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8月3日宣布,取消11項行政許可,當中包括「台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許可」。國務院將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相關法律規定。

內地2005年發布《關於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通知》,要求用人單位需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規定境外(包括港澳台)人士在中國工作,實行就業許可制度,任何單位或個人聘用境外(包括港澳台)人士在內地工作,均要辦理就業證等相關手續。

按國務院最新規定,取消相關審批後,內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後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包括在台港澳人員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失業登記、勞動權益保護等方面,並盡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官媒新華社7月22日發表時評《保護疫苗安全的高壓線一定要帶高壓電! 》稱,作為與老百姓生命和健康安全緊密相關的領域,疫苗行業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瑕疵。針對企業故意造假的惡劣行為,要建立嚴格的懲戒體系,讓企業為失信和違法違規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以下為全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通報,在飛行檢查中發現,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行為。這是該企業繼去年10月被發現一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之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再次出現嚴重違規行為。

作為與老百姓生命和健康安全緊密相關的領域,疫苗行業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瑕疵。同時,也對構建更加完善的監管制度、更嚴格的懲戒體系、更暢通的信息發布機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年產能超過10億劑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國產疫苗約佔全國實際接種量的95%以上。近年來,我國逐步構建起日益嚴格的疫苗安全標準和生產監管體系,並且於2011年、2014年兩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國家監管體系評估。已有國產疫苗通過WHO產品預認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疫苗免疫聯盟陸續採購這些疫苗用於其他國家的疾病預防控制。但仍有疫苗安全事件發生,更有甚者存在故意造假行為,這對行業監管提出了嚴峻挑戰。

對疫苗企業的任何違規行為,不論大小輕重,監管部門都必須從嚴從快懲處,並做到舉一反三,針對發現的問題,認真查找和彌補存在的風險漏洞,進一步加強制度和體系建設,完善監管於生產、銷售、運輸、倉儲、注射等每一個環節,尤其要從源頭上防止企業違規行為的發生。

疫苗生產企業承擔疫苗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針對企業故意造假的惡劣行為,要建立嚴格的懲戒體系,讓企業為失信和違法違規行為付出沉重代價。涉事企業長生生物並非第一次出現問題。對疫苗這類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行業,務必要建立行刑銜接制度,對違法違規企業「零容忍」,決不姑息縱容,建立帶電的「高壓線」。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加大處罰力度,例如建立一次違法終生禁入行業等制度,讓違法者傾家蕩產,真正讓制度發揮強大的震懾作用。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國家藥監局負責人22日通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案件有關情況。

根據舉報提供的線索,國家藥監局7月5日與吉林省局對長春長生公司進行飛行檢查;國家藥監局7月15日與吉林省局組成調查組進駐企業全面開展調查。 國家藥監局7月15日發布《關於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並查明有關企業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有關規定,國家藥監局已責令企業停止生產,收回藥品GMP證書,回收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國家藥監局會同吉林省局,對企業立案調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藥品監工管理局副局長徐景和,被網民發現身穿價值數千元人民幣的名牌上衣,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訪問,引發爭議。(新聞聯播截圖)

按疫苗管理有關規定,所有企業上市銷售的疫苗,均需報請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簽發,批簽發過程中要對所有批次疫苗安全性進行檢驗,對一定比例批次疫苗有效性進行檢驗。該企業已上市銷售使用疫苗均經過法定檢驗,未發現質量問題。為進一步確認已上市疫苗的有效性,已啟動對企業留樣產品抽樣進行實驗室評估。

另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中國的狂犬病發病率,近年來逐步下降。

藥監局已部署全國疫苗生產企業進行自查,確保企業按批准的工藝組織生產,嚴格遵守GMP生產規範,所有生產檢驗過程數據要真實、完整、可靠,可以追溯。國家藥監局將組織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進行飛行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負責人說,該企業是一年內被第二次發現產品生產質量問題。去年10月,原食藥監總局抽樣檢驗中發現該企業生產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該產品目前仍在停產中,有關補種工作原國家衛計委會同原食藥監總局已於今年2月進行了部署。

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景和表示,該企業已上市銷售使用狂犬病疫苗均經過法定檢驗,未發現質量問題。為進一步確認已上市疫苗的有效性,已啟動對企業留樣產品抽樣進行實驗室評估。徐景和還表示,藥監局已部署全國疫苗生產企業進行自查,確保企業按批准的工藝組織生產,嚴格遵守GMP生產規範,所有生產檢驗過程數據要真實、完整、可靠,可以追溯。國家藥監局將組織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進行飛行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轉自微信公眾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

疫苗問題再刺痛公眾敏感的神經,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兩年多前,200萬支未冷藏的疫苗失效事件。兩年前的傷疤再被扯開,令人遺憾的是,兩年前俠客島寫的文章,現在看,依然適用。

