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研發出全球首個智慧地址門牌系統,除有助用家得悉所在的精準位置,亦有助緊急救援人員迅速找到案發地點進行拯救。
訊號受高樓大廈阻擋及干擾下,全球定位系統經常難以發揮準確導航功能,室內更幾乎全無用武之地。
港大研發的新系統屬於一種傳感設備,主要以低功耗的藍牙無線傳輸運作,可安裝於建築物、商店或辦公室內,提供獨有的智慧地理編碼地址, 用家只要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連上有關裝置,即可得悉自己的正確位置,儘管身處室內也不致出現太大誤差,遠比目前廣泛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統準確,有助消防員、救護人員等更精準找到位置。
此外,系統又可配合其他裝置,協助尋找泊車位置、方便機場為乘客導航及通知登機閘口變更等。
港大冀把系統應用範圍擴展全港
系統由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研發,團隊稱,每個裝置成本大約50港元,以一個佔地三萬平方米、設有300間商舖的商場為例,系統安裝成本約需70萬港元,相信大型物業管理公司能夠應付,正就系統申請國際專利。他們稍後會研究,先在港大校園及大型商場內應用新系統,長遠希望擴大應用範圍至全港所有公用地方。
關注北韓動向的美國智庫網站「38 North」發布衛星圖片,顯示北韓已開始拆除一個曾協助研發彈道導彈技術發射場的主要衛星發射設施,意味北韓為落實美朝峰會的無核化共識踏出第一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韓領袖金正恩自6月12日在新加坡歷史性會晤後,北韓媒體一直未有再提及兌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的實質行動。
攝於7月20日及22日的衛星圖片顯示,北韓近期開始拆除位於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的西海衛星發射場的火箭引擎測試台及旁邊一個相信用作組裝火箭的建築;該網站的分析認為,北韓可能於兩星期前開始拆除,又指設施對北韓研發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關係重大,認為拆除行動是北韓為建立互信採取的重要措施。
西海衛星發射場曾助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北韓曾利用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搭載衛星的火箭,去年成功試運液體燃料引擎,隨後更利用引擎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據報射程可遠及美國,領袖金正恩亦有前往視察。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指,北韓領袖金正恩於美朝峰會期間,答應關閉一座導彈設施,但沒提及確實地點。有美國官員確定,金正恩所指的設施是西海衛星發射場,但有關言論一直只聞樓梯響。美國有傳媒曾引述華府官員,指特朗普曾私下對北韓的無核化進程感到挫折,但特朗普7月21日表示,「滿意」北韓的進展。
內地龍頭疫苗企業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所生產的嬰幼兒百白破疫苗,被揭效果不達標,公司涉案的15人被拘捕,包括5名高層。

微信公眾號「長春新區公安」7月24日指,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高某芳等15名涉案人員,因涉嫌刑事犯罪,被長春新區公安分局依法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露,港府即將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企業提供更多的稅務減免,相信有助鼓勵創科企業發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7月20日到訪深圳,參觀當地科技企業,並與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會面。林鄭月娥透露,目前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科技創新園已完成規劃程序,進展順利,還將拿到7億港元幫助開展前期工作。她強調,將爭取在2021年初將園區首塊土地用來建設研發中心等工程。
