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著名作家劉以鬯逝世,享年99歲。
本港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淑嫻,6月8日晚在社交網站表示,劉以鬯是在6月8日下午二時許,在東區醫院離世。
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對劉以鬯離世表示深切哀悼,指劉以鬯一生推動香港文學藝術,是香港的文學泰斗,貢獻惠及多代香港作家,認為他的離世是文化界一大損失。
劉以鬯出身文學家庭 畢生醉心文字創作
祖籍浙江寧波鎮海的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7日出生於上海,其父親為國民黨黃埔軍校英文翻譯官,兄長則為宋美齡的英文秘書。他大學畢業先後在重慶、上海、新加坡、吉隆坡擔任多份報刊的編輯,1957年來到香港,自此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
劉以鬯: 作品要「與眾不同」
劉以鬯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有數十本著作問世,作品屢獲獎項,他寫小說的原則是要「與眾不同」。
代表作之一的《酒徒》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此書與其另一作品《對倒》啟發導演王家衛執導電影《2046》、《花樣年華》。其餘的著名作品還包括《寺內》、《陶瓷》、《島嶼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
劉以鬯獲選為香港書展及文學節首屆「年度文學作家」;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獎」;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表揚他在文壇的成就,並致力推廣香港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