疫苗事件正處在最為焦灼的階段。真相飄在風中,討論遍地都是。

制度的十年
何謂一類疫苗、二類疫苗,早在鋪天蓋地的報道與分析中完整呈現。這次出事的,都是二類疫苗,也就是自費、自願的疫苗。

關於這類疫苗如何監管,2005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疫苗流通和接種預防管理條例》,為如今的局面留下了可乘之機。條例中說,疫苗生產企業可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疫苗批發企業銷售本企業生產的第二類疫苗;疫苗批發企業可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其他疫苗批發企業銷售第二類疫苗。
條文看起來複雜,實際就是放開二類疫苗流通環節。與過去由防疫部門統購統銷相比,這無疑讓許多有心者看到商機。至於這商機是否合理合法,則不在一個條例的管控範圍內。

事實上,過去10年,二類疫苗的流通與監管,讓許多醫藥界人士十分擔憂,其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讓人對這個制度難言樂觀。

這還沒完。

責任的劃分
對於普通人來說,蘸著酒、吃著茴香豆討論「疫苗之殤」的「殤」字用的對不對,顯然是吃飽了撐的。他們最為關心的是,我家孩子是不是打過這200多萬支疫苗中的一支,這事是如何發生的,還會發生嗎?

一言以蔽之,監管中的漏洞,才是核心問題。別的問題並非不存在,而是不致命。
在李克強總理的批示中,點了三個部門的名,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漏洞,正是從這裡來。這三者間的權力與責任分配,是疫苗事件帶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同樣是上面那個條例,規定了它們各自的責任。簡單說,食藥監系統負責疫苗的質量和流通的監督管理工作,衛生系統預防接種的監督管理。正如北大教授饒毅所說,食藥監局人手少、權力小、責任大,何況疫苗問題不只是一個部門,還涉及公安和衛計委。

儘管有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責任劃分是明確的,監管領域也是確定的。即便是在公安部門管轄的刑事案件範圍,線索也還得食藥監系統去移交。

漏洞的存在可以想見,讓人意外的是漏洞之大。龐某,一個在2009年就因非法從事疫苗藥品經營活動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緩期五年執行的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竟然還能重操舊業。公安部門、她所在的社區管理部門,哪裡去了?

一開始以為這只是疫苗監管方面的漏洞,卻發現這是個全方位的漏洞。洞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恐懼的緩解
過去許多年裡,中國的公眾與專業人士間發生過不少衝突。核電站、轉基因、化工廠、水庫……科普依然任重而道遠,孰料公眾總是能打專業人士的臉。此處絕無反智之意,而是現實並不如設想的那樣美好,所以公眾的反應總有些道理。
這才是最讓人唏噓之處。恐懼源自現實的不斷打折扣,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監管不力。

「經專業醫學知識普及,你還會對非法疫苗事件感到焦慮嗎?」搜狐做的這個在線調查,其結果是在2.9萬回覆中,接近2.8萬選擇「會」。原因如此簡單,公眾的焦慮並非來自專業醫學知識的匱乏,而是事件真相的缺席。

甚至,世界衛生組織站出來說這些疫苗幾乎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安全風險非常低,都沒起到太大作用。

我想起前不久知乎上一個提問,「按一下按鈕你會獲得50萬同時有一個陌生人會死去,你會按嗎?」排名第一的答案說,「某度已經在做了」。如今這個段子一樣的回答仍可套用,實屬悲涼。疫苗是死不了人,可是狂犬病、乙肝攜帶者,所依靠的救命疫苗,竟是一管不痛不癢的水,這延誤的病情甚至失去的生命,誰來承擔?

殷鑑不遠。以前《中國經濟時報》的一組疫苗引發風波,但至今仍被人提起。回望當時的報道,人們憤怒的指責,歷史總在重複。

信任的條件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恐懼,又該如何平息這樣的恐懼?

我們也不知道答案。只知道,如果再有人把責任歸咎於輿論管控不力,只會吞下更多苦果。

一個正常的疫苗事件處置——假如這玩意真的存在的話——應該是這樣的,主管部門出來說經過一年的調查,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這樣的信息。而不是一臉懵懂的告訴公眾,我們也在等待各地摸清情況上報。

幾乎所有的危機公關原則,都被有些部門漠視了。這才是為何昨天與今天,疫苗事件成為企業公眾號、自媒體和一些謠言狂歡的溫床。甚至,一個像老童生一樣教讀者「殤」字用得對不對的帖子都能成為輿論熱點,就是不見真正權威的回覆。這感覺像極了在戲園子看戲,主角遲遲不出來,台下幾個按捺不住的觀眾扭作一團演給你看。

如果這是剛發生的事尚可理解,問題是犯罪嫌疑人都抓起來快一年了,各地公安機關也已打擊處理了300多名上(下)線非法經營人員,如此大案,還想漠視輿論?
總是這樣,懂的人不說,不懂的人警告你別說。有些人只想看到有關自己的正面新聞,卻不知道的是,如同夫妻相處,那真正決定感情是否破裂的不是如何共度歡樂的時光,而是如何面對雙方最大的爭執。

是壞時光裡你的作為,決定了你是否可信。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