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一段影片,顯示有國泰航空地勤人員,從樓梯上把多個乘客寄艙行李從中層揈落樓梯,惹網民熱議。

國泰回覆指,確認事件涉及國泰的地勤服務供應商一名員工,已即時被調離崗位。國泰就事件致歉。

影片長約 12 秒,有穿着反光背心的地勤人員,在樓梯中層接連揈行李篋落樓梯,行李翻滾直至跌落樓梯底。


 

香港旅發局在「樂在當夏」推廣活動下,針對多個主要客源市場,透過不同宣傳方法及渠道,展示香港仲夏氛圍﹑精彩活動﹑旅遊好去處等,希望吸引更多年輕及家庭旅客來港。其中最吸睛莫過於邀請南韓三位年輕猛男到港,拍攝並展示戶外體驗的宣傳片。

旅發局製作的夏日宣傳短片,展示香港豐富而多元的戶外體驗,包括陽光海灘、島嶼探索、郊野徒步等戶外活動。短片以3名南韓年輕型男踏上青春活力的香港之旅為主題,呈現香港獨特的自然景致,吸引當地旅客對香港產生興趣。宣傳短片安排在首爾部分地鐵站投放,以增強宣傳效果。

 

南韓3猛男宣傳片點擊收看  》〉〉〉〉〉〉〉

 

與此同時,旅發局在南韓備受年輕人追捧的熱門景點聖水洞打造香港夏日風情壁畫,邀請旅客打卡互動,激發他們對香港之旅的嚮往。

內地:與小米合辦全國攝影活動 宣傳廣告觸及1 億受眾

內地市場宣傳方面,旅發局與智慧手機品牌小米公司合作,在小米智能電視及手機專區等展示「香港.樂在當夏」宣傳廣告,預計可觸及全國超過1 億受眾;並聯手啟動小米影像「2024 小米徠卡影像大賽.香港季」人文主題特別攝影活動,透過手機攝影藝術,鼓勵廣大用戶記錄和分享他們眼中的香港故事。

此外,旅發局亦重點於新增的10 個「個人遊」城市和8 個「5 小時高鐵圈」城市加強宣傳,向內地旅客多角度展現香港的文旅魅力,吸引更多首次訪港的旅客,期望把香港打造成為內地旅客歡度暑假的最佳亞洲旅遊目的地。

旅發局也在上海等較熱門內地自由行市場的繁華街區觀光車車身上,添置展示香港精彩的夏日主題裝飾,營造活力氣氛,擴大宣傳效果。

日本:邀人氣旅遊KOL 訪港介紹最新食買玩體驗

旅發局將邀請兩名日本人氣旅遊KOL 親身來港,拍攝旅遊影片,重點介紹「夏日三重禮」的精彩內容﹑如何享用優惠等,亦會推介全球最大型多啦A 夢展覽之一的「100%多啦A 夢&FRIENDS」巡迴特展的不同活動,以及香港的美食。他們會將影片上載至社交媒體平台,分享予更多旅客,吸引他們訪港。

東南亞:推廣香港隱藏玩法 邀媒體親身細探香港秘境

旅發局在東南亞市場推出全新宣傳項目,為旅客精心策劃一份香港隱藏好去處清單,一探香港的飲食、大自然、娛樂及文化體驗,解鎖香港隱藏玩法。其中,旅發局邀請了逾30 名來自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旅遊媒體赴港,遊覽荔枝窩、坪洲、梅窩及慈山寺等城市秘境,欣賞香港夏日迷人風光,盡顯「香港無處不旅遊」的驚喜體驗。旅發局亦同時透過邀請人氣KOL訪港﹑投放線上廣告等方式,推廣香港夏日的景點和精彩活動。

 


香港天文台指,港島以西海域下午約4時53分有水龍捲報告,有網民拍到如長型漏斗狀的水雲狀旋轉物體從天而降。

網上流傳網民拍到的相關短片全長36秒,見到一條水龍捲移向小島,當時上空看以烏雲密佈,拍攝者手機錄到現場傳來陣陣強風聲音,附近草木搖擺,網民估計拍攝者位置位於港島山上。有網民也上載照片,表示在香港仔華富邨一帶亦目睹類似情景,但水龍捲持續十分鐘左右便消失。

