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來襲後,香港不少校舍受損,全港停課兩天後,香港教育局宣布周三(19日)復課。

香港教育局認為,學校經過兩天清理、維修校舍和設施後,一般已可供如常上課,遂宣布復課。局方指,如個別學校因校舍情況或其他原因,認為有必要於周三繼續停課,學校可在徵詢所屬教育局分區學校發展組或幼稚園及幼兒中心聯合辦事處的意見後停課,並按其校本應急計劃,盡快把有關決定和相關安排,通知所有教職員、家長、學生,及有關人士,並採取適當安排,以照顧學生在學校繼續停課期間的學習需要。

香港教育局又提醒家長,如附近道路交通情況仍未恢復正常,可讓子女留在家中。對於因交通問題而遲到,或由家長決定暫時不上課的學生,學校應酌情處理,有關學生不應因而受到處分。


早前有傳媒引述香港教育局一份中史教科書的評審報告,部份一直獲批准沿用多年、並涉及香港及內地關係的描述內容,被評為「用詞不當」,要求修改,但未有多作解釋。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議員有關質詢時,指評審員是按前文後理檢視,而非個別句子。

楊潤雄認為評審時會看前文後理,而非其中一句,他舉例如「香港(特區)位於中國南方」一句,可以有不同解釋,如位於中國「境內」或「境外」的南方,語文上有不清晰的地方。

至於另一句「中國堅持收回香港(特區)主權」,他認為中國一直擁有香港 (特區)主權,故不涉及收回或由英國交回的概念。 不過翻查資料,無論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外交部文件,甚至已故國家前領導人鄧小平講話中,都有「中國收回香港(特區)」的字句。

有線新聞於4月17日播出的專題新聞環節《新聞刺針》中,引述香港教育局一份評審今年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報告內容,指部份沿用多年、本已通過評審的字句,如「香港(特區)位於中國南方」、「香港(特區)主權移交中國內地」和「中國堅持收回香港(特區)主權」等,今年突被評審小組評為「措辭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