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國發表2020年中國慈善榜,碧桂園創辦人、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及其家族以15.2億元的捐贈總額位列第二,是楊國強家族第12次上榜。

今年是福布斯中國第14次發布中國慈善榜,榜單以中國民營企業家及企業2019 年度在公益慈善領域的現金捐款情況為依據,並將企業家及其管理企業的捐款額合併計算編制而成。

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及其家族、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分別以30.1 億、15.2 億及13.9 億元的現金捐贈總額名列前三甲。

今年上榜的共100 位企業家(企業)現金捐贈總額為179.1億元,是繼2011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後,總捐贈金額第五次突破100億元,但與去年的191.7億元有所減少。此外,今年慈善榜上捐贈過億元的企業家有35 位,捐贈總額達150.9 億元。

楊國強家族、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自1997年第一筆大額捐贈算起,為社會累積捐贈已逾67億元,涉及扶貧、職業教育、教學科研等。去年8月由碧桂園捐贈3億元資金建設的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已成立並開始招生,學校將堅持公益屬性,貧困家庭學生可獲免除一切費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楊國強看來,慈善事業的真正含義是幫助別人自救。自2018年起,碧桂園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把扶貧上升至主業高度,圍繞黨建、產業、教育、就業等方面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碧桂園在全國的扶貧項目涉及16省57縣,其中結對幫扶9省14縣33.7萬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助力1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脫貧超31.8萬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在馳援一線、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福布斯中國調研統計了2020中國慈善榜100家企業疫情期間的捐贈情況,其中提到,今年2月,碧桂園集團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贈的全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為武漢一線醫護和隔離人員免費提供24小時配餐服務,保障疫情期間相關人員的生活所需。整個疫情期間,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先後共捐贈2億元設立抗疫基金,並出人、出力多方採購籌集防疫、生活物資,全力支持一線抗疫工作。


中國外交部通知美方,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官媒新華社就事件發表社評,認為美方霸凌挑釁在先,中方被逼無奈反制在後,責任完全在美方。

 

外交部表示,星期五(24日)早上通知美方撤銷對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的決定。

外交部稱,美方單方面挑起事端,7月21日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及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嚴重破壞中美關係。中方有關舉措是對美方無理行徑的正當和必要反應,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符合外交慣例。

外交部並指,中美兩國間出現目前的局面,是中方不願看到,責任完全在美方,再敦促美方立即撤銷有關錯誤決定,為兩國關係重歸正常創造必要條件。

另外,官媒新華社就事件發表社評,認為美方霸凌挑釁在先,中方被逼無奈反制在後,責任完全在美方。

社評指,美方蠻橫要求中方閉館之舉,嚴重違反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是美方對中方單方面發起的又一次政治挑釁,認為美方聲稱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腳。

社評又指,中國一貫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今次被迫採取反制措施,是對美方無理行徑的正當和必要反應,符合國際法及外交慣例,強調此舉只針對美國政府少數極端勢力,不針對美國人民。


距離台灣高雄市長補選還剩不到一個月,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近日深陷論文抄襲風波。她在競選團隊陪同下現身,期間含淚鞠躬道歉,並宣布放棄台灣中山大學碩士學位。不過校方回應,學位無法自行放棄,經審查後如認為違反學術倫理,可撤銷學位。

李眉蓁23日表示,對於在職碩士班論文引起討論,浪費社會資源,模糊補選焦點,深感遺憾;也對個人未能察覺問題造成學術倫理爭議表示歉意。

她表示,為避免持續困擾社會,決定放棄台灣中山大學在職碩士班學位,也向高雄市選委會申請,從選舉公報學歷欄中刪除有關資料。

李眉蓁據報一開始只是哽咽說明,後來激動到落淚痛哭,兩度鞠躬道歉。她說,從決定參選那一刻,就有很多朋友提醒她,選舉過程會相當艱辛,但進了廚房就不會怕熱,不會動搖她的決心。

在作出上述宣布後,李眉蓁隨即展開24小時跑38區行程,希望展現認錯再出發決心。她坦言,團隊危機處理不夠明快,但她仍會堅強拼到最後一刻。

據台媒報道,李眉蓁於2008年完成的碩士論文《台灣對中國大陸之貿易分析》,最先被台當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研究員吳佩蓉指控,抄襲學者童振源的《兩岸政經互動》其中4頁,並沒有標明出處。李眉蓁當時回應,指可能有一些內容沒有標注出處,但論文已通過(台灣)中山大學的審查,相信問題不大。

