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10日上午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宣布中方將在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框架內設立300億元人民幣等值專項貸款。峰會還簽署《青島宣言》,除關注反恐安全議題外,認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在小範圍會談開始之前,習近平主席致辭說:
很高興同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青島,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我個人的名義熱烈歡迎各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我要特別歡迎印度總理莫迪先生,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先生首次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身份出席會議,歡迎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熱恩別科夫先生加入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本次會議是上合組織擴員後八個成員國領導人齊聚一堂的首次峰會,具有歷史性意義。
隨著成員國數量增加,我們的力量進一步壯大,地區各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對我們的關注和期待越來越多,我們在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發展繁榮方面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中方願同各成員國一道以本次會議為契機,總結發展經驗,分析國際和地區形勢,規劃未來合作願景,推動上海合作組織行穩致遠,下面我們開始今天的會議。

習近平主持大範圍會談並發言:
尊敬的各位同事:6月的青島風景如畫,在這個美好的時節,我們歡迎大家來到這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早在2500多年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今天孔子的故鄉——山東,青島就在山東,歡迎遠方而來的各方貴賓。我們在這裡共商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大計,具有特殊意義。中方擔任上海合作組織主席國一年來,積極履職盡責,迄今已成功舉辦200余項豐富多彩的活動,覆蓋政治、安全、經濟、人文、對外交往、機制建設等各個領域,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方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中方對此表示衷心感謝。

這次峰會是上海合作組織去年實現擴員以來舉辦的首次峰會,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首先,我們歡迎印度總理莫迪先生、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先生,首次以成員國領導人身份出席峰會。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峰會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根據議程,今天的會議首先請各成員國領導人和上海合作組織常設機構負責人發言,之後請觀察員國元首、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發言,最後請各成員國領導人出席簽字儀式並共同會見記者。

下面請允許我首先代表中方發言。
尊敬的各位同事:再過5天,上海合作組織將迎來17歲生日。撫今追昔,本組織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取得了重大成就。

17年來,我們以《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遵循,構建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協力廠商的建設性夥伴關係。這是國際關係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開創了區域合作新模式,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今天,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經濟和人口總量分別約佔全球的20%和40%。上海合作組織擁有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夥伴,並同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根本原因在於它創造性地提出並始終踐行「上海精神」,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超越了文明衝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掀開了國際關係史嶄新的一頁,得到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認同。

各位同事!「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對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形勢,為更好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我們必須登高望遠,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

儘管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呼聲不容忽視,國際關係民主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儘管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湧現,但捍衛和平的力量終將戰勝破壞和平的勢力,安全穩定是人心所向。

儘管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有新的表現,但「地球村」的世界決定了各國日益利益交融、命運與共,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

儘管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

各位同事!當前,世界發展既充滿希望,也面臨挑戰,我們的未來無比光明,但前方的道路不會平坦。我們要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破解時代難題,化解風險挑戰。

——我們要宣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觀,實現各國經濟社會協同進步,解決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問題,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繁榮。
——我們要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集團對抗,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實現普遍安全。
——我們要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自私自利、短視封閉的狹隘政策,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我們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不斷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各位同事!「上海精神」是我們共同的財富,上海合作組織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要繼續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濟,精誠合作,齊心協力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攜手邁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此,我願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我們要全面落實青島宣言、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等檔,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兼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通過換位思考增進相互理解,通過求同存異促進和睦團結,不斷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築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礎。我們要積極落實打擊「三股勢力」2019至2021年合作綱要,繼續舉行「和平使命」等聯合反恐演習,強化防務安全、執法安全、資訊安全合作。要發揮「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聯絡組」作用,促進阿富汗和平重建進程。未來3年,中方願利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等平台,為各方培訓2000名執法人員,強化執法能力建設。