 

 

另外,天文台特別天氣提示,位於南海中部的熱帶擾動持續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預料擾動會於今明兩天橫過南海北部,並逐漸靠近中國東南沿岸,為該區帶來驟雨及雷暴。

天文台指正密切監察該擾動會否進一步發展,籲市民留意最新天氣預測。


香港服務業一直為人咎病,香港有女網紅上月透過社交媒體分享當晚光顧觀塘一間食肆的不愉快經歷。她聲稱多次被餐廳員工不斷推銷昂貴菜餚,結果埋單總金額是原本菜單上的兩倍,她不禁憤怒地說:「香港人也被香港人騙」。

女網紅「AMY的日常」透過小紅書上分享了她的經歷。她和三名朋友被朋友推薦到觀塘的一家工廈食肆用餐。她認為,由於他們穿著正式的西裝和辦公室女士裝扮,可能讓店員認為他們是容易被說服的客人。原本他們只打算點選幾道價格合理的菜餚,如椒鹽鮮魷、通菜和芝麻雞,但店員卻不斷推銷其他昂貴的菜式。「起碼(推銷)五次以上」,最終在店員的堅持下,他們點了更多菜餚和一壺所謂的自製雪梨水。「本來打算叫一杯,阿姐話叫一jer(楂),諗住都唔係好貴,最多咪幾十蚊」。

 

 

當結帳時,眾人赫然發現總金額高達港幣1,243元,讓他們非常驚訝。「有乜可能好似茶壺咁既雪梨水要$150?」她質疑。

此外,一些被大力推銷的菜餚,如馬友和花螺,價格也遠高於菜單上標價。「對方竟回答因為你呢個係大花螺,MENU無㗎,MENU上係細花螺」,她對此表示憤怒。「咁你呢啲咪就係呃囉」。

 

 

事件引起網民關注和討論,不少人都同情她的遭遇,認為相關營商行為欠妥。「所以好多港人北上消費」、「最討厭錢花了一肚子火氣」、「成千蚊真係好貴呢D黑店做唔長」。然而,也有人認為消費者自身亦應加倍留意每項食物收費,免被欺騙。「佢標價的確唔平,但不至於有呃」、「自己身為消費者有責任避免」。

 


三屆影帝劉青雲親自擔任切菜、炒菜等崗位,為有需要人士準備暖心飯餐,最後更親手將飯餐送到對方手上,盡顯愛心一面,一切都透過電影美術指導張叔平及攝影師夏永康合作下,透過鏡頭呈獻。

由於香港社會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對食物援助需求大增,片中的劉青雲實地拍攝飯餐製作,以行動實踐「以愛相連」,趁機呼籲公眾慷慨捐助支持食堂工作。

 


享「靚聲王」美譽的前TVB藝人蕭亮(原名盧永華)被傳出兩個月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家中不幸離世,終年83歲。蕭亮過去以其獨特的嗓音報幕而聞名,曾參與多部無線電視劇集及廣告配音工作,其聲音更成為港人的經典集體回憶。

 

享「靚聲王」美譽的前TVB藝人蕭亮兩個月前在加拿大家中不幸去世。

 

網上今日(29日)忽然瘋傳蕭亮的離世消息,源於有網民約三個月前,於蕭亮開設的YouTube頻道「蕭亮百藝網」中最新的影片中留言,首度披露蕭亮於今年3月上旬在多倫多家中逝世。他稱獲警方告知,蕭亮數周前在其加拿大寓所內離世,希望他安息。「蕭亮百藝網」最後一次更新為今年一月。

蕭亮有兩位胞兄弟,分別為資深電視藝人盧大偉及馬評人盧遠。盧大偉妻子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已很久沒有聯絡到蕭亮,對他的離世消息感到十分意外。蕭亮家人目前暫未對外界發表任何聲明。

