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2014年4月15日,旺角西洋菜街發生轟動世界媒體的歷史事件:一個兩歲內地男童在他父(A)母(B)的協助下當街小便。一個男子(C)過來拍照,A上前搶奪其相機,兩人撕扯。另一個路過男子(D)加入,幫著C與A、B爭論和撕扯。

史稱「4.15幼童香港小便事件」。

此事,固然洋溢著濃濃的香港人與內地人互懟的臭氣,但是,這麼一件事情可以被上綱上線大做文章,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一來反映了一部分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怨氣。二是這些香港人以此彰顯他們一絲不苟的守法精神,以此來佔領道德高地,滿足自我的內心需求。

 

2014年「4.15幼童香港小便事件」一度引發內地與香港網民互相展開罵戰。(資料圖片)

 

5年之後,香港變成這樣:掘出大街上的地板磚來做武器、阻撓港鐵列車運行、破壞香港機場運作、砸毀港鐵的各種設施、毀壞街頭的智慧燈柱、當街縱火、圍攻禁錮毆打他人……

 

一批示威者多次在機場發起各種集會。(資料圖片)

 

一件件一樁樁,都比兩歲男童當街小便嚴重一萬倍。

5年前為那個兩歲男童當街小便而義憤填膺而口誅筆伐的香港,變成這樣:政府官員強烈譴責,反政府人群就叫好,其餘大多數人選擇沉默。程老漢也選擇沉默,因為公開反對是找打。美劇《約翰.亞當斯》裡的約翰.亞當斯有一句台詞說,大多數人懦弱。程老漢就是那大多數人中的一個。其實就算是那些公開做官式發言的政府官員,表面上一個個義正詞嚴,其實衹是職業倫理使然,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而已。君不見,8月2日晚上,號稱4萬多公務員在遮打花園集會,喊出的口號就是「脫下制服一樣都是香港人」。

就連一向被香港人尊重的法庭,其威嚴的地位已經發生動搖。得到法庭禁制令保護的機場和港鐵已經多次遭到破壞,法庭禁制令幾成廢紙,那麼多的人,不在乎干犯「藐視法庭」之罪。

「4.15幼童香港小便事件」引起香港人和內地人互相口誅筆伐達半年之久,目前發生的這麼多嚴重違法事件,在媒體上都只有一天半日的命,因為一天半日之後便有更加刺激的事件來吸引大家的眼球。

 

 

近月來,香港的媒體有一類標題是這樣的:「香港90% 導遊停工,餐飲業營業額大降近30%。」、「香港逾7成受訪中小企業指暴力事件令生意下跌。兩月來20食肆結業 」、「旺區示威不絕酒樓爆倒閉潮」、「香港餐飲業營業額大降近三成 、倒閉酒樓擴展到全港,15家酒樓結束營業。」、「【藥房倒閉潮】沙田多間藥房執笠」、「職員:生意跌九成。」、「港航稱受示威影響,要員工放無薪假減工作時間」、「百貨零售生意挫七成、逾千人放無薪假或遭裁員。」、「十一黃金周酒店房價按年跌五成 業界憂持續蝕做。」……

當有強颱風襲擊香港,理論上全香港人都會一樣遭殃,這就是共業。台灣法鼓山聖嚴法師說,「共業」是指大家共同造了累世的因,而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時間受到了累世的果,是一種共同的果報。

香港變成現在這樣,是香港人的共業,是香港人共同的果報。


【每日焦點新聞】06-09-2019

1.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星期五(6日)在北京,會見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後,出席記者會回應香港問題,李克強表示,中國政府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要相信中國人有能力和智慧辦好自己的事。德國總理默克爾說,事件要和平解決。

 

2.一批防暴警察8.31進入港鐵太子站執法期間,疑導致多人受傷,過百名市民星期五(6日)中午到港鐵太子站大堂非法靜坐,部份人下跪,要求港鐵保留及公開事發的閉路電視錄影片段,港鐵表示已保留當日片段。港鐵下午五時許表示,因應太子站內有人群聚集,太子站暫時關閉。

