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以宣傳及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活動致辭時表示,對任何危國家安全問題上,政府不會視若無睹,港府會就基本法23條立法創造有利條件,強調不會逃避。他又說,根據中國國家安全法,特區有維護國家安全責任,正致力打擊本土恐怖主義的萌芽。

李家超接受專訪時表示,去年7月警方搜獲自製的烈性炸藥成「第一個警號」,之後本港發生多宗炸彈案,其中一宗於學校附近搜獲約10公斤土製炸彈,殺傷力足以使建築物倒塌。

李家超提及,今年初有3宗爆炸品案件於7日內發生,批評有人意圖脅迫政府改變政策,手法與外國的本土恐怖主義相似,已要求各執法部門,加強情報搜集,防止本土恐怖主義滋生。

他又指,現時在國家及本港安全問題上有兩點比較關注,包括港獨及本土恐怖主義萌芽。他提到在2018年引用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於香港運作一事,李家超指,該黨宣揚港獨主張,明顯危害國家安全,形容是向社會發出嚴正訊息,特區政府對港獨零容忍,對於社會上仍有人鼓吹港獨,李家超指,會留意所有情況,如有違法行為,會按香港法律處理。

李家超說,香港未就《基本法》23條立法,形容是特區政府的空白,但要在本地立法就要獲立法會通過,會繼續努力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他又指,港府可引用《聯合國反恐措施條例》,指明哪些人是恐怖分子,凍結他們的財產或禁止他人向恐怖分子提供資產等,認為市民要正確了解基本法,反對港獨,保障社會安寧。


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15日就「國家安全教育日」致辭,他指出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不完善,不少人的國家安全觀念薄弱,相信要制定或修改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駱惠寧認為,在香港回歸祖國近23年,國家安全始終是短板,這個短板在關鍵時刻會成為致命的隱患,而近幾年來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深度干預,更凸顯了加強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相信要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該制定的制定,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該執行的執行,決不能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

駱惠寧亦指出,反修例事件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認為應對危及香港法治的示威者零容忍。他又表示,香港全部市民均要同心抗疫,反對「攬炒」。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站15日開通,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在短片訪問中表示,港人對國際關係觀念尤其薄弱,舉例稱無人理會美國和西方國家與香港反對派在回歸後關係的重大和根本變化,更無人理會造成的國家安全問題。

梁振英稱,回歸前美國不重視香港反對派,回歸後反對派在英美登堂入室,原因是反對派已變成英美對華較勁的棋子。

他點名提到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去年訪美,獲美國副總統、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接見,而至今沒有人提出黎智英是中國人、英國人或美國人的問題,是明顯例子。他認為,香港社會對這種現象無動於衷,值得深思。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5日起運作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二零二零」網站上致辭,稱香港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令社會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體會。她說,香港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而國家安全亦關乎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特區政府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林鄭表示,去年出現大量暴力事件,挑戰香港的法治,危害市民的安全,更出現了極端化、近乎恐怖主義的行徑,包括自製炸彈、私藏槍械、襲擊警務人員等;而在社交媒體上散播大量的冷血和仇恨言論,令人身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脅,認為這些違法活動若未能有效遏制,將有可能提升到危害國家安全的層面。

她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堅定地維護香港自身的安全和穩定,不單是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是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而處理去年重大危機時,一直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守「一國兩制」方針和維護《基本法》;二是尊重和維護法治;三是保護香港的制度優勢。執法部門和檢控機關會繼續嚴正執法,維持社會秩序和安寧,讓香港回復為一個安全城市。

林鄭認為,要貫徹落實大眾維護國家安全,教育、宣傳和推廣至為重要。她期望用好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設立的契機,透過特區政府、學校和各團體的共同努力,鼓勵香港市民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進一步維護國家安全。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致辭時指出,近年香港發生的違法佔中事件及反修例風波等,顯示對抗中央政權的行為逐漸顯性化、浮現各樣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認為社會應支持港府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

譚惠珠表示,香港回歸23年,一些隱蔽反對「一國兩制」、對抗中央政權的行為,逐漸顯性化,特別是近年出現的佔中事件、港獨分子參選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以及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風波,此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浮現,認為就算香港未能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政府也按現有法律規範下,堅決執法,維護香港社會穩定,遏止鼓吹「港獨」等非法行為,不能讓香港成為一個在國家安全上不設防的地區。

