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午夜前準備好的金融發展盛宴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許正宇

 

還記得上任一個多月時接受報章訪問﹐當時記者問我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加入「熱廚房」。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香港這個廚房需要有人用心烹調﹐讓大家吃得飽也吃得舒心。而且﹐這個廚房有齊全的設備、新鮮的材料,以及最重要的是幹勁十足的伙計,因此我有信心可以在財經事務及庫務的範疇內煮出一道道好菜。戴上廚師帽將近三個月後﹐我了解到財庫局需負責的宴會不少﹐其中一個就是在立法會推動通過政府法案。在我的工作重點金融發展上﹐財庫局趕在本屆立法會會期結束前煮好了「五道菜」,全部都是我們精心炮製、只此一家。

《有限合夥基金條例草案》:

此法案為香港引入了新的基金結構﹐容許私募基金以常用的有限責任合夥制度形式在香港成立及營運。配合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ECD) 的最新規定﹐即要求資產管理業務於所在地課稅﹐法案的通過正好讓香港可充分把握基金結構和活動由離岸轉為在岸的機遇﹐吸引更多私募基金落戶。我知道業界對這道菜式期待已久﹐因此在立法會通過法案後﹐會很快在本年8月31日起﹐由公司註冊處實施新的註冊制度。

《2019年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修訂)條例草案》:

我早前在網誌已談及「積金易」平台對香港金融科技發展,以及為強積金制度創造減費空間的重要性。在通過這條法案後,積金局將設立全資附屬公司﹐負責建立、擁有和營運「積金易」平台。此外﹐積金局亦將開始向受託人收取註冊年費﹐以維持其財政上的可持續性,繼續履行其法定責任。這道菜的「顧客」特別多﹐涵蓋約440萬名計劃成員,當中包括廣大打工仔及自僱人士﹐因此我們由準備食材到烹調的過程都十分用心。例如﹐我們會明確禁止受託人將註冊年費的費用轉嫁到計劃成員身上﹐以保障計劃成員的利益。

《2019年稅務(修訂)(與保險有關的業務的利得稅寬減)條例草案》:

此法案為直接保險人所有的一般再保險業務 (Reinsurance)、特定一般保險業務及保險經紀的特定業務提供50%利得稅寬減 (即稅率為8.25%) 。在一般保險業務的範疇上我們預計這將有利市場把握新商機﹐例如開拓海事保險業務及專項保險業務如空運、農業及巨災等。事實上﹐全球其他金融中心都在煮調低公司稅稅率這道菜﹐例如瑞士已從2020年1月1日起把有關稅率由平均17.06%減為12%至14%。這條法案的通過可及時提升香港保險業的競爭力﹐也令我們的有關稅率水平可大致媲美新加坡。

《2020年保險業(修訂)條例草案》:

此法案為在香港發行保險相連證券 (Insurance-linked securities–“ILS”)提供新的規管制度。ILS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容許保險或再保險公司以發行證券的方式將風險轉移至資本市場﹐而巨災債券就是一種常見的ILS。隨著氣候變化和都市化令巨災事件愈趨頻繁﹐我們的確觀察到此類ILS的發行額顯著增加。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於去年11月公布政策措施﹐支持內地保險公司在香港發行巨災債券。法案的通過因此有利於我們把握這個新的業務機遇。ILS這道菜有個特點﹐就是可能因觸發特定事件 (如巨災) 而導致投資損失﹐並不適合所有人享用。我們在制定法案時已充分考慮到保護投資者的需要﹐所以會禁止將ILS售予合資格機構投資者以外的散戶投資者﹐違反此規則將屬可處罰款及監禁的罪行。

《2020年保險業(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

最後一道菜與保險集團的監管相關。目前保監局的職能著眼於監管在香港或從香港經營業務的單一實體公司﹐未有權力直接監管跨國保險集團在香港成立的控權公司。為了與國際標準更趨一致以及使香港成為跨國保險集團在亞太區的理想基地﹐我們有需要通過此法案去優化監管架構。

