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兩年多,兩國周三(16日)正式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範圍涵蓋知識產權、中方購買美國產品、技術轉移、匯率、金融服務等。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出席儀式,分別在協議文本上簽署,並互相握手。美國財長努欽與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發表聯合聲明,承認未有與中國就未來降低關稅達成一致意見。

 

 

貿易協議中,中方承諾未來兩年以2017年為基數,增購最少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和服務、並會加強保護專利、打擊假冒商品、禁止中國企業透過收購或提供利益等方式轉移外國技術。此外,中國亦會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按時公布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等數據,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等。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代表中方簽署協議,他強調,兩國需要共同行動,應對恐怖主義、老齡化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挑戰。

劉鶴又表示,中國已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和美國不能合作。

簽署前,劉鶴讀出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特朗普的信件。習近平在信中首先問候特朗普,又說正如去年與對方通電話時提到,首階段貿易協議有利於兩國及全世界,說明中美雙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及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透過對話磋商,找到辦法妥善處理及有效解決問題,下一步雙方要落實協議,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取得更大取展。

 

 

習近平又說,希望美方本著協議精神,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的正常貿易及投資活動,支持兩國企業、科研機構及學校等開展合作,促進中美互信。習近平說願意與特朗普保持密切聯繫,中方亦願意與美方雙向而行,相信在兩國領袖的帶領下,中美關係在新的一年,能夠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利益及實惠。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宣佈政府全體辭職。

梅德韋傑夫表示,普京總統在國情咨文中提到的關於憲法修訂等內容,經討論通過後將對權力平衡和行政、立法、司法領域都產生重大影響,指俄羅斯聯邦政府應該給總統作出一切必要決定的機會。梅德韋傑夫認為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第117條,俄羅斯聯邦現任政府應該辭職。

俄新社報道,總統普京表示,有意增設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一職,並打算提議梅德韋傑夫出任。普京感謝本屆政府的工作並要求全體成員在新政府成立之前做好本部門的工作。


【每日焦點新聞】15-01-2020

 

1.反修例風波未平息,香港特區政府星期三(15日)表示,基於市民安全的考慮,原定於1月26日(年初二)晚在維多利亞港上空舉行的農曆新年煙花匯演取消。

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稱知悉有香港市民希望看到煙花,但社會目前仍有不穩定因素,料影響公眾安全並構成威脅,為慎重起見,政府決定取消煙花匯演。他亦說,農曆新年期間,「幻彩詠香江」及西九龍文化區的嘉年華會繼續舉行。

2. 為止暴制亂,香港警方現有的武器裝備可能會升級,有港媒及立法會議員引述消息指,香港警方有意執勤時引入電槍、網槍作為裝備,未知何時落實。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立法會大會被議員追問,表示任何方法令警方更有效處理暴徒暴力,又可將大家可能受傷的風險減低,保安局都會支持。

3.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現,逾三成燒味或鹵味樣本含高鈉。

消委會聯同食安中心測試市面一百款燒味或鹵味樣本,發現鈉含量最高來自一款燒肉樣本,進食一盒燒肉飯,鈉含量便達2400毫克,超出每日攝入限量近兩成。燒鵝及乳豬的平均總脂肪含量最高;進食一盒燒鵝飯,已達每日攝入限量近八成。

消委會指攝入過量鈉,有機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甚至可引致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等,建議業界改良製作過程及轉變配料、減少食物鈉含量。

4.內地武漢出現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到武漢視察肺炎情況後,星期三(15日)早上召開專家會議。衛生署透露,當地41宗病例中少部分人未去過街市,兩組屬於家庭群組感染個案,其中一對夫婦相隔五日病發,不排除出現有限度人傳人。徐德義指因應最新公開資料,本港仍需繼續高度戒備。


伊朗軍方上周擊落烏克蘭國際航空(UIA)客機事件,再有新影片曝光。美國《紐約時報》分析一段周二(14日)才被上載至YouTube的影片,稱片段顯示當日有兩枚導彈,相隔23秒從距離客機約13公里的基地發射,令客機起火墜毁。


香港特區政府星期三(15日)表示,基於市民安全的考慮,原定於1月26日(年初二)晚在維多利亞港上空舉行的農曆新年煙花匯演取消。

 