 

 

3.惠譽國際將本港長期外幣信貸評級,由AA+下調至AA級,前景展望負面,原因與持續多月的違法示威和暴力衝突及一國兩制受考驗有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不認同有關決定,指香港過去三個月的局勢無削弱一國兩制,政府會堅定以一國兩制「止暴停亂」,反而民間不停提出的訴求可能違反法治。

 

4.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表示,下周國會復會後,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首要任務之一。北京回應時批評美國一些人執迷不悟、是非不分,威脅推動有關的涉港議案,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奉勸美方政客立即停止推動有關的涉港議案,立即停止以任何形式干涉香港事務。

 

5.網上發起星期六(7日)再度違法堵塞來往機場的道路,警方表示已制定應變策略,一旦發現有汽車無故停下阻路,會從速處理,至於如果有人故意在通往機場道路慢駛造成車龍,可能會干犯不小心駕駛甚至危險駕駛。由於機管局已獲發延長禁制令,警方稱任何人阻礙機場交通,可能會涉及藐視法庭。

 

6.港交所期貨交易系統發生故障,令期指需於星期四(5日)下午交易時段停市,至星期五(6日)早上恢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解釋,是由於系統軟件中出現「程式錯誤」導致,否認屬人為錯誤或破壞。他又指,港交所「披露易」網站同日受到攻擊,與停市無關。


【每日焦點新聞】05-09-2019

1.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預告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她星期四(5日)稱,保安局長會在立法會復會後正式宣布撤回,議員毋須發言或投票。林鄭月娥又表示,她公布的四項行動,是為對話提供基礎,而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在修例上的立場是理解、尊重及支持。

2.香港政府周四在報章《澳洲金融評論》上刊登全版廣告,指出香港會自行處理問題,但過程需時,政府決心以和平、理性,及合理的方法解決。廣告又強調目前香港經濟表現依然強勁,而且是安全的城市。

3.港交所電子交易系統罕有出現長時間的連接問題,包括期指在內的衍生產品交易下午兩點起暫停,收市後交易時段亦暫停。

4.日本橫濱一列載客列車星期四(5日)上午在交匯處與貨車相撞,多節車廂傾側出軌,造成1死亡逾30人受傷,當局正調查意外原因。

5.新西蘭北島周三(4日)發生的嚴重車禍,一輛載有20多人的巴士,在旅遊勝地羅托魯瓦附近公路行駛時翻側,包括中國遊客在內,最少有6人死亡,警方就車禍展開調查。


美國政府計劃從軍事建設項目資金中撥出36億美元,修建或加固美墨邊界的部分隔離牆,可能導致127個軍事項目延遲輿建。

美國國防部表示,國防部長埃斯珀周二曾致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解釋挪用資金的做法,該筆資金據報原本用作平均分配予國內外的軍事項目。

國防部稱,埃斯珀授權將挪出資金用於11個建牆項目,可能導致127個軍事項目的建設要延遲進行。

在國防部通知國會全體成員將涉及哪些地區以前,國防部官員不會說明哪些軍事項目會受影響,他們表示,通知國會的程式將於周三前完成。國防部官員還稱,受影響的領事館也將得到通知。

國防部官員表示,軍事建設項目早前已要延遲進行,但沒有取消,但埃斯珀的決定可能導致有關項目失去資金支持。,民主黨議員已誓言不會再撥出受影響的軍事項目資金。

佩洛西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擬通過法律程序挑戰特朗普政府的計劃。

佩洛西在周二晚間發表聲明表示,政府作出挪用美國軍事項目建設資金的決定不負責任,會削弱美國安全,形容令憲法蒙羞。

(華爾街日報)


《新華社》9月4日發表文章《沉重的底色與扭曲的方向——香港修例風波背後的一些社會深層根源》分析香港逃犯條例修例風波引發的民怨爆發,背後潛藏的一些香港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

《新華社》文章全文:

 

2019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席捲香港。一個初衷是向台灣移交殺人犯的「修例」法案為何能引發如此巨大的動盪?