她又指,有跡象顯示,有外部勢力滲透香港政治活動,有國家甚至動用其國內立法手段干預香港事務及中國內政,這些舉動都表現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講的「三條底線」全部有所觸碰。她說,為了國家安全,以及港人的福祉和長治久安,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必要,同時應支持基本法第23條立法。

 


1.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經過14次會議,未選出正副主席。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星期一(13日)先後透過發言人,批評主持選主席程序的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及其他民主派議員拖延會議,行為屬「政治攬炒」,指「令人質疑有違有關宣誓誓言,構成公職人員行為失當」。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回應時表示,中央關心香港事務理所當然,質疑何來干預。

 

2. 對於港澳辦及香港中聯辦,譴責立法會議員郭榮鏗拖延內會選出主席,質疑他無盡忠職守,違反誓言。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指,不會判決議員有否違規,議員可引用基本法譴責。

多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指,港澳辦及香港中聯辦關心香港事務,理所當然,會去信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及原內會主席李慧琼,要求他們解決現時死結。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指會考慮所有方案處理。

議員梁美芬表示, 郭榮鏗客觀地來說是失職, 認為對方已無能力再主持下去, 可以考慮向郭榮鏗提出不信任動議, 亦有必要在立法會大會上, 直接提出修改議事規則的動議, 避免主持會議的人士濫用權力。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就表示, 多條法案未能交上立法會大會審議, 嚴重損害民生, 中央政府是有責任發聲, 撥亂反正。

3. 香港警方破獲破紀錄的1億元大麻花毒品案,在葵涌貨櫃碼頭附近一處貨櫃車停車場,檢獲由加拿大偷運到港的580公斤懷疑大麻花,拘捕3名男子,他們分別為2名香港居民及1名加拿大籍華人,正被扣查,警方稍後會控告他們販毒罪。

毒品調查科總警司鍾詠敏指,集團以貨櫃運輸方式由加拿大偷運大麻花到港,與以往主要由東南亞國家作為大麻花來源有明顯分別,相信與加拿大前年將大麻花合法化有關。

4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利用室內氣壓較外面小的負壓隔離病房處理及隔離治療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可有助防止呼吸性疾病經空氣傳播。香港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負氣壓設施被揭於維修期間一度失靈,香港醫管局未有主動披露事故,事後解釋事故是路由器故障所致,形容情況罕見,指當時病房內的空氣停止流動, 亦有多門設計, 相信對外散播病毒的風險很低, 局方已要求機電署調查及提交報告, 亦指示承辦商要多加留意其他8間醫院同類系統的運作, 維修前要及早通知。

香港醫管局表示, 事發時中心內有69位病人, 包括44名新型肺炎確診者,醫護人數未明, 事後有即時更換N95口罩, 暫無職員被列作密切接觸者。

5.全球累計超過192萬人確診感染新型肺炎,死亡人數超過11萬。

美國有超過58萬人確診,超過2萬3千人死亡。重災區紐約州死亡病例突破1萬宗,但州長葛謨說,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總統特朗普說,正與團隊研究重新開放國家,又澄清不會解僱國家過敏症及研究所主管福奇。

另外, 截至星期二(14日)下午四點半,本港暫新增3宗確診新型肺炎個案,全部分別是由英美返港,累計個案增至1012宗。其中1宗確診個案患者是1名英國返港的留學生,他在完成家居檢疫,主動到私家醫院化驗後確診,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正積極考慮加強對完成家居檢疫人士的化驗。

香港過去一日再多37人出院, 累計出院人數為433人。留醫確診者中, 有13人危殆、6人嚴重

 


港澳辦及香港中聯辦分別出稿,讉責部分立法會議員,指他們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選舉上「濫用權力」、「惡意拉布」,予以強烈讉責。港澳辦指,「其所作所爲令人質疑有違有關宣誓誓言,構成公職人員行爲失當」;香港中聯辦亦稱「有違其就職時作出的誓言,更可能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

 

港澳辦在官網發表一篇題為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就香港特區立法會亂象答記者問〉的文章 ,指「由於主持立法會內委會主席選舉的議員和部分反對派議員濫用權力,借程序問題惡意拖延,致使內委會在近6個月的時間內仍無法選出主席,嚴重影響立法會的正常運作」。