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稱知悉有香港市民希望看到煙花,但社會目前仍有不穩定因素,料影響公眾安全並構成威脅,為慎重起見,政府決定取消煙花匯演。他亦說,農曆新年期間,「幻彩詠香江」及西九龍文化區的嘉年華會繼續舉行。


【每日焦點新聞】14-01-2020

 

1.內地武漢出現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世界衛生組織星期二(14日)表示,武漢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有限度人傳人,病毒亦可能進一步擴散,世衛正為可能出現大規模傳播作準備。

世衛官員表示,已向全球醫院提供有關感染控制的指引,應對可能出現的病毒傳播,包括可能在醫療場所出現的「超級傳播」,強調有機會發生,需要做好準備。

泰國於星期日(12日)確診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患者為一名61歲中國女遊客,是武漢以外的首宗病例。世衞星期一(13日)表示,對在其他國家發現病例,並不感到意外。

武漢肺炎爆發後,武漢衛健委曾表示該病目前「沒有明確人傳人證據」,又稱感染個案大多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接觸史。

 

2.港府宣布推出十項、涉100億港元經常開支的民生紓困措施,包括兩元乘車優惠放寬至60歲至64歲人士、合併「高額」及「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合資格人士一律領「高額」津貼,每月劃一發放3585港元、法定假期由12天逐步增至17天,最終與公眾假期「睇齊」、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為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住戶提供現金津貼、改善政府外判員工的待遇、研究推行劏房租務管制、進一步增加過渡性房屋至1.5萬個; 為失業人士提供有時限的現金津貼,預計所有新措施,令過百萬名基層市民受惠。

政黨民建聯指政府出台的部分措施,包括兩元乘車優惠、放寬長者生浩津貼等,為該黨一直建議的政策訴求,形容今次是「獲特首答應」。

 

3. 北京和上海先後宣佈,解除與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友城關係。

上海市外辦在聲明中指,布拉格當局多次採取錯誤行動,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上海市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和嚴正抗議,考慮到兩市開展交往的政治前提和基礎已不復存在,上海市立即解除與布拉格市友城關係,並暫停一切官方往來,聲明敦促布拉格當局, 早日認識錯誤, 以實際行動消除負面影響。

4.伊朗軍方人為錯誤擊落烏克蘭國際航空一架客機的事件,伊朗司法部門發言人表示, 涉及這次災難的若干人員已被拘捕, 但發言人未透露被捕人數和他們的身份。發言人又說,當局拘捕約30名示威者, 他們涉嫌非法集結。

空難發生在上星期三(8日),伊朗當局三天後改口承認,空難是人為錯誤造成後,首都德黑蘭有大規模示威,要求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落台。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item.text}}

【每日焦點新聞】13-01-2020

1. 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表示,中聯辦將繼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支持粵港深化經貿投資、 創新創業、 人員往來等多領域務實合作,推動粵港兩地共同繁榮發展,和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香港中聯辦網站公布, 駱惠寧星期日(12日)在廣州,與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及省長馬興瑞會面。雙方表示,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提升新時期粵港互利合作水平,更好造福兩地人民。

2.連續四年錄得虧損的香港海洋公園,早前向政府提交「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港府建議向海洋公園提供106億4千萬元一次過資助,並推遲兩筆政府貸款的還款期8年至2029年,豁免兩筆貸款的利息,以支持海洋公園的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同時協助海洋公園渡過即時財務困難。

海洋公園公佈未來發展藍圖,未來將會重新發展成為七個以歷險為主軸概念的體驗區,並會加入一系列嶄新景點和高科技刺激遊樂設施,包括有可自主控制速度的互動機動遊戲,預計屆時園內景點,增加20個至超過100個。

 

3.香港理工大學去年十一月因反修例風波爆發激烈警民衝突,將於下學期開學,經過一個多月後,部分校園陸續重開,但多個出入口只限師生及獲授權的人拍咭或登記進入。至於同樣曾被佔據的城大及浸大下學期亦開學,部分出入口仍封閉,進出校園同樣要經檢查站或閘機。