第三,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勁引擎。我們要促進發展戰略對接,本著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地區貿易便利化進程,加緊落實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等合作檔。中國歡迎各方積極參與今年11月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政府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還將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為經貿合作提供法律支持。我宣佈,中方將在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框架內設立300億元人民幣等值專項貸款。

第四,拉緊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紐帶。我們要積極落實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等檔,繼續辦好青年交流營等品牌項目,扎實推進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衛生、減災、媒體等各領域合作。未來3年,中方將為各成員國提供3000個人力資源開發培訓名額,增強民眾對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的瞭解和認同。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第五,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夥伴網路。我們要強化同觀察員國、對話夥伴等地區國家交流合作,密切同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夥伴關係,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開展對話,為推動化解熱點問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貢獻。

各位同事!一年來,在各成員國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中方完成了主席國工作,並舉辦了本次峰會。在這裡,我向大家表示誠摯的謝意。中方願同各成員國一道,本著積極務實、友好合作的精神,全面落實本次會議的共識,支持下一任主席國吉爾吉斯斯坦的工作,攜手創造本組織更加光明的美好未來!謝謝大家。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晚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歡迎宴會,並致祝酒辭。習近平說,儒家「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處,「上海精神」強調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同和支持。

以下為祝酒辭全文:

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同各位相聚在黃海之濱的山東青島。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對來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對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和儒家文化發祥地。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宣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主張「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這種「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處。「上海精神」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同和支持。

在「上海精神」引領下,本組織不僅在安全、經濟、人文等合作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在機制建設方面也邁出歷史性步伐。如今,上海合作組織擁有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夥伴,是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共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青島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帆船賽場就設在青島,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奧運的帆船中心。許多船隻從這裡揚帆起航、追逐夢想。明天,我們將在這裡舉行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後的首次峰會,全面規劃本組織未來發展藍圖。

讓我們以青島峰會為新的起點,高揚「上海精神」的風帆,齊心協力,乘風破浪,共同開啟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新征程!

現在,我提議,大家共同舉杯,為青島峰會圓滿成功,為各國發展繁榮、人民幸福安康,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美好明天,為各位同事、來賓和家人的健康,乾杯!

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隨後在青島奧帆中心,舉行燈光焰火藝術表演《有朋自遠方來》,以迎接出席峰會的各國嘉賓。由張藝謀擔任表演總導演、沙曉嵐任總製作人,籌備歷時半年。整場表演力求在簡短的演出中,展現世界水準、呈現中國氣派、體現山東風格、彰現青島特色。


今屆香港懲教署結業禮上,共38名新入職懲教主任及59名二級懲教助理完成訓練。兩個懲教職級優秀學員的榮譽獎項,包括「院長盾」由新懲教主任李家傑及蕭昌鴻獲得,二級懲教助理鄺煜樺及林凱婷則同獲「金笛」。蕭昌鴻表示,期待可在工作崗位上以「生命影響生命」。
獲獎的二級懲教助理林凱婷(左)、懲教主任蕭昌鴻(中)和懲教主任湯麗莎(右)。

港隊男排隊員幾誤入歧途 入伍盼「生命影響生命」

25歲蕭昌鴻為現役香港男子排球隊員,曾參與多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學時為兼職排球教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系。蕭透露自己中學期間幾乎誤入歧途,在師長協助下重回正軌,所以希望加入懲教署以「生命影響生命」,幫助在囚人士重返社會。

對於坊間指在囚人士待遇及居住環境多年未改善,蕭昌鴻回應,指部門近年積極改善在囚人士居住條件,亦有重建大樓、懲教所等,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及重返社會。他又相信打架、爭執等在院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將是崗位上的最大挑戰,會以冷靜態度、按部門指引依法處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頒發最優秀學員「院長盾」予懲教主任李家傑。

至於27歲李家傑曾於香港醫院管理局擔任資訊科技長官,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互聯網及多媒體科技學系,他表示希望成為懲教主任後,能為懲教署資訊科技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港著名作家劉以鬯逝世,享年99歲。

