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也必須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去走出困局。特區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以興建316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政府亦會實施先導計劃資助受疫情嚴重影響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為過渡房屋用途,並以破格思維推出試行計劃,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合資格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約90 000個住戶受惠。

「明日大嶼願景」在眾多土地供應選項中,是規模最大、可提供的土地最多,是絕對值得投資的造地計劃。目前申請撥款涉及1 000公頃填海及相關策略性交通基建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特區政府會努力爭取盡快開展有關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政府會繼續聆聽各方意見,並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計劃有多個明顯好處:

-開發新的土地(而非只是把現有土地由一個用途改為另一個用途)﹔
-增加以七成公營房屋為比例的房屋供應﹔
-通過連結港島、北大嶼山以至屯門沿海地帶的道路和鐵路,完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及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
-建設近零碳排放的宜居社區﹔-0提升北大嶼山的商業發展潛力﹔
-吸納本港建築填料而避免了運往境外填海的環境問題﹔以及
-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結語
面對經濟不景,政府明白及關心基層市民面對的困難。《施政報告》在教育、勞工福利、醫療衞生、可持續發展等範疇提出多項新措施,紓解民困。

我們當務之急是防疫抗疫,這是重振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大前提。特區政府會全力嚴控抗疫,並盡快落實惠民利民的措施。雨過天晴,香港必定可走出困局,重新出發。


1.香港新增92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是第四波疫情以來單日最多,其中89宗屬本地個案,當中17宗感染源頭不明,而香港累計確診個案突破6千宗至6039宗。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養和醫院可能出現小型爆發,一名由8月開始入住醫院的77歲女病人近日發燒氣促,她是初步陽性個案,昨晚離世,曾經搶救她的醫護人員要接受檢疫,有病人要在病房接受隔離。這名病人一直有親友照顧,曾探房這名病人的家人近日不適。

而歌舞群組再多58宗個案,群組累計個案367 宗。

 

2.12名港人因偷越邊境被內地人員拘捕, 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發布通報, 指12人涉嫌組織他人偷越邊境, 偷越邊境案件偵查終結, 依法移送鹽田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3.美國大選結束至今逾三周,得票落後的特朗普大選後首次在白宮接受記者提問,特朗普聲稱,如果選舉人團投票給民主黨對手拜登,他會離開白宮,但仍拒絕承認落敗。拜登在感恩節再呼籲國民不要與大批親友一起過節,以遏止疫情。

 

4.心臟病發逝世的阿根廷球王馬勒當拿,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下葬,早前有等候瞻仰的民眾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一度發射水砲和橡膠子彈驅散。

 

5.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超過6085萬宗, 近143萬人死亡. 南韓新增569宗確診個案, 連續兩天超過500宗, 累計有3萬2800多宗. 美國累計確診個案超過1287萬宗, 死亡個案增至26萬3000宗

法國新增1萬3500多宗確診個案, 累計223萬宗, 再多340人死亡, 總理卡斯泰公布三階段解封措施的細節, 非必需商店可以恢復營業, 教堂可以重開, 但只能容納30人, 第二階段由12月15日開始, 電影院, 劇院和博物館等場所重開, 法國各地區之間的旅行恢復。

英國新增1萬7500多宗確診個案, 累計有157萬宗, 再多近500人死亡。英格蘭下月2日結束新一輪封鎖措施後, 會重新實行防疫三級制, 大部分地區會處於最高的第三級防疫限制。瑞典王子菲利普和王妃索菲婭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與家人一同隔離。

大陸新增5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全部境外輸入。大陸累計確診個案有8萬6495宗, 死亡個案維持4634宗。台灣新增14宗境外傳入的確診個案, 全台累計確診個案有639宗。


1.香港新增81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當中75宗屬本地感染,另外6宗為輸入個案。同日有超過60宗初步陽性個案。

香港本地感染個案中,13宗源頭不明,其餘62宗與之前的個案相關,包括有59宗與歌舞群組有關連,令歌舞群組個案累計增至311宗。

歌舞群組新增個案包括一名77歲男醫生,在富山邨富信樓工作,11月23日發病。所屬診所的護士和清潔工須檢疫。

6宗輸入個案患者,分別來自英國、俄羅斯、仰光、一名羅馬尼亞海員,及兩名美國空中服務員。

香港衞生署公布28日起一連三天新增5個檢測中心,連同早前4個社區檢測中心,全港一共有9個社區中心供市民做新型肺炎檢測。

另外,港府將於27日刊憲公布,對懷疑感染新冠肺炎病人,進行強制檢測。

對於有檢測承辦商驗出假陽性並發錯信息,香港食衛局局長陳肇始認為,一直與承辦商有緊密溝通,署方亦有就陽性個案進行覆檢,將會密切監察情況。

 