港澳辦稱,一些反對派議員爲了謀取政治私利,罔顧公衆利益,採用卑劣手法癱瘓立法機關運作,這種行爲無異於「政治攬炒」,「其所作所爲令人質疑有違有關宣誓誓言,構成公職人員行爲失當,我們對此予以強烈譴責」。

中聯辦則在 〈香港中聯辦發言人就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問題發表談話譴責部分議員惡意「拉布」違背誓言〉 稱,「在這樣的重要時刻,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本應恪盡職守,急市民之所急,以大局為重,但令人不安的是,少數議員無視香港整體利益和民生冷暖,罔顧立法會議員的根本職責,令有關立法工作『耗能空轉』,不得不讓社會質疑他們的真實用心」。

中聯辦指,「每位議員在就職時,都明確宣誓『盡忠職守,遵守法律,廉潔奉公,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服務』。少數立法會議員為一己政治私利,損害公眾利益,阻礙立法會的正常運作,有違其就職時作出的誓言,更可能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

此外,港澳辦就香港高院有關《禁蒙面法》裁決表示,「這有利於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和香港特區法律有效施政,特別是依法應對處置緊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有效止暴制亂、維護社會秩序」。

中聯辦亦就此發稿稱,有關裁定「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又指「香港是一座國際化的城市,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英國等西方國家在香港有着巨大的利益,這些國家對香港事務也有較多的關注,我們對此表示理解。但關心不等於干預,希望國際社會能更多地關心香港的秩序與安寧、穩定與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爭議的網上爭議解決計劃

香港律政司長 鄭若驊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和本地引起的經濟影響,(香港特區)政府在上周三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支援企業、僱員和市民。其中兩項特別是與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有關,分別是成立法律科技基金和推出新型冠狀病毒網上爭議解決計劃(COVID-19 ODR Scheme)。我早前在網誌已經簡單講解過法律科技基金(https://www.doj.gov.hk/chi/public/blog/20200411_blog1.html),今日我會介紹一下新型冠狀病毒網上爭議解決計劃。

持續疫情為各行各業帶來衝擊,嚴重影響或打擊尤其中小微型企業的業務正常運作,預期糾紛也會增多。新型冠狀病毒網上爭議解決計劃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快捷和具成本效益的途徑協助這些企業解決爭議。計劃是透過eBRAM(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提供網上爭議解決服務予一般市民和企業,處理一些爭議金額不高的案件。

計劃的服務範圍包括:處理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爭議;每件案件的索償金額須於50萬元以下;當事人(原告人或答辯人)的其中一方必須是香港居民或公司;爭議雙方只需各付200元作為登記費用;當事人需同意在計劃下達成爭議解決協議。

爭議解決的過程會使用多重方法,雙方會首先嘗試談判,之後會以調解方式處理,如果仍未能達成和解協議,就會透過仲裁程序取得一個終局和具有約束力的仲裁裁決。這個過程亦符合律政司一直推廣「調解為先」承諾書活動的目標,先以調解方式解決爭議。

計劃不單提供一個便捷的平台解決爭議,每一個階段的爭議解決服務都會在指定限期內進行,用多層爭議解決方法處理糾紛的目的是希望防止分歧或爭議進一步擴大。假如爭議最終是透過談判或調解成功解決,我們期望這會有助建立及鞏固社會和諧,亦讓雙方可以維持長期良好的商業關係。

我們亦希望計劃可以創造更多調解員和仲裁員(包括他們的學徒)的工作機會及提升工作效能,雙方可自由選擇中立第三者,假如雙方未能就此達成共識,計劃內有機制會代為委任。所有中立第三者和雙方或其代表律師均可以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在網上處理案件。如果順利在四月獲得撥款,我們希望計劃於六月推出。

發展和使用網上爭議解決服務,提供可靠便捷的平台促進替代爭議解決是現時全球的趨勢。這項計劃實際上是與《亞太經合組織網上爭議解決的合作框架》(《合作框架》)的發展一致,都是目標以微中小企為最大的受惠者。就正如《合作框架》一樣,計劃會先從談判和調解開始,防止雙方衝突加劇,有助建立和諧社會。

使用替代爭議解決方式,例如調解,更符合成本效益,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調解費用比爭議牽涉的金額為低。除了節省金錢,調解亦節省時間,一些調解案例僅需時一天便能解決爭議。