要烹調出色的佳餚﹐聆聽顧客的意見非常重要。我們在制定這五條法案的過程中﹐充分諮詢了相關行業組織及從業員的意見﹐期望可實現發展市場及優化監管的目標。此外﹐立法會議員可謂我們的「食評家」﹐負責嚴謹地評核我們的菜式及批准我們將菜式正式推出市場。我想借此機會感謝本屆各立法會議員﹐在會期結束前完成審議及通過了財庫局提交的議案﹐讓我們可以及時煮好這次的金融發展「五道菜」。這次的烹調準備過程特別難忘﹐我和財庫局團隊就菜式的評核出席了立法會會期最後一天在晚上八點召開的會議﹐終於在午夜會期結束前煮好了所有菜式﹐趕及完成了這場為金融發展所準備的盛宴。

政府的團隊不乏廚藝高超的同僚﹐大家各司其職負責不同菜式。我這次可趕及在會期結束前提交這五條法案,要感謝各監管機構和公務員團隊同事的不懈努力,亦要蒙其他政府同儕承讓,令到這些議案可以排在議程上最前位置。事實上,財庫局在本屆立法會會期共提交了28條法案,並獲得通過,當中絕大部份都是為推動金融業的發展加入動力。今次這「五道菜」,更會為疫後經濟復甦打好基礎,鞏固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萬眾一心 全力抗疫

堅定不移 維護國安

荊棘滿途 迎難而上

 

近日,本港短期內出現多宗確診個案,當中不少是源頭不明,第三波疫情可謂來勢洶洶。

萬眾一心 全力抗疫

政府處理疫情始終堅持「嚴陣以待」、「迅速應變」和「公開透明」。為應對第三波疫情,政府於上周宣布新一輪防疫措施,包括收緊限聚人數及社交距離和加強邊境防疫措施,並制訂新規例,對乘跨境交通工具到港旅客實行嚴格要求。此外,政府會為特定高風險群組1 提供免費病毒檢測。

我明白,禁止食肆晚間供應堂食的措施,令一些市民感到不便,但實施此措施的目的,在於減少人群聚集,從而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盡早切斷傳播鏈,繼而盡快控制疫情。我呼籲全港市民配合和忍耐,以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同心抗疫。

設置檢疫設施是政府控制疫情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上周一到竹篙灣視察剛完工的新增檢疫中心。該中心提供800個單位,並預期本周投入服務。至於在竹篙灣預留作旅遊發展之用地興建的檢疫設施,初步估計可於9月底前提供額外700個單位。

為協助受疫情及防疫措施重創及影響的企業和人士,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政府在考慮疫情的發展、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和議員的意見及實際經營環境後,亦透過由我主持的防疫抗疫基金督導委員會,批出九個額外項目。

上星期三(13日),我聯同三位局長出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聆聽議員對防疫抗疫工作、健康碼,以及支援企業和市民措施的意見。議員都關心到新實施的防疫措施的成效,以及對不同行業的影響。

政府會繼續留意疫情的持續發展,以及企業和市民的需要,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善用防疫抗疫基金下的應急款項,以優化和推出適當的措施。

堅定不移 維護國安

國安法方面,西方政客繼續通過各種方式頻頻插手,干涉中國內政。美國當局上星期將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簽署成為美國法律,並以總統行政命令推出一連串措施,特區政府就此發出嚴正聲明,表示堅決反對、極度反感和強烈不滿。
美國政府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對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粗暴干預。特區政府會全面配合中央政府將採取的反制措施,不容美方的霸權主義得逞。

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享有單獨關稅區的獨特地位,是根據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並獲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組織認可,而非個別國家施予或可以撤銷。

美國出於自身的政治考量,以人權、民主和自治為藉口,違反國際法推出措施,目的是藉香港問題製造事端,打擊中國;令人氣憤的是美國不斷破壞香港特區和中央在「一國兩制」下的關係,並以「支持港人」的政治口號來美化其行為,做法虛偽。此舉亦勢必損害中美和港美之間的關係和共同利益,為美國企業和人民帶來極大損害。

美國以維護國家安全來合理化法案和行政命令的措施,但卻把中央為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視為削弱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這明顯是雙重標準,是我們絕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香港美國商會清楚指出,美國取消香港特區的特殊貿易地位會損害1 300家美國駐港企業的利益,而香港更是美國出口的強大市場,美國長期享有龐大的貿易順差。

