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二十集:粉末噴塗技術

不少新傢俬板材釋出甲醛等有毒氣體,身處其中有如置身「毒氣室」。香港有科技公司改良靜電噴粉中纖板技術,成功研發出粉末噴塗,除讓生產的傢俬更美觀外,也同時消除甲醛、苯、乙二醚等刺激性氣味,技術在2012年年初榮獲香港「恒生泛珠三角環保大獎」銀獎。

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堅守優質、高效及環保三大原則,不斷因應產品需求,優化及微調生產設備,減少生產固體廢物,在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範疇中作出貢獻。

鳴謝:勵泰科技有限公司


繼續在歐洲訪問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德國出席「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她在酒會上致辭時指,創新科技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而培育人才對推動創科至為重要,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需要大量人才,歡迎各地青年科學家加入。

香港特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與該基金會主席(左二)會面,香港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馮程淑儀(右三)和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何小萍(右一)陪同出席。(香港政府新聞處)

林鄭月娥冀與奧地利加強科研合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地時間24日早上與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基金會主席、執行董事及理事會成員會面。她認為大會提供難得機會讓青年科學家與諾貝爾獎得主交流,對青年科學家們極具啟發性。林鄭月娥亦與三位同時獲諾貝爾獎及邵逸夫奬的學者會面,了解他們對推動科研的看法。

另外,林鄭月娥與奧地利教育和科研部部長會面,得悉奧地利重視科研,希望日後與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出訪當地,商討如何加強合作。

林鄭月娥在大會晚宴前與同時獲得諾貝爾獎及邵逸夫奬的學者會面。
(香港政府新聞處)

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創辦於一九五一年,每年匯聚諾貝爾獎自然科學方面的得主與新世代優秀科學家交流知識和經驗,今年有約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及來自不同國家的六百名青年科學家參與。

林鄭月娥在大會晚宴前的酒會致辭,她認為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需要大量人才,歡迎各地青年科學家加入。(香港政府新聞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繼續法國的訪問行程,並推介「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林鄭月娥表示,「一帶一路」為香港帶來一系列機遇,香港會擔當非常重要角色,期待與法國企業開拓商機。

林鄭月娥21日在巴黎出席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營商環境研討會,指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獨立司法制度、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等優勢,有利在大灣區內發揮獨特的角色,與其他城市互補。她又參觀法國國民議會,出席法中友好小組主席設的午宴,並邀請小組來港訪問。

林鄭月娥在巴黎羅丹博物館館長Catherine Chevillot陪同下欣賞館內藏品。

林鄭月娥隨後參觀羅丹博物館。她指,隨著西九龍文化區等設施落成,香港未來會有更多藝術品展出空間,期待雙方合作,讓市民有機會在香港欣賞羅丹博物館的藏品。

林鄭月娥並到索邦大學參觀,她指本港希望透過政府、大學和企業合作,推動創科發展,合作的對象包括海外知名學府及研究機構,又說特區政府會積極推出措施吸引海外機構落戶香港。

她隨後與居於法國的香港人會面,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林鄭月娥期望在法國的香港人能夠繼續在當地發揮影響力,支持香港發展。


香港立法會訪問團結束三日兩夜的考察粵港澳大灣區行程。隨團的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希望社會各界人士把握機會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協助打造成世界級的大灣區,讓香港各方面發展有新突破。

踏入訪問行程的最後一天,三十多名立法會議員與隨團多名局長抵達廣州,早上到廣州一間智能飛行器公司參觀。訪問團隨後參加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會。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前排右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第二排右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第二排左三)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第二排右十)在立法會聯席事務委員會訪問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後一天,在廣州參觀一家研發無人駕駛飛機企業時與議員合照。 (政府新聞處)
訪問團在廣州參觀一家研發無人駕駛飛機的企業,並聽取企業代表介紹無人駕駛飛機的運作和應用。(政府新聞處)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稱,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處於開篇部署階段,發展前景廣闊,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等世界著名灣區相比,營商環境、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等軟件硬件方面,固然存在一定差距,希望借這次機會聆聽發展意見。

聶德權(左二)、邱騰華(左四)、楊偉雄(左一)、劉怡翔(左五)和議員在廣州出席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會,聽取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介紹廣東省在大灣區建設的角色和工作。(政府新聞處)

聶德權:希望社會各界多了解大灣區

聶德權(左一)在廣州與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右)握手。左二為訪問團團長、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議員。(政府新聞處)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總結行程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也是香港獲得新發展動力的契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可以把握機會多認識、多了解。他相信,議員實地考察比閱讀文件了解更多,日後商談具體方向、措施和政策時會很有幫助,期待回港後與議員合作,合力推出相關措施,令香港發展有新突破。

他指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不同界別人士緊密聯繫和溝通,攜手推動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聶德權又說,今次立法會聯席事務委員會職務訪問團過去三天到訪了大灣區內五個城市,考察超過十個參觀點,亦與省市領導會面和出席座談會,相信有助議員對大灣區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林健鋒:冀未來有更多類似考察團

立法會聯席事務委員會結束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訪問。訪問團乘坐由廣州南站開往深圳福田站的高鐵,體驗時速近300公里的高鐵旅程。(政府新聞處)
訪問團最後考察廣州南站,聽取車站職員介紹車站運作。(政府新聞處)

訪問團團長兼香港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在廣州南站總結行程時表示,三天的大灣區訪問行程充實,訪問團透過探訪不同企業,包括高新科技和初創企業,及與當地政府會面和交流,議員加深了對大灣區的認識。

林健鋒又表示,參與訪問團的議員都認為是次職務訪問,能加深粵港兩地彼此了解,議員亦珍惜交流機會,希望未來有更多類似的考察團。

訪問團過去兩天先後到訪深圳、東莞、中山及佛山,考察過點終點站廣州南站後,便乘坐高鐵往深圳福田站,經皇崗或落馬洲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