4.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約70公里的塔阿爾火山爆發,星期一(13日)噴出熔岩,火山灰及濃煙衝上高空,當局警告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可能會有「危險的爆炸式噴發」,亦可能出現「火山海嘯」,附近逾8000人疏散。馬尼拉機場暫停航班升降,香港機管局網站資料顯示,星期一(13日)至少5班來往香港及馬尼拉航班取消。

塔阿爾屬於菲律賓第二最活躍火山,自1572年有記錄以來,塔阿爾火山有33次火山爆發,其中1911年的爆發導致逾千人死亡。

5.所謂「人權觀察」的執行長羅斯被香港拒絕入境,香港入境事務處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在北京,外交部指允許或不允許誰入境是中國的主權,大量事實和證據表明,有關的非政府組織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反中亂港分子,教唆他們從事極端暴力犯罪行動,煽動港獨分裂活動,理應受到制裁,付出應有的代價。

6.油塘高翔苑高康閣,一名34 歲男子星期一(13日)早上從高處墮下死亡,警方認為案件無可疑。

 


連續四年錄得虧損的香港海洋公園,早前向政府提交「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港府建議向海洋公園提供106億4千萬元一次過資助,並推遲兩筆政府貸款的還款期8年至2029年,豁免兩筆貸款的利息,以支持海洋公園的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同時協助海洋公園渡過即時財務困難。

海洋公園公佈未來發展藍圖,未來將會重新發展成為七個以歷險為主軸概念的體驗區,並會加入一系列嶄新景點和高科技刺激遊樂設施,包括有可自主控制速度的互動機動遊戲,預計屆時園內景點,增加20個至超過100個。


【觀點】張仲麟:民航飛機如何才免被誤擊?

張仲麟    內地民航業評論員

 

前言

一架原訂由伊朗德黑蘭飛往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波音737-800型客機,星期三(1月8日)早上起飛三分鐘後墜毀,機上176人全部罹難,烏克蘭及伊朗最初均指與伊朗導彈襲美軍駐伊拉克基地事件無關,至星期六(1月11日)承認軍方意外擊落客機,引發大規模示威衝突。

 

一、疑點重重

 

當地1月8日早上6點15分,烏克蘭國際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機從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起飛前往首都基輔,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事發後不久,伊朗方面就急不可耐地宣佈這宗事故是由於飛機「機械故障」造成的。

如此迅速宣佈空難原因十分反常,此時空難現場殘骸都尚未進行分析,更沒找到黑匣子。

不僅如此,空難中的種種跡象也顯示出,這並不是一宗因為引擎爆炸或飛機機械故障所導致的悲劇。

首先,通常來說飛機失事時ADS-B資料會記錄到飛機失去高度的資料,甚至會記錄機師挽救飛機的努力。然而在這場空難中,資料在事發時就完全終止了,仿佛航電或通訊系統瞬間就被斷電或被摧毀。

 

航班追蹤網站上顯示伊朗空難失事烏克蘭飛機的資料記錄,在資料中斷前一切正常,這種正常在空難中顯得很反常。(Flight Radar 24)
2018年10月,獅航波音737MAX空難可通過ADS-B資料,看出機師與MCAS的絕望搏鬥,與伊朗空難形成對比。(Flight Radar 24)

 

 

其次,空難後機師沒有發出求救信號(MAYDAY),也沒有應答機掛出7700代碼(代表飛機遭遇故障),而這些是遇到事故後最基本的操作。飛機有兩套通訊系統,每個系統各有三重供電(主電、後備電、應急電),除非飛機通訊系統同一時間被徹底摧毀,(否則不可能突然中斷。)

此外,從現場墜毀前的錄影來看飛機在墜毀前已經燃起熊熊烈焰,且有燃燒中的部件脫落。然而,哪怕引擎起火爆炸,也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更不用說失事飛機為737NG系列,引擎也是CFM56 7B系列。

該型號飛機與引擎用幾十年、數千架、幾十億小時的飛行時間證明了其可靠性與故障包容性。若單純的只是引擎故障,不會發生如此猛烈的全機燃燒,並短時間內造成部分解體和墜毀。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切都很突然,就像是一瞬間發生的一樣。

11日伊朗方面承認自身誤擊,得以解釋空難中飛機的種種反常跡象,讓一切疑雲塵埃落定。

縱觀世界民航史,被軍隊擊落的民航機數量也並不少。領空安全是如何保障的?莫名其妙就被擊落,民航飛機還安全嗎?