蕭亮一生致力於配音報幕事業,憑藉其渾厚悅耳的嗓音,曾為無數經典香港電視劇及廣告配音。他以「無線電視翡翠台」這句耳熟能詳的台徽片台詞而聞名,成為許多香港觀眾的共同回憶。

上海出生的蕭亮1947年舉家遷至香港生活,在家中排行第四,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精通英語、法語、上海話、普通語和廣東話,曾就讀柏立基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前身),曾擔任教師在渣華道官立小學教授英文、視藝科。

蕭亮1970年轉行加入香港電台任職唱片騎師,1973年兼任麗的映聲(亞視前身)電視新聞報道員,與胞弟盧大偉獲時任TVB副總經理周梁淑怡邀請轉投無綫,多年來參與翡翠台報幕,由於其聲線獨特且鏗鏘有力,深入民心,被封「香港無線電視台之台聲」。

1989年,曾跟隨周梁淑怡跳槽到亞視擔任報幕台聲及藝員三年,期間參與本港台及國際台報幕,包括朗讀出「亞洲電視本港台」,其亞視報幕員生涯於1993年底隨著移居加國作結。

已移居加拿大後的蕭亮,加入當地電台華僑之聲擔任報幕員及主持。他後來在Youtube上開設「蕭亮百藝網」頻道,定期分享唱歌、法文教學、養狗經、詩詞朗誦等知識和一些自己的生活趣事。

一位網友在蕭亮Youtube頻道「蕭亮百藝網」最後一條影片下留言,表示蕭亮兩個月前在加拿大家中逝世。

 

除了配音工作,蕭亮亦曾在電視圈擔任幕後工作,包括為電視劇量身定製主題曲等。2000年蕭亮與妻子離婚後,復出無線幕前參演電視劇,代表作有《男親女愛》、《洛神》、《絕世好爸》、《阿旺新傳》等,受到觀眾一致好評。

 

蕭亮出任幸福傷風素廣告代言人。

 

配音界前輩的離世,無疑為香港娛樂圈蒙上一層哀悼的氛圍。不少電視迷及粉絲紛紛在網上悼念,感歎這位「靚聲王」的離世。蕭亮的獨特嗓音和專業精神,將永遠成為香港娛樂歷史上難以磨滅的一頁。

 

蕭亮部分經典報幕重溫:


市面上不少產品聲稱具驅蚊功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以真人測試25款驅蚊劑,絕大部分能有效驅蚊,但發現其中一款「趣樂全天然有機自然滋潤防蚊蟲露」使用後有反效果,反而吸引更多蚊。

 

消委會以真人在實驗室塗搽驅蚊劑測試25款樣本,測試發現近九成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樣本經塗搽皮膚4小時後,仍能提供80%或以上的保護,表現尚可,其中一款3M出品的DEET樣本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蚊子降落測試員皮膚上,保護力相對最強。不過消委會同時提醒,高濃度或接觸過量DEET,有機會引致皮疹、水泡及令皮膚和黏膜受刺激,對兒童風險更大。

 

 

另外,消委會測試30款嬰幼兒衣物,約一半樣本鈕扣易脫落及綁帶不符標準,可能導致嬰幼兒被纏頸或窒息。

消委會亦測試市面14款1匹淨冷型變頻式窗口冷氣機,發現部分樣本標示製冷量及能源效益級別與測試結果有異,其中5款樣本製冷量較聲稱數值低,差異最大1款較聲稱數值低近5%。而樣本間的能源效率亦頗為參差,能源效率最高可相差23.4%。消委會已將相關測試結果通知機電工程署,並促請相關生產商改善設計及做好品質監控。


長洲太平清醮重頭戲「搶包山」今日 (16日) 凌晨在長洲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上演,12名健兒登上包山角逐「包山王」及「包山后」美譽,結果「包山王」由任職消防員的葉建文奪得,亞軍和季軍分別為鍾玉川及梁尹聰,「包山后」由去年失落殊榮的龔子珊重奪。至於去年失落「包山王」的郭嘉明則取得最多平安包。最少兩名選手未趕及限時前雙腳落地,包括女選手林秀蕾被取消資格。