吹開喧囂的政治泡沫,修例風波的背後有着一些香港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這些經濟民生方面的矛盾成因複雜、長期未能解決,積累成巨大的社會問題。

很多青年眼中,未來缺乏亮色

都說青年人代表未來,但在很多香港青年眼中,未來缺乏亮色。

已滿35歲的司機小鄺酷愛摩托車,每到周末都會駕駛着大功率摩托車在郊野狂奔,這時候的他豪氣勃發。但一談起未來,情緒就低落下來。「未來,我們有未來嗎?」沒有房子,與家人擠住在一起,談了多年的女友無法結婚,生兒育女的念頭早已沒有了。租房?30平方米房子月租金動輒八九千港元,小鄺每月進項不過1.5萬港元左右,如何能租?至於攢首付買房,更是想也不要想。你攢錢的速度絕對比不過房價上漲的速度。

對比一下香港房價上漲幅度和收入上漲幅度,可以看得很清楚:目前,香港不同區域、房型價格不等,但絕大多數都在每平方米20萬港元以上。而月收入呢?一位市民向記者表示:「20年前,大學畢業生就拿一萬港元了,20年過去,漲到一萬二、一萬三,這20年,物價漲了多少?算上通脹,大學畢業生實際是貶值的。」

按國際勞工組織2018年的資料,從2008年到2017年,內地的實質薪資成長率達8.2%、澳門1.6%、韓國1.2%,台灣的實質薪資成長僅0.2%,香港甚至落後於台灣,只有0.1%。而從2004年至2018年,香港房價漲了4.4倍。

正是房價高漲、薪金收入停滯,導致香港自有住房比例下降,從2003年至今,香港的住房自有率從53%下降到48.9%。這個數據的背後,是財富更加集中,是多少青年自有住房夢破滅。

像小鄺一樣,假如只活在當下,不考慮房子,吃喝、逛街、郊遊倒也不愁,只是「千萬不要去想未來」。

中產的「墜落」焦慮

中產階層一向被認為是中堅力量,是社會的穩定器。但在香港,這個穩定器正在失靈,擔憂向下墜落的「中產焦慮」在香港尤為突出。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對此有個概括叫「中產階層的基層化」,何意?「就是說,這個階層的教育水準、文化認同是中產,但實際生活已經達不到中產階層的水準,與基層趨同」。

在香港,2018年月薪中位數為1.75萬港元,公務員和教師中位數2.84萬港元,論整體收入已經相當高。但張炳良透露,他做局長時做過公務員住房的小調查,驚訝地發現,不少人買不了房子,有的甚至住在劏房(指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多個很小的居住空間)中。

就香港而言,房產,是富人的財富,是中產昂貴的門票。沒有退路的香港中產,為了獲得這張門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極高的負債、透支性的消費以及束縛性的職業生涯。所謂香港中產,就像在房子這個通道裏的沙子,隨着房價波動,在有產和無產兩端之間來回顛倒。

持續增長的高房價,將香港社會撕裂成有房者與無房者兩大對立面。沒「上車」(擁有住房)的想「上車」,「上車」的立刻變成高房價的維護者。正是各種不同利益主體的複雜糾葛,讓香港特區政府左右為難,動輒得咎。近來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為應對土地供應不足而推出的東大嶼山填海計劃,作為一計解決房屋問題的長遠方略,卻遭到了很多人的無端質疑。

上升通道狹窄,「啞鈴型」社會成型

作為一個高度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社會,香港仍有數量不少的窮人。香港社會貧富差距大、階層固化的背後,是產業的高度單一和空心化。