 

立法會:荊棘滿途 迎難而上

第六屆立法會的四年會期於上周五(17日)結束。本屆特區政府非常重視行政立法關係。行政長官上任初期,特意很頻密地出席立法會大會,每個月都親自出席,以及用短問短答的方式,直接回應議員的質詢和提問,加強良性互動、有效溝通。

然而,近兩年以來,立法會的討論,即使涉及民生和經濟議題,明顯傾向政治化,秩序問題也越見嚴重,令行政長官難以在立法會與議員進行理性的溝通和討論。去年十月,立法會的紛亂情況,令行政長官不能在立法會完成宣讀2019年施政報告的演辭,可謂史無前例。

非建制派議員不斷以政治手段凌駕市民福祉,令特區政府在推進立法和申請撥款的工作舉步維艱。立法會的拉布情況持續,嚴重影響議事效率。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運作更因非建制派議員的刻意阻撓及拉布手段而完全停擺近七個月,嚴重影響立法會制定法律的重要職能。

立法會應該是透過理性溝通而尋求最大共識的地方。但近年,有議員長期政治掛帥,不惜代價癱瘓立法會的正常運作,罔顧經濟以至社會民生發展。

儘管行政立法關係荊棘滿途、風雨飄搖,在建制派議員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同事的迎難而上、努力不懈下,我們仍然在立法和爭取資源上取得一定成效。

在立法工作方面,特區政府於第六屆立法會共提交了89項條例草案,共78項獲得立法會通過,其中幾個重要例子包括:

–《國歌條例草案》讓特區履行憲制責任,體現「一國兩制」的精神。
–《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以實施「一地兩檢」安排,為香港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兩項《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分別將男性僱員的法定侍產假由三天增至五天,以及把十個星期的法定產假增加至十四個星期。

在財務委員會方面,今年開會多達200多小時,審議了87個撥款項目(批准了85個項目),涉及承擔額超過4,400億元。

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9月6日舉行,提名期由昨日(7月18日)開始至7月31日。政府會一如既往,確保選舉在公平、公開、誠實及有序的環境下進行。


韓聯社引述平壤的科學研究組織報告,指當地有科學家正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從7月開始進行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

 

報道指,有關研究由北韓國家科學院的醫療生物研究所領導進行,已確定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正討論下階段臨床試驗。

疫情爆發以來,北韓至今從未公布過任何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1.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截至星期五(17日)下午四點半,新增58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 當中50宗屬本地個宗, 累計確診增至1713宗。另外, 一名71歲有長期病患的確診者不治, 令死亡個案累計增至11宗。黃竹坑的朗逸居老人院舍出現集體感染, 一名院友及兩名員工確診, 同房5名院友列作密切接觸者, 會被送入檢疫中心。

其餘新增個案多宗與慈雲山群組有關, 港泰護老院、 翠河餐廳、 百匯軒、 蕰莎群組再有新增患者。在慈雲山中心內, 一名保安員、 元氣壽司一名洗碗工確診, 以及兩名菜檔職員亦都確診。

18宗不名源頭個案中, 包括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百老匯電器一名售貨員、 中環置地廣場工作的售貨員, 及一名駕駛新巴23號線的車長及太太。衛生防護中心指, 未能判斷本港疫情是否「到頂」, 不排除會有更厲害的爆發. 中心再次呼籲市民做減少外出及不必要活動

2.確診患者中,新巴一名駕駛23號線的車長染病,情況穩定。

該車長7月13日至14日,亦即本周一及二上班,期間有戴口罩,涉及的4輛巴士車身編號分別為3828、4062、4072、4076。他於周三(15日)休假期間出現病徵,前往診所求醫,星期四(16日)放病假,晚上入院隔離及進一步檢測,星期五(17日)早確診。

發言人說,公司星期四(16日)晚徹底消毒及清潔涉及的4輛巴士、北角碼頭巴士總站、蒲飛路巴士總站的站長室及員工休息室。

3.因應疫情,慈雲山中心商場及街市星期五(17日)及星期六(18日)兩日關閉,以便消毒;牛池灣街市及深水埗北河街街市,亦提早在星期五(17日)晚7時關閉,以進行4小時消毒清潔。

