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4月11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正式宣布,從5月1日起把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特約撰稿 朱麗娜 海南博報道

「事實上,這消息4月10日已在港股市場傳開了,短期來看,香港交易所等相關公司的股票有明顯的提振作用,但對大盤的影響主要是心理因素。」中環資產基金經理楊延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傳遞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中國在繼續擴大開放,擴大單日額度對吸引海外機構投資者是個利好。這些投資者普遍存在擔憂,如果市場出現大幅波動,買賣交易大量增加,可能會出現額度緊張的問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滬港通和深港通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啟動以來運作暢順。擴大每日額度將進一步提升交易的流暢度和確定性,亦有助確保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納入A股的過程順利。」

鋪路A股納入MSCI指數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今年6月,A股將正式納入MSCI指數,擴大滬深港通的每日額度將更好地便利國際投資者,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

「MSCI指數每個季度都會對指數涵蓋的個股名單進行調整,通常會提前一段時間發佈調整通知,這樣追逐MSCI指數的被動基金就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在6月A股納入指數後,這些指數基金可能會出現大額的買賣,基金經理們擔憂每日額度可能會用完。」楊延德表示。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4月11日表示,把互聯互通每日的額度擴大四倍,因為A股要進入MSCI,境外機構投資者有需求,但調整投資組合需要很多額度,目前這個額度太少,而且這也是進一步擴大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舉措之一。他續稱:「境外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所以他們的投資行為非常穩定,而且他們投在中國股市比例非常小,大概2%,不會對股市有什麼大的波動。

據記者了解,目前MSCI每年共有四次指數重新調整,分別為每年的2月、5月、8月、11月。根據MSCI於2017年3月24日發佈的《中國A股可能納入指數諮詢檔》顯示,指數會按季度或因應企業事件進行重整。如事件發生或重整的日期剛好為兩地互聯互通市場的假期,或遇上因每日額度達至上限而停市,重整將順延一日執行。

「按照A股初步納入MSCI指數的權重計算,預計未來12個月內,追蹤MSCI指數的被動基金對A股增加配置帶來的增量資金在100億美元以內,因此這次將額度擴大4倍,短期內應該足夠了。」朱海斌說道。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初設定每日額度限制目的在於防止資金大進大出而影響市場穩定,但至今滬港通已平穩運行了近四年,深港通也運行了一年多,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因此擴大每日額度短期來看並不會造成太大的資金流入流出。隨著A股納入MSCI指數,很多被動追逐指數的基金都需要配置A股,但一旦出現大量的申購贖回,就可能造成每日額度的短缺。」

目前,互聯互通的額度是以淨買入(買入-賣出)金額來計算,一旦額度用盡,新的買盤將被拒絕,但仍可接受沽盤。事實上,除2015年4月8日及9日南向每日交易曾出現用完的情況外,絕大部分時間每日額度均有剩餘。

「我們歡迎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宣佈擴大滬港通和深港通每日額度,這舉措及時回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自從滬港通2014年開通以來,互聯互通機制一直運作平穩,逐漸獲得了中國和海外投資者的信賴。我們將繼續與監管機構和合作夥伴緊密合作,確保互聯互通機制的高效和暢順運作。」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根據港交所近日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港股通(滬)的日均買入及賣出成交額達到100億港元,其中買入成交額為48.04億港元,賣出成交額為51.96億港元,日均買入及賣出成交宗數分別為6,2719宗、867,458宗。

港股通基金發行降溫

事實上,今年迄今,港股受週邊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走勢較為波動。內地投資者對投資港股的熱情也有所消退。

「去年港股漲得好的時候,滬深港通基金發行量比較大,今年以來,發行的熱度和規模都在下降。雖然港股的估值較低,但受美股的影響較大,相比之下,A股更有投資價值,可能會影響資金流入港股。」楊德龍坦言。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統計的138隻滬港深主題基金中僅35隻淨值上漲,1隻淨值持平,其餘102隻滬港深主題基金業績全部「見紅」。相比下,去年港股通基金的業績傲人,據興業證券統計,港股通基金2017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6.9%,回報率前十名的港股通基金,收益率超過50%。

但近年來基金公司一擁而上發行港股通基金的熱潮正逐漸降溫。今年前兩個月共有35隻滬港深新基金發行,募集規模超過790億元。

此前頗受內地南下資金追捧的內銀股已出現了「換馬潮」跡象,據瑞信統計資料顯示,過去20個交易日,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位列港股通資金流出榜單的前四名,流出金額分別為34.86億港元、30.78億港元、19.12億港元、15.27億港元。

與此同時,騰訊控股則依然佔據資金流入榜的首位,過去20個交易日累計流入106.33億港元,吉利汽車、華能國際電力股份、中國生物製藥等亦各自錄得約10億港元的資金流入。

今年3月,南向港股通成交總額為3343億港元,北向滬股通及深股通成交總額為3431億元人民幣。同時,3月港股通淨流入105億港元,滬股通及深股通淨流入為97億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2月適逢春節假期,港股通交易日雖僅為13日,南向港股通成交總額為3,154億港元,北向滬股通及深股通成交總額為3,288億元人民幣。2月港股通淨流入322億港元,2月滬股通及深股通淨流出26億元人民幣。
(編輯:張星)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