根據統計,2016年,香港顯示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為0.539,已大大超過危險警戒線的0.4,與部分拉美國家持平。儘管特區政府為解決貧富差距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社會福利水平與香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很不相稱。

在健康的社會裏,青年和基層人士通常可以通過就業、教育等途徑實現向上流動。但香港的社會階層卻基本固化,例如,位居富豪榜前列的人士多年未曾變化,基本都是地產商及其家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複雜,而產業空心化是青年上升通道日漸狹窄的主因之一。

在20世紀70年代香港有將近一半的勞動者是產業工人,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香港金融、航運、商貿物流、服務業興起,管理、行政、技術、金融及專業人才吸納眾多勞動力,跨入中產階層。但在隨後的產業升級中,在原有商貿、航運之外,只發展了金融、旅遊等服務業。

「科創產業沒能發展起來是香港的一大痛點,」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說,「香港金融業佔到了GDP的約19%,但只提供約6%的就業。」金融業創造財富的能力驚人,但只能吸收少數本土精英青年人,大部分本地青年沒有能力從事高端服務業,何況許多香港金融從業者更是來自海外的人才。

對於當前的局面,特區政府曾嘗試採取多種手段予以改變,但科技創新產業幾次努力,幾次夭折。這其中,反對派曾出於政治目的進行過種種無端阻撓,比如特區政府為推動創新科技發展而成立的創科局,反對派為反而反,不顧社會一再呼籲停止政治虛耗的呼聲,在立法會百般阻撓,生生拖了三年。

這直接導致香港製造業產值時至今日僅佔香港GDP的1%左右,吸納勞動力寥寥無幾。

政治爭拗持續,難題更難消解

高房價、貧富差距、青年難以向上流動。這些社會問題早已暴露,回歸22年來,歷屆特區政府也都做出過不同程度的努力。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民怨難以消解。這是修例風波一經煽動就爆發的重要原因。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田飛龍說:「回歸以來,由於多種原因,特區政府確實沒能更多地通過政策保障、民生保障合理地去解決香港的社會民生問題,導致香港有很強的內生動力將經濟民生議題政治化。」

不可否認,有些民怨確實是特區政府政策上缺乏遠見所導致的。但香港深層次矛盾之所以難以化解,既有政治架構上的互相牽制,造成施政困難;也有政府舉措失當,還有長期以來自由市場理念下,教條式執行「小政府、大市場」的理念帶來不作為的問題,而最主要的是,反對派不斷製造和挑起政治爭拗,罔顧經濟民生大局,人為製造了各種困難。

這些因素盤根錯節,再加上各種利益集團各求所好,別有用心者趁機攪局,結果問題不斷在討論,措施遲遲不能出台,時間流逝,矛盾積重難返。

典型莫過於提高房屋供應量。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了每年增加8.5萬套住房的計劃,但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下房價大跌,計劃只能取消。

考慮加大土地供應量,隨之而來的是無休止的爭議。很多人以為香港「人多地少」,但香港超過1100平方公里土地中,實際的土地開發程度為24.3%,住宅用地僅佔6.9%。在未開發的75.7%的土地中,劃做郊野公園的就佔42%,就算為環保考慮不開發,還有300多平方公里可用。但爭議多年,開發仍遙遙無期。

特別是這些年來,反對派為爭奪管治權,人為製造政治爭拗,大大增加施政成本。比如在2010年,一位香港老太受反對派所攛掇哄騙,提出港珠澳大橋影響環保的司法覆核,儘管政府官司打贏,但僅此一項,工程延宕一年多,造價增加65億港元。其他類似經濟、民生動議,不管是政策還是撥款,反對派都要使盡解數,製造各種阻撓,把立法會當政治秀場,絕不會考慮多數市民和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

香港多位政界人士對這種什麼事都幹不成的所謂「民主」深惡痛絕,在與記者的談話中,反復提及「千萬不要搞這種民主」。

誰將答對第二次考題

修例風波中,反對派借着香港近年來出現的封閉、排外思潮,拼命把內地形容成洪水猛獸。

黃晞華,一個29歲的香港青年,對社會上某些人把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不滿延伸到中央、延伸到內地十分痛心。