長洲舉行太平清醮、飄色巡遊及搶包山等活動,吸引大批市民搭船前往觀賞,今年訪客人流達5.1萬人次,較去年4.8萬人次有所增加,但仍未恢復新冠疫情前最高峰的6萬人次。

 


「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一連兩天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搶人才、留人才」是政府施政重點之一,自上任以來,政府積極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措施。至上月底,逾12萬人透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來港;他指「高才通」計劃下獲批的人士很有競爭力,平均年齡中位數35歲,一成月薪達20萬或以上,估算「高才通」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

 

李家超為高峰會主禮致開幕辭時表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競爭力的原動力,具策略視野的專才能以創新思維,開發和提升新產品、服務和技術。全球各地在疫後努力恢復經濟增長,加上地緣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吸納人才已成為環球現象和持續挑戰。

 

他指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多方面制度優勢,包括一流營商環境、簡單低稅制、國際化市場、高度開放等,是亞洲最宜居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認為都是吸引人才來港尋求世界級工作機會和美好生活的要素,並稱港府投放大量資源以吸引、發展和留住人才。

 

 

香港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人才入境計劃,李家超透過社交平台補充,指自上任以來,政府積極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措施,至上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約29萬份申請,當中近18萬份已獲批,逾12萬人才已抵港。其中全新「高才通」計劃吸引來自世界百强大學的畢業生人才來港。至3月底,計劃共接獲約7.7萬宗申請,其中超過6.1萬宗獲批,超過4.7萬人已來港。

 

他稱據統計,「高才通」計劃下獲批的人士很有競爭力,平均年齡中位數為35歲,六成為已婚人士,普遍攜同家人來港。他們每月收入中位數約5萬元,約四分之一高達10萬或以上,約一成更達20萬或以上。政府估算高才通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

 

全球人才高峰會料7000人參與
「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分三部分,包括「國際人才論壇」,以及一連兩天「機遇匯人才博覽展」,邀請超過20位來自商、政、學界的專家學者作演講,有約100個機構參展,展示就業、住屋、教育等一系列支援。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指,高峰會現場及線上參與人次分別為1,200及2,500,預計兩天的總參與人次超過7,000。他續指,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型人才都有到現場或透過線上參與,認為首屆人才高峰會成功,將來會再接再厲,在現有基礎上做得更好。


「機遇匯人才博覽展」與「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將於五月七日及八日同步舉行,人才辦總監劉鎮漢表示,除舉辦高峰會與世界各地和粵港澳大灣區夥伴交流人才發展趨勢和經驗外,亦同步舉辦博覽展,讓國際、本地和區內重要企業和合作夥伴,向與會者和世界各地人才展示香港和內地的機遇,以及各行各業的發展前景。」

博覽展將於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三十分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3F舉行,展覽會場將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廣東省及澳門特別行政區亦設展區介紹大灣區最新人力趨勢和發展機遇。

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人才辦各合作夥伴(涵蓋就業、住房、社群網絡、綜合移居服務、教育、銀行及金融服務、商業與企業服務和電訊服務)、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投資推廣署、廉政公署、政府新聞處、香港機場管理局、香港數碼港、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科技園、港鐵和醫院管理局。

人力資源機構和招聘平台將介紹不同專業,包括金融服務、創新科技和金融科技等優質本地職位,適合不同背景和資歷的人才及專才。抵港人才亦可獲取在港求職、就業或創業的相關資訊,以及各行業和專業技能的最新需求。此外,部分參展機構將為入場人才及其家人提供諮詢服務及安居就業方案或優惠,協助他們移居香港,盡快適應並留港發展。

入場人士可經高峰會網站(www.hkengage.gov.hk/GlobalTalentSummit)預先登記,並於選定日期憑二維碼入場。有興趣者可參閱高峰會網站或人才辦社交媒體了解最新資訊,或電郵至gts@hkengage.gov.hk查詢。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歡迎有意來港或在港發展的人才、關心人才發展的各界持份者、非本地大學生和市民,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