 

二、民航飛機如何不被擊落?

 

領空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一國領空自然不能任你心意來去自如。如何保證民航飛機不被擊落。

一是民航飛機要守規矩——《國際民用航空公約》。

目前飛行國際商業航班的國家都加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公約是國際航班飛行得以成立的基礎。

 

1944年,多國代表簽署《芝加哥公約》。(中國民航報)

 

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稱《芝加哥公約》),締約國需要遵守以下規定:

1.締約各國承認每一國家對其領空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權。

2.一締約國的國家航空器,未經特別協定或其他方式的許可並遵照其中的規定,不得在另一締約國領土上空飛行或在此領土上降落。

3.除非經一締約國特准或其他許可並遵照此項特准或許可的條件,任何定期國際航班不得在該國領土上空飛行或進入該國領土。

4.在非常情況下,或在緊急時期內,或為公共安全,締約各國也保留暫時限制或禁止航空器在其全部或部分領土上空飛行的權利並立即生效,但此種限制或禁止應不分國籍適用於所有其他國家的航空器。

簡單來說,民航飛機進出他國領空時必須完全尊重所在國的指揮與安排。

二是有二次雷達及軍用對空雷達對民航飛機進行「評估」。

在實際操作中,飛行國際航班要(定期或不定期)通報飛行計劃給途徑國的空管機構,空管機構也會把將要經過該國領空的民航機報備給軍隊的國土防空指揮中心。

空管機構對民航飛機的管制主要通過二次雷達。二次雷達捕獲空域內每一架民航飛機的資訊與位置——航班號/應答機代碼、高度、速度等,並顯示在管制中心的雷達螢幕上。

簡單來說,民航空管二次雷達的識別模式就是:二次雷達發出詢問信號,飛機上的應答機回復應答信號。類似——

二次雷達: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飛機:吾乃XX航空XXX航班,高度30000英尺,空速450節。

二次雷達:好嘞!

除此之外,還能傳達一些其他資訊。

如果飛機發生意外情況,將應答機設為特定代碼如7500、7700等(7500代表機上發生暴力事件,7700代表飛機發生故障),那麼也會在管制雷達螢幕上顯示,空管知道該飛機遇到麻煩。

除空管外,這些資訊對於對肩負保衛領空任務的軍隊來說也尤為重要。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飛在天上最多的還是民航飛機,所以覆蓋全國的國土防空指揮系統與民航空管系統聯網,來獲取這些民航飛機資料。這系統將全國各地雷達站的雷達資訊進行匯總,對目標進行分析,並對雷達站與防空單位下發指令。

不過,民航空管獲得是飛機回答的資料,而非雷達上實際探測到。如果飛機關閉應答機的話,那麼在民航二次雷達上是無法顯示,這對國土防空來說是不能接受。

為了確保民航飛機沒有安全隱患,國土防空指揮系統還有「殺手鐧」——軍用對空雷達。

遍佈全國各地的接入指揮系統的雷達才是最為可靠的千里眼。與靠飛機上應答機來獲得資訊的二次雷達不同,軍用對空雷達是通過雷達回波在物理上探知空中目標。

在全國雷達網的資料基礎上,結合民航空管資訊,國土防空指揮系統可以有效地對全國空域進行管控。如果有空中目標出現異常情況,如:偏離設定的航路、沒有二次應答資訊、不按航線入境、雷達回波尺寸明顯差異,那麼就會啟動相應的機制與應對手段。

如通知沿途雷達站密切關注、附近防空單位提高戒備、升空戰備飛機抵近觀察等逐步升級,這樣也能防止不明空中目標借民航飛機為掩護侵入領空。

所以對民航飛機來說,和平時期的國際飛行流程是這樣的:

事先向他國空管機構通報飛行航線並獲得批准——按照飛行計劃飛越他國領空——空管機構將飛機資訊自動傳送國土防空指揮系統——國土防空指揮系統監控境內飛機——沒有異常飛離他國。

但在戰爭時期可不同,沒有那麼多時間對空中目標進行甄別。所以在戰爭或者局勢緊張時期,民航機若是在衝突或者熱點地區飛行而又在通報或者資訊傳遞環節中出現差錯,出現的結果就有可能是致命的。