他忘不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給港人的驕傲,也忘不了汶川地震時血濃於水的兩地深情。對於香港社會現存的某些情緒和碰撞,他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待:「這些衝突和矛盾,我個人認為是在融合期必然發生的,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融合的時候必然面對的。」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反中亂港分子挑動排斥內地嗤之以鼻:「香港產業空心化、市場規模有限,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嗎?很多香港人眼睛只知道往西方看,但是回頭看看,看看祖國的發展,會發現更有發展機遇。」

香港經濟學會顧問劉佩瓊說:「封閉並不能帶來發展機會,現在的年輕人不理解,如果香港真的和內地隔開,會更糟糕,面對目前的經濟困境,香港需要和內地的連接更加密切、更有效,現在出現的相反的思潮實際上在把香港推向深淵。」

對祖國的發展有沒有信心?歷史老人曾經在1997年出過一次同樣的考題。在回歸前夕,一批心存疑慮的香港人,慌慌張張遠走他鄉。但最後的事實證明,他們做了人生中最為錯誤的選擇,錯過了和祖國一起發展的良機。

歷史將再一次證明,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僅僅是正義和正確之舉,更是遠見和明智之舉。希望20年以後,今天的香港青年會驕傲地回答: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每日焦點新聞】04-09-2019

1.香港局勢複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4日)發表影片講話,宣布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重申不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近日政治事件,至於監警會會加入兩名成員,包括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及前高官余黎青萍。

林鄭月娥並宣布今個月起,司局長會走入社區,期望市民在對話平台將不滿直接講出;政府亦會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學者對社會深層次問題作獨立研究和檢討,林鄭月娥指期望這四項行動,可為打破困局行出一步,以對話代替對立,為社會帶來改變。

林鄭月娥據報星期三(4日)下午,曾於在禮賓府晤人大、政協以及建制派立法會議員。

2.港股星期三(4日)午後大幅抽升,最高升1127點,升至26600點水平,恒生指數收市報26523點,升995點,升近4%,主板成交1164億港元。其中,地產股及零售股明顯造好,國泰航空及港鐵分別升逾6%及7%。

多間港媒星期三(4日)下午引述消息報道,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

4.國泰航空星期三(4日)宣布,主席史樂山辭任董事局主席及常務董事,由賀以禮接任,11月6日生效,史樂山據報因退休請辭。

5.香港消費氣氛轉差,特區政府公布進一步支援中小企業的措施,包括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中小企可申請最多貸款600萬元,最長分5年攤還,並豁免經營經驗要求,不用提交審計財務表。計劃下的企業,亦可申請未來六個月先還息不還本,本金隨後再分期歸還。

6.香港反條例運動持續,星期二(3日)晚繼續有示威者違法在港九多區聚集,包括在旺角警署外集結,警方發射多枚疑布袋彈,有人則到黃大仙違法堵路,部分示威者登上巴士離去,警方接報後,防暴警察在九龍灣登上巴士搜查,帶走多人。


香港局勢複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4日)發表錄影講話,宣布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重申不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近日政治事件,至於監警會會加入兩名成員,包括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及前高官余黎青萍。

林鄭月娥並宣布今個月起,司局長會走入社區,期望市民在對話平台將不滿直接講出;政府亦會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學者對社會深層次問題作獨立研究和檢討,林鄭月娥指期望這四項行動,可為打破困局行出一步,以對話代替對立,為社會帶來改變。

片段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港股星期三(4日)午後大幅抽升,一度升逾1100點。

其中,國泰航空及港鐵升逾7%。

恒指升至26600點水平,升幅逾百分之4。

多間港媒下午引述消息報道,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預計會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