林鄭月娥在17日召開的「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亞洲峰會」與福布斯媒體內容總監Randall Lane 的對話中表示,香港未來將著重從醫療、人工智能、金融、智慧城市等四方面發展科技,向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邁進,為全亞洲年輕的科技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受訪人士指,香港擁有眾多一流人才、科研機構和科研成果,完善法律及知識產權保護製度,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水平學府支持,加上信息流通自由,發展科創的配套條件得天獨厚,但受制於土地不足、市場狹小、生產鏈不完善等問題,導致香港科研成果的轉化較難、孵化培育科技類初創企業動力不足。他們認為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升級為國家戰略的「東風」,香港有機會將自身的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與大灣區內其它城市資源互補,在全面提升本土科創水平、加速科技產業發展的同時,將自身科技創新力量納入到國家創新體系和創新實力之中。
港府減稅助發展創科
香港的低稅率和簡單稅制,多年來受廣大創業者、投資者青睞。林鄭月娥在17日的對話中指出,要培養年輕人具備企業家精神及創造力,政府認為減稅是必要措施,因此今年4月起,香港實行兩級制利得稅率,降低法團及非法團業務首200萬港元應評稅利潤的稅率,分別為8.25%和7.5%(有別於以往的16%及15%)。
此外她透露,政府即將出台相關法案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企業提供更多的稅務減免,目前法案正在立法會審批過程中,法案實行後,企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支出將有機會獲得大幅度的稅收減免。 (第一筆200萬港元減免300%,剩餘金額減免200%)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出席17日的峰會時公佈,在港初創公司去年同比增長16%,現時有逾2200間初創企業駐紮在港,他表示香港提供絕對營商優勢,包括優良地理位置、自由經濟、公平營商環境等,香港政府亦會以減稅等措施支持初創企業,吸引更多公司選擇在香港發展。
近年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佔地區GDP的比重徘徊於0.73%左右,與新加坡、南韓、內地相比,特區政府對於科研的投入仍較少。為此,特區政府已提出五年內將科研投入佔GDP比重升至1.5%,以及新增500億港元發展創科產業等。
「香港為我們提供非常好的科研環境,在這裡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設備都是全球頂尖水平。」7月17日,香港本土首家被投資的技術驅動型公司有光科技CEO溫豪夫博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光科技為人工智能公司,主要方向為方言的處理及分析,現在推出的人工智能客服錄音質量檢測系統,能夠幫助企業自動識別、分析、檢測數量眾多的對話錄音數據。溫豪夫介紹,有光科技整個團隊都是技術和科研背景出身,大部分來自香港大學,而香港大學也為公司早期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提供了完善的設備和條件。成立不足3年的有光科技,現已擁有包括香港電力公司及內地和印尼等地的六間大型機構客戶。
「感覺近幾年來香港對科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從事到科研創新的產業中來,相信會有更多像我們一樣的技術型驅動公司在這裡得到更好的發展。」溫豪夫表示。
加強與深圳全面合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廣東省正配合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方案,加快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將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承載區。 「科技創新」成為深港合作項目清單中最核心的「標籤」。
「今年香港特區政府已在財政預算案中預留500多億港元支持創科發展,其中的200億港元將專門用於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基建和首期工程。我相信,未來幾年香港和深圳的創新科技合作將會大步向前走。」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7月5日舉行的「2018前海合作論壇」上透露。
林鄭月娥在20日的到訪深圳期間,實地考察深港國際中心項目的規劃建設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位於龍崗大運新城的深港國際中心將從科創教育改進、科創人才培養等方面打造深港兩地人才聚集區,推動香港資本、市場和管理優勢,與深圳區位、政策和成本優勢相結合,打造粵港合作示範區。其中,深港青年創業合作中心將成為深港國際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配套科技創新體驗中心、粵港澳直通車服務中心和國際社團交往中心等設施,搭建深港兩地創新合作重要服務平台。深港國際中心已於今年3月舉行開工奠基儀式,目前正按計劃推進中,將於年內實現開工建設。
