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灣荔枝角道發生翻車意外,一輛白色客貨車星期二(28日)早上近十一點,沿荔枝角道行駛,期間疑失控偏離行車線撞向護欄後翻側,直至衝向行人路欄杆後停下。

意外後,客貨車司機一度被困。警方調查意外原因。

網上流傳相信拍攝到意外經過的「車cam」片段中,可見客貨車失控直駛向旁邊行車線並翻側,餘勢未了下再推前至行人路欄杆停下,事發時據報一輛的士險被撞倒。


香港政府繼續就備受爭議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進行游說工作,香港總商會星期一(27日)與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會面相討,建議立法引入額外的保障措施,包括要求行政機關和法院考慮人權和人道因素、訂立更高的移交門檻等。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28日)表示,會爭取數天內,一併回應香港總商會、建制派及其他團體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建議,稱如果涉及修訂條例草案內容,政府要在下月一號前提出。林鄭月娥又指,無論她個人受到多少政治批評,修訂這條法例也要做。


日本東京附近川崎市發生持刀襲擊案,一名男子手持兩把利刀,襲擊候車的學童,導致18人受傷,其中1名女童和1名男子傷重死亡,疑兇犯案後用刀插頸,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

案發於當地星期二(28日)早上7時許,多名小學生在川崎市登戶第一公園附近的巴士站等候校巴,期間一名身穿深色衣服的男子持刀走近,刺傷多人,期間有學童高叫「好驚」,疑兇則高叫要殺人。他行兇後,再用刀刺傷自己的肩膀和頸,他當場被捕,昏迷重傷送院後證實不治。

傷者包括16名女童和2名成人,其中1名女童和1名39歲男子死亡。有目擊者表示,見到一個身穿西裝的男子倒臥在血泊中。

當地傳媒報道,疑兇年約40至50歲,警方在現場發現兩把利刀,正調查行兇動機。

早上亦在神奈川縣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傷者致以慰問。

(共同社/今日日本)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星期一(27日),出席外國領事午宴後表示,曾就《逃犯條例》修例問題,向其他領事表明議題由法律問題轉變為政治性問題,認為外國政府表達意見的方式,令議題處理適得其反,建議對方應以適當方式表達意見。


1.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去年四月立法會審議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期間,被指取走政府女職員手機案,許智峯普通襲擊、不誠實取用電腦、阻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等三項控罪全部罪成,下月十日在區域法院判刑,許智峯獲准保釋,他未決定是否上訴。

2.香港立法會審議修訂逃犯條例草案處於膠著狀態,25名立法會議員邀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修訂《逃犯條例》進行公開電視辯論,交代修訂的理據。特首辦指,議員如希望就草案內容進行務實討論,立法會仍是最合適場所,又指知道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今個月31日會加開特別會議,議員有機會討論草案及提出建議。

3.香港立法會邀請多國駐港總領事及名譽領事舉行午宴,出席者包括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卡諾、德國駐港總領事等,對於香港政府擬修訂逃犯條例,他們都沒有作回應。

4.本港星期一(27日)先後發生兩宗涉及多人受傷的交通意外,香港仔大道近洛陽街有的士早上九時許,失控剷上安全島及行人路,交通燈、護欄等設施被撞到至變型倒下,造成十人受傷,其中兩人需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一人嚴重。香港警方表示,的士司機報稱剎車系統失靈,會循司機駕駛態度、路面情況和車輛機件調查。另外,一架校巴下午三時許在灣仔撞到大廈外牆棚架,車上12名學童受傷,送院治理。

5.香港「跳馬王子」石偉雄,周日在體操世界盃克羅地亞分站成功奪得個人金牌。


泰國政府正研究對到訪的外國旅客徵收旅遊稅,預計半年後賓施,每個人不會超過100泰銖(約24港元),稅收將用於旅客的健康醫療保險及改善景點設施。

泰國觀光暨體育部常務次長Chote Trachu星期日(26日)表示,徵收旅遊稅大概要進行半年研究,主要是討論應該要徵收金額及徵收方法,盡可能對旅遊業的衝擊降到最低,定案前亦會再和旅遊業界討論。

他又表示,去年有3800萬外國旅客人次造訪泰國,若以初步規劃每名旅客徵收100泰銖,將可收到38億泰銖。


香港仔大道近洛陽街有的士失控剷上交通過路處及行人路,最少十人受傷,其中兩人需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香港警方表示,的士司機報稱剎車系統失靈,會循司機駕駛態度、路面情況和車輛機件調查。

