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7日晚公布全港64個沉降監測點,遍布港九新界,當中輕鐵天榮站沉降幅度最大,最新錄得90毫米,較早前公布再沉多1毫米。

64個沉降監測點中,以輕鐵天榮站、西鐵元朗站、東鐵大圍站、九龍站附近情況最嚴重,分別沉降90、16、23、17毫米不等。

另外多個車站的沉降幅度都已接近20毫米的停工指標,包括屯門泳池站沉降17毫米;錦上路站至元朗站間的路段,受元朗站橋躉工程影響,出現16毫米沉降。

除監測點錄得沉降外,有17個項目是呈向上升,包括葵興與大窩口站間,有位置向上升6毫米。

港府港鐵新機制互通報 監察工程對鐵路影響

因應近期發生多宗港鐵站附近建築工程引致的沉降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會否影響車站與路軌結構安全,香港特區政府與港鐵制定新機制加強溝通。

新機制下,香港屋宇署在鐵路保護區範圍內的私人發展項目發出工程同意書時,會同步通報機電署及港鐵,讓港鐵及早制訂監察鐵路安全運作的計劃。一旦相關工程錄得的沉降幅度達到停工指標,港鐵、屋宇署及機電署會即時互相通報,在隨後48小時內屋宇署會完成視察鐵路設施,確認結構安全。機電署亦會完成覆核路軌監測數據,並會隨即發出聯合公布,向公眾匯報情況。

 


港鐵乘客不時會在月台靠近車門位置排隊候車,上車後又會靠近車門站立。香港科技大學研究指,港鐵列車打開車門時,空氣中的污染物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會突增,可能損害乘客健康。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劉啟漢解釋,列車車輪與路軌間因摩擦產生磨損,無可避免會產生污染物,加上隧道空氣不流通下會累積,故當列車開門時,會隨氣流湧入車廂,以每程車計算,如乘客站在近門位置,接觸到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平均較站在車廂中的乘客多約15%。

港鐵回覆指,已參考香港環保署發出的守則(《管理空調公共運輸設施內空氣質素專業守則——鐵路》),作出定期監察,確保車站和車廂空氣維持在良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