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布吉兩艘觀光船翻沉事故,至7月7日,死亡人數增至42人,其中41人為中國遊客,5人仍失蹤。泰國聯同中方救援人員繼續搜救,泰國軍方暫未計劃打撈沉船。

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過,泰國聯同中方救援隊8日繼續在布吉翻沉事故中「鳳凰」號沉沒區域進行搜救,泰國政府指已動員攀牙府、董里府、甲米府等布吉臨近府加入搜尋失蹤者。設有聲納裝置的中方專家,已確認沉船位置。

至於遇難者家屬已陸續抵達設在布吉哇集拉醫院的登記處,中方使領館工作人員和泰方人員前往醫院慰問,現場氣氛凝重。

中國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救援隊成員參與救援。中方搜救人員攜帶壓縮空氣機和氣瓶等設備,乘坐泰國提供的救援船抵達事發海域。

泰初步調查「鳳凰號」未超載   潛水教練稱未收過出海禁令

泰國當局8日表示,「鳳凰號」未有超載,但警方認爲船長負主要責任,涉嫌違規操作的船長否認所有指控。布吉島一名潛水教練表示,翻船事故發生前並未收到出海禁令。據《新京報》報道,失事兩天後,「鳳凰號」負責人曾被警方帶走調查。

 

在泰國布吉,來自民間的公羊救援隊與布吉藍海救援隊成員7月8日參與救援。

「鳳凰號」負責人親屬否認事故後逃走

「鳳凰號」負責人的丈夫否認發生沉船事故後逃走,稱最近搬家是因房租到期。

觀光船「鳳凰」號和「艾莎公主」號當地時間7月5日17時45分左右,在泰國布吉島附近海域遇暴風雨,船隻發生傾覆並沉沒。「鳳凰」號上載有105人,「艾莎公主」號載有42人,兩船載有127名中國遊客。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十七集:香港鞋業

全球知名鞋履品牌,如Adidas、Asics、Bass、Converse、Le Coq Sportif、New Balance、Nike、Reebok、Timberland、Tiger等都由港商生產,國際大型連鎖零售店Walmart、Target、Costco和Kmart等也是香港鞋履出口商的重要客戶,足見香港鞋業地位舉足輕重。爲滿足全球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本港一間鞋業公司為旗下產品訂立不同定位的配套銷售策略,成功贏取口碑,並累積忠實客戶群,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

鳴謝:港昌鞋業集團


日本中部和西部嚴重雨災,造成嚴重水浸和山泥傾瀉,死亡人數超過170人、91人失蹤、逾百人受傷。
救援人員救災

至7月11日,日本暴雨成災令死亡人數增至171人、91人失蹤,數百萬民眾要撤離,其中九州至東海地區災情嚴重,失蹤者主要來自廣島居民。

重災區廣島縣府中町一條河流決堤氾濫,混濁泥水湧上道路,令災情惡化。廣島縣當局向周邊地區發出疏散指示,要求居民疏散。

廣島縣仍有數十人失蹤,救援人員出動搜索犬及大型挖掘機器,繼續在瓦礫堆中搜索失蹤者。部分災區大致已恢復供電,但仍有逾二十萬人未有食水供應。

日本氣象廳7月9日先後解除高知、愛媛等多個縣的大雨特別警報,但當局警告仍可能會發生洪水與山泥傾瀉。氣象部門形容,今次是數十年一遇的嚴重災害。

安倍取消外訪全力救災

日本政府撥出700億日圓重建基礎設施,並預留3500億日圓作為備用金。

首相安倍晉三為應對災情,取消外訪行程。他與政府官員召開特別會議,商討救災工作。安倍表示,由於廣泛地區持續受暴雨、洪水及山泥影響,令救援工作增加困難,但承諾會盡全力救災,以及指揮好疏散工作。


6-7-2018(星期五)