本港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淑嫻,6月8日晚在社交網站表示,劉以鬯是在6月8日下午二時許,在東區醫院離世。

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對劉以鬯離世表示深切哀悼,指劉以鬯一生推動香港文學藝術,是香港的文學泰斗,貢獻惠及多代香港作家,認為他的離世是文化界一大損失。

劉以鬯出身文學家庭  畢生醉心文字創作

祖籍浙江寧波鎮海的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出生於上海,其父親為國民黨黃埔軍校英文翻譯官,兄長則為宋美齡的英文秘書。他大學畢業先後在重慶、上海、新加坡、吉隆坡擔任多份報刊的編輯,1957年來到香港,自此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

劉以鬯: 作品要「與眾不同」

劉以鬯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有數十本著作問世,作品屢獲獎項,他寫小說的原則是要「與眾不同」。

代表作之一的《酒徒》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此書與其另一作品《對倒》啟發導演王家衛執導電影《2046》、《花樣年華》。其餘的著名作品還包括《寺內》、《陶瓷》、《島嶼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

劉以鬯獲選為香港書展及文學節首屆「年度文學作家」;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獎」;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表揚他在文壇的成就,並致力推廣香港文學藝術。

 

 


負責羈管及提供更生服務的香港懲教署,六月八日午在赤柱職員訓練院舉行學員結業會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持結業儀式,並檢閱38名懲教主任及59名二級懲教助理。結業學員中4人獲頒最優秀學員獎,包括懲教主任李家傑及蕭昌鴻獲頒「院長盾」,二級懲教助理鄺煜樺和林凱婷則獲頒「金笛」。

林鄭月娥出席致辭時讚揚懲教署,多年為香港成為安全城市作出重大貢獻。她指法治是香港基石,而完善刑事司法制度、精鋭專業的執法隊伍,是香港賴以穩健發展的後盾。林鄭月娥表示懲教署作為香港刑事司法體系的重要一環,致力為在囚人士提供穩妥的羈管環境和為更生人士提供市場導向的職業培訓計劃,幫助他們順利重投社會,防止罪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赤柱懲教署職員訓練院出席學員結業典禮,並與結業學員合照。旁為懲教署署長林國良(前排左五)和懲教署副署長胡英明(前排右五)。

更生人士再犯率改善  懲教署預防罪行功不可抹

她表示,2017年香港整體罪案率為每10萬人口758宗,較2016年下跌8%,是自1971年以來的新低。同時,更生人士的再犯率由2000年的39.9%下跌至2015年的27.1%,治安持續改善。

林鄭月娥特別提到,由於保安理由職員需恪守嚴格規範,如不可攜帶手提電話進入懲教院所。她理解懲教人員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但希望學員接受挑戰,成為盡忠職守的新一代懲教人員。

 

 


08-06-2018

1.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擴建月台工程涉嫌造假,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不排除會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除政黨民建聯外,工聯會、民主黨、公民黨及田北辰早前均已表態支持。另外,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以21票贊成、26票反對、2票棄權,否決引用特權法,調查紅磡站擴建工程鋼筋被剪短的事件。

2.香港特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8日出席一個財經論壇時致辭,指過去一年在改善行政及立法關係上取得成效,雖然過去兩天有議員拉布,但顯示香港多元及自由,最重要是社會能團結。

3.《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由議員、學者、專業人士及民間團體成立的「一地兩檢關注組」,發起6月14日晚(下星期四晚)在香港立法會外集會,反對一地兩檢條例草案。關注組表示,預計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將於14日晚在立法會作最後審議或表決,故當晚七時至八時半在立法會外舉行集會,又表示即使草案獲表決通過,關注組會繼續監察法例的執行情況,會否出現跨境執法。