其後有台媒再爆料,指李眉蓁的論文除上述4頁,其餘部分「幾乎完全拼湊、抄襲」自台北大學碩士生雷政儒的碩士論文《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

同一天,台當局教育部門表示,台灣中山大學將依「學位授予法」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組成學術倫理調查小組,經專業外審後提論文委員會認定。

李眉蓁選擇自行「放棄學位」,但台灣中山大學23日表示,「學位授予法」無自行放棄規範,是「撤銷的問題」,會繼續進行學術倫理審查,若認定違反學術倫理,可撤銷學位。

對於李眉蓁申請刪除碩士學歷資料一事,高雄市選委會表示,市長補選選舉公報約110萬份已經快印妥,且上面的資料為候選人提供,以參選登記截止日為準,不可能重印,預計兩天會完成印製,但一切決定仍要以請示「中選會」為主。

台當局「中選會」24日回應,選舉公報印製的候選人政見或學經歷等個人資料,是登記表件之一,應以其參選登記截止日為準,其後不能任由候選人自行宣布刪除。

高雄市長補選定於8月15日舉行,候選人包括民進黨的陳其邁、民眾黨的吳益政及國民黨的李眉蓁。

對於外界有聲音要求李眉蓁退出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回應,表示已完成提名程序,號碼抽簽亦已抽出,沒有後續所謂退選問題,這一戰對國民黨來說,代表對高雄的責任,所以還是要打到底。


香港位於大嶼山的亞洲國際博覽館,改裝成為安老院舍院友而設的臨時檢疫中心,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星期四(23日)到場視察新增檢疫及社區治療設施的準備情況。
香港位於大嶼山的亞洲國際博覽館,改裝成為安老院舍院友而設的臨時檢疫中心,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星期四(23日)到場視察新增檢疫及社區治療設施的準備情況,聆聽工作人員簡介準備進展,包括檢視通風系統及增添病床等必要設備。臨時檢疫中心會設有護理人員24小時當值,並有專人負責受檢疫人士的日常起居。首個場館可容納100個床位,最快可於星期五(24日)投入服務。至於預留作擴充之用的第二個場館,則可容納約150至200個床位。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方毅及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總監(質素及安全)鍾健禮醫生陪同下,聽取有關醫管局使用亞洲國際博覽館作為社區治療設施的簡介。
{{item.text}}

1.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截至星期二(21日)下午四點,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本港新增約80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累計確診病例將會超過2000宗。

2.再多兩名新冠肺炎年長患者死亡, 累計死亡人數增至14人。

其中, 77歲的男病人, 住在慈雲山慈康邨, 有長期病患, 他上星期二(14日)因發燒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 其後確診, 轉送至瑪麗醫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 病人兩天後情況轉差, 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氧氣支援, 延至星期二(21日)凌晨離世。

另一名死者是87歲港泰護老中心男院友, 有長期病患, 於7月9日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 他當時發燒, 情況穏定, 病人病情惡化, 延至星期二(21日)凌晨離世。

3.英國宣布即時及無限期暫停執行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並將香港納入武器禁運適用範圍,聲稱此舉是對香港實施國安法的回應。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言人批評,英方多次圍繞香港國安法做出錯誤言行,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方已多次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外相藍韜文在國會宣讀聲明,指英方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但北京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義務,港區國安法的執行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英國與整個世界會注視,強調英方會捍衛本身價值,並要中國履行國際義務。他又表示,會為300萬持有BNO護照的港人提供入籍英國的途徑,最快明年初實施。

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言人稱,英方不顧中方嚴正立場與一再交涉,變本加厲,一錯再錯,對於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中方必將作出堅決回擊。中方又敦促英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否則必將自食其果。

4.全球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超過1440萬宗, 超過60萬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 全球單日新增接近23萬宗個案, 5100多人死亡。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國家, 連續7日單日確診破6萬宗, 累計382萬人確診, 超過14萬人不治. 其中, 加州單日新增1萬1千宗確診, 至超過39萬8千宗, 是當地疫情爆發以來新高。