1.中美6日(星期五)開始,互向對方貨品加徵關稅。美國首先向340億美元中國貨開徵關稅,中國隨即向同等金額美國貨反徵稅,中國商務部重申「不打第一槍」,指美國發動經濟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中國被逼作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明,兩星期內會向第二批160億美元中國貨徵稅,又警告最終涉及貨品規模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就引述中國官員指,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各部門準備全面爆發貿易戰。

2.香港衞生署發現,五款治療高血壓及心臟衰竭的處方藥物,其中由內地製造商生產的原料「纈沙坦」,被驗出含可致癌的雜質N-亞硝基二甲胺。藥物由阿特維斯及港聯兩間藥物批發商,供應給本地私家醫生、藥房和公立醫院,衞生署已指令批發商回收。香港醫管局就指,已通知各公立醫院停止處方兩款血壓藥,估計約三萬病人受影響。

3.香港一輛魚塘貨車6日(星期五)於新界元朗落馬洲撞毀一間村屋,貨車司機及屋內魚場負責人死亡。香港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有人6日(星期五)早上八點多搶走魚塘貨車後,再撞塌村屋。搶走貨車的一名42歲持雙程證男子,他和場主送院後都傷重不治。至於為何該男子要擅取貨車犯案,及兩名死者有何關係,警方說仍有待調查。據悉,被撞塌的屋約三百呎,屬於魚塘辦公室。


宋魯鄭     (旅法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美國對全球發動貿易戰,中國自然未能倖免。全球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不屈服起而迎戰回擊,中國自然不會例外。然而貿易戰對每個國家的影響和意義不同,僅就中國而言,這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的對抗,是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的博奕,是兩種制度模式、兩種文明的大碰撞。其意義早就超過中美兩國本身。

當中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是日本的近三倍),當2010年中國製造業超過美國(現在超過美國和日本總和),中國的韜光養晦時代結束:一是這種做法不再起作用,任何國家都再也不會忽視中國巨大的存在和無限潛能。二是爲能夠在中國崛起完成前獲得更多利益,相關國家加快對中國的超前戰略索求,這就是釣魚島、南海等問題集中顯現的原因,這又迫使中國不得不進行相應的回應。

應該說中國和美國的帶有全面對抗色彩的博弈早就應該發生,中國能夠拖到現在已經是戰略上的巨大成功。尤其中國應該慶幸的是,我們面對的對手又是特朗普。

要想和有著五千年文明而且已經全面、徹底覺醒的中國對抗——美國的學者和戰略家稱中國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對手,美國需要一個有著豐富政治和外交經驗、頭腦冷靜、手腕高超的領導人。他不僅要能在國內實現團結,更能在全球建立牢固的聯盟。

然而特朗普恰恰相反,他一方面令國內矛盾高度激化,對立極其嚴重。這裏僅舉一例,他的團隊包括發言人出去吃飯,竟然屢被酒店老板下逐客令!政治立場的差異竟令消費者外出就餐都已經不可能!都說中國的左右派不能坐在一起討論,看看今天的美國,更是令人瞠目。

另一方面,美國這個群主不斷的退群,這個領導西方近一個世紀的國家對自己的盟國大打出手,以致於它成了全球孤家寡人。加拿大G7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發出的歷史性照片:六國怒對一國的場景震撼全世界。

一個沒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的美國,一個喪失了國際事務道德高地的美國,此時卻要進行一場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的全面博弈,其結局不言而喻。

當然這場考驗中國無法等閑之。一是雖然中國在全球贏得支持和佔居道德高地,但由於各國都面臨著美國的挑戰,自顧不瑕,無法給予中國實際的有效支持。當然許多國家本是應該站在美國一邊的盟友,現在保持中立,也是中國一大收獲。

二是各國大都希望中美高強度互撞,從而令美國無法抽身盡而放過他們,更有一些國家想從不同的角度盡收漁人之利。比如地緣政治上,日本和俄羅斯就希望中美血戰到底,這兩國重新崛起——事實上以歷史爲鑒,這兩國都是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傷害者和威脅。

