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級基建港珠澳大橋星期三(24日)正式通車營運,星期二(23日)早上在珠海旅檢大樓舉行開通儀式,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開通,副總理韓正、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何厚鏵、梁振英、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官員和議員,都有出席。副總理劉鶴致辭時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典禮,充分體現中央對大橋工程的重視,副總理韓正則說大橋開通對推動三地互利合作,讓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重大意義,亦是中國由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重大標誌。

2.內地廣東省、香港及澳門特區三地領導人星期二(23日)都出席大橋開通儀式。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致辭時表示,大橋開通拉近了三地距離,促進大灣區發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大橋開通有利香港由聯繫人變為更積極的參與者,又指香港今年已開通廣深港高鐵,明年蓮塘香圍口岸亦將啟用,形成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布局。主禮嘉賓其後到大橋參觀。

3.港股連升兩天後,星期三(24日)跟隨內地股市回吐,下跌800點。恆生指數低開137點後跌幅逐步擴大,下午最多跌837點,收報25346點,跌806點,成交971億7910萬元。

4.香港通脹升溫,為二月以來最高。九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百分之2.7,升幅較八月擴大0.4個百分點,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基本通脹加快至百分之3.1。政府指,通脹加快,主要是由於學費上升和公營房屋租金上調。

5.台灣宜蘭台鐵列車出軌翻側事故,調查發現事發時列車車速高達每小時140公里,比限速超速近一倍,司機承認關閉防止超速系統,涉嫌觸犯「業務過失致死」罪被捕,獲准以五十萬新台幣保釋。事發於上星期日(21日)下午四時五十分,一輛由新北樹林站開往台東的台鐵列車,駛入蘇澳新馬車站時出軌,八節車廂翻側。意外造成至少18死、187人受傷。

6.美軍兩艘艦隻周一由南至北駛經台灣地區的海峽國際水域,為三個月內的第二次。台灣指是美軍的例行行動,美國就強調美軍會繼續根據國際法,在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在北京,外交部呼籲美方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國家級基建港珠澳大橋,星期二(23日)早上在珠海旅檢大樓舉行開通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國家主席習近平、副總理韓正、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何厚鏵、梁振英、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獲邀出席的官員和議員,都有出席開通儀式。

副總理韓正致辭指,港珠澳大橋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有利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及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亦對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具有重大的意義。韓正認為港珠澳大橋已經令中國由「橋樑大國」,變成「橋樑強國」。

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致辭時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具有新時代里程碑意義,他形容大橋是「圓夢橋」,實現三地人民願望,極大便利粵港澳合作;大橋也是「同心橋」,象徵三地齊心協力推進,三地人民攜手發展;他又說大橋是「自信橋」, 經歷過超強颱風「山竹」吹襲的考驗。李希說,粵港澳大灣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和部署推動,是極大的發展機遇,將以港珠澳大橋開通為時機,集全省之力,推動大灣區建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對香港能參與建設港珠澳大橋,感到無比自豪。她認為,今年香港會開通三大重大基建,包括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及蓮塘香園圍口岸,不但可縮短出行時間,拉近三地距離,形成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理想布局。

林鄭月娥又表示,大橋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新動力,包括大橋是首條連接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陸路幹道,可發揮港澳兩地的獨特優勢,亦令往來珠海和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由4小時減至45分鐘;到香港的貨櫃碼頭,由3.5小時減至75分鐘,大大促進人流和貨流,有利香港角色由過往的聯繫人成為更積極的參與者。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具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他指在政治方面,三地首次合作建成跨境交通工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方針和實踐,為融入大灣區發展創造更堅實基礎。在經濟層面方面,港珠澳大橋可推動陸路交通發展,在推動經濟上,有重要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約55公里,包括22.9公里長的主橋、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及4個人工島,成為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預計大橋使用壽命為120年。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和東、西人工島的建造方法,被指施工難度極高,6.7公里的海底隧道更成為世上最長的沉管隧道,落成後即打破南韓的巨加大橋中,長3.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路段的紀錄。