4. 22名香港街坊工友服務處的會員集體退會,抗議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計劃解散旺角勞工組,並解僱三名處理勞資糾紛案的員工。街工執委梁耀忠對大批會員退會表示遺憾,強調無解僱三名幹事,但承認去年曾給予勞工組一筆費用,要求他們一年後自負盈虧。

5.天氣方面,本港風力及雨勢減弱。截至6月8日下午五點,艾雲尼已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集結於香港西北約210公里,預料會繼續移入廣東內陸,逐漸減弱。受艾雲尼影響,本港早上天氣不穩定,天文台早上六時五十分發出黃雨警告,到十一時半改發紅色暴雨警告,歷時約一小時後再改發黃色暴雨警告,到下午二時十五分取消。下午校學生、幼稚園及特殊學校停課。香港天文台預計初時,本港離岸及高地仍間中吹強風,海面仍有湧浪,市民應遠離岸邊。至於星期六早上雨勢會較頻密,風勢逐漸緩和。

6.港珠澳大橋混凝土測試涉嫌造假的案件,十八名被告中,一人認罪。嘉科工程顧問公司前工地實驗室技術員吳啟堯,下午在區域法院承認一項串謀詐騙罪。控罪指他串同其他人,不誠實更改壓力測試機連接電腦的日期時間,及調換要測試的混凝土樣本,詐騙土木工程署及其他人員。

7.香港規劃署8日公布最新人口分布推算,預計到2026年新界及九龍的人口會上升,人口增長最多的為北區,至於同期港島區人口則下跌。香港統計處早前公布,香港人口在2026年將會上升至783萬。觀塘、沙田及元朗區將會是人口最多的三個地區,老年人口比例最高是黃大仙區,2026年65歲或以上人口佔超過兩成半,年齡中位數49.1歲,其次是葵青區及深水埗區。

8.美國國務院向前往中國的國民發出健康警示,範圍由廣州擴大至全中國,呼籲美方人員及家眷,如身體出現頭暈、頭痛、耳鳴、聽覺受損等不尋常或難以解釋的症狀,應聯絡醫療顧問。大使館又呼籲,切勿嘗試尋找任何不明聲音來源,應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多名人員,早前聽到不尋常聲音不適,回國後獲診斷為腦部受損,疑受到音頻騷擾。美國國務院再發出健康警示,為半個月來第二次,並指今次事件,跟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多名職員聽力受損的情況相似。


07-06-2018

1.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擴建月台工程涉嫌造假,港鐵主席馬時亨認為總承辦商禮頓亞洲應公開交代事件。港鐵工程總監黃唯銘披露是分判商泛迅的工人剪短鋼筋,至於為何要剪短,港鐵稱工程鋼筋擺位密集,相信是為貪方便。

2.截至7日下午五點,熱帶風暴艾雲尼集結在香港西南偏西約280公里,進一步靠近本港,強度稍為增強,預計7日晚至8日早上在廣東西部沿岸登陸。香港天文台預計三號強風信號會在日內維持,本港幼稚園及部分特殊學校停課,澳門亦在中午發出三號風球。受到艾雲外圍雨帶影響,本港多區早上有水浸報告,需要封路,其中港鐵鑽石山站部分大堂及出口亦出現水浸,部分閘機一度暫時封閉。天文台預測,未來一兩天仍會有狂風驟雨。

3.香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6月7日早上起,於小組網站以問卷形式,收集公眾對土地供應意見。網上的問卷先簡介土地需求及供應情況,市民可分別選出短中期、中長期及概念性土地供應選項,參與問卷調查的網民可選寫多於一個選項,問卷隨後會按所選選項,計算出可提供多少公頃土地。環保觸覺、 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認為,問卷內容有沒有諮詢市民是否認同1,200公頃土地的計算方法、問卷設計刻意引導市民選擇填海和「私人新界農地儲備」的選項,令人誤以為等同支持公私合營,批評問卷設計錯漏百出,要求政府收回問卷。