事發於星期一(27日)早9時許,一輛的士由香港仔水塘道落斜駛往香港仔隧道方向,期間失控掃毀鐵欄剷上安全島,撞斷紅綠燈,再剷上行人路,鐵欄被撞至飛脫和完全變形,多人受傷,其中一人大量流血昏迷,附近診所派出醫護人員到場為傷者急救,警方展開調查,初步懷疑的士腳掣失靈。

警方表示,涉事70歲司機並非車主,他早上自5時15分開工,有49年駕駛經驗,其中駕駛的士約39年,而失事的士車齡約4年,原定星期二(28日)驗車。


美國阿拉巴馬州通過全國最嚴苛的無差別禁止墮胎法案後,再引發婦女墮胎權的討論。而教宗方濟各近日則重提「墮胎如買兇殺人」言論,批評任何時候都不能接受墮胎。有德國官員譴責有關言論,認為「絕對不能接受」。

方濟各當地星期六(25日)出席一個梵蒂岡的反墮胎會議時聲稱,反墮胎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人權問題,形容墮胎等同聘用殺手解決問題。他又嚴厲指責產前檢測以決定是否墮胎的做法,他認為,即便注定在出生時或之後死亡的嬰兒,也應該在子宮內接受治療,醫生亦應協助孕婦生產,

他指,照顧這些身患重病的孩子,可以幫助父母親緩解悲傷,不要把它當作是種損失,而是在道路上往向前邁進。他呼籲醫生和牧師,幫助這些婦女可以支撐到預產期而非墮胎。

中美洲國家存在少女早孕問題,天主教會曾被批評拒絕在校內進行性教育,或灌輸不正確性觀念。墮胎一直被教徒視作罪行,教宗方濟各過去一直對墮胎持強硬立場,去年已曾以「買兇殺人」形容墮胎,亦曾引起德國官員及當地醫學界的強烈反彈。

(DW/紐約時報)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六十三集:香港設計委員會(一)

鳴謝:香港設計委員會

 


加強解說釋除疑慮 冀立法會理性處理
獲評全球最開放經濟 展示國際對香港信心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繼上兩星期我在網誌重點解說政府提出的《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後,政府團隊全面加強向社會解說《條例草案》在打擊逃犯的目的和條文的內容,並強調:

「八不移交」:即(1)不符合「雙重犯罪」不移交﹔(2)政治罪行不移交﹔(3)因種族、宗教、國籍或政治意見而被檢控不移交﹔(4)缺席情況下被定罪不移交﹔(5)一罪不能兩審﹔(6)不能增加移交命令以外的控罪,否則不移交﹔(7)不能移交至第三方﹔(8)死刑不移交。

「九罪剔除」:即個案方式移交不處理九項罪類,涉及(1)破產法或破產清盤法﹔(2)公司法﹔(3)證券及期貨交易﹔(4)知識產權﹔(5)環境污染﹔(6)貨物進出口或國際性資金移轉﹔(7)非法使用電腦﹔(8)課稅或關稅﹔(9)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

涉及的罪行定於刑罰在三年監禁以上,並在香港可循公訴程序審訊。

全面的人權和程序保障,包括:(1)法律代表﹔(2) 法律援助﹔(3)人身保護令(可上訴至終審法院)﹔(4)酷刑聲請(可上訴至終審法院)﹔(5)向法庭申請釋放的權利﹔(6)上訴(可上訴至終審法院)﹔(7) 司法覆核(可上訴至終審法院)。

政府亦可因應個別個案移交安排的需要,要求請求方作出額外保證,例如律師代表、家屬探望、醫護照顧等。

所有移交要求會受到行政機關及法庭嚴格雙重把關。

修例建議絶不會影響現行簽訂的長期協定的安排。

我們務求能澄清公眾誤解,增加了解、釋除疑慮及消除不必要的恐懼。

上星期我與外國商會講解《條例草案》,進行了深入及坦誠交流,部分與會者在了解實情後,明確表示認同和支持修例的決定,認為能彰顯法治。特區政府會繼續與不同界別的團體磋商,全力破解疑惑。