林鄭月娥在訪問中表示,深港兩地要發揮優勢互補,加強合作,深港國際中心將成為粵港合作標杆項目,將成為香港產業創新落地深圳的重要平台。
據深圳市政府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高校已在深設立72個科研機構,聯合培養人才9211名,轉化成果及技術服務269項。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研究院副院長丁寧7月17日受訪時表示,近來香港高校與深圳的產業合作越發密切,取得一系列成果,催生大疆創新、商湯科技等一大批獨角獸企業。就在今年6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騰訊AI Lab機器智能聯合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京東集團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也相繼成立。
丁寧指出,香港高校的科研資源可以通過在深圳聯合實驗室的方式與龍頭企業的產業需求直接對接,而這些企業也能為實驗室提供充足的資金、研發設備方面的支持,是大灣區框架下「香港研發-內地轉化」的嶄新嘗試,相信未來能在產學研結合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溫豪夫受訪時指出,香港市場過於狹小,目前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速度相對較低,因此有光科技正在考慮在深圳或珠海設立新的研發中心,搭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快車」將自身的科研成果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今年6月底,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深圳市「深港創新圈」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擴大了「深港創新圈」計劃項目類別,且新增類別允許資助資金跨境使用,以促進科研資金便利流動,旨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加速融合。
「這對我們這些科創企業來說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溫豪夫表示,「希望未來香港和深圳能有更加緊密的合作,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能進一步無縫對接流通,屆時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高地。」
23-07-2018
1.內地長生生物科技所生產的兩款疫苗,被揭發不及格及造假,其中「百日咳、白喉及破傷風」疫苗約25萬支問題疫苗已流出,當局相信21.5萬兒童已接種,有內地網民討論前往香港接種疫苗。本港兒科醫生李家仁23日稱,有關接種疫苗的查詢未有因此增多,相信香港衛生署掌握新生嬰幼兒數據,會有充足供應,不會影響一般接種。至於會否影響本港私營醫療市場的疫苗供應,則要視乎藥廠供應,認為沒必要採取「港人優先」接種的措施。
2.內地長生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疫苗先後被揭發不及格和造假,總理李克強批示,要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交代,又嚴厲批評事件突破道德底線。他又要求國務院派出調查組,徹查所有疫苗生產、銷售等全流程、全鏈條,查清事實真相,不論涉及到哪些企業、哪些人,都堅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並要依法嚴懲不法分子及嚴厲問責監管失職瀆職行為。
3.有本港政黨稱接獲消息人士投訴,指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月台層板,有部分鋼筋未有與垂直連續牆連接。該政黨引述消息人士早前向他們展示的相片,顯示紅磡站工地最少兩至三條連接月台層板,及垂直連續牆的鋼筋未有扭入螺絲帽,未知後來有否被修正。他們認為,港鐵紅磡站接連被揭有工程問題,單由港鐵委託第三方進行荷載測試不足夠,建議拆除部分牆壁,抽驗最少5%垂直連續牆鋼筋螺絲頭的接駁情況,釋除公眾疑慮。
4.一名44歲男子22日(星期日)在香港離島大嶼山玩滑翔傘期間,懷疑遇上強風後失蹤,搜救人員偵測到失蹤者手機發出的訊號,決定按位置擴大搜索範圍,至數公里外的芝麻灣一帶及附近海面。
5.香港保安局根據本港警方建議,考慮引用《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根據《社團條例》,香港保安局局長是按社團事務主任建議禁止社團運作,社團事務主任正是香港警務處處長。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強調,任何團體如涉及違法行為,警方都有責任調查,他又指,香港警方尊重市民的結社自由。