4.負責舊區重建的市區重建局公布,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衙前圍村重建項目,初步發現兩個埋於地底的考古遺跡,分別是明清時防禦海盜襲擊的「更樓」,及清朝時期圍牆。市建局稱已古蹟辦批准,擴大挖掘範圍研究,其中將重點研究有沒有護城河遺址,預計年底完成,市建局承諾在保育方案獲政府同意前,不會進行任何建築發展工程。衙前圍村為市區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原居民圍村,相信已有逾400年歷史,項目原本預計2023至2024年落成,提供約750個住宅單位,及興建一個保育公園。市建局表示,暫時未知考古發現對項目完工日期的影響,至於村內的八間村屋、一座天后廟、一個「慶有餘」石匾和門樓,則按原定計劃全部保留。

5.涉及多宗持械行劫被判入獄36年的葉繼歡,在赤柱監獄服刑逾二十年後,去年四月在監獄病房單獨囚禁時病逝,終年55歲。死因庭召開聆訊,陪審團一致裁定葉繼歡死於自然,死因為肺癌轉移至腦部,陪審員又建議懲教署考慮在獄中,為病人提供中醫服務。葉繼歡自2001年起申請看中醫,但懲教署以從未有在囚人士服用中藥為由拒絕,葉繼歡2016年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指懲教署醫療安排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等,他去年二月獲確診末期肺癌,兩個月後病逝。


香港早前創下連續兩星期高溫,引起水源短缺的關注。社交網 Facebook一個專頁流傳,有疑似「大媽」在萬宜水庫張手拍照暢泳,狀甚興奮,惹起網民不滿,認為他們在污染珍貴的水資源。

網上流傳數張相片顯示,數名大媽在萬宜水庫附近拍照留念,惟其中一張清楚見到最少兩名「大媽」張開雙手,並浸在水庫中拍照。大批網民批評其行為自私及沒有公德心,並籲網民舉報及充當證人,有網民更戲謔應在水庫中飼養食人魚。

最少兩名「騎呢」大媽,在水庫中載沉載浮,並「興奮地」向鏡頭舉手。
大媽等一行人原本只在萬宜水庫附近遊玩,他們隨後企圖走下山坡直達水庫位置。
三人在萬宜水庫前留倩影。
各人於水庫前擺出讚好手勢。
最少五人參與萬宜水庫之行。

 

大媽事後被質問時回應,指拍照後原本只是私下流傳,反問為何要公開相片,促貼文者刪相。

根據《水務設施條例》,任何人士進入水務設施浸洗或沖洗,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5萬港元及監禁2年。


香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6月7日早上起,於小組網站以問卷形式,收集公眾對土地供應意見。

香港發展局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自五月底已進踏入第二階段,小組陸續在全港十八區舉行巡迴展覧,並於即日起在網上提供問卷,供市民表達對土地發展的意見。

網上的問卷會先簡介土地需求及供應情況,包括小組主席黃遠輝及成員拍攝的短片,市民可分別選出短中期、中長期及概念性土地供應選項,參與問卷調查的網民可選寫多於一個選項,問卷隨後會自動計算所選選項,可提供多少公頃土地。

多個團體批評問卷誤導

環保觸覺、 綠色和平等環保團體認為,問卷內容有三大問題,例如沒有諮詢市民是否認同1,200公頃土地的計算方法、問卷設計刻意引導市民選擇填海和「私人新界農地儲備」的選項,令人誤以為等同支持公私合營,批評問卷設計錯漏百出和要求政府收回問卷。

團體又指,填海所佔的500公頃土地中,大部分不是用作興建房屋,質疑政府誇大數字,他們亦指東大嶼都會的興建成本高昂,加上填海工程令海豚數目不斷下降, 認為相關選項無助提供更多房屋,同時批評政府先發展後保育的思維落後。

團體表示期望能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會面,作出真正的公眾諮詢。

香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網站:https://www.landforhongkon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