全球疫情第二最嚴重的巴西, 新增2萬宗病例, 確診個案升穿210萬宗, 增至8萬多人死亡。巴西再多兩位內閣部長確診受感染。

歐洲疫情反覆, 西班牙的新增個案, 在3星期上升3倍, 集中在加泰羅尼亞地區, 當局須要重新實施禁制措施。

法國已開始強制戴口罩規定擴展到超級市場、商場等室內地方。
羅馬尼亞的瓦斯盧伊縣一個雞場, 有59名員工集體感染, 大多數人無徵狀。當地新增確診681宗, 累計3萬8千人確診, 2千人不治。

日本東京新增230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是東京連續三日, 新增個案超過二百宗。

另外南韓新增45宗確診病例, 一半是社區感染, 由於首爾市一間護老院發生集體感染, 9人確診, 令到首爾新增的確診較多。

在中國,國家衛健委公佈, 內地新增新冠病毒確診個案11宗, 當中本土個案佔8宗, 全部來自新疆, 境外輸入個案佔3宗. 累計確診個案有83693宗, 治癒出院累計78817人, 累計死亡人數4634人。

6.南韓一個物流中心發生大火, 造成至少五人死亡及八人受傷。

物流中心位於京畿道龍仁市, 火警期間, 69人在物流中心工作, 工人在地庫第4層把冷凍食品裝上貨車,貨車突然發生爆炸,引發火警, 五人被困死亡。

 


英國宣布即時及無限期暫停執行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並將香港納入武器禁運適用範圍,聲稱此舉是對香港實施國安法的回應。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言人批評,英方多次圍繞香港國安法做出錯誤言行,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方已多次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外相藍韜文在國會宣讀聲明,指英方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但北京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義務,港區國安法的執行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英國與整個世界會注視,強調英方會捍衛本身價值,並要中國履行國際義務。他又表示,會為300萬持有BNO護照的港人提供入籍英國的途徑,最快明年初實施。

中國駐英大使館發言人稱,英方不顧中方嚴正立場與一再交涉,變本加厲,一錯再錯,對於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中方必將作出堅決回擊。中方又敦促英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否則必將自食其果。

 


1.香港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星期一下午(20日)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記者會表示,本港新增73宗確診個案,其中66宗為本地個案,當中39宗與早前個案有關,其餘7宗為輸入個案。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同日早上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指,如果7至14日後確診個案數字仍呈幾何級數上升,應該實施居家令。

2.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本港疫情嚴峻,為保障教職員及學生的健康,國際學校及幼稚園,不會早於8月17日開學,其他各類學校的開學日期,會視乎疫情發展再決定,暫時目標是在9月開學,但中三以下跨境學童在新學期或要在家學習。

中學文憑試星期三(22日)放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學校應盡量利用網上公布成績,透過電話或社交平台輔導學生。

另外有關放榜後的安排,部分自資院校改為提供網上報名及面試,以珠海學院為例,校方推出專為文憑試而設的快捷報名系統,學生可透過系統即時報名、預約面試,並即日獲知取錄結果。

 

3.本港最新失業率為6.2%,再創超過15年新高。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星期一(20日)表示本地疫情趨嚴,國際學校及幼稚園於8月中開學已是不可能任務。他表明有關學校不會早於8月17日開學,而各類學校的學校時間要視乎疫情發展,局方會給予校方有兩星期的安排。

https://youtu.be/7T6GOEQgAHQ


香港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冠疫情持續擴大,截至星期日(19日)凌晨零時,單日有過百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再創單日新高,大部分屬本地感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本港疫情比之前嚴峻和棘手,現時未有受控的跡象,稍後可能會強制市民在室內公共場所均要佩戴口罩。而特區政府星期一(20日)起只會提供緊急及必須服務,其餘公務員會在家工作。至於限制處所營業的措施,包括「晚六朝五」禁堂食等,會多延長一星期。

 

香港新增108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83宗為本地個案,大部分屬家庭群組;另外25宗為輸入個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解釋,由於星期日(19日)凌晨零時後錄得的個案太多,中心需時處理資料,因此數字以截至凌晨零時計算。

張竹君表示,其中35宗本地個案與早前確診個案有關,包括慈雲山中心薀莎餐廳及翠河餐廳群組;旺角雅蘭中心稻香聚會群組;新蒲崗捷菁乒乓球體育中心打乒乓球群組。

另外,有48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包括3名的士司機,以及於紅磡街市凍肉舖工作的人。

港府或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

林鄭月娥星期日(19日)表示,行政會議稍後召開特別會議, 商討訂立新法例或修訂法例,規定市民在室內公共場所必須要戴口罩。政府發言人強烈呼籲私營機構僱主按運作需要,盡量讓員工在家工作,以減少社區人流和社交接觸。