還有一些資源類國家如巴西,則希望奪下中國對美國的進口,比如成爲中國大豆唯一的出口國。還有一些正在發展製造業的新興國家如墨西哥,就希望替代中國成爲美國的主要出口國。

所以中美貿易戰不僅要打,還要打到適可而止。尤其是不能給一些對中美共同造成潛在威脅的國家以機會。至少,不能給和中國構成替代競爭關係的國家以不可逆的機會。

考慮到特朗普的能力、經驗和性格,中國既要通過這場貿易戰令其清醒的認識到後果,還不能令其衝動性的瘋狂失去理智。對中國而言,這才是這場中美貿易戰最難的地方。

三是中美兩國作爲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雙方發生貿易戰將令世界難以承受。正如法國媒體所講的,這是世界經濟秩序的終結。如果這場貿易戰失控,就真的沒有任何贏家。就如同1930年代的貿易戰,以各方徹底失敗並引發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世界浩劫而告終。

現在的西方民粹主義崛起,極端民粹式、體制外政治素人紛紛登上舞台。事實上他們既沒有能力玩一場貿易戰的高超外交博弈,也沒有足夠的理性考慮自己和全球的利益。

畢竟貿易戰只是一個階段,過後大家仍然要繼續生存和發展,但假如整個基礎毀於貿易戰,那又有何意義?應該說,對中國而言,這也同樣是中美貿易戰最難的地方。

四是中國的崛起一個很大的意義和目的是重新實現國家統一。但假如中美貿易戰失控,美國必然在台灣問題上全力阻撓。這必然導致中美對決從表面的經濟領域升級爲全面的對抗。

但假如中國沒有進行足夠的反擊,美國自認打贏了貿易戰,照樣也會很快在下一個領域對中國進行挑戰,同樣會選擇台灣或者南海等問題對中國發難。中國必須在貿易戰這第一戰就發揮有效的阻擊作用:要麽令美國陷入貿易戰脫不了身,要麽令美國知難而退。其效果可用朝鮮戰爭來比擬:中國以弱打強平局收場,美國明白中國不好惹,再也不敢發生類似事件,同時在歷史需要的時候(比如冷戰),雙方有資格成爲盟友。

這同樣也是這場貿易戰中國最難把握的分寸。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特朗普是多麽合適的對手,對中國而言,這場對決還是早了些。畢竟美國仍然有實力優勢(如何使用是另一個問題),中國要達到目的還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二是中國的現代化還沒有完成,尤其是十八大以後進行的全面改革(反腐、行政體制、社改、軍改等)、對外開拓(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剛剛開始,甚至政治體制上的重大變化——修憲才通過不久。一切有待進一步實施、磨合、凝聚共識。

在一個有著巨大繁重內政外交任務和挑戰的時刻,由一個美國極難保持理性、不講規則、不知不顧後果的領導人發起的、中國極難拿捏分寸的的貿易戰的到來還是非常不合時宜的。中國既要保持發展勢頭又要成功應對大洋彼岸的莽撞和蠻橫,實屬不易。某種程度說,中國崛起在此一戰。

當然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國家的發展和崛起都要歷經各種嚴峻考驗,這是大國崛起的必然之路。對於經歷過五千年風浪而不倒的中華文明來說,這實在是閑田信步。考驗過後的中國面臨的仍然不會是坦途,但中國會走的更穩,更健。


泰國布吉接載遊客的兩艘觀光船翻沉,最少42人死亡,14人失蹤,死傷者全部來自「鳳凰號」。中方救援隊抵達當地協助搜救失蹤者。出事的遊船主要接載外國遊客,大部分為中國遊客。

廣州打撈局和一支民間搜救隊組成的中國救援隊,與泰國海軍抵達「鳳凰號」沉沒位置,潛入船艙內搜救。

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到碼頭,了解搜救進展及到醫院探望傷者,承諾保障中國遊客的合法權益,並要求當局盡快查明事故原因。