4.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未有證實或否認總統特朗普政府是否考慮,制裁中國官員及其家屬。在北京,外交部稱若美國真的這樣做,就是公然選擇與14億中國人民作對,批評是完全違背中美兩國人民的意願及21世紀的潮流,是非常荒唐。

華春瑩表示,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贏得獨立自由和解放,任何國家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否定中國人民選擇的正確道路,也沒有能力阻擋中國繼續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華春瑩認為,美國人民及政府要選擇開放包容,還是選擇關閉大門自我孤立,相信世界都拭目以待。

 


1.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截至星期四(16日)下午四點半,本港最少新增67宗確診個案,是自本港1月出現新冠病毒確診個案以來,單日最多確診;其中63宗屬本地感染,當中35宗源頭不明。

63宗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兩名伊利沙伯醫院員工,以及一名荃灣港安醫院女護士;另有多間醫院有病人於確診前曾入住普通病房。

2.香港過去一星期每天確診人數都有雙位數增幅,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星期四早(16日)在商台節目表示,繼茶餐廳及的士群組後,最少三個街市有檔販或市民確診新型冠狀病毒,形容街市人口非常密集,爆發風險極高,促政府安排街市休市清洗並管制人流。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在港台節目建議企業讓僱員在家工作。

何栢良建議,促有確診個案的街市休市數天安排全面大清洗,清除所有隱患;重開後必須作人流管制,強制進入街市的人須戴口罩。他形容政府在高危群組當中只強制公共交通工具內戴口罩,但不強制其他地方是「違反邏輯」。

何栢良認為,若政府一直「擠牙膏式」處理,只會永遠落後形勢,促政府要有危機感。他又質疑晚上至凌晨禁止堂食的食肆新措施,他說不只在晚上,病毒都會在早市及午市傳播。

許樹昌表示,新防疫措施需要觀察一、兩星期才知有效或否。他同意一律安排高危群組者或長者入院時做病毒檢測。他說,觀察到上班時段,街上仍有很多人,呼籲企業僱主容許僱員在家工作。

 

3.日本東京疫情嚴峻,周四(16日)新增286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創出單日新高,都內累計病例突破8600宗。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認為,病例增加與每日病毒檢測數量增加至4000多個有關,她指,隨著持續做檢測,確診率亦會提高。

另外,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以視象形式舉行閉門執委會後召開記者會,指國際奧委會正就延期至明年的東京奧運,探討各種預備方案,強調不希望無觀眾下舉行。

國際奧委會最資深委員迪克龐德表示,若疫持續擴大,導致明年夏季東京奧運取消,相信再約半年後舉行的2022北京冬奧也難以舉辦。

 

4.屯門山景邨商場的麥當勞分店,有員工星期二(14日)提醒顧客佩戴口罩時被襲擊的案件,警方再拘捕多兩名男子,至今共拘捕3人。

香港警方說,被捕3人包括施襲者、接應的司機及登記車主,相信涉案人士已經全部被捕。警方提醒市民在疫情下,要注意公共衞生,切勿違法。

5.九龍啟德協調道與沐元街交界一個地盤,發現懷疑戰前炸彈。港鐵啟德站需要暫時關閉,屯馬綫一期列車不停啟德站。

香港警方下午近3時接報後到場調查,懷疑炸彈長約1米,警方疏散附近約150人。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截至周四(16日)下午四點半,新增67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63宗屬本地感染,當中35宗源頭不明,是自本港1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以來,單日最多確診。

63宗本地感染個案當中,包括兩名伊利沙伯醫院員工,以及一名荃灣港安醫院女護士;另有多間醫院有病人於確診前,曾入住普通病房。

 


美國紐約曼克頓區一個豪宅單位周二發現一具無頭無肢死屍,屍體旁還有一把電鋸,揭發死者是獨居上址的一名三十三歲印度裔科技企業家薩利赫。據報薩利赫曾在孟加拉和尼日利亞等地創立成功的初創企業,去年以二百二十五萬美元(近一千七百五十萬港元)買下了曼克頓區休斯頓街這間七樓單位。警方已在案發現場尋回受害者的軀幹、頭部和手腳。