香港中學文憑試星期三(22日)放榜會採取特別安排,港府會要求學校盡量透過電子方式,通知考生成績及提供輔導工作。如必須回校取成績單,應安排學生分批回校。

林鄭月娥宣布,會將鯉魚門度假村及亞洲博覽館,作為社區隔離設施,接收無病徵或穩定病人,由香港醫管局接管。鯉魚門度假村將提供300個單位,而亞博需要改裝,會盡量研究能提供多少單位。

林鄭並承認,港府每次推出強制措施都會有所代價及反效果,難保會再「出招」控制疫情。她又再次呼籲業主,為了香港的未來及經濟復甦,為租戶提供租金紓緩。

 


人生考場處處見 多元發展路路通

香港教育局局長 楊潤雄

 

各位中六同學,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星期三便放榜了,也是大家多年努力的一個總結。過去一年,文憑試受疫情影響而需要延期,但憑着大家強大的抗逆力和抗「疫」力,你們做到了!恭喜各位同學,你們快將踏進人生另一階段。

充足本地升學學額

政府一直重視培育青年人,致力為中學畢業生提供靈活、多元、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在二○二○/二一學年,各院校共提供約52 600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專上課程學額,可滿足今年約44 600名日校文憑試考生的升學需要。因此,同學無須過分憂心,只要大家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路,必定能在不同的領域中盡展所長,綻放光芒。

現今世界急速轉變,社會需要多元人才。本港高等院校積極回應社會對STEM學科的重視,由二○一九/二○學年起已開辦更多跨學科的STEM課程,例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環球衞生及發展」學士課程等。部分院校近年亦不斷開拓非主流的學士學位課程,讓一些擁有不同才能的中學畢業生,透過非學術範疇的優秀表現入讀大學。近年有大學新設以「演藝」為主修的「藝術學士」,便是一個好例子。

自資專上課程及資助計劃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自資專上院校同樣是好的選擇,同學可因應個人興趣及能力修讀資助或自資專上課程。自資專上課程都能提供認可資歷,以及明確的銜接階梯,讓有志繼續升學的青年人逐步獲取更高程度的學歷。

為協助同學修讀自資專上課程,考獲「3322」或以上成績並修讀合資格院校開辦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均可獲得免入息審查資助。在二○二○/二一學年,「為修讀香港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的資助金額將增至每年32,100元。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

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着重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課程可達至學位程度,例如建築及城市規劃、工程及科技、健康科學等。政府重視職專教育,並藉此擴大青年人的學習機會及培育必要的人力資源,以支持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其中,政府透過「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每屆約3 000名學生修讀十個與人力需求殷切行業相關範疇的指定自資學士學位課程,以及每屆約2 000名學生修讀選定範疇的指定副學位課程。由於這些課程都是配合本港人力需求,其前景及就業機會均有一定保證。面對人口高齡化及新型疫症,例如2019冠狀病毒病,公共醫療服務對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資助計劃下有多個與護理相關的課程可供有志投身護理界的學生選擇。

政府一直推廣職專教育,自二○一九/二○學年起把職業訓練局(職訓局)的「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轉為恆常計劃,鼓勵更多學員透過「邊學邊賺」模式投身需要專業技能的行業。我們亦已推出全新以「我才先決」為主題的網上宣傳計劃,鼓勵同學在選擇升學路徑時,以自己的興趣和才能為先,考慮選擇職專教育,發掘自己的潛能,實踐「我才先決」。

內地和海外升學途徑

除本地學位、職專教育或毅進文憑課程外,部分學生或會選擇負笈內地或海外。在二○二○/二一學年,共122所内地高等院校參與「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較前一年增加11所,為本港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途徑及連繫國家發展的機遇。

與考生共勉

中華文化蘊含不少人生智慧,教育局最近推出了「中華經典名句」活動,目的就是鼓勵分享睿智名言。在此,我以《禮記‧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與應屆考生共勉。青年人可以多方面學習,汲取更多知識,除了廣博學習、詳細求教外,更要慎重思考、明辨是非,最後還要身體力行,成為社會棟樑。人生是一場長跑,目前只是長跑中的一小段,未來路向握在你手,需要大家持續向前,每天每步都是對自我的跨越。記着,無論是誰,只要努力,也可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