大批船上遊客獲救後坐在像皮艇中。
驚魂未定的遊客在室內休息。
泰國搜拯人員忙於安置死傷者。

兩艘觀光船周四下午在大浪中翻沉,部分乘客棄船後,由其他船隻救起送上岸,泰國當局繼續全力搜索失蹤者。

事發在布吉對開海面的珊瑚島和梅通島,當時有暴雨和強風警告,有指「鳳凰號」未理會天氣警告出海。泰國傳媒報道,泰國警方打算控告船長疏忽導致他人死亡等罪名,並與海事部門研究吊銷船主的經營牌照。


05-07-2018

1.港府推出針對六十五歲或以上本港永久居民的「香港年金計劃」,19日起開始接受登記。身兼按揭證券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的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如認購反應熱烈,會增加首次發行額度一倍。首批一百億港元的公共年金,投資入場門檻為五萬港元,上限一百萬港元,隨後每月會獲發指定金額,直至終老,計劃會有保證回報,將透過全港多間銀行銷售,申請人亦可於年金公司網站登記,截止申請日期為8月8日。

2.有報道引述消息指,負責管理本港公屋的香港房屋委員會,建議九月起加租一成,平均每戶加租 188 元,預料75萬6千戶受影響。房委會抽樣調查公屋租戶平均收入,剔除富戶、綜援戶等住戶後,發現2015至17年間住戶入息上升一成一,因此按機制加租一成。

3.九巴座位連續多天發現刺針,香港警方4日晚(星期三)拘捕一名30歲男子,涉嫌跟至少三宗巴士座位藏針案有關,初步相信疑犯不滿巴士飛站犯案。九巴上周證實6月27及28日有三架巴士的座位發現有插針,令兩名乘客受傷,涉及的路線包括41A、48X及81線。

4.港鐵沙中綫多個站都被揭發涉及工程問題,總承建商禮頓一直未有公開回應,有香港立法會議員透露,最近獲公關公司約見,安排與禮頓高層會面。有建制及泛民議員均表示,希望禮頓公開回應,而不是私下作游說他們,避免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

5.港府公布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甄選結果,四個獲接納的項目,料最快2022年開放市民使用。屬一級歷史建築中環舊域多利軍營羅拔時樓,將活化為推廣精神和心理健康的創意藝術及遊戲治療中心、位於新界東的粉嶺聯和市場會活化成城鄉生活館,設有本地菜檔和乾貨小店等、位於新界西的前流浮山警署則會活化為導盲犬學院,飼養和訓練導盲犬、同樣位於新界西的屯門前哥頓軍營會活化為「心靈綠洲」,提供有助身心平衡發展的工作坊課程。港府預計撥款3億6500萬元,資助四個項目復修, 另外提供1800萬元,資助項目的初期營運開支。

6.澳門一名公立職業學校的28歲助教,懷疑利用學校設施印製偽鈔被捕,澳門司警搜出的成品和半成品假的500元澳門紙幣,總值約30萬澳門元。澳門一間賭場報警,指一名女子涉行使兩張偽造的500元澳門紙幣,調查後發現與被捕男子有關,當局相信他與去年多宗偽鈔案有關。

7.美國有機會於當地時間7月6日,對中國出口的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商務部表示,如果美方實施徵稅措施,中方將被迫反制,但強調不會打第一槍。他再批評美國政府舉著關稅大棒四處威脅的貿易霸凌主義,是逆時代潮流,中國不會在威脅和訛詐前低頭,並形容美國的做法,是在向全世界開火,也是向自己開火。

8.本港女子在台灣旅遊期間遇害,同行男友、十九歲被告陳同佳涉盜用死者提款卡,案件再提堂。除本身被控一項處理贓物罪及兩項盜竊罪,控方加控被告一項盜竊罪,又透露考慮加控謀殺或其他罪名。裁判官將案件押後至下月二十二日再提訊,被告繼續由香港懲教署看管。