另一方面,我們感到非常遺憾,自從立法會內務委員在4月12日決定成立法案委員會以來,至今已經幾個星期仍未能選出主席,這是令人費解,前所未見的。政府一直積極配合法案委員會運作,每次會議都有官員準備出席會議,期望在委員會上與議員交流互動,但委員會的過去會議中,出現史無前例的混亂情況,甚至出現嚴重的爭執和衝突場面,有議員因此受傷(事件簿見附件)。

鑒於委員會已經無法正常運作,立法會面對前所未見的嚴重困局,經審慎考慮後,政府實在迫不得已才作出艱難決定,提出將《條例草案》在6月12日的立法會大會會議上恢復二讀辯論。政府並非刻意繞過法案委員會,而是迫於無奈下的選擇。

事實上,政府一直希望法案委員會履行憲制責任,就行政機關提出的《條例草案》進行審議。但由於現在法案委員會的運作陷於僵局,政府一直沒有機會在法案委員會向議員解釋《條例草案》內容,因此政府不得不提出恢復《條例草案》二讀辯論,打破僵局。我期望議員能夠理性務實展開討論。

正如我在較早前指出,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也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石。香港自回歸以來,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法治和司法獨立獲《基本法》全面保障。香港的司法獨立在亞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八。法治能夠有效維持社會秩序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香港特區的終審權屬於香港終審法院,終審法院可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法官參加審判,他們的加入彰顯了香港的司法高度獨立。曾於2012至2018年出任英國最高法院法官的岑耀信勳爵(Jonathan Sumption),剛獲行政長官委任為香港終審法院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勳爵獲任命後,終審法院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非常任法官增至15人,包括來自英國、澳洲及加拿大的傑出法官。

另一重要發展是,英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於上周公布2019全球經濟開放指數,香港名列前茅,被評選為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的首位,而第二及第三位是新加坡和荷蘭,英國和美國則分別排於第七及第九位。指數統計全球157個經濟體,按經濟的開放程度排名。

顯而易見,國際司法界和國際投資者均對香港的司法和經濟制度充滿信心。多年來,香港獲取佳績是由於香港對維護自由市場原則的堅持,亦展示香港在司法獨立和法治方面的成功。要維持香港的優勢,我們必須持續努力,確保香港繁榮穩定、城市安全和法治完善。

 

附件:事件簿

2月15日:政府諮詢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
4月3日: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作首讀及二讀,立法會其後交付內務委員會處理﹔
4月12日:內務委員會於將《條例草案》交付法案委員會進行詳細審議﹔
4月17日及30日:法案委員會舉行首兩次共4小時的會議,由涂謹申議員主持法案委員會,均未能選出主席﹔
5月4日:內務委員會的4小時特別會議上,同意向法案委員會提供以下指引:「由該法案委員會委員石禮謙議員決定該法案委員會會議的日期、時間及地點,並在會議上按照《內務守則》附錄IV 第4 至12 段的選舉程序負責主持該法案委員會主席選舉,直至選出主席為止。」﹔
5月6日:政府接獲立法會秘書處的通知,原定於同日舉行的法案委員會會議將改期至5月11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舉行。涂謹申議員於同日(5月6日)召開並主持了一個指稱為「法案委員會」的會議,並在該會議上獲選成為主席﹔
5月11日:石禮謙議員按內務委員會指引舉行會議。涂謹申議員則在同一地點並較石議員指示的會議時間早30 分鐘召開另一會議。當石議員嘗試主持會議時,出現嚴重的爭執和衝突場面,有多位立法會議員受傷。石議員未能主持法案委員會的主席選舉﹔
5月11日:政府接獲立法會秘書處的通知,下一次的法案委員會會議將於5月14日上午8時30分至10時15分舉行。涂議員當天在同一地點並較相關會議時間早15分鐘召開另一會議。當石議員於約8時30分開始主持會議時,再次出現爭執和衝突場面。法案委員會再次未能在會議中選出主席﹔
5月14日:石議員致函內務委員會主席,匯報最新發展,並就未來路向尋求意見﹔
5月16日:八名議員(兩邊不同意見的代表各有四人)於進行會面以解決僵局,但雙方仍然存在嚴重分歧﹔
5月17日:內務委員會於討論石議員尋求意見的請求。議員在內務委員會2個小時的會議上提出非常不同和相反的意見,並未能就未來路向作出決定。內務委員會主席邀請委員就未來路向於5月21日下午5時前提交書面建議﹔
5月24日: 內務委員會討論《條例草案》審議工作的未來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