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林炳堯參與「登陸諾曼第」的日記,2015 年在西環一幢快將拆卸的唐樓中被發現,成為目前世上現存唯一記載事件的一手史料,也是二戰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歷經九年的沉澱,經整理的資料首度公開於公眾眼前。
「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展覽月中曾首次在藝穗會亮相後,已移師至中大圖書館展出至12月25日。
展覽展出二戰期間的中國海軍軍官林炳堯,他在日記及家書中提及曾於1944年6月6日,在英國戰艦藍蜜莉斯號(HMS Ramillies)參與著名的「諾曼第登陸」(D-Day)事跡。林炳堯長達80頁的日記於2015年在香港一棟即將被拆卸唐樓被偶然發現,日記詳細記載他與另外23名中國海軍軍官到英國受訓,隨後參與D-Day的經歷。他的親筆文章是全球現存唯一能證實中國軍人曾參與D-Day的第一手歷史檔案。


聯合策展人許創彥及麥曉暉根據林炳堯的記載,在亞洲與歐洲各地多方查證,發現林炳堯的經歷與多項歷史資料吻合。他們的研究更與杭州師範大學退休歷史教授黃山松父親的口述歷史互相印證,其父曾與日記主人林炳堯在解放法國時並肩作戰。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在開幕禮表示:「這次主題展覽讓我們有機會一探關於諾曼第登陸日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一天被視為改變二戰結局的關鍵轉捩點。展覽讚頌了同盟國在全球危機的歷史時刻展現出團結與堅韌精神。在今天應對21世紀環球挑戰之際,這種持久的國際合作精神同樣至關重要。我深信這場展覽的意義與精髓,正契合中大賦予我們的創校使命——『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


大學圖書館館長Benjamin Meunier先生表示:「這個展覽不僅對林炳堯及其同僚致敬,更頌揚不朽的人文精神,並深刻展示了個人故事如何照亮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我鼓勵大家參觀展覽時,反思林炳堯言辭中流露的勇氣、堅韌與人道精神。讓我們銘記並讚頌為自由與持久和平而奮戰的英雄。願他們的故事激勵我們追求改變,努力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麥曉暉先生表示︰「展覽反映精彩的人物故事,能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聯繫,豐富香港的城市文化。全球觀眾對展覽的關注,正正體現我們的宗旨——『香港看見世界,世界看見香港』。在世界歷史中,香港儘管不一定是主角,但歷史處處有香港的身影。」

許創彥先生表示︰「林炳堯的經歷既是歷史,也是能展現人性的故事。闡述他的從軍經歷,目的不在改變坊間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諾曼第登陸在軍事史的理解,而在提供大眾獨特的視角,代入他的內心世界。當年林炳堯面對種種狀況下,很可能與今天的我們有著相同的想法。展覽更能透過林炳堯的故事,連接從未接觸的群體和個人,繼而發現彼此經歷的交匯之處,值得全球觀眾深入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