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參選鄉郊代表的提名,被選舉主任裁定無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月4日)在出席並參與行政會議前表示,選舉主任是按香港法律,即《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行使權力,她又指政府無意處理朱凱廸的立法會議員資格。

2.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參選鄉郊代表的提名被裁定無效,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梁美芬星期二(12月4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建議,政府考慮修改各選舉條例,包括區議會及選舉委員會,列明候選人不可鼓吹港獨及自決。對於何以朱凱廸參選立法會時無出現問題,梁美芬則認為,兩名不同選舉的選舉主任,可以有不同看法。

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沈春耀到香港,出席星期二(12月4日)舉行的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他指國家憲法效力覆蓋全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而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有如「母子法」,把兩者分割或對立都不準確,只有正確認識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保證一國兩制在香港行穩致遠,他又指絕不容許任何人危害國家主權安全。

4.青衣長青公路上周五(11月30日)清晨發生的嚴重車禍,一輛前往機場的旅遊巴撞向一輛停在路上的故障的士,當時造成三十多人死傷。涉事的旅遊巴司機被搶救四天後,延至星期二(12月4日)不治,令死亡人數增至六人。

5.法國的「黃背心」反加燃油稅示威浪潮踏入第三星期,並蔓延至百多個校園,至今造成4死200多人受傷,單是上星期六(12月1日)在巴黎的衝突,就有最少400人被拘捕,363人仍被當局扣留。當地媒體報道,政府正計劃暫緩執行增加燃油稅政策。

6.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涉嫌賄賂非洲官員案,何志平決定不出庭自辯。案件將提前於香港時間星期三(5日)早上結案陳詞,可能最快同一天會有裁決。


法國的「黃背心」反加燃油稅示威浪潮踏入第三星期,並蔓延至百多個校園,至今造成4死200多人受傷,單是上星期六(12月1日)在巴黎的衝突,就有最少400人被拘捕,363人仍被當局扣留。當地媒體報道,政府正計劃暫緩執行增加燃油稅政策。
在巴黎,有示威者向警車縱火。
巴黎上星期六(12月1日)多處被縱火,數百人被拘捕。

全國的主要城市都有爆發示威,並演變成騷亂,造成市面嚴重受損毀,其中巴黎的示威者襲警、向警車及六幢大樓縱火、又肆意破壞商店,警方需施放催淚氣體驅散。法國內政部國務秘書努涅斯指,現時沒有討論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阿根廷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後,隨即返國處理及延遲外訪行程,又到巴黎市中心視察騷亂現場。馬克龍隨後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指示部長與示威者展開談判。

當地政府星期一指,自示威開展以來,酒店預訂率減少一成五至兩成,不少商人都擔心,示威會打擊聖誕節及元旦旺季的營業額。

(英國廣播公司/法國24)

 


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參選鄉郊代表的提名,被選舉主任裁定無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月4日)在出席並參與行政會議前表示,選舉主任是按香港法律,即《鄉郊代表選舉條例》第24條行使權力,她又指政府無意處理朱凱廸的立法會議員資格。


 

寒流即將來襲,香港天文台星期二(4日)預測,一股清勁至強風程度的偏東氣流會在星期三及星期四影響廣東沿岸,預料與一道冷鋒相關的強烈東北季候風會在星期五及周末期間影響華南,該區包括香港在內的氣溫會顯著下降,其中星期日,天文台預測香港最低氣溫12度。

香港天文台又指東北季候風會在下周初持續影響廣東,並帶來寒冷有雨的天氣。


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參選鄉郊代表的提名被裁定無效,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梁美芬星期二(12月4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建議,政府考慮修改各選舉條例,包括區議會及選舉委員會,列明候選人不可鼓吹港獨及自決。

對於何以朱凱廸參選立法會時無出現問題,梁美芬則認為,兩名不同選舉的選舉主任,可以有不同看法。


國際銳評評論員

 

12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舉行會晤。根據會晤後披露的消息,雙方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雙方將用90天時間加緊磋商,達成協議,取消今年以來互相加徵的關稅,如果達不成,美方很可能會繼續升級貿易戰。

怎麼看待這個會晤成果?首先,當然是中美兩國元首給不斷升級的經貿摩擦踩了刹車,使得中美貿易戰進入「休戰」狀態,為雙方磋商解決問題提供了指導,爭取了空間,其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也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雙方經貿團隊將要開啟新一輪的鬥智鬥勇,這個過程注定複雜艱難。

中美為何能「休戰」?主要是因為8個多月的貿易戰,令雙方都付出了代價。在今年3月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之初,美方以為貿易戰很容易打贏。但是8個多月來的事實表明: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有雙輸。統計資料顯示,美國10月貨物貿易逆差達到77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通用汽車11月底宣佈關閉全球7家工廠(其中包括4家美國工廠,但不包括中國工廠)的決定,令美國政府倍感壓力與失望;與此同時,美國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FDI)竟然跌至負82億美元,為2015年初以來的首次,而在2017年,美國吸收外資達到275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顯然,貿易戰並未幫美國實現縮小貿易逆差、工作和資金回流等目標,反而進一步加劇美國經濟的風險。貿易戰,還能打得下去嗎?人們注意到,特朗普總統在10月14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稱中美之間發生的不是「貿易戰」,而是「小衝突」,並說他正考慮給這個「小衝突」降溫。