警方翻查大廈閉路電視,發現一名穿黑衣的可疑男子曾尾隨薩利赫出電梯,正追查此人下落。警方消息透露,根據案發現場情況,相信案件可能涉及職業殺手受僱行兇。

薩利赫是孟加拉移民之子,五年前與人共同創立了騎行公司Pathao,該公司於孟加拉和尼泊爾廣受歡迎。較近期,他參與創立尼日利亞網約電單車應用程式Gokada,並任行政總裁,但在今年早前尼國禁止網約電單車,令該公司受挫。

死者薩利赫五年前與人共同創立了騎行公司Pathao

 

1.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已簽署所謂《香港自治法案》及行政命令,取消美國對香港的優惠待遇。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表示,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及行政命令,以後香港所獲待遇將與中國大陸看齊。

根據白宮發出的資料,美國取消對港優惠待遇後,特區護照持有人現時享有的特別待遇將會取消。

根據所謂《香港自治法》,美國國務院要在法案生效90日內,向國會提交報告,列出有份令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義務、損害香港自治、令港人無法享言論自由等公民權利的個人和實體清單。

在取消特殊待遇行政命令下,美國會暫停與香港的移交逃犯協議;停止美國國務院的國際執法學院,對香港警方或其他安全部門提供的培訓。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美方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將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簽署成法,有關法案惡意詆毀《港區國安法》,威脅對中方實施制裁,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華春瑩表示,美國阻撓實施《港區國安法》的圖謀,永遠不可能得逞,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利益,將做出必要反應,對美方相關人員和實體實施制裁。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指,美國提出的針對措施違反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慣例。

2.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本港再多19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其中有14宗屬本地個案, 累計確診個案增加至1588宗. 另外有37宗初步確診個案。

新增的本地感染個案中, 7名確診者就未知感染源頭, 當中包括一名兼職的士司機, 及一名住在慈正邨的家庭主婦, 平時會到教堂及慈雲山中心一帶,其他患者就分別住在小欖村、青衣、屯門、黃大仙鳳德邨等。

 

3.港府收緊防疫措施,巿民星期三(15日)起乘搭公共交通必須戴口罩,否則可被拒絕登車,違例最高可被罰款五千港元。九巴稱已向前線員工發內部指引,如遇到違規乘客,車長可拒絕讓對方上車,並聯絡警方協助。

4.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香港目前的新型肺炎疫情形勢是因無法控制社區的情況,以致有隱性病人進入醫院,引起小型爆發是在意料之內。

袁國勇重申,脫下口罩是最危險的時候,呼籲市民盡量在家用膳或者買外賣。他表示明白餐飲業界的經營困難,但如果本港不能將疫情控制下來,醫院逐漸會癱瘓。

5.香港消委會抽查市面的罐頭魚,發現全部樣本都含金屬污染物,九成的沙甸魚及吞拿魚分別驗出鎘及甲基汞,過量食用會慢性中毒。

消委會檢視市面46款罐頭魚,售價由7.8至149元不等,全部驗出金屬污染物。19款沙甸魚樣本中,九成檢出鎘,過量攝入可導致慢性中毒及腎功能障礙。

另外,多款樣本亦驗出含可致癌物多氯聯苯。

至於吞拿魚,20款樣本有九成驗出甲基汞,即是水銀最高毒性的形態,可損害神經系統。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提醒,罐頭魚不要過量食用,及要分散食用不同種類的魚,吃時記得汁要分隔。消委會又提醒孕婦、幼童盡量少食大型的捕獵性魚類,例如是吞拿魚等。

 


香港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以來,疫情居高不下,全日確診個案新增48宗,港府實施新一輪限聚措施,食肆15日起晚上六時至翌早五時不得堂食,為期七天。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倘若疫情惡化,不排除要求食肆全日禁止堂食,只能外賣,進一步減少人流。

 

因應本港新冠肺炎疫情趨於嚴峻,港府13日晚宣布多項防疫措施,包括食肆每天下午六時至翌日上午五時,不准堂食,只能外賣。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4日表示,希望縮短市民在食肆聚集的時間,但由於仍有不少人要上班,需要食早餐及午餐,因此食肆「晚六朝五」才禁止堂食;不准晚市堂食,是希望鼓勵市民回家吃飯。

