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海灣花園2早前發生嚴重而罕見升降機「急升意外一對夫婦受重傷,初步疑與制動系統失靈有關。涉事的升降機屬於舊式、已停產的韓國「東洋」(DONG YANG)牌,據悉未有安裝鋼纜制動器,全港目前約有300同品牌的升降機。 實測發現,海灣花園購物商場一、二期及觀塘碼頭廣場的東洋升降機運作時,都有明顯不規則搖晃及發出較大雜音,令人關心升降機安全問題。

 

全港約300部的韓製「東洋」升降機,遍佈港九新界住宅及工商業大廈,資料顯示,包括尖沙咀華懋廣場、中港城、觀塘碼頭廣場、粉嶺名都商場、元朗交通廣場、屯門邁亞美海灣等。機電署已要求所有註冊承辦商兩星期內,檢查全部的東洋牌升降機。

荃灣海灣花園購物商場一、二期的東洋升降機運作時,出現不規則搖晃及震動,機體不時發出「勒、勒」的雜音。

記者試搭海灣花園購物商場一、二期及天橋的東洋升降機時,發現?門開關動作不暢順,有時甚至要等候一會才成功開啟。升降機運作期間,更出現不規則搖晃及震動。?內乘搭時,會感受到運行速度不一,機體不時發出「勒、勒」的雜音。

觀塘碼頭廣場的東洋升降機運行時,同樣有不規則搖晃及震動
觀塘碼頭廣場的東洋升降機運行時,同樣有不規則搖晃及震動

觀塘碼頭廣場的東洋升降機運行時,同樣有不規則搖晃及震動,機外則傳出疑似纜鏈驅動時的雜音。

元朗交通廣場翻新過的東洋升降機,電梯內部外觀較新。

至於元朗交通廣場、粉嶺名都商場經過翻新的東洋升降機,在試搭實測中暫時未發現明顯問題。

升降機製造商東洋自80年代被收購,該品牌升降機及自動電梯已於90年代前停產。

一對夫婦9日搭乘荃灣海灣花園2座升降機時,原本打算返回15樓寓所,但電梯沒有停下,繼續急升至24樓的?頂,並撞向電梯頂,兩人當場浴血,情況一度危殆


粵港澳大灣區確實有些體制機制障礙,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動有一些規則的限制。 目前的關鍵是,怎麼能更好地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和天然形成的大灣區的優勢更加聚集起來,將其能量聚集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強有力的增長。

朱麗娜  博鰲報導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再次描繪了建設世界級灣區的美好藍圖。

“在亞洲發展大局裡面,粵港澳大灣區有十分特別的意義。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它的成功將決定於它的創新能否為這個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以及發揮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以及全世界的重要聯繫。”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9日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粵港澳大灣區分論壇時表示。

她在會上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規劃很快將要出台,目前粵港澳三地政府正籌備舉行宣講會,準備一道去海外進行推廣。 她表示,隨著香港開通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重大跨境基建,將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

今年3月7日在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攜手港澳,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的城市群,這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明確了發展的目標,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林鄭月娥坦言:“要建設舉世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中央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三地政府現在也希望能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出台以後,中央有一個高層次的領導指導我們的工作,為我們排憂解難,把這個事情做好。”

“納入大灣區規劃的範圍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珠三角的九個市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土地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約6800萬,均居世界四個大灣區的首位。”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論壇上表示。

馬興瑞介紹,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的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人民幣,擁有16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和3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確實有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對於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動有一些規則的限制。 目前的關鍵是,怎麼能更好地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和天然形成的大灣區的優勢更加聚集起來,將其能量聚集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強有力的增長。

在南豐集團CEO、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看來,人才是知識經濟、創新經濟中最重要的角色,如何培養、留住、吸引人才,都是政府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在三地之間過關是需要排隊的。我經常到深圳開會,如果每天花在過關上的時間太久,就影響人才發揮的能力。建議三地政府為人才頒發’大灣區證件’,用高科技的過關方式,減少通關時間。”梁錦松表示。

同時,梁錦松指出,內地個人所得稅稅率較高也是很多港澳人才去內地發展面對的障礙之一。 據悉,目前港澳居民如果在內地一年內居住超過183天,就需要每月繳交5%至45%的所得稅,而同時也需要向香港稅局繳交薪俸稅。 此外,目前在內地工作或就讀的港人及其家屬雖然是中國籍公民,都被視為“境外人士”,無法以國民待遇享受內地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

打造世界級科創中心

馬興瑞認為,成為國際性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是一個主攻方向。 因為粵港澳大灣區跟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相比,最大的短板就是在這個方面。 “我們恰恰是在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包括聚集人才上能夠佔領制高點上。”

馬興瑞坦言,香港能夠在特有的條件下,配置全球的創新資源要素,其能力在大灣區裡面是最強的。 “香港和澳門有一大批的科學家,有很好的原始創新的能力,這個有機的結合作用巨大。現在要打造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成為一個綜合的、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

