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加拿大兩國於周三(9月5日)在華盛頓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談判前夕暗示,在核心事項上不會妥協。

杜魯多指出,在重議NAFTA過程中,雙方將有很多事情要討論。他堅稱,沒有NAFTA協議,較簽訂一份對加拿大不利的NAFTA協議好。

杜魯多又強調,加拿大將「堅定不移地捍衛」保留NAFTA第19章仲裁機制。他亦提及,要防止美國媒體集團收購加拿大同業,以維護加拿大文化產業。

有知情人士向美國《華爾街日報》透露,加拿大總理明年面臨大選壓力,不能輕易在貿易談判上讓步。由於加拿大75%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約佔國內經濟產出的20%,大部分分析師認為,如果加拿大被排除在協議外,經濟損失相對更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日聲稱,把加拿大保留在NAFTA協議中,已沒有政治必要性,又指如果在遭受數十年的貿易不公後,無法為美國帶來公平貿易,加拿大就要出局。特朗普又認為,NAFTA是歷來最差的貿易協定,美國因此喪失成千上萬的公司和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特朗普更警告國會不要插手談判,否則將立即終止現有的三方談判框架。

《華爾街日報》指出,本周是對特朗普高壓談判風格的一次測試。支持者認為,這種強硬風格已經令很多貿易夥伴重返談判桌。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加拿大與美國去年雙邊商品和服務貿易額達6730億美元,而加拿大也是美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

美元兌加元9月4日全日波動微跌,但過去一周普遍上揚。美股星期二開市不久,美元兌加元升至1.32關口,為7月20日以來首次。


加拿大保守黨當地25日,在哈利法斯克代表大會期間投票,表決鼓勵政府立法,阻止非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人士,在加國產子後自動獲得公民身份。

赴加「旅遊生子」要涼了?

香港《南華早報》27日報道稱,有關決議與近年來中國孕婦「旅遊產子」熱有關。該決議是保守黨黨代會通過的一系列決議之一,將作為明年聯邦立法選舉期間該黨的競選政綱。如該黨在聯邦立法選舉中獲勝並組閣,有可能將該條款送交聯邦議會表決。

近年「中國孕婦赴國外生子」一度成熱話,加拿大一直是赴外產子媽媽們的一個重要選項。但現實並不美好,隨之而來的是簽證困難、生子費用高、身份尷尬等一系列麻煩。

加拿大旅遊生育公司Baoma Inn在社交網Instagram上載一張照片,可見嬰兒持有加拿大護照。

赴加旅遊產子或將不復存在

《南華早報》稱,保守黨的這一不具約束力的議案得到里士滿中心國會議員黃陳小萍(Alice Siu-Ping Chan Wong)等人支持。香港出生的黃陳小萍向出席哈利法斯出席保守黨全國大會的3000位代表說:「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孩子而戰。」

黃陳小萍2016年就曾提出類似請願書,但被執政的自由黨駁回。請願書稱,這些「雙非嬰兒」在剝奪加拿大國家資源,因為在她的選區有很多這種案例並深受「雙非嬰兒」的影響。

(觀察者網注:「雙非嬰兒」一詞,最早出自港媒,用於專指父母均非香港居民,本人卻在香港出生,並因此擁有香港合法身份的嬰兒。而在加拿大,「雙非嬰兒」則是指父母均無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卻在加拿大出生並擁有加拿大公民身份的嬰兒。)

《南華早報》6月14日報道稱,早前,曾有里士滿市民也發起過禁止「雙非嬰兒」的請願運動,由為該請願案背書的國會議員黃陳小萍向國會提交。

該請願書說:「生育旅遊的做法將從根本上,降低加拿大公民身份的價值。」

「生育旅遊」現象湧現,里士滿醫院正身處這一現象的中心。 「生育旅遊」指的是,懷孕的外國人到加拿大生產,以讓她們的孩子自動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

溫哥華海岸衛生局負責公共事務的卡麗•斯特凡松說,在里士滿醫院生產的「絕大多數」非常住母親的居住地為中國。

早前還有疑似來自中國的一位母親嚴霞(加拿大非常住居民),在里士滿醫院裡生出嬰兒後下落不明,留下了120萬加元(約630萬元)的巨額醫療賬單。

報道稱,嚴霞在生產過程中遇見了嚴重情況,和她的孩子(新生的加拿大公民)在醫院中逗留了數月才獲准出院,因此造成巨額醫療賬單。目前,這位潛逃的母親已被加拿大醫院起訴,他們很可能在中國。

