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8月16日公布,合資格的港澳台的內地居民由9月1日起,可申領內地居住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新措施具突破性,更方便港人到內地工作和居住,她代表香港市民就中央對港人的關懷表示感激。港府駐內地各省市的辦事處,會加強向當地港人宣傳有關新措施。

香港目前有約50萬人在廣東省居住,新安排下,成功領取內地居住證的港澳台人士可擁有內地身份證號碼,享受與內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務及便利,包括就業、社保、醫療服務等,購買機票、火車票會更方便。申請資格包括,到內地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港澳台居民,持有效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五年期台灣居民來往大陸的通行證,即可到當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容許港人申請內地居住證是突破性安排,相信可以回應到在內地生活香港人的訴求。


國務院8月3日宣布,取消11項行政許可,當中包括「台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許可」。國務院將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相關法律規定。

內地2005年發布《關於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通知》,要求用人單位需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規定境外(包括港澳台)人士在中國工作,實行就業許可制度,任何單位或個人聘用境外(包括港澳台)人士在內地工作,均要辦理就業證等相關手續。

按國務院最新規定,取消相關審批後,內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後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包括在台港澳人員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失業登記、勞動權益保護等方面,並盡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國務院公布多項人事任免,包括免去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的職務,任命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廖岷,接任副財長。

50歲的廖岷,先後任職人民銀行、光大集團及中國銀行,歷任上海銀監局局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際經濟局局長,至上月起出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並隨同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經貿代表團出訪華盛頓。

此外,中國國務院亦免去姜洋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職務,同時還公布了其他幾項人事任免。


美國國務院向國會提交《香港政策法報告》,當中披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10月應中央政府要求,拒絕美國的引渡申請,並將疑犯移交中央政府看管,形容是自1997年以來首次發生,報告無提及案件內容、有關逃犯等資料。港府強調外國政府不應以任何形式干預港府內部事務;又指會按香港法律處理移交逃犯請求,但不評論個別個案。

《香港政策法報告》提到,香港過往一直有向美國就引渡逃犯、及在刑事案件中分享證據,但美國去年十月向港府提出引渡逃犯的要求時,卻遭林鄭月娥拒絕,並將該疑犯送交中央政府,理由為涉事疑犯同時涉及中央政府提出的另一宗刑事檢控,中央政府未有提供涉案疑犯案件資料。

報告又稱,香港尚未全面落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關反恐怖主義的決議,亦未有制訂法律,改善如何辨識高風險旅客。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指對情況不了解,批評美方發表的報告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強調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事務屬於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干涉,要求美方停止錯誤做法,在涉及香港的問題上謹言慎行。

外交部補充,香港回歸中國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切實貫徹落實,中國政府嚴格按照憲法及基本法辦事,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也不會改變。

港府:外國不應干預

港府回應,指自回歸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一直嚴格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充分體現一國兩制得到全面和成功落實,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外國政府不應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內部事務。

葉劉淑儀:香港依法辦事

前香港保安局局長、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香港與美國沒有簽署引渡協議,但根據1998年簽訂移交逃犯協定,港美雙方都可因有關人士,涉及國防、 外交或其他重大公眾利益或政策事宜,拒絕移交。她補充,香港外交事務由中央政府負責, 如有關人士涉及內地有管轄權的罪行,而且已經展開司法程序,香港可將他移送到內地,認為當局在事件中是依法辦事。

涂謹申:港府應詳細解釋

不過,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則認為,香港奉行一國兩制,與香港簽定協議的外國政府,都期望香港能作獨立判斷。雖然中央有最終否決權,但港府都需要向美國詳細解釋,免影響香港聲譽,及國際社會對本港實施一國兩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