6.香港天文台23日下午三點四十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天文台表示,有一熱帶氣旋在香港約800公里內,可能影響本港,預料會在午夜前後最接近本港,其外圍雨帶會間中影響香港,離岸海域及高地吹強風,但預料本港普遍吹強風的機會不大,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機會偏低。
7.明年舉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選舉管理委員會建議,更改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及名稱臨時建議,共新增21個民選議席。其中建議新增的議席,以位於新界西的元朗區佔最多,有4席;至於九龍東的觀塘、及新界的沙田區則分別增加3席,區議會總議席數目將增至452個,選管會同時建議重劃128個選區,選管會強調,絕對沒有考慮政治因素。選管會23日起展開為期三十天的公眾諮詢。
內地長生生物科技所生產的兩款疫苗,被揭發不及格及造假,其中「百日咳、白喉及破傷風」疫苗約25萬支問題疫苗已流出,當局相信21.5萬兒童已接種,有內地網民討論前往香港接種疫苗。有本港兒科醫生23日稱,有關接種疫苗的查詢未有因此增多,至於會否影響本港私營醫療市場的疫苗供應,則要視乎藥廠供應,相信沒必要採取「港人優先」接種的措施。
國家藥監局根據線索調查後,揭發吉林長春的長生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瘋狗症疫苗時,生產和產品檢驗紀錄造假,又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需全面回收。長生生物上周再證實,旗下「百白破疫苗」在「效價測定」檢驗中不符合標準,被評為劣藥。
國家總理李克強22日(星期日)深夜作批示,要求國務院派出調查組,徹查所有疫苗生產、銷售等全流程、全鏈條,盡快查清事實真相,不論涉及到哪些企業、哪些人,都堅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並要依法嚴懲不法分子及嚴厲問責監管失職瀆職行為。
內地網傳到港打疫苗攻略 有網民稱有計劃到港接種
內地社交網近兩天相繼流傳「到香港打疫苗攻略」,提供接種疫苗服務的診所種類、醫院交通、路線、所需證件和注意事項等資料。有網民直言「有同事」已訂下如何到香港為「寶寶」接種疫苗的計劃,也有保險經紀及銷售人員在網上,聲稱可提供本港接種疫苗的資料,籲有需要人士「聯絡」。




港兒科醫生料事件不影響本港疫苗供應
雖然本港嬰幼兒主要在香港衛生署接種同類混合疫苗,但亦有部分家長、成人和長者會選擇到私家診所或私營醫院補種疫苗,香港兒科醫生李家仁指,本港沒有入口涉事藥廠的疫苗,雖然本地疫苗供應有限,但香港衛生署掌握嬰兒出生數據,母嬰健康院理應有足夠供應,他相信事件不會影響本港疫苗供應,但難料個別私家診所或醫院會否因此加價。

醫生:內地人到港接種疫苗做法不切實際
至於事件對內地嬰幼兒的影響,李家仁醫生稱,認同內地家長難免會擔憂,但由於內地沒有詳述疫苗哪方面出問題,難以評估對已接種疫苗兒童的影響,亦難以斷言可能受影響的兒童是否需要補打,相信內地當局會作適當處理,包括為他們檢驗相關抗體數目,認為到香港接種疫苗的做法不切實際。
國家免疫程序指兒童需注射四次「百白破疫苗」
百日疫苗主要接種對象為3個月大至6歲的兒童,香港衛生署指兒童於出生後的2、4、6個月後,必須接受基本注射,至年滿18個月、6歲、12歲再接受加強劑。內地方面,國家免疫程序指,「百白破疫苗」需接種4劑次,分別於3、4、5月齡和18月齡各接種1劑次。
內地傳媒翻舊帳,揭發涉事的長生生物科技公司早有前科。去年十月,當局發現該公司生產一款兒童用的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不及格,惟事隔九個月,至上星期四才公布處罰決定,包括沒收公司庫存的問題疫苗,及罰款340多萬元人民幣。
內地有傳媒形容,長生生物是疫苗龍頭企業,把今次事件嚴重程度,與十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相提並論;又指公司自2002年以來,多次賄賂安徽、河南等地的醫院及防疫部門。
徐實 資深生物製藥專家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長生生物的疫苗事件引爆輿論焦點:因內部員工舉報,長生生物遭藥監部門立案調查並收回藥品GMP證書,責令停止生產狂犬疫苗。而這不過是掀開了黑幕的一角,很快長生生物又被曝出更大的醜聞:2017年生產的25萬支「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簡稱「百白破」)檢驗不符合規定,這25萬支疫苗幾乎已經全部銷售到山東,庫存僅剩186支。也就是說,有近25萬支疫苗已被注入兒童的體內!一時間全國上下群情激憤。
我們不禁要問,長生生物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膽量?為什麼長期以來拿千萬人的生命當兒戲?其實這絕非偶然現象。冷靜思考一下,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中國私企違法經營的成本極低,而違法行為的潛在收益遠高於違法成本。這才使得許多中國私企鋌而走險,而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