至於如何將大灣區內現有的三個自貿區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論壇上認為,大灣區裡面有三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建一個自由貿易區聯盟,先讓這三個試驗區和香港、澳門對接,先行先試一些新的做法。 “在一些有關貿易的做法上,例如關稅的對接,包括其他方面的互聯互通,都可以在這三個區域建起來。”

樊綱表示,香港亦可藉大灣區建設將本地大學科研技術進行轉移,與“中國矽谷”之稱的深圳進行角色互補。 目前香港與深圳的創新科技發展各有優勢,香港科研由大學主導,多從事上游尖端的研究,但本地製造業北移,使科研缺乏中游轉移及下游生產,而深圳科研則由產業主導,著眼於中下游應用研究。

以匯豐銀行為例,近日該行宣佈在廣東及香港設立專注服務創新科技企業的服務團隊,以拓展珠三角地區高科技行業帶來的商機,並通過更緊密的粵港聯動為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金融支援。

據悉,過去3年該行在廣東地區的高科技企業客戶數量增長超過一倍,未來“創新與科技業務團隊”將專注服務科技創新企業,尤其是新經濟領域內的中小企業。

突破香港人力、土地局限

對於作為國際金融、物流、航運中心的香港而言,粵港澳大灣區亦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幫助其突破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瓶頸。

林鄭月娥指出,無論是在創新或者是在聯繫方面,香港都可以為大灣區做出重要的貢獻。 首先,“一國兩制”這個創新的政策方針,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優勢。 粵港澳三地會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增長點。 第二,香港擁有自己的經濟、社會制度法律,加上自由開放的市場、優良的法制傳統,以及跟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一方面將國際的企業引進大灣區,另一方面助力內地的企業走出去。

香港既聚集了大量專業服務和國際人才,又擁有“一國兩制”的安排賦予的製度優勢,是跨國企業進入亞洲及中國內地市場的理想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底,香港共有3752家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代表其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母公司負責在中國內地及亞太區的業務。 事實上,香港近年已成為廣東企業“走出去”的首選融資平台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廣東企業佔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約21%。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貨運量第一、客運量第三的機場,同時有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並擁有5所名列全球100強的大學和優秀的科研能力及文化藝術樞紐。

林鄭月娥表示,把香港有優勢的產業、醫療和教育落戶在大灣區,“要進一步發展,空間很重要,香港目前就是沒有這個空間,(香港)現在經濟發展的兩大局限,一個是土地,一個是人力,人力包括人才或者其他的人力資源。對我們來說,大灣區的出現尤其是現在已經提升到國家的戰略層面,馬上解決香港進一步發展的局限。”

至於大灣區內11個不同城市之間如何進行分工與協調,她坦言:“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重疊不是很厲害。除了港口以外,香港在金融服務業方面,無論是融資、投資,還是發債都是我們的強項。

此外,香港可以進行我們的研發、轉化和孵化。 而且,其他的大灣區的城市,無論是生物醫藥或者是人工智能的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融資或者上市又回到了香港來,大灣區是一個很好的方程式,讓每一個地方發揮它的優勢。 ”

對澳門在大灣區內的角色和定位,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在論壇上表示:“我們的人數不多,地方不夠,我們也要尋求發展的空間,不可能每一個合作都是全面的合作,必須要精準。澳門在大灣區裡如何發揮作用,必須通過深度的研究。廣東省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產業特徵,我們必須看哪方面可以補充人家的短板,更重要的是符合國家所需,區域所需,精準地發力。”

(編輯:趙海建)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金融管理局宣佈,提供免費收集硬幣服務的收銀車,即日起可替兌換硬幣的市民,增值電子錢包。

本港目前的兩架收銀車在提升設備後,市民兌換硬幣時,可選擇掃瞄QR Code為電子錢包增值,包括支付寶香港、八達通O! ePay、拍住賞、TNG Wallet及WeChat Pay。

為促進硬幣循環再用、減低鑄幣開支,金管局自2014年10月推出收銀車,輪流停泊於全港18區,由上午10時至晚上7時,為市民免費收集硬幣,每輛收銀車會在同一地點停留一星期。

兩部收銀車至今,共收集3.4億枚總面值4.53億港元的硬幣。

收銀車支援硬幣增值的電子錢包,包括支付寶香港、八達通O! ePay、拍住賞、TNG Wallet及WeChat Pay。

 


天水圍天瑞邨一間手機店9日被爆竊,店內共八部總值約萬元的手機被盗,警方在邨內截獲疑犯,並搜出懷疑失物。
案發手機店玻璃門事後被圍封,並暫停營業。

案發手機店左側玻璃門粉碎,玻璃碎散滿一地,懷疑被人以硬物擊碎。現場消息指,商場保安深夜首先發現手機店門被毀報警,警方翻查閉路電視追查,在瑞滿樓梯間發現疑犯,將其拘捕,店員拒絕評論事件。

警方在邨內截獲疑犯。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二集:

 

石頭,看似平平無奇的建築材料,在創新工商業家的匠心獨運下,成為裝飾家居、裝飾高樓大廈的工藝品,兼具實用與美化的效果。來自香港的工業家,憑著自己對行業的熱情和創新精神,創造出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工藝品。

面對諸如1881等歷史建築,他們如何在保育與設計中取得平衡?