 

三、那些被擊落的民航飛機

 

在世界民航史中,發生的擊落民航飛機事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誤擊與故意擊落。

先說誤擊。

誤擊很容易理解,是指將民航飛機判斷為敵對飛機,或由於技術原因發生的誤射或發射的導彈自行命中。

防空系統對民航飛機的誤擊也不少。2001年10月4日,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1812航班在黑海上空被導彈擊中爆炸。事後調查顯示,當時烏克蘭軍方正在克里米亞進行演習,發射的S200織女星防空導彈在錯過目標沒有命中後並未自毀而是繼續飛行。由於S200織女星導彈具有主動引導頭且射程極長,導彈引導頭捕捉到西伯利亞航空1812班機時將其作為目標進行攻擊,最終導致飛機被擊落,78人全部遇難。

而另一宗著名誤擊事件也是發生在烏克蘭境內。2014年7月17日,在東烏克蘭爆發武裝衝突之際馬航MH17航班在萬米高空飛越交戰區,被9K37山毛櫸導彈擊中,機上298人全部遇難。由於東烏武裝與烏克蘭方面均有裝備9K37山毛櫸,究竟是誰擊落成為了羅生門。

再說故意擊落。

這裡的故意擊落並不是指標對民航飛機的蓄意襲擊這種恐怖主義行為,而是指在民航飛機侵入領空又不配合指揮的情況下採用擊落的手段來維護領空主權。

1973年2月的利比亞航空114航班事件就是典型的「故意擊落」。

就在1973年10月的贖罪日戰爭前,以色列與中東諸多國家正處在緊張局勢之中。

從利比亞的黎波里飛往埃及開羅的利比亞航空114班機在飛行途中遭遇沙塵暴而迷航,導致偏離航線誤入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

在進入西奈半島後以色列空軍立即起飛兩架F4鬼怪戰機進行抵近觀察識別,機師伴飛時使用手勢及無線電要求飛機就近降落。而鑒於當時的緊張局勢機師拒絕按照以色列要求降落,並試圖返航。以色列戰機旋即發射導彈擊落利比亞航空114航班,導致飛機上113人中有108人遇難。

更為出名的則是1983年9月1日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航班事件。

 

發射兩枚導彈將大韓航空007航班擊落的SU-15型戰鬥機 (環球網)

 

該航班在飛往韓國的途中飛機偏離航線600公里,進入了蘇聯遠東地區。蘇聯國土防空軍立即起飛蘇15戰鬥機進行攔截。起初,蘇軍機師試圖通過緊急頻道呼叫該航班,然而飛機通訊系統並沒有在那個頻率上。隨後蘇軍機師使用機炮進行警告射擊,但由於沒有裝曳光彈(曳光彈飛行會發光,非常醒目)且處於夜晚,射擊警告並沒有引起機師注意。

最終在飛機要離開蘇聯國境時蘇軍機師選擇發射導彈,擊落大韓航空007航班。

由於被擊落的飛機是巨無霸747,且遇難者高達269人,其中還包括一名美國眾議員,事件成為歷史上最著名民航機被擊落事件。

這宗事件影響深遠,令國際民航組織修改《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定攔截中必須不危及航空器內人員的生命和航空器安全。而由於此次悲劇是由於偏航導致,美國也因此部分開放了全球定位系統(GPS)以供民航機導航。

1988年7月3日發生伊朗航空655航班事件更是令全世界痛心。當時美國海軍文森尼斯號巡洋艦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且與伊朗炮艇交火,巡洋艦指揮人員將從伊朗阿巴斯港剛起飛的伊朗航空655航班判定為伊朗起飛的F14戰機,並發射導彈將飛機擊落,造成機上290人全部遇難。事後美國政府雖然對遇難者進行賠償,但拒絕道歉。

由此也證明,無論是誤擊還是故意擊落,在爆發戰爭和衝突區域民航客機被擊落的風險都會大大提高,畢竟戰場上槍彈無眼。在2019年印巴爆發邊境衝突之際,各國航空公司對印巴衝突地區都是避之不及。

而在如今美伊緊張局勢之下,伊朗地區已經與戰區沒什麼差別了。在空難發生之後包括南航在內各國航空公司紛紛取消飛往伊朗的航班以保平安。

1月8日晚,南航取消烏魯木齊飛往伊朗德黑蘭的航班,阿聯酋航空和迪拜航空均取消當天往返伊拉克巴格達的航班,新加坡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大韓航空等多國航空公司對航線進行調整,避開伊朗和伊拉克領空。

四、關於真相有什麼猜測?