9.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連同醫學院研發出新感應器,厚度只有亞洲人頭髮直徑的五十分之一,能於十分鐘快速檢測出炎症,較目前抽血檢測方法快約三十倍。


中國和美國6日起,將互相向對方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中方表示不會「開第一槍」。

分析指中國先啟動關稅戰有風險

為回應美國政府計劃當地時間周五凌晨起,對中國34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中國已表示將同時間向同等價值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稅作為報復。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北京與美國東海岸時區時差達12個小時,中方原本計劃在北京時間周五凌晨搶先宣布對美關稅生效,但華盛頓時間仍為周四中午,意味原訂計劃會令中國向美國加徵關稅措施首先生效。

由於擔心被外界視為貿易戰的始作俑者,中國國務院周三晚發表聲明,稱絕不會打第一槍,不會比美國先加徵關稅。商務部重申,如果美國真的執行徵稅措施,中方將被迫進行反制。中方形容美國的關稅,其實是向自己開火。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人士稱,中國先向發制人向美國加徵關稅,會為中國政府帶來風險,雙方恢復談判的難度將更大。

中美貿易談判過去一個月陷入僵局。中國政府領導層曾表示不想與美國打貿易戰,先動手將有違中國的公開立場。美國總統特朗普已揚言,如中國對美首批關稅實施報復,美國將再對價值4,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律師樓Covington & Burling LLP駐北京律師Timothy P. Stratford表示,倘中國先加徵關稅,將不利中美雙方讓貿易戰降溫。

美國而言,首輪貿易戰中最受影響的,可能為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生產商、大豆和其他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戶;中國方面,汽車零部件和醫療設備出口可能首當其衝。

中美貿易戰全球市場不安

中美全球最大經濟體即將爆發的貿易戰已令全球市場、企業和投資者不安。上月初以來,受到嚴格管控的人民幣匯率大幅下挫,令人擔心中國可能欲借匯率貶值來反擊特朗普政府。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本周初承諾將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經過幾輪談判後,中美曾於5月份暫時休戰,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強貿易攻勢,以減少去年達3,750億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並懲罰中國對美國企業施壓的策略。美國聲稱,中國迫使美企向中企轉讓技術。中美官員均透露,到目前為止,兩國政府尚無進行高級別貿易談判的計劃。

特朗普政府計劃分兩階段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首輪關稅將針對340億美元航空航天、資訊技術、汽車零件及醫療器械等行業的商品,7月6日生效。第二輪關稅將針對160億美元機械和塑料等商品,先在7月24日通過公開聽證會聽取行業意見,並於期後開徵。

中國將報復目標對準農產品、汽車和原油等高價值美國出口商品,徵收與美國對等的關稅。中國周五將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範圍從大豆、牛肉、豬肉、雞肉和海鮮到SUV和電動汽車,中國又計劃對另一批價值16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第二輪關稅,實施時間未公布,受影響產品包括化學品、煤炭、原油和醫療設備。

學者指如關稅戰涉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   中國GDP將下跌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選擇對農產品開刀是為打擊支持特朗普的農業州,美國官員認為針對美國農民展開報復,顯示出中國政府的惡意企圖。

有瑞銀集團經濟學家稱,第一輪關稅對中國11萬億美元經濟造成的影響預計有限,但倘衝突升級至涵蓋2,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而全球貿易同時放緩,估計中國GDP增長將下降0.5個百分點。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的風險越來越高。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再遭挫折。馬來西亞已叫停東海岸鐵路計劃,要求總承建商中國交通建設暫停工程。中交建對此表示遺憾,希望馬來西亞鐵路公司尊重和履行合約。

屬於「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計劃,動工不足一年即被叫停。馬來西亞鐵路公司早前去信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商中國交通建設,以國家利益為理由,要求暫停東海岸鐵路計劃的所有工程,直至另行通知。