主橋建設費由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政府共同融資,其他款項將透過銀行貸款。大橋在2017年年底基本建成,今年2月完成交工驗收。

香港政府早前指大橋有助加強三地的經濟及物流合作,縮減往來香港與珠三角州西部的行車時間,往來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由4小時減至45分鐘,往來珠海與葵青貨櫃碼頭的時間就由3個半小時減至75分鐘。

 


1.港珠澳大橋星期三(24日)正式開通,星期二(23日)早上九點在珠海舉行開通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多名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和港區人大代表等,周一下午從上環港澳碼頭搭船赴珠海,準備出席典禮。

2.澳門特别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曉松因抑鬱症病發,上星期六晚(20日)於其澳門住所墮樓身亡。澳門司警調查後指案件無可疑、不涉刑事成分,亦沒有補充。

3.台灣地區宜蘭火車出軌事故,死亡人數增至18人、187人受傷,傷者中包括兩名內地人,事故原因仍在調查。有台媒引述初步調查指,列車駛過蘇澳新馬車站時,時速高達每小時140公里,懷疑車速過快導致出軌翻側。台鐵局長鹿潔身則稱,懷疑司機尤振仲關閉列車自動保護系統,不過台鐵隨後改稱,仍需調查確定。有家屬引述生還者指,列車曾出現電力問題,台鐵則證實司機事發前半小時,曾多次通報氣壓不足問題,而氣壓不足可能會導致無法煞車。

事發於上星期日(21日)下午四時五十分,一輛載有366名乘客、由新北樹林站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號列車,駛入蘇澳新馬車站時出軌,八節車廂翻側。受台鐵普悠瑪列車出軌翻側事故所影響,民進黨和國民黨參加九合一選舉的候選人,決定即時暫停競選活動。

4.加拿大卑詩省近溫哥華島當地星期日(21日)晚上十點半的一小時內,先後發生三次地震,最強一次達黎克特制6.8級,未接獲即時的傷亡報告。地震震央位於哈迪港之西南約190公里,深度約十公里。美國地質勘探局指,首次地震當地周日晚十時三十九分發生,近四十分鐘後發生第二次,並於晚上十一時廿二分發生第三次地震,強度介乎6.6至6.8級。

地震學家Johanna Wagstaffe 認為,由於地震接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只要任何一次地震更接近陸地的話,都可能招致毀滅性後果。她又指連續發生三次強烈地震情況不尋常,相信科學家未來數天會分析海岸地層的壓力變化。


加拿大卑詩省近溫哥華島當地星期日(21日)晚上十點半的一小時內,先後發生三次地震,最強一次達黎克特制6.8級,未接獲即時的傷亡報告。

地震震央位於哈迪港之西南約190公里,深度約十公里。美國地質勘探局指,首次地震當地周日晚十時三十九分發生,近四十分鐘後發生第二次,並於晚上十一時廿二分發生第三次地震,強度介乎6.6至6.8級。

地震學家Johanna Wagstaffe 認為,由於地震接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只要任何一次地震更接近陸地的話,都可能招致毀滅性後果。她又指連環發生三次強烈地震情況不尋常,相信科學家未來數天會分析海岸地層的壓力變化。

(英國鏡報/亞特蘭大憲法報)


台灣地區宜蘭21日發生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造成最少18死,百多人受傷。事發列車駛入月台彎位出軌及翻側的一刻曝光,從月台上的閉路電視鏡頭,可見列車甫駛入彎位時,車頭已開始呈傾側狀態,不久後車頭首先出軌,中間節的車廂車底兩次閃出火光,列車隨後失控並繼續衝前。疑由於衝力過猛,電線杆等也被扯塌下,路軌沙塵滾滾,部分碎片更散向對面月台。

失事列車甫駛入彎位時,車頭疑似已開始呈傾側狀態。
出事列車車頭倒地,但衝力餘勢未了,整列車繼續往前衝,中間兩列車的車底先後發出兩下閃光。
月台上及附近電線杆被拉至塌下,現場沙塵滾滾。

 

月台閉路電視片段:

 

 