就拿長生生物的百白破疫苗來說,吉林省藥監局於2017年10月對長生生物處以344.29萬元的罰款。可嘆的是,我國某些法律法規的制訂者,對於錢的概念恐怕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以致他們以為「相當於銷售額的3倍罰款」就已經是一筆巨款了,對資本市場完全沒有概念。長生生物現在是高俊芳家族絕對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隨便減持一點股份就可以套現幾個億。 344.39萬元的罰款,對長生生物來說簡直九牛一毛,更談不上任何懲戒作用。由此可見,我國許多法律法規確實需要與時俱進了。
雖然歐美藥企也有生產事故和產品安全問題,但整體上要比中國私企少得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歐美髮達國家的市場監督處罰力度更大,再加上司法制度的共同作用,導致藥企的違法成本很高。英美法系的侵權責任法支持集團訴訟(Class action),這對藥企來說絕對是避之不及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集團訴訟是指一個或幾個人為了多數人的共同利益,代表他們向法院起訴,法院的判決對全體產生法律效力的訴訟制度。與單獨提起訴訟相比,集團訴訟可簡化訴訟程序,節約時間和費用,並且對由共同的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引起的案件進行統一審理。集團訴訟的判決具有直接擴張的效力,所有未表示退出的當事人都適用該判決【1】。
這意味著,在有關藥品和醫療器械質量問題的訴訟中,只要少數受害者勝訴,所有的受害者都會自動得到賠償。這種集團訴訟,即使大型藥企也招架不住。歷史上一個很著名的案例是,默沙東生產的解熱鎮痛劑Vioxx因為引發許多新血管系統不良反應,遭到美國患者的集團訴訟,迫使默沙東於2004年將Vioxx做退市處理。而且默沙東預判很難扳回官司,與其輸得極為難看、名聲掃地,還不如主動尋求和解。所以,在2017年11月,默沙東宣布將拿出48.5億美元尋求與47000名患者的和解【2】。
然而,中國現行的民法並不支持集團訴訟,以致藥物受害者在藥企面前處於絕對弱勢地位,很難通過合法途徑獲得適當的補償。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是中國乳協協調有關責任企業出資籌集了總額11.1億元的嬰幼兒奶粉事件賠償金,並不是民事訴訟的結果。長生生物的25萬支問題疫苗,如果放在歐美髮達國家,賠償金額將是天文數字。痛定思痛,必須承認,我國法制不夠健全客觀上導致了長生生物等不法藥企的肆無忌憚。
中國私企違法成本低,並不限於醫藥行業,而是多個行業的普遍現象。在這裡我們應該探討一個並不那麼遙遠的案例。
2008年,襄汾縣「9·8」尾礦潰壩重大責任事故導致254人死亡,省長孟學農由此引咎辭職。此後山西省政府開始對私營煤礦進行強行國有化,2010年以後,礦難頻發的狀況就得到了根本的扭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立竿見影的轉變?這是因為私企和國企的管理者對於風險和收益有著完全不同的觀念。
在煤老闆看來,投入安全生產建設的每一元錢,都如同從自己腰包裡掏出來的利潤;而用於安全生產建設的投資,不見得有直接的經濟回報。反過來說,即使不在安全生產建設方面投資,礦難也是小概率事件,不至於天天都出人命。只要死的礦工不算太多、夠不上「重大事故」,賠點錢也就「擺平了」。按照當時一條命8-10萬元的「價錢」推算,礦上就算一年死掉10個人,賠償總額也不過百萬元,這個金額遠低於安全生產建設和升級所需的上千萬元投資。所以,煤老闆的算盤就是——違法生產的收益遠高於風險,應當有水快流,開工一天就先掙一天的錢。
為什麼山西對煤礦進行國有化之後,礦難很快就消失了?因為國企一旦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或質量問題,首先追究領導責任,整套領導班子、黨委成員將仕途盡毀。如果因為安監事故被國企掃地出門,這些國企經理人基本就殘廢了——他們將失去國家幹部身份,中年才到手的副處級、正處級待遇全廢了;而且離開國企後,他們沒有可能在就業市場上找到一份前途和待遇與從前相似的工作。從另一方面來說,煤礦掙的錢又不是直接揣進他們自己的腰包,用於安全生產建設的正常支出,並不會顯著影響國企經理人的收入水平。因此在國企經理人看來,違法生產的收益遠低於風險,他們沒有理由拿自己的後半輩子去鋌而走險。正因為如此,安全生產很快就抓上來了。
在現實中,中國私企不僅違法成本低,而且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同樣很低。說的更直白一些,就是——有本事闖下大禍,沒本事補償社會。 2015年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就是由於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倉庫爆炸而造成。 2014年10月17日至2015年6月22日,瑞海公司在無許可證、無批复的情況下,從事危險貨物倉儲業務經營;該公司平時的安全管理形同虛設。 「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後,國務院調查組的事故調查報告認為兩次爆炸當量之和相當於445噸TNT炸藥。這次事故造成165人遇難,798人受傷,8人失踪。截至2015年12月10日,已核定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人民幣,其他損失尚需最終核定【3】。問題在於,瑞海公司的註冊資本不過5000萬元,完全沒有能力承擔巨大的賠償責任。即便事後瑞海公司關門,董事長於學偉被判處死緩,也不能彌補一百多個破碎家庭的損失,更不用說周邊那些被炸得一塌糊塗的企業和住宅。事已至此,群眾只能乾瞪眼、白吃虧。