中交建5日發表的公告指,收到來函後,已將進行中的項目全線停工。同時,公司將根據東海岸鐵路項目合同條款,積極保護公司作爲設計施工總承包商的合法權益。中交建認為,東海岸鐵路項目的暫停施工,對該公司 2018 年的經營業績不構成重大影響。

馬國首相或不滿鐵路計劃條款

馬來西亞傳媒引述消息指,停工不代表終止計劃,而是為方便重新檢視計劃,甚至與中交重新談判條款。再度重新掌權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曾表示首要任務是減少國債,重新審視上屆政府,與外國達成協議的大型基建項目,他曾批評東海岸鐵路計劃條款奇怪。

東海岸鐵路項目合同於 2016 年 11 月 1 日簽訂,並於 2017 年動工。合同金額約 460 億馬來西亞幣,折合人民幣約 728 億元。東海岸鐵路項目為馬來西亞的一個重要項目,項目內容爲鐵路項目設計建設,長度達 530 公里,橫貫馬來西亞半島東西,合同工期七年。


期望跟民事結合、已註冊的同性伴侶來香港生活的一名英籍女子QT,向香港入境處申請受養人簽證被拒後,入稟法院覆核當局的決定,香港終審法院五位法官4日一致裁定女子QT終極勝訴。終院指婚姻與民事結合差不多沒分別,入境處只摒除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做法欠理據。

法官判詞認定香港入境處歧視同性伴侶

五名法官集體頒布的判詞表明,本案不涉同性伴侶是否有權結婚的爭論,而是QT是否受到歧視,及有關待遇是否有理可據,終院不接納香港入境處一方提出,民事伴侶結合不等同婚姻的說法,指民事結合在各方面都與婚姻地位沒有區別,又指具天份或技能的人,可以是異性戀或同性戀者,認為香港政府現行政策,與鼓勵人才加入香港勞動力之目的背道而馳,亦與保持嚴謹入境控制無關。

此外,終院亦不同意香港入境處指,受養人留港是婚姻關係獨有的「核心權利」之說法,因此處方做法對QT構成歧視。

QT:港府政策落後於民意

港府指尊重判決。持續七年的官司以勝利結束,代表該名女子的律師認為,裁決是同性平權的一大進步,彰顯了對同性戀者的尊重和平等。

案中的英籍女子QT以電話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得悉官司獲判最終勝利後,喜極而泣。她形容自己不再是香港的「二等公民」,從此可工作納稅,回饋香港社會。她認為判決對她個人而言只屬一小步,但對香港平權運動則是重要一步,希望判決令港府覺醒過去政策落後於香港大眾民意,有必要跟上步伐。她又勉勵其他性小眾人士,遇到歧視切勿退縮,一定要發聲和奮戰到底。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性別研究中心副主任孫耀東歡迎裁決,指法官達成絕對共識屬可貴,讚揚判決未被同類爭議常見的道德和文化因素綑綁,並只着重考慮本港目前入境政策是否涉及歧視。他形容是香港同志平權路上歷史性的一天。

受養人簽證大為放寬逗留條件

外國人過去要與同性伴侶前來香港工作,只能申請旅遊簽證,同時不可工作或讀書,一般只可按簽證規定逗留約半年,但取得受養人簽證,除大為放寬申請人逗留條件外,住滿七年,更可成為永久居民。

逾半人撐同性婚姻  較五年前人數急升

連同香港公務員梁鎮罡申領同性配偶福利等,近期多宗涉及同性伴侶的案件,引起社會關注,公眾對同性伴侶權利的取態,過去數年間出現明顯改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比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近七成受訪者認為香港應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兩項數據都較2013年同類調查上升逾10個百分點,反映社會對同志平權已有一定共識,但港府遲遲未有行動保障同志,與民意出現落差。港大亦認為調查,反映大部分香港市民支持於QT案中的同性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