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V數碼中國(08078)公布,附屬公司HMV香港零售自願清盤,而清盤期間,清盤人將尋找新投資者,重開HMV零售業務。七十多名員工被即時遣散,臨時清盤人與員工開會,稱將支付員工部分欠薪、遣散費及通知金。

該公司表示,HMV零售未能賺取足夠收入,應付自身營運開支,並在可見將來並無合理期望,能為財務表現或營運作出任何顯著改善。

HMV零售以債權人自願清盤的方式清盤,當中考慮因素包括缺乏償債能力,及先前收到的多宗欠款訴訟。公司正與有關業主商討還款方案。

公司指出,HMV零售自願清盤將不會對集團財務表現及現有業務營運,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包括但不限於藝人管理、影片及電視節目經銷及製作、唱片製作及放貸業務,該公司並無向HMV零售提供任何形式的企業擔保。


美國財政部發布半年度匯率報告,並一如外界預期,未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繼續將中國及其他五個國家列入觀察名單,又加強批評中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模式。

美國財政部解釋,中國在近幾個季度並未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而是否進行實際干預為界定是否操縱的重要關鍵標準。美國財政部長姆欽對中國匯率政策缺乏透明度及近期人民幣下跌提出批評,他在聲明中稱,對實現更公平、更平衡的貿易構成巨大挑戰,美國將持續觀察和評估中國的匯率政策。

至於中國繼續被列入觀察名單,意味美國正警示名單中的國家,其匯率行為已令美國處於不公平的劣勢,並有可能促使財政部採取行動。

自美國財政部4月中發布上一份貨幣報告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逾9%。

中國未構成匯率操縱國的三個條件

美國財政部發表的匯率報告,讓美國可宣布借操縱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的國家。報告的法律規定指,將一個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需滿足三個條件,包括持續干預外匯市場、對美國擁有相當規模的貿易順差及總體經常項目盈餘龐大。目前沒有一個國家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報告指,中國雖然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但中國的總體經常項目盈餘不算龐大。一旦美國認定一個國家操縱匯率,將就其貿易做法進行談判,並可能會對該國採取關稅行動。

通過貨幣貶值將使出口產品價格下降,並使進口成本增加,有助提升並鞏固一個國家的貿易地位。中國央行上周末表態,中國不會進行競爭性貶值。

中國過去一直被認為,曾通過讓人民幣貶值降低出口價格,削弱國際競爭對手,並藉此扶持本土製造業。但自從2015年美國通過加強匯率行為審查的法律以來,中國已在很大程度上克制積極干預匯市的做法。

過去12個月來,中國既買入也賣出外匯。美國財政部估計,中國外匯凈購買額不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

印度或半年內被剔除出匯率觀察名單

至於觀察名單上的另外五個國家,也未完全符合美國財政部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全部三個條件:德國、韓國和日本沒有大規模干預匯市,瑞士干預了匯市,但對美國不存在巨額貿易順差。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稍為超出標準,雖然印度早前干預過美國匯市,但近六個月來基本未有再採取行動。美國財政部認為,印度目前僅滿足匯率操縱國的三個觸發條件之一,如果一直保持現狀,印度將在六個月內從觀察名單中剔除。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底參加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二十國集團(簡稱G20)峰會,目前中美兩國政府正就會面做準備。


中國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周四簽備忘錄,旨在便利中國央行在香港發行票據。

中國人民銀行在一份聲明中稱,備忘錄將豐富香港高信用等級人民幣金融產品。聲明又表示,雙方下一步將繼續合作推進相關工作。


美國當地下星期一(24日)開始,向約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17 日)表示,如果中國採取報復行動,則會對額外約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預計下周生效的新稅率,會由最初10%增至年底的25%。最終關稅清單包括互聯網伺服器、行李箱到海鮮水產等數千種商品,但剔除約300項貨品,主要屬消費品,包括智能手錶、藍牙設備、嬰兒汽車坐椅、單車頭盔等。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特朗普關稅政策,將首次影響到涉及範圍更廣的美國消費者。

特朗普在聲明中稱,中國貿易行為顯然嚴重威脅到美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和繁榮。中國已表示,將尋求加大對美國出口商施壓,對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就像特朗普政府今年夏初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所作一樣。

特朗普則表示,將以更大力度予以回擊,稱「如果中國對我們的農戶或其他行業採取報復行動,我們將立即尋求對另外大約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意味屆時的關稅行動,將覆蓋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


在印尼雅加達及巨港舉行的亞運會落幕,中國香港代表團派出歷來最多運動員參賽,奪得8金、18銀、20銅共46面獎牌,各運動員9月3日晚返港。出席歡迎儀式的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致辭時指,今屆獎牌數目破紀錄,成績令人振奮。
除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香港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和代表團團長胡曉明,都有在香港國際機場出席歡迎中國香港隊運動員的儀式,並與各運動員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國際機場舉行歡迎儀式,迎接亞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凱旋返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指運動員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令全港市民感動及引以自豪。