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國有企業確實存在制度上的優越性。首先,國企經理人不存在通過違法生產牟取暴利的主觀動機,企業運營能夠兼顧利益和社會責任。 2016年中國疫苗事件涉及18個省市的問題疫苗,涉案金額達5.7億元,主要經營和運輸者在早前的6年時間內大量供應無效或過期的疫苗。此後國家大幅度提高了醫藥物流企業的准入門檻,私企紛紛退出這個領域,使得國藥控股和華潤醫藥這兩家國企基本上對醫藥物流構成了自然壟斷。此後,醫藥物流領域確實再沒出現嚴重問題。
其次,國企的體量和價值觀,決定了其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遠高於一般私企。如果國企確實因為自身錯誤導致事故,對群眾、對社會的補償由國家信用兜底,還是容易到位的。 2011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事故發生之後,善後工作組將遇難者賠償標準為91.5萬元,而且很快到位。此後中國鐵路下大力氣升級軟硬件,切實加強管理,終於在幾年後重新打造了安全運營的口碑。
既然國企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確實存在制度優勢,為什麼總有人天天嘮叨「國企不行」?現在看來,否定公有制經濟、堅定認為「國企不行」的體制內人士就沒有不腐敗的。這些腐敗分子主要分為兩批 :
一批人是某些私慾膨脹、急功近利的官員,典型的代表就是現已身陷牢獄的仇和與王珉。仇和在宿遷任職的時候把當地國企和公立醫院賣了個精光——把它們搞好多麻煩?還不如當場變現,這樣財政收入比較好看。王珉擔任吉林省委書記的時候,大肆出售吉林省屬國企,掀起新一輪「下崗潮」。王珉的肆無忌憚最終引發了震驚全國的「通鋼事件」,為激進的國企私有化畫上了休止符。
另一批人是致力於「化公為私」的國企高管以及他們的「保護傘」,長生生物的董事長高俊芳就是典型代表。長生生物是一段國企改制的黑歷史的寫照:長生生物是原衛生部直屬的6大生物製品研究所之一,母公司是「長春高新」,一家由職工參與發起的國企。根據2003年的年報,手握甲肝、狂犬病疫苗等印鈔機的長生生物,年淨利潤達1888.3萬元,是長春高新旗下業績最好、人均產值最高的公司。而母公司選擇將現金奶牛宰了賣錢,無異於自毀長城,更何況每股售價2.4元,遠低於市場報價。而完成對長生生物私有化的人正是高俊芳,是這家國企當時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長生生物被私有化之後變成了一家家族企業,高俊芳的兒子張洺豪任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丈夫張友奎任副總經理兼銷售總監,其他的重要崗位,也均由高俊芳的親屬控制。

這種國有資產私有化的路子被扒出來一看,也是夠魔幻:買家賣家是同一個人,在「管理層收購」的幌子下,國企一夜之間變私企。更耐人尋味的是,2003年長生生物的國有股權轉讓價合計4161.6萬元,而高俊芳當年的年薪不到6萬元。那麼用於國企私有化的這筆巨款又是怎麼來的?要說這不是黑歷史,恐怕沒人信。
腐敗的國企高管咒罵公有制,可不是簡單的「吃飯砸鍋」——這些人心裡很清楚,國有企業永遠不能變成他們自己家的提款機。只有先把國企私有化了,才能放心地、不顧吃相地大快朵頤。高俊芳的兒媳婦整天在社交媒體上炫富,一會兒豪車,一會兒直升機,底氣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由此可見,東北地區在世紀之交的許多「國企改制」事件中,改制與為國企脫困毫無關係。許多被強行改制的國企,恰恰是經營狀況良好、正在盈利的國企。腐敗分子都是撿著肥肉搶,哪有真心想幫企業脫困的?例如瀋陽的輝山乳業,在效益很好的時候被地方領導拍板、放上了「國企改制」的案板。此舉激發了輝山乳業職工的極大反感,他們把運輸牛奶的大卡車開到瀋陽市府廣場抗議。此後的事情眾所周知。輝山乳業被強行私有化,好端端的國有資產變成了私人提款機。但是再好的企業也架不住敗家子的揮霍——2017年輝山乳業陷入百億債務風波,目前尚未解決。危機爆發後,不但債主上門逼債,輝山乳業內部也連續發生一系列重大變故,直至在港股市場被勒令停牌。放一張輝山乳液的歷史股價圖讓大家好好感受一下:
與長生生物、輝山乳業相似的國企改制黑歷史,在東北大地上不計其數。時至今日,曾受盡辛酸和折磨的東北老百姓,一聽到「國企改制」這四個字就本能地心生反感。世紀之交,國企改制的黑箱操作,極大地助長了黑土地上的腐敗,惡化了當地的政治生態。發生在2011-2013年的遼寧拉票賄選案中,許多涉案人員是所謂的「民營企業家」,也是當年侵吞國有資產造就的暴發戶。這些人手裡有了錢,就忙著製造更多的糖衣砲彈,向上層建築發起進攻。有這樣的人在東北呼風喚雨,東北還能好嗎?