台灣地區的台鐵發生歷來最嚴重普悠瑪號列車出軌意外,一輛載有366名乘客、由新北樹林站開往台東的6432次普悠瑪號列車,星期日(21日)下午四時五十分駛入蘇澳新馬車站時,突然出軌失事,其中八節車廂出軌翻側。截至星期一中午,已造成18人死亡、10人危殆、187人受傷,傷者中包括兩名內地人,事故原因仍在調查。

消息指,以第六、七、八節車廂傷亡情況最嚴重,搜救單位已清空8節車廂並吊離路軌,以方便進行搜救。領導人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已指示全力救援。

受台鐵普悠瑪列車出軌翻側事故所影響,民進黨和國民黨參加九合一選舉的候選人,決定即時暫停競選活動。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三十二集:香港模具製造業

 

鳴謝:健大企業有限公司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前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帝國集團主席郭炳湘,星期六(20日)病逝,享年68歲。郭炳湘妻子李天穎及其家人星期日(21日)發出公告,指郭炳湘已於日前的早上,在家人及家族各成員陪伴下安詳離世。

公告又指,自郭炳湘入院得到醫護團隊悉心照顧、各親朋戚友及商界友好之懇切關懷與問好,遂致以衷心感謝。有關殯葬事宜將容後通告。

郭炳湘今年8月27日深夜因中風入院,留院治療55天後,星期六在港安醫院病逝。有報道指,郭留院期間病情沒有進展,一直陷於昏迷,獲郭炳湘家人同意下拔喉終止治療。


國務院港澳辦在網站公布,澳門特别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曉松因抑鬱症病發,星期六晚(20日)於其澳門住所墮樓身亡。中央組織部及港澳辦負責人計劃星期日前往澳門慰問鄭曉松親屬。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其後向澳門中聯辦發唁電,他表示,驚悉鄭曉松不幸逝世,除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外,亦以他個人名義深表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港鐵,香港鐵路公司,冷不丁無端端地就會出一回故障。無端端到什麼地步呢?到了他們自己查了半死都查不出故障原因的地步。

10月16日,山竹颶風襲港一個月之際,香港重演山竹颶風之後交通大癱瘓那一幕。當天早晨上班繁忙時段,無風無雨無雷電,無緣無故無端端,港鐵出現嚴重信號系統故障,荃灣綫、觀塘綫及港島綫同時出現問題,導致列車服務嚴重受阻,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其後,將軍澳綫也出現信號系統故障,加上將軍澳隧道又發生交通意外,令情況雪上加霜。媒體報導說,至少一百萬人受到影響,是香港地鐵1979年開通以來最嚴重交通故障。

當天港鐵說,故障可能是港鐵測試新訊號系統導致。後來港鐵又說,初步調查相信肇因非關測試新訊號系統,而是與電腦程式及設定有關,會將數據送到法國的供應商深入研究,調查委員會料兩個月內交報告。

但是,有港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17日凌晨收車後,港鐵就按照事發當晚荃灣綫測試新系統及轉回舊系統的程序重做一遍,「但試不出那樣的fault(故障)出來」,形容目前「大家都不知發生什麽事」,「故障成因仍然未明」。

港鐵是由兩個公司合併而來,一是1910年成立的九廣鐵路公司,一是1979年成立的香港地鐵公司。兩鐵合併可節省成本及營運開支,並能降低乘客轉車費用,但合併取消了競爭造成壟斷,使港鐵不思進取。不少調查顯示,自兩鐵2007年12月合併以來,港鐵服務延誤事故就不停上升。前些年香港《文匯報》有個調查說,港鐵的延誤由2008年的240宗,逐步增至2010年278宗,上升近一成六,2011年錄得300宗延誤事故。合併10年來發生過的中度以上事故達21宗,平均一年兩宗。

按九廣鐵路的年齡算,港鐵已是皇皇百年老店。這個百年老店,有點積勞成疾,周身都有毛病,十五天一小恙,三十天一大患。

聯想到最近一年來,建設中的沙中線爆發疑似工程弊端、沉降事件等,人們不禁要問,港鐵老矣尚能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