她強調,食肆在堂食時段仍要遵守防疫規定,包括要求食客在非進食時間戴口罩,枱與枱之間要相隔一點五米等;倘若疫情惡化,有可能要求食肆全日都禁止堂食,只准外賣,以減少人流。被問到會否增加對食肆資助時,陳肇始稱防疫抗疫基金已推出協助業界措施,業界反映有幫助。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預料,逾半的食肆會有困難,婚宴及宴會場所、火鍋店等難以做外賣生意,估計這類食肆在相關時段會暫停營業。他指,雖然現時有專門負責外賣的公司,但難以同時應付全港食肆,有關公司也未必有足夠人手送外賣;若要市民在食肆門口自取外賣,可能會違反「限聚令」。他估計,單計今個月,餐飲業可能會損失約三十億元生意額,若相關措施持續,之後每個月的損失會更大。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政府最新防疫措施值得肯定,相信要一星期後才看到效果,因應茶餐廳等出現疫情,應考慮針對性措施,包括禁止在茶餐廳堂食。

房委會宣布,轄下公共屋邨戶外及室內康體及公共設施15日起關閉,並取消所有場地申請。

另外,本港15日起起強制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士,必須戴口罩,否則司機可以拒載,違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港元。

 


1. 香港疫情出現反彈後繼續擴散,截至星期二(14日)下午四點半,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新增48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40宗屬香港本地感染,當中24宗感染源頭未明。

另外,95歲港泰護老中心一名早前確診感染的女病人不治,成為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第8名死者。

2. 香港教育局進一步收緊防疫安排,所有學校要儘快就考試作應變安排, 兩、 三天內要完成所有考試、 或延後、 取消部分考試, 以便儘早開始放暑假, 另外, 除考試外. 學校要由15日起, 暫停所有校內活動兩星期。

另外, 學校在進行考試時, 必須採取充足的衞生防疫措施, 包括座位間要有適當距離、 教職員及學生要佩戴口罩、量度體溫、避免人群聚集等。

教育局長楊潤雄向校監及校長發信指,香港疫情過去數天繼續有擴散的跡象, 因此要收緊措施, 他說明白復課不久又要提早放暑假, 師生難免會感到失望和無奈, 但疫情難以預測, 希望學生放鬆心情, 保持身心健康, 在家學習, 校方應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和情緒支援。

教育局早前宣布學校提早放暑假, 楊潤雄指,學校在原定暑假開始前的日子, 應繼續保持校舍及宿舍開放,照顧有需要回校或宿舍的學生。

另外,香港演藝學院宣布, 因應疫情, 延長關閉校園至7月20日。

演藝學院上星期一名學生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該名學生自6月17日起沒有回校,學院在7月7日接獲通知後關閉校園,及進行校園徹底消毒。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學院的教職員及學生不必進行大規模的測試。

 

3.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擴散,政府星期一(13日)公布再收緊防疫措施。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翌日在香港電台一個節目表示,如疫情繼續蔓延,不排除食肆全日禁堂食。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商台節目稱,港府只要求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公具時才要戴口罩,視野較狹窄,認為應要求市民一出門便戴口罩。

政府公布立法要求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要戴口罩,違例可被罰款5000港元;食肆下午6時至翌晨5時不能堂食,只能外賣;「限聚令」重新收緊至4人,措施星期三(15日)凌晨起生效。

陳肇始表示措施是方便上班的人吃早、午餐,但如疫情變得更嚴重,不排除全日禁堂食。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茶餐廳或需全日禁止堂食,茶餐廳地方擠迫,室內空氣不流通,相信廚房水吧員工大部分沒有戴口罩,員工手套可能會污染餐具,有傳播疫情風險,認為應採取針對性措施,包括禁止茶餐廳堂食。

 

4. 中國大陸決定制裁美國向台出售「愛國者三型導彈」的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採取必要措施。他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售台武器。

美國上周應台灣要求,批准出售「愛國者三型導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涉及6.2億美元,是兩個月內再次批准對台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