2019年將是改革開放40週年。值此重要時刻,倒是應該將改革開放以來的各項政策好好梳理一下,給予公正客觀的評價,這樣才能起到教育全黨和人民群眾的作用。
1919年的五一勞動節,列寧在紅場上發表這樣的講話:「我們的子孫會把資本主義制度時代的文物看作奇怪的東西。他們很難設想,日用必需品的貿易怎麼會掌握在私人手裡。」【4】
看看當今中國的現狀,我們是否應當深思呢?
參考文獻:
【1】MBA智庫:http://wiki.mbalib.com/wiki/集團訴訟
【2】紐約時報:https://www.nytimes.com/2007/11/09/business/09merck.html
【3】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wiki/2015年天津港危化品倉庫爆炸事故
【4】《列寧全集》第36卷,《在紅場上的三次講話》
官媒新華社7月22日發表時評《保護疫苗安全的高壓線一定要帶高壓電! 》稱,作為與老百姓生命和健康安全緊密相關的領域,疫苗行業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瑕疵。針對企業故意造假的惡劣行為,要建立嚴格的懲戒體系,讓企業為失信和違法違規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以下為全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通報,在飛行檢查中發現,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行為。這是該企業繼去年10月被發現一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之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再次出現嚴重違規行為。
作為與老百姓生命和健康安全緊密相關的領域,疫苗行業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瑕疵。同時,也對構建更加完善的監管制度、更嚴格的懲戒體系、更暢通的信息發布機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年產能超過10億劑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國產疫苗約佔全國實際接種量的95%以上。近年來,我國逐步構建起日益嚴格的疫苗安全標準和生產監管體系,並且於2011年、2014年兩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國家監管體系評估。已有國產疫苗通過WHO產品預認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疫苗免疫聯盟陸續採購這些疫苗用於其他國家的疾病預防控制。但仍有疫苗安全事件發生,更有甚者存在故意造假行為,這對行業監管提出了嚴峻挑戰。
對疫苗企業的任何違規行為,不論大小輕重,監管部門都必須從嚴從快懲處,並做到舉一反三,針對發現的問題,認真查找和彌補存在的風險漏洞,進一步加強制度和體系建設,完善監管於生產、銷售、運輸、倉儲、注射等每一個環節,尤其要從源頭上防止企業違規行為的發生。
疫苗生產企業承擔疫苗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針對企業故意造假的惡劣行為,要建立嚴格的懲戒體系,讓企業為失信和違法違規行為付出沉重代價。涉事企業長生生物並非第一次出現問題。對疫苗這類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行業,務必要建立行刑銜接制度,對違法違規企業「零容忍」,決不姑息縱容,建立帶電的「高壓線」。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加大處罰力度,例如建立一次違法終生禁入行業等制度,讓違法者傾家蕩產,真正讓制度發揮強大的震懾作用。
內地疫苗質量有問題,不少內地網民討論到香港接種疫苗,甚至制定相關攻略。主要為本港嬰幼兒提供接種疫苗服務的香港衛生署,指目前的疫苗供應穩定。
香港衛生署指,已與疫苗供應商簽訂合約,確保有足夠疫苗為符合資格的本地嬰幼兒童和限額內的非符合資格人士提供接種服務。衛生署藥物辦公室與有關疫苗的兩家本地供應商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得悉三種相關疫苗均供應穩定。香港衛生署會與疫苗供應商,繼續密切監察有關疫苗在本地公營和私人醫療市場的供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