港府未來數年投放600億發展體育

他稱,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全力推動體育發展及支持運動員,未來幾年會投放600億港元發展體育項目,包括興建啟德體育園、26個地區康體設施及繼續投放資源支援精英運動員,及支持體育總會在香港舉辦更多高水平的大型體育活動。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在公開場合表態,重申不歡迎大量中國人移民馬國,並在當地買地置業,因為中國人大量購買土地,會壓縮當地人的生存空間,他們不得不搬至森林邊境居住。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馬哈蒂爾:馬來西亞人不可能與中國競爭」。

新加坡《海峽時報》9月1日報道,馬哈蒂爾出席「2018土著與國家未來大會」時表示,馬來西亞不歡迎中國人大量移民並在當地買地置產,如果允許300萬中國人移民及購買及控制馬國土地,他們不得不搬離城市,居住在森林邊境。馬哈蒂爾又形容中國人勤奮、聰明、具商業知識,擔憂他們會變成功商人,當地人無法與之競爭。

馬哈蒂爾:馬國想要外國投資

不過,馬哈蒂爾同時強調,馬來西亞想要外國投資,但通過投資所建立的工廠內的勞工必須是馬來西亞人,而非外國人,馬國政府亦願意向中國開放直接投資。

碧桂園森林城市地產項目的構想效果圖。

馬哈蒂爾一度表明拒讓外國人購「森林城市」

馬哈蒂爾早前訪華期間曾表明,不歡迎馬國柔佛州首府新山的「碧桂園森林城市」下有大量移民,他於8月27日更明確表明,禁止外國人購置該房產項目,而且不會向這些人發出永久居留簽證。有關決定引起激烈反響,內閣討論後決定,森林城市的房地產可以續售予外國人,但不允許這些外國人長期居留。

有報道指,「碧桂園森林城市」為中國碧桂園集團與柔州王室的聯營計劃,總投資達1000億美元,佔地面積最少達20平方公里,規模相當於半個澳門,開發項目完成後能供70萬人居住。該房產項目的買家中,中國人佔三分二,另外兩成買家為馬來西亞人,其餘買家來自印尼、越南及南韓。

 

《當今大馬》/ 新加坡《海峽時報》/《觀察者網》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8日,公佈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清單,最終關稅清單涵蓋279種進口產品,將於8月23日正式生效。清單上包括中國製半導體產品,而產品採用的基本晶片不少來自美國、南韓或中國台灣,加徵關稅將影響美國本土半導體企業,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下簡稱SIA)已對有關決定表示失望。

路透社8月8日報道,SIA總裁兼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 當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以最強烈的措辭向政府表明,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徵收關稅,將損害美國的晶片製造商,而不是中國,也無助阻止中國的問題和「歧視性貿易行為」。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25日報道,SIA早前在7月24日和25日召開的聽證會上,曾建議,從160億美元的清單中剔除63億美元半導體產品。

SIA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部分半導體產品,都在美國設計或製造,再運往中國進行測試和封裝,因此,從中國進口半導體的統計數據具誤導性。

SIA早前針對聽證會表示,關稅將削弱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導致工作機會流失,並對美國半導體產品消費者和美國半導體生產商造成不利影響。

SIA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聲明稱,美國對半導體行業的處罰方式不合理,提議的關稅不能遏制中國「歧視性貿易和非法知識產權行為」、也無法迫使中國改變其行為。作為替代方案,SIA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更有效和有針對性的政策」,更多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及與盟國的多邊行動來解決「中國產業政策問題」。

美國8月8日公佈的價值160億美元的清單中包括279項商品,比早前公佈的284項清單中少5項,當中涉及航運集裝箱、浮動船塢、鋸木用機械產品、及海藻酸等。美方稱,如對上述5項商品加徵關稅「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中國決定本月23日起向美國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兩成半關稅,以還擊美國向中國等價商品加徵關稅措施。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 〕5號)中,對美國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二的商品作適當調整後,自2018年8月23日凌晨起加徵25%的關稅。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美方決定自8月23日起,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25%關稅,又一次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美國六月首先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美國政府6月15日發表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同時就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進行公眾諮詢。

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對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至於對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佈。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7日宣布,將從23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此舉遭到美國商會、半導體工業協會、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等業界代表的廣泛反對。

中方針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發布反制清單

另據央視8月3日消息,7月11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 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加徵稅率由10%提高至25%。

隨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20%、10%、5%不等的關稅。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將其加徵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即行實施上述加徵關稅措施。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有內地知名旅遊博客@青遊記,在社交網微博列出中國遊客的50個全國旅遊黑名單,當中包括「隨導遊在香港買名錶和珠寶」、「在深圳中英街購買任何物品」等,有網民質疑內容翻炒舊文章,認為內容過時。