2.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當局決定將會一次過進行現職公務員宣誓及簽署聲明,不會分階段落實,認為不會違反香港基本法。當局正諮詢律政司意見,如果有現職公務員不簽署,管方須採取的跟進行動。聶德權說,如果拒絕宣誓或簽署聲明,屬較嚴重的事情,升遷一定受影響,但細節要與律政司溝通。

聶德權說,擁護香港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屬公務員的基本責任和要求,如果有現職人員拒絶簽署或不理會,當局需要了解、為何這麼簡單的事都要拒絕,因這樣會令人懷疑,是否覺得擁護香港基本法和效忠特區是不能接受。

 

3. 高中通識教育科內容過去多次引起爭議,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未來改革方向必須糾正過去通識教育科被異化的問題。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時表示,必修必考的通識科將會改名,評分亦只會分合格與否,教學內容會重整及刪減,刪一半課時,不會設獨立專題研習,至於教科書內容亦須審批。

 

4 阿根廷一代球王馬勒當拿心臟病發逝世,終年60歲,總統費爾南德斯宣布全國哀悼三日。

馬勒當拿的靈柩被送到首都布誼諾斯艾利斯的總統府安放,大批民眾排隊,等候向這位傳奇人物致敬。

阿根廷傳媒報道,馬勒當拿當地星期三(25日)早上在住所感到不適,返回房間休息,其後被發現失去意識,救援人員搶救無效不治。檢察官說,法醫會驗屍確定死因,暫未發現事件涉刑事成份。

 

 


1.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她指過去一年,香港面對社會動亂及疫情夾擊,施政報告的首要目的是走出困局,恢復巿民信心,讓香港重新出發。

民生方面,港府會試行現金津貼計劃,幫助非公屋、非領取綜援的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目標於2021年中可接受申請。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劃中放寬後的200港元交通費門檻,會延長至2021年6月30日,政府將繼續為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200元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補貼上限為400元。至於原定年底結束的港鐵八折優惠,會延長至2021年3月。

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長遠房屋策略。公屋方面,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未來可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未來10年公屋需求。不過,輪候公屋時間屢創新高,過渡性房屋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施政報告提出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過渡性房屋。新一批4700個「綠置居」單位2021年將分期出售。另外港府11月26日起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

教育方面,林鄭月娥提及高中通識教育科,她指出通識科爭議在社會從未停止,未來須糾正過去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讓科目重新成為學生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香港《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政府亦會加強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當局會研究強化教師校長培訓,相討如何確保教師的師德、品格及操守。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項目,包括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不設配額,容許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毋須配額,經大橋進出廣東省、研究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另外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企業聘請2000名香港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月薪介乎1萬8千至2萬6千元。近期將出台,包括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

至於仍未取得撥款的「明日大嶼願景」項目,林鄭月娥表示本屆政府不會放棄項目工作,會努力爭取盡快開展有關研究,她承諾政府會繼續聆聽各方意見,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

政府活化方面亦有著墨,香港仔珍寶海鮮舫會捐贈予海洋公園作活化。航空方面,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會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加強航空優勢

 

 

2. 截至星期三(25日)凌晨,香港新增85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84宗屬本地感染,包括63宗歌舞群組個案,以及16宗源頭不明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新增確診個案中,包括一名分別在旺角中心及仁安醫院馬鞍山分科診所工作的婦產科醫生,屬於歌舞群組。而一名11月初由內地經深圳灣口岸抵港的女子確診,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患者較大可能屬本地感染個案。

16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居住地方遍佈港九新界,包括牛池灣、愉景灣、粉嶺、屯門、火炭、土瓜灣、鰂魚涌及銅鑼灣等。

張竹君又提到,初部陽性個案涉及一名27歲在港怡醫院急症室工作的男護士,以及一名在土瓜灣兆景安老院工作的人士,屬於歌舞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