而法律科技對爭議解決服務的發展有莫大幫助,一個構建安全、可靠及有公信力的平台為企業提供便捷及具成本效益的網上爭議解決方法,會成為新趨勢。

律政司近年其中一個長期的主要政策目標,正是致力提升和推廣香港作為促成交易和爭議解決的國際法律樞紐地位,進一步推廣網上爭議解決服務有助我們達成這個目標,亦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

律政司普惠避免及解決爭議辦公室的社交專頁一直有向大家介紹調解及仲裁的流程、特點以及好處,大家可以多點前往這個專頁,了解關於爭議解決服務的最新資訊。

除了政府公布的措施外,律政司亦採納了加快支付外判律師費的方案。受律政司委託的外判律師完成部分工作後,可向律政司遞交中期報告和相關收費通知書,律政司會按個別情況靈活處理,假如有關工作符合律政司的要求,律政司會先繳付已完成工作的費用。我早前亦與法律援助署和當值律師計劃了解過,很高興他們也作出了類似的特別安排。

香港具備的優勢是根基穩固,社會復元能力強,我相信只要大家聯手,必定可以戰勝風浪。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香港媒體報道,國際傳染病學權威、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最近指出,新冠肺炎很大機會演變成季節性疾病如流感一樣,冬天時或會重臨,所以他建議市民最好一年365天天天都要戴口罩、做好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他又說自己搭電梯遇有人咳嗽,會全程閉氣減少感染風險。(講座教授,英文是Chair Professor,香港高校裡教授的最高級職稱,通常一個系就一兩個。)

電梯裡全程閉氣這可是硬功夫,不是你想閉氣就會閉氣的,要學,要練習。程老漢敢打賭,沒幾個人學得會。

就連戴口罩,許多人都戴不利索。

最近程老漢的文章大多跟新冠疫情有關,發佈文章時會上網找那種街頭人群戴口罩的萬金油配圖。知道嗎,愣是找不到人人都戴口罩的照片,一張都找不到哦,每張街頭照片裡總會出現一個兩個不戴口罩的主。

戴了口罩的,也千奇百怪,有「露鼻裝」,有「露下巴裝」。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是,許多人把口罩推到下巴下面掛著,口罩變成「下巴罩」,讓鼻孔和嘴巴對著口罩最危險的那個部位。

疫情之初,有人不知出於何種居心,在網上發佈照片,說戴口罩將綠色一面朝外的表示自己是病人,而沒病的人應該把另一面朝外,綠色那一面對著口鼻。

鬼啊,醫生護士都是將綠色一面朝外,難道他們全是病人?

口罩上有一道道風琴式皺褶,綠色那個面,皺褶的開口朝下,迎面而來的落塵啥的會順著表面滑落,不會停留在口罩表面上。而另一面的皺褶開口就朝上,如果把那一面朝外,皺褶的開口就會積澱落塵。你走在街上,街邊樹上的鳥兒拉一泡屎剛巧落在你的口罩上,那鳥屎就會在皺褶的開口裡住下來不走了。

再說了,有的口罩兩面都是白的,有的口罩兩面都是黑的,怎麼辦?

如此一目了然的事,愣有人看不懂,愣是對謠言堅信不疑,愣是把綠色那一面對著口鼻來表示自己沒病。

哈哈哈……

 

 

真是蠢驢有多笨,芸芸眾生就有多笨。

程老漢也是其中一頭蠢驢。

程老漢按網上視頻的示範,口罩的金屬軟條朝上、綠色面朝外、風琴式皺褶朝下,將口罩嚴嚴實實蒙住口鼻。可是這樣一來,程老漢感到很憋氣,不由自主就張開了嘴,用嘴幫助呼吸,像是患了鼻塞一樣。家人看到程老漢口罩之下嘴巴那個部位總是呈凹陷狀都感到不可思議,程老漢自己也不明白爲什麽。

直到4月2日,戴了幾個月口罩、靠嘴巴呼吸幾個月之後,程老漢那天不知怎麼突然就閉上了嘴,恢復了鼻子主管呼吸的天然機能。嘔買尬,這才發現,原來靠鼻子呼吸會這麼輕鬆自然,原來這幾個月我都錯了。

真是蠢驢有多笨,程老漢就有多笨。

 

多位名人、甚至連立法會議員柯創盛,都曾公開錯戴口罩被網民嘲笑。

 