【每日焦點新聞】03-09-2019

1.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3日)上午發表講話時,提到港澳台面臨重大鬥爭,強調凡是危害中共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危害國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等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堅決鬥爭,取得勝利。

2.路透社早前引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與商界會面時的錄音,林鄭月娥星期二(3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澄清由反修例事件開始到現在,並無向中央提出請辭,認為仍可帶領團隊幫香港走出困局,林鄭月娥又否認政府有目的地流出錄音。

3.在北京,港澳辦星期二(3日)再就香港局勢召開記者會,發言人楊光指圍繞修例事態已變質,批評少數暴徒目的是為搞亂香港、癱瘓特區政府奪取管治權,將香港變成獨立或半獨立政治實體,而「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則成為社會最廣泛共識。對於特區政府應否引用緊急法,港澳辦指,支持特區政府以一切手段「止暴制亂」。

發言人徐露穎表示,香港在止暴制亂回恢秩序後,特區政府及全體市民把國民教育及國家意識培養任務作為重要工作,是對香港下一代及香港未來最富責任的行為。

4.再有多名曾參與違法反修例運動的人士被拘捕,包括返港時於機場被捕的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彦、7.27元朗遊行申請人之一巫堃泰、及再次被拘捕的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其中,方仲賢星期一(2日)晚在旺角被警方以涉嫌盜竊被捕,星期二(3日)下午獲釋。

5.反修例運動持續,踏入全港「三罷」的連續第二天,繼續有中學生在校外籲其他人參與違法罷課。於開學日,校長曾揚言會把罷課學生名單提交教育局的大埔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校園外,一批中學生星期二(3日)早上到場聲援,警員到場後追捕學生,期間有學生被撲倒在地上受傷,口鼻都有血跡,要送院治理,警方解釋學生跌倒是由於「地面濕滑」。

6.數以百計的市民星期一(2日)晚到旺角警署外違法聚集,他們不滿警方在太子港鐵站期間的行動,防暴警察出動,驅散群眾及拘捕多人,混亂間多名記者受傷,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分別發表聲明,認為警員推跌記者,導致攝影器材受損。

7.美國加州南部一艘載著潛水客的遊艇火警,增至25人死亡,仍有9人失蹤。


颶風多利安逼近美國,已造成巴哈馬群島至少五人死亡

颶風「多利安」周一(2日)肆虐巴哈馬群島,造成至少五人死亡,數千間房屋被毀。當地預測,風暴將於周二(3日)晚至周三(4日)非常接近佛羅里達州,隨後向北移動,周三(4日)晚和周四(5日)接近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海岸,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已下達沿海疏散令。

颶風多利安周一(2日)在巴哈馬群島西北部上空徘徊,大批房屋被毀,一座島嶼斷電,不少人被迫入住臨時避難所。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稱,周一下午,颶風「基本上在原地打轉」,令巴哈馬群島持續受吹襲,至周日晚,多利安於大巴哈馬島登陸。

據預測,風暴將於周二晚間至周三危險地接近佛羅里達州,並轉為北上,沿着海岸移動,周三晚間和周四接近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海岸。

南卡羅來納州州長Henry McMaster已下達強制疏散令,周一中午開始疏散八個縣的沿海居民。疏散令也適用於獲得該州許可的醫療機構。他要求從周二起關閉縣的學校和政府機構。

周日晚,佐治亞州州長Brian Kemp下令從周一中午開始疏散六個沿海縣的居民進行。

機場和航空公司對最新的颶風預報做出反應。佛羅里達州的主要機場周一取消約500個航班。勞德代爾堡-好萊塢國際機場(Fort Lauderdale-Hollywood International)表示,於周一中午起關閉至周二中午。除邁阿密國際機場,棕櫚灘國際機場(Palm Beach International)和一些較小機場也關閉。

航空公司預計,連鎖反應導致的航班延誤和取消將持續一周。奧蘭多、亞特蘭大和夏洛特的大型機場已準備在周二取消300多班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