 


九龍灣一架的士下午懷疑失控,幾乎直衝入行人隧道,失事的士事後凌空橫臥隧
道兩道欄杆之間,司機受傷送院。
失事的士衝毀欄杆後,幾直插入行人隧道。(讀者提供相片)

一架市區的士9日下午兩點多,駛至九龍灣宏展街MegaBox側一個加油站附近時,懷疑失控,掃毀欄杆後,再直衝向一條行人隧道,整架的士橫臥行人隧道頂部兩道欄杆之間,的士司機一度被困,由消防員救出送院。

從另一角度可見,失事的士幾乎衝入行人隧道。(讀者提供相片)
消防員到場後先固定的士,再安排移走。(讀者提供相片)

為宣揚愛護動物,香港警隊舉辦的「單手掌上壓挑戰」活動,歷時兩個多月後,7日正式閉幕,300名警員及運動員同場進行一分鐘單手掌上壓,成功破「最多人同時做單手掌上壓」的健力士世界紀錄,並為愛護動物組織籌得逾100萬善款。
300名警員和運動員同刷新「最多人同時做單手掌上壓」的健力士世界紀錄。 (政府新聞處)

警務處行動處處長鄧炳強7日在閉幕禮致辭時,感謝參與的運動員、藝人、名人等支持,為保護遺棄動物協會籌得超過100萬善款。

健力士世界紀錄裁判John Garland(左)頒發證書予警務處行動處處長鄧炳強。(政府新聞處)

由警察公共關係科與保護遺棄動物協會首次合辦的「單手掌上壓挑戰」活動,自1月28日起舉行,警隊隨後在網上展開為期十星期的宣傳,鼓勵參加者藉做單手掌上壓,感受肢體殘缺動物的不便,宣揚愛護動物信息,並為被遺棄和殘障動物籌款。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一集:

香港工業總會作為香港四大商會之一,要了解香港工業的源頭,就不得不先從香港工業總會說起。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始試營運三天即發生事故,港鐵一架試行的高鐵列車,停放在石崗停放處期間,尾卡被發現部份出軌,無人受傷。港鐵表示非常關注情況,將進行詳細調查。機電署事後要求港鐵就事故提交報告。
高鐵香港段的列車(港府提供相片)

港鐵4日凌晨發出的新聞稿,指3日晚上約9時15分,有員工巡查時發現停放在石崗列車停放處的高鐵列車,部份車輪偏離路軌。

機電署:確保高鐵安全才准通車

運輸及房屋局在聲明中強調,任何鐵路運作中,安全屬首要考慮;機電工程署接獲通知後,要求港鐵公司詳細調查和盡快提交報告,以確定事件起因,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免影響高鐵試營運計劃。

機電署表示,會在高鐵九月通車前,確保港鐵公司完成所有與鐵路安全相關的測試,並進行實地安全測試,確保運作安全,才會批准列車投入服務。

高鐵香港段試營運期間,港鐵職員在控制中心監察情況。(港鐵提供相片)

高鐵香港段試車 列車不載客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自四月一日起試營運,主要工作包括為列車服務系統與車站設施系統進行磨合等, 如信號、票務系統、安排職員熟習營運程序、又會在試營運期間進行演習。首階段會先進行一系列連接內地高鐵網絡的相關工作,包括制定列車營運時間表等,列車運行及可靠度會分階段測試,期間列車以不載客形式運行。

港鐵曾指,待各方面達致開通條件,高鐵香港段便可於今年第三季投入服務。

 


食環署食安中心3日宣佈,兩批比利時進口的瓶裝啤酒可能含玻璃碎片,呼籲市民不要飲用。進口商指,已停售及回收受影響的2,160箱產品。生產商表示,問題包裝瓶由玻璃瓶製造商生產,屬於包裝缺陷。

 

該款需回收的Stella Artois啤酒來自比利時,屬於同款的330毫升瓶裝。(生產商相片)

涉事的比利時啤酒Stella Artois ,由INBEV Belgium NV生產,百威啤酒香港有限公司獨家進口,屬於330毫升瓶裝,有關產品批次顯示的「此日期或之前最佳」分別為2018年9月15日(package code: 55, time stamp: 23:00-23:59)及2018年9月16日(package code: 55, time stamp: 0:00-18:00)。食安中心發言人呼籲購入受影響批次產品的市民停止飲用。

食安中心表示,透過恒常監察食物事故系統,得悉加拿大有關當局的通知,指該款啤酒產品可能有玻璃碎,正回收多個批次,隨即與本港主要進口商和零售商跟進。中心又接獲上述產品進口商通知,表示曾進口有關批次的受影響產品及主動展開回收。中心會就事件通知業界,繼續跟進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會續調查事件。

啤酒商:回收屬預防措施

Stella Artois啤酒全球品牌副總裁回應,指可能受影響的啤酒瓶數量很少,回收產品只屬預防性措施,技術專家團隊正與玻璃瓶生產商合作,確保可解決生產缺陷的問題。

市民可於辦公時間致電進口商熱線2923 8666,查詢產品的回收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