現在,中美兩國元首給經貿摩擦按下「暫停」鍵,對雙方來說,都是明智和有利的選擇。接下來,雙方經貿團隊要是能落實元首共識達成協議的話,那對中美來說無疑都是好事。否則,中美恐將重新開啟新一輪貿易戰,給兩國和世界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未來三個月,對中美都很關鍵。

但坦率地說,三個月的磋商時間,相對於中美經貿摩擦的複雜性而言,確實是時間緊、任務重。針對美方提出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合作、市場准入、非關稅壁壘等,中方總體態度是:符合中國改革開放方向的,就是未來三個月磋商當中的一些重點議題。同時,中方也向美國提出了自己的嚴正關切,美方對此也作出了回應。不過,在實際談判中,圍繞著每個具體問題,雙方必定都少不了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再考慮到美國經濟團隊內部的分歧、美國國內複雜的政治環境,以及美方態度曾經出現反覆,這些因素融在一起,可以想像接下來三個月的磋商過程將很艱難複雜,甚至不排除出現反覆。

但是,不管談的結果如何,中方都會從容淡定地應對。作為貿易戰被迫反擊的一方,中國的態度一直堅定明確:對於貿易戰,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堅定地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8個多月來的實踐,幾輪高級別磋商,已經證明中方的決心與信用。

在未來三個月,中方會一如既往地從維護兩國共同利益和世界貿易秩序大局出發,盡最大努力與美方溝通,朝著取消關稅的目標努力。但同時,中方也會保持平常心,對磋商結果既不過分樂觀,也不盲目悲觀。因為通過8個多月與美國的過招,中國更加成熟了,更加明白「反擊貿易戰,關鍵是辦好自己的事」這個硬道理。現在,中國正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這既是對過去的紀念,也是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新起點。在此過程中,中美雙方只要都能堅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真誠地進行磋商,妥善處理分歧,相信會解決自身的經貿關注,實現雙贏。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許曉暉星期一(3日)逝世,終年44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她英年早逝,深感惋惜和難過。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悼詞,指許曉暉多年來盡心服務香港市民,在擔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期間,致力推動公民教育、地區及社區關係、文化、康樂及體育等工作。林鄭月娥又指她待人以誠,熱愛文化藝術,並重視與業界溝通,深得政府內外和她共事的人尊敬,離開政府後仍然繼續服務社會,包括於本年三月起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限公司董事局成員。

來自銀行界的許曉暉,2008年加入香港特區政府,為政府擴大政治委任制度後的首批副局長,出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九年。


1.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參選鄉郊代表的提名被裁定無效,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認為,鄉郊代表也要擁護香港《基本法》,她又指,選舉主任的裁決是根據選舉條例,而非香港《基本法》。

2.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許曉暉星期一(3日)逝世,終年44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她英年早逝,深感惋惜和難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悼詞,指許曉暉多年來盡心服務香港市民,在擔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期間,致力推動公民教育、地區及社區關係、文化、康樂及體育等工作。林鄭月娥又指她待人以誠,熱愛文化藝術,並重視與業界溝通,深得政府內外和她共事的人尊敬,離開政府後仍然繼續服務社會,包括於本年三月起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限公司董事局成員。來自銀行界的許曉暉,2008年加入香港特區政府,為政府擴大政治委任制度後的首批副局長,出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九年。

3.一名香港女子今年二月在台灣遇害案件。過去曾三次向香港政府提出司法互助請求均未獲回應的台灣士林地檢署,向疑涉案的香港男子發通緝令,並請求香港政府將他遣送至台灣。香港律政司不評論個別案件。

4.日本北海道一個正興建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地盤,有11名中國工人涉嫌違反出入境條例,被當地警方拘捕,另外地盤宿舍內46名中國工人失蹤。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三十八集:香港印刷業

鳴謝:中編印務集團


美國前總統老布殊當地星期五(31日)逝世,享年94歲。布殊兒子、前總統喬治布殊發表聲明,指父親布殊離世,全家族深感哀悼。

剛於四月經歷喪妻之痛的老布殊,早前因敗血症入院,五月初出院,至五月尾因血壓一度持續下降再被送院,一星期後出院。有美國媒體認為是喪妻之痛,令老布殊大受打擊所引發。

老布殊近年健康欠佳,除受到柏金遜症困擾,需要輪椅代步,更多次因呼吸系統疾病經常出入醫院,其中2012及2017年更入住深切治療病房。

美國歷史上出現過兩位布殊總統,為免混淆,較年長的一位被稱為老布殊。

老布殊為美國第41任總統,也是第43任總統喬治布殊的爸爸。他在1989年至1993年在任總統,但競逐連任時不敵民主黨的克林頓。

老布殊1924年出生於富裕家庭,年輕時參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軍機機師。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棄商從政以來,當過眾議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然後到中國任駐華聯絡處主任,離任後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副總統、以至總統,成了白宮的主人。而老布殊最為熟悉的政績,莫過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

1990年中東局勢緊張,當年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揮軍入侵石油資源豐富的鄰國科威特。曾打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當時最年輕海軍飛行員的布殊發揮軍人本色,組織三十幾個國家的聯盟,開打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聯軍在1991年1月展開「沙漠風暴行動」,密集式攻擊,重創伊軍,戰事打了一個月,伊拉克就同意停火,撤出科威特。

不過老布殊任內經濟轉差,他被指處理不當,成為他競選連任的死穴。

(美國霍士5亞特蘭大/T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