保守黨的提議或許使這種「赴加生子」的操作失去價值,不復存在。

身份尷尬! 「出國生子熱」並不美好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講述了文佳佳懷孕後到美國待產,遇到月子公司的司機兼護工Frank的愛情故事,中國孕婦赴國外生子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據《京華時報》早前報道,出國生子沒有想像中美好,過程中孕婦和新生兒會遇到各種麻煩。

有些準媽媽沒有選擇中介機構,而是全靠自己聯繫住處和醫院,除了要適應飲食、生活環境上的變化,往往還要忍受並不盡如人意的醫院環境。

簽證難是「生子方案」中一大難題。目前加拿大沒有條例禁止懷孕的外國人入境,但海關官員決定是否允許外國孕婦入關時,會考慮孕婦的生產日期和她準備停留的時間。

等待這些家庭的還有居高不下的生子費用,一般情況下,赴加拿大生子的費用約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不等。但若產婦或嬰兒生產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需要住院治療,這些費用可能會壓垮一個普通的中等收入家庭。

即能獲得加拿大國籍,也不意味著嬰兒接下來的生活一片坦途。不少赴加產子者看中加拿大國籍背後的各項社會福利,但按加國規定,享受免費教育和醫療的同樣必須是當地常住、常年繳稅的公民。此外,這些嬰兒回到中國以後,仍有可能在身份上面臨一些尷尬境地。

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相關規定,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且沒有「定居在外國」,孩子出生時自動具有中國國籍。所以,當這些「雙非嬰兒」成長至18歲時,要重新選擇一次究竟是要中國國籍,還是加拿大國籍。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2026世界盃,將由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聯合主辦,三國於今次國際足協的所獲得的票數,力壓摩洛哥奪得主辦權。

國際足球協會(FIFA)於俄羅斯莫斯科召開第68屆全體大會,公佈2026年世界盃主辦國,最終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成三國聯盟合辦賽事,他們以巨大優勢擊敗北非的摩洛哥,成為最終贏家。

北美合辦世界盃 有望破觀眾人數紀錄

FIFA本月確認終極候選名單,只剩下摩洛哥和「美、加、墨」,前者顯然處於下風,其公佈的預算僅得18億美元,不足今屆世界盃的一成。結果,「美加墨」獲得134票,摩洛哥只獲65票。北美地區勝出主辦權,不僅有望打破1994年美國世界盃觀眾人數紀錄,同時也有望為國際足協帶來逾100億美元的破紀錄利潤。

2026年將會歷史性由北美三國聯合舉辦,是自1994年以來首次在北美大陸舉行世界盃賽事。三國中,今次將會是墨西哥第三度舉辦,美國則是繼1994年後第二次舉辦,加拿大則為首次舉辦。再次失落世界盃主辦權的摩洛哥屢敗屢戰,今次是繼1994年、1998年、2006年及2010年之後,第五度申辦世界盃,可惜全部均告失敗。

 


加拿大一架載有35名中國公民的旅遊巴,當地時間周一下午在安大略省失事撞石坡,最少1死1危殆,二十多人受傷送院,其中3人傷勢嚴重。加拿大廣播公司及當地「環球新聞」都指,受傷人數可能會比警方公布為多,未知原因。

旅客當時正參加一個十天旅行團,由華盛頓出發。據悉,除司機及導遊外,旅遊巴上共接載34名中國遊客及一名中國籍領隊。事發於當地時間星期一下午約二時四十五分,涉事旅遊巴從渥太華前往多倫多途中,駛至401高速公路西行線時失控偏離公路,並撞向路旁的石坡。

當局派出最少兩架直升機、一架定翼機、及救護車到場協助救援。有醫院在急症室旁臨時設立分流中心,協助處理傷者。

救援人員爬入涉事旅遊巴中拯救。(加拿大CTV畫面截圖 )
旅遊巴失事後,多塊玻璃飛脫。(加拿大CTV畫面截圖 )
失事旅遊巴車頭損毀較嚴重,車身有刮痕。(加拿大CTV畫面截圖 )
旅遊巴失事撞石坡後,多名警員在現場調查意外原因。(加拿大CTV畫面截圖 )

車禍後經過現場的貨車司機表示,見到受傷遊客站在旅遊巴旁,臉上有傷,口鼻流血。

有報道指,旅遊巴司機有一年駕駛經驗,當地警方指暫時未知旅遊巴失事原因。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楊雲東表示,中國駐加使館高度重視事件,已啟動應急機制,正與加拿大有關部門聯繫核實情況。

(加拿大廣播公司 / 路透社 / 加拿大CTV / 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