猜測1:由於溝通不足

 

從伊朗的官方聲明來看,罪魁禍首很可能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裝備的道爾M1野戰防空系統。

這裡要提到伊朗的武裝力量分為兩部分:國防軍與革命衛隊。建立國土防空指揮系統的是國防軍,而疑似擊落客機的則是革命衛隊的防空部隊。

兩大軍隊系統的存在本來就會導致指揮與溝通上有所不暢,而疑似擊落客機的道爾M1防空系統又是屬於可以獨立作戰的野戰防空。

事發時該處防空系統有沒有接入到伊朗的國土防空指揮體系也是存疑。而根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11日報導,失事的烏航客機在墜毀前曾朝著附近一個敏感的軍事基地有一次「預料之外的、急劇的轉向」,當時操作人員發現目標後認為這是來襲的巡航導彈並通知上級,但上級沒有及時回復,於是操作人員自行發射導彈。

 

猜測2:伊朗士兵精神緊張下錯誤操作。

 

在美國於1月3日暗殺了伊朗三號人物蘇萊馬尼後,伊朗隨即於1月8日淩晨進行了報復行動,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起打擊。雖然伊朗出於避免矛盾激化的目的,事先通過伊拉克政府管道通知打擊計劃,使這次導彈打擊中沒有美國人死亡,但是對美軍可能的報復性打擊必然會採取措施,而美國最可能的報復性打擊則是空襲,德黑蘭無疑是最有可能的目標。

在這種臨戰氣氛下,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防空部隊的人員必然處於高度緊張之中,而且事發時間為早上淩晨六點,在一夜的高度戒備下,有可能人困馬乏由此產生失誤將起飛的客機當做巡航導彈(伊朗方面稱操作人員將客機當做巡航導彈)並發動攻擊。

伊朗軍方的聲明中也說「飛機轉向一處‘敏感軍事目標’」,從而引發了誤判。士兵很緊張,可能雷達系統也沒分清是客機還是轟炸機。

不過,在世界軍事史上以民航機為掩護出動戰機進行空襲屢有發生,且多發生於中東地區,比較著名的就有巴比倫行動。

1981年6月7日,為解除伊拉克核計劃,以色列空軍精心策劃巴比倫行動,意圖炸毀伊拉克建造中的反應堆。8架執行轟炸任務的F16與8架護航的F15組成密集隊形,偽裝成大型民航機,沿著約旦與沙烏地阿拉伯邊界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旁的奧斯拉克反應堆發動空襲。襲擊非常成功,尚未啟用的反應堆成一片廢墟。

2018年12月25日,以色列戰鬥機以兩架正常飛行中的民航機為掩護,在黎巴嫩上空發射導彈空襲大馬士革。就算敘利亞防空系統發現了以色列空襲的戰鬥機,但由於緊貼著民航機,使得敘利亞方面投鼠忌器不敢放開手反擊,只能攔截來襲導彈,最終以色列戰機全身而退。

前車之鑒,不得不防。

所以,伊朗自然是要防備著以色列故技重施上演一場以民航機為掩護進行打擊的軍事行動。要知道情報分析認為開火的防空陣地所護衛的目標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導彈研發設施,而以以色列的歷史來看,對此發動打擊並不是沒可能。

隨著伊朗公開承認事故由於誤擊引起,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伊朗對此感到非常抱歉,將進一步調查。伊朗外長扎里夫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這是)悲傷的一天。我們向我國人民、所有受害者的家屬和其他受影響國家深表遺憾、道歉和慰問。」

今日俄羅斯(RT)報道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司令哈吉扎德表示,在聽到烏克蘭客機墜毀的消息後,他「想去死」。他稱希望自己死了,不用目睹這宗事故。

 

伊朗總統魯哈尼聲明報道截圖 。

 

但此時此刻,無論什麼樣的道歉與懺悔都無濟於事,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的事實已無可挽回。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