你以為本文是程老漢的檢討書嗎?不是滴,程老漢的食指,現在要調轉方向指著別人了。

香港有人自稱Dirty Team醫生,在FB專頁匿名發文,披露「dirty ward裡面令人怒不可言的事實。」他說,依他的觀察,最近從外國返港的香港居民,差不多十有七八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他說,這些人是因為外國防疫措施較差而回來香港,可是回到香港他們又信不過香港醫生,不吃香港醫生開的藥。那麼怎麼辦呢?——他們自己在隔離病房裡服用必理痛。必理痛是一種非處方退燒止痛藥,內地名撲熱息痛。

 

自稱Dirty Team醫生在FB專頁匿名發文(↑)

如果必理痛可以治療新冠肺炎,全世界的醫療專家們還瞎忙什麽呢?

如果必理痛可以治療新冠肺炎,這些常年住在外國的香港市民又何必回到香港呢?待在外國多好啊,外國又不是沒有必理痛。大老遠地坐在密閉的飛機機艙裡十幾二十個小時,不講舟車勞頓花錢費神,最糟糕的是身上本來沒病毒的弄不好就在飛機上沾到了。

沒有最蠢,衹有更蠢。

3月下旬,港府刊憲,公佈《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俗稱「限聚令」),禁止於公眾地方進行多於4人的群組聚集,3月29日凌晨零時生效,為期14天。

可是4月2日晚上,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等40多人,卻在深水埗一間酒吧聚集,持續到下半夜兩點。香港專欄作家屈穎妍說,那間酒吧面積「不到1000平方尺」(1000平方尺約合93平方米)。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淑莊一行數十人,被拍攝到在酒吧出現,她聲稱當時是以議員身份出席公務會議,故並無違法。

 

另一位立法會議員何啟明質問陳淑莊,「禁酒令」只運作兩個星期,爲什麽一天都忍不住?飲酒是否這麼重要?你們怎麼對得起醫護?

這件事程老漢真的看不懂。

禁止群組聚集僅僅是爲了防止傳染新冠病毒,不是爲了限制誰的政治權利。新冠病毒比17年前的薩斯病毒狡猾,潛伏期內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感染者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就開始傳播病毒了。而限聚令就是為縮小潛伏期患者傳播病毒的範圍,一次頂多傳給另外3人。

可是陳淑莊他們,一猛子就將聚集人數擴大10倍,難道是嫌新冠病毒傳播得不夠快?

頂風作案搞群組聚集對不對得起醫護另說,對不對得起自己總要想想吧?

就算陳淑莊認為自己是百病不侵的神魔何仙姑,就算林瑞華認為自己有金剛不壞之身,他們能不能確保其他參與聚集的40多人,人人都是何仙姑、個個都是鐵金剛呢?那40多人的安危不用考慮嗎?跟港府作對值得豁出自己以及他人的小命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在facebook個人專頁發貼文,指絕大部份市民自覺遵守,為抗疫出力,不過,她又稱議員在議會以外其他場合參與或組織羣組聚集,「即使是在履行他們認為的議員職能,都不在豁免的範圍內」,被認為是暗示在深水埗一間酒吧內,與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等40多人開會商討回應港府針對食肆新措施的立法會議員陳淑莊。

 

據說,他們那天晚上違法聚集是為了籌備第二天的餐飲業記者會。那個記者會打出了很多標語,其中兩個很好笑。

一曰「全面停業,全面賠償」。意思是政府讓他們全面停業,所以政府就應該全面賠償他們。這裡不討論這個要求合理不合理,程老漢衹想問,就算是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公司也會要求你按足合約行事對吧?若你沒有按合約行事,保險公司一定拒賠。那麼,不遵守《禁止群組聚集規例》而進行群組聚集是不是沒按合約行事呢?
二曰「滯後式抗疫,各行業俱寂」。程老漢不大懂粵語,不明白它這「各行業俱寂」是個啥意思,但我猜這標語的意思應該是:港府的抗疫措施滯後了,害了各行業。滯後的措施你都不遵守,要是提前禁止群組聚集,你會遵守嗎?

這兩個標語還自相矛盾——按「全面停業,全面賠償」的訴求,港府不應該叫他們停業;按「滯後式抗疫,各行業俱寂」的說法,是港府太遲叫他們停業了。

到底要哪個?

衹好給上一個字:蠢。

立法會議員,是香港社會精英,人中龍鳳,他們尚且這樣蠢,芸芸眾生有多蠢你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