中國旅遊黑名單
1. 不要接近峨眉山的和尚。
2. 不要接近嶗山的道士。
3. 不要買九寨溝的犛牛肉。
4. 不要買三峽船上的玉器珠寶。
5. 不要在西雙版納參加「搶親」遊戲。
6. 不要在西安的古玩一條街購買古物。
7. 不要在大理購買所謂「老鄉」的便宜珠寶。
8. 不要在陽朔的酒吧裏消費。
9. 不要招惹泰山景區的當地人。
10.不要參觀少林寺時走「捷徑」。
11.不要逛十三陵「***」 玉石店。
12.不要單獨去海南旅遊。
13.不要在壩上草原騎馬。
14.不要在吐魯番買葡萄。
15.不要在深圳中英街購買任何物品。
16.不要參加北京當地的長城一日遊。
17.不要在張家界住便宜小旅館。
18.不要在井岡山為「老區 建設」捐款。
19.不要在杭州的娛樂場所消費。
20.不要在蘇州的茶樓喝茶。
21.不要在豐都鬼城照「免費」像。
22.不要在北海乘坐摩托艇。
23.不要在北戴河吃海鮮。
24.不要在三亞海邊接近小商販。
25.不要隨導遊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吃烤全羊。
26.不要在廬山乘個體計程車上山。
27.不要在宏村的路上坐計程車。
28.不要去黃山讓人「免費帶路」。
29.不要在千島湖碼頭的排檔吃魚。
30.不要參觀樂山景區周邊的付費景點。
31.不要在鄭州黃河遊覽區騎馬。
32.不要到恆山算命。
33.不要隨旅遊團環遊青海湖。
34.不要買神農架的土特產。
35.不要在敦煌的夜市吃地攤飯。
36.不要在花果山的海鮮一條街吃飯。
37.不要隨導遊逛清明上河園。
38.不要在南京做「免費美容」。
39.不要在上海外灘讓人給你照數碼相。
40.不要買「便宜票」看黃果樹大瀑布。
41.不要隨導遊在香港買名表和珠寶。
42.不要投大錢在澳門賭博。
43.不要在威海韓國城購買沒經狠殺價的商品。
44.不要在麗江洗桑拿浴。
45.不要到五台山的五爺廟燒香。
46.不要在平遙摸「魚洗」。
47.不要在武夷山景區買茶葉。
48.不要在白洋淀景區買鴨蛋。
49.不要在烏鎮讓道士「免費看相」。
50.不要去太陽島坐「熱心人」介紹的船。


內地疫苗爆出質量問題及造假風波,內地網民討論到香港注射疫苗。內地官媒《環球時報》從聲稱是中介公司手上取得「新生兒全套疫苗」價格,共16針索價19,870港元。對於本港公立醫療機構為非符合資格人士訂定限額,每月只收120宗新症的規定,中介機構對「放蛇」記者聲稱「這是假新聞」。

打疫苗中介公司:有預先搶購

《環球時報》報道,一間專幫內地人預約到香港注射疫苗的中介公司,上周四(26日)向記者推銷香港嬰兒接種疫苗的價格:「全套為19,870港幣,一共8次,每次2針,2歲便打完上學前所有要打的疫苗。客人要盡早付款,只要付款便能保證拿到疫苗。」

中介表明有關赴港打疫苗的套餐價格。(網絡截圖)
中介表示很多內地人查詢到香港接種有關疫苗,可能會斷貨。(網絡截圖)

被問及疫苗供應緊張,「隨時會斷貨」,但能保證向付款客人提供疫苗,是否有預先搶購的情況,中介回應稱:「可以這麽說吧。」他們又聲稱,香港公立醫療機構每月為非符合資格人士打疫苗限制收120宗新症是「假新聞」。

 

中介公司聲稱港府限制非合資格人士打疫苗是「假的」。(網絡截圖)

中介拒保證赴港打疫苗無風險

《環球時報》記者向中介公司查問到港打疫苗的風險時,對方僅稱一旦出問題,建議直接找診所,他們只負責預約。

推銷的中介公司拒絕保證來港打疫苗沒有風險,只表示提供預約服務。(網絡截圖 )

內地來港打疫苗查詢急增最少十倍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內地人來香港打疫苗的情況近年很普遍,相關查詢也明顯增加。有香港私人診所的駐診醫生透露,前來查詢打疫苗的內地遊客,從原來每天的一兩人,急增至每天十多二十人,有打疫苗的中介機構工作人員23日在朋友圈稱「由於這兩天我們的諮詢量激增,每位客服都有500、600條諮詢消息。」

另外,《環球時報》引述來自上海的吳小姐個案,指由於內地未引進HPV 9價疫苗(子宮頸癌疫苗),故今年上半年到香港注射:「打疫苗的醫生是朋友推薦,相對比較方便。3針為5400港幣,價格不算昂貴,旅途成本就當作周末去旅遊購物了。」《環球時報》形容吳小姐的個案十分常見,稱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及旅遊資源,加上香港疫苗安全保證,令「赴港打疫苗」成為近年很多內地人赴港旅遊順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