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向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10%的關稅,星期一(24日)中午生效,同時中國亦會向600億美元美國貨加徵關稅作為報復。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中國已退出原訂的中美貿易談判。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拒絕向美國這類施壓手段屈服,亦會透過拒絕參加談判,以兌現中國不在威脅下進行磋商的承諾,但中國仍對下月與美國啟動新一輪談判持開放態度。

彭博亦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國已決定取消副總理劉鶴原訂本周四至五(27至28日)到美國華盛頓展開的貿易談判,而中國方面已有共識,在美國十一月中期選舉結束前,不會與美方進行實質談判,使美中兩國在短期內改善貿易關係的希望更渺茫。

中美上周各自宣布最新一輪互徵關稅措施後,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表示會加大施壓力度,威脅再對2,57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上周五(21日)稱,美方的所作所為,沒有體現出誠意與善意,希望美方能採取措施,糾正目前的錯誤做法。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到訪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同意共同努力,積極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歐盟則指將進口更多美國大豆、天然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25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於本週三發表聲明,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同意共同努力,積極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意味雙方醞釀向對方發起貿易戰之際,美歐間緊張貿易關係暫得以紓緩。

特朗普說,「最主要的成果是,我們同意共同努力,以實現零關稅、零關稅壁壘,以及對非汽車工業產品零補貼。」

特朗普表示,經由良好協商,雙方一致同意叫停之前對彼此施加的、可能會引發貿易戰的新增關稅和關稅威脅。

特朗普引述歐盟指,已同意進口更多美國大豆和液化天然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雙方今次達成一致共識,基本上是一筆為做成生意而達成的交易。

雙方在白宮玫瑰園一齊露面、發表聲明慶祝的行程並未預先安排,特朗普與容克肩並肩而站,稱「這對自由公平貿易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天」。

特朗普早前曾表示,本週在貿易方面會是一場激烈的角逐,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結局對特朗普來說無疑是愉快。

自從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鐵鋁徵收高額關稅後,美國與歐盟一直就事件針鋒相對,特朗普最近聲稱要對歐洲汽車徵收25%關稅。

特朗普說,「除非任何一方終止談判,否則我們不會違背本協議的精神……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將開始正式的談判,我對談判非常有信心,我非常了解這件事的發展方向」。

同時,容克也表示,雙方同意在談判進行時「對其他關稅事宜予以擱置」。
此後,特朗普還發Twitter公佈進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港府與東歐的格魯吉亞政府經過八個月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內容涵蓋貨物協議、增加市場准入、格魯吉亞政府亦會開放96.6%的貨物免關稅等。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協議有助港商開拓格魯吉亞市場,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商業和金融樞紐的地位,也有助本港應對中美貿易戰。他又認為香港堅持自由貿易能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施行貿易壁壘,非但無法保護該地區,雙方反而需付代價。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自貿協定》的涵蓋範圍全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及其他相關範疇,能為兩地提供有效平台,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進入一個新台階,有助港商開拓格魯吉亞和「一帶一路」倡議所涵蓋的高加索地區的市場。

服務貿易方面,《自貿協定》下的受惠行業包括金融服務、電訊服務、各種商業服務、批發及零售服務、仲裁服務、視聽服務、建造及相關工程服務、環境服務、各種運輸服務以及印刷和出版服務。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協議具策略性、重要和高標準,可以敞開大部份和格魯吉亞的貨物貿易,又指本港雖與當地實際貿易不多,但簽署具有長遠策略地位,是開發新的「橋頭堡」。他認為透過簽署協議,在面對全球貿易糾紛蔓延下,亦能釋出本港的主流仍是自由貿易的信息,強調拆除貿易壁壘,加強區域和全球經貿發展的重要性。


【編譯 觀察者網/張珩】

這兩天,中興被美國政府制裁,成為各大媒體頭條,但美國制裁的範圍似乎要擴大。

據《華爾街日報》4月25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正調查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制裁禁令,和伊朗進行貿易。

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政府的調查具體指向哪個方面,華為也拒絕對此事作出任何置評。

但《華爾街日報》認為,調查將極大增加華為所面臨的風險,目前,華為在美國的貿易已經遭到諸多限制,如果形成連鎖反應,華為的海外生意將遭到重創,尤其是歐洲地區。另外,因為美國政府的調查,華為在其他部份重要國家的合作夥伴,已經開始變得越發警惕。

報道稱,美國政府對於華為的突襲,可能再度加重本來已非常緊張的中美貿易關係。近期,特朗普政府還表態,美國如想在未來領先通訊科技,華為是一個「威脅」。除此以外,華為還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手機製造商,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消息人士稱,對於華為相關的犯罪調查,是在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辦公室發出正式要求後,才啟動。

《華爾街日報》表示,司法部門早前沒有對華為產生很大的興趣,但是現在的「犯罪調查」(criminal probe)代表著華為可能存在嚴重潛在「不當行為」(misconduct)。法律上來說,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可下達行政處罰令和監管制裁令,直接針對華為公司。

如調查最終結果顯示華為違反美國出口法,公司有可能面臨進一步「犯罪懲罰」(criminal penalties)。可能後果是,華為將被強加一名公司監事(imposition of a corporate monitor),而且涉嫌犯罪行為的個人,還有可能被逮捕起訴。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