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控決定從不涉及政治考慮

 

 香港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

 

香港律政司負責刑事檢控的工作,所作的決定有時引起社會上廣泛討論,但有些海外媒體和政客對香港政府所作的檢控決定作出指控或據稱提出要求,卻令人感到意外。

香港《基本法》第六十三條規定,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在講求法治的社會,檢控獨立是一個特點。因此,任何來自這些地方的人的要求,企圖令香港政府改變檢控決定甚至放棄檢控,都是嚴重違反法治精神。

香港律政司的檢控人員一向獨立行事,不受政治或其他不當或不必要的壓力左右,更加不應被一些海外政客因政治目的而非基於證據和法律所發表的言論影響。

對於已經展開司法程序的案件,律政司或任何人都不應加以評論,以免構成公審這個不理想的後果。發出聲明要求律政司放棄檢控、或發表言論企圖左右律政司的獨立檢控決定都必定會徒勞無功。提出所謂「政治檢控」更完全是一個錯誤的見解。相反,不論是富豪或是政治人物,都絕不能凌駕在法律之上,就算他們有特定的身份地位、追求某些信念或目的,我們都會一視同仁去處理他們涉及的案件。

每當執法機構完成刑事調查,向律政司徵詢法律意見時,我們的檢控人員會仔細考慮執法機構提交的調查報告及相關資料,除非他們信納在法律上有充分證據支持提出檢控,有合理機會達致定罪,否則是不會提出檢控。

由執法機構進行獨立調查,再由檢控人員客觀分析案件的詳情,按證據、適用法律和《檢控守則》獨立地作出檢控決定,最後由獨立的司法機構公開審判,這個刑事司法制度一直行之有效。假如我們隨便放棄檢控或讓外界以為我們屈服於這種無理要求不負責任地放棄檢控,這種處事方法既不公平,亦不專業,更加有違法治的精神。

我過去曾經在不同場合解釋檢控工作,並強調律政司檢控人員要以最高的專業水平、公正和無畏無私的精神處理所有刑事案件。他們履行職務時絕不應該受任何涉及政治因素的影響,案件亦不會因任何人的政治理念或意見而在處理上有所不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向尊重和保障人權和自由,但該等權利並非絕對。正如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在二○二○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指出:「為使社會上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不會受到不可接受的影響,行使這些權利需要有限制。明白這一點是重要的。」因此,法律對權利的行使有明確限制。任何人違反法律,都必須要按照刑事司法制度來處理。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面對任何不公和欠缺事實根據的指控,企圖損害和詆毀我們獨立的刑事司法制度,我們都應該聯手捍衛。只有不熟悉我們獨立法律和司法制度的人,才會被這些指控所吸引。我們有責任加以解釋,確保事實不會被忽略,我們會繼續發放正確訊息,釐清事實,讓本地以至國際社會正確了解香港的實際情況。


落實惠民措施 停止惡意拉布

盡快重回正軌

 

香港律政司司長 張建宗

 

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八天前通過了防疫抗疫基金下新一系列紓困措施共1,375億港元的撥款申請。兩輪防疫抗疫基金有接近60項措施,共涉款1,675億元。政府正全速落實各項措施,盡早為受疫情或防疫抗疫措施重創的市民及企業帶來「及時雨」。

另一方面,上星期三《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了多項「保就業、撐企業、紓民困」的措施,當中涉及1,200億元。 我期望議員本著「急市民之所急」的態度,盡早通過預算案。

正當政府為民生經濟竭力向前走的時候,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內會)前日繼續在郭榮鏗議員主持下,進行第16次會議,但仍未能選出正副主席,延耗六個月,毫無寸進。部分議員明顯玩弄程序,千方百計阻撓選舉,令內會癱瘓,多項法案無法繼續審議,蓄意窒礙政府施政,令人極度憤慨和失望。他們以全港市民的福祉為注碼,不負責任,目的昭然若揭。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七十三條,香港立法會的其中一個重要職能是制定法律。內會是立法會負責執行其憲制職能中攸關重要的一環,旨在為立法會大會的會議作準備,包括決定是否成立法案委員會審議已提交立法會的法案。

香港立法會內會長期停擺,以致多項與經濟和民生息息相關的法案及附屬法例(如增加產假日數)未能在內會處理,嚴重影響立法會運作及履行憲制職能。整個議會運作失衡,偏離了在《基本法》下立法會應該履行的職責,惡意「拉布」的議員可謂「有破壞,沒建設」。

今屆香港立法會的會期尚餘只有三個多月。事實擺在眼前,如「拉布」持續下去,最終所有未完成審議的法案在立法會任期完結時即告失效。「拉布」的議員罔顧公眾的利益,嚴重浪費社會資源。現時的立法會亂局持續,「政治攬炒」只會令香港進一步陷入困境。立法會停擺不符合廣大市民的期望,損害香港的利益。香港已沒有繼續內耗的本錢。我們必須撥亂反正,讓整個議會盡快重回正軌。

過去一星期,本地以至外國某些政客對香港警方拘捕多名涉嫌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人士的行動,以及律政司的檢控工作,作出偏頗的評論、無理的指控。我要指出,特區政府執法機關的調查工作和律政司的檢控工作,均是嚴格按照法律進行。律政司的檢控人員一直獨立並專業地履行這個憲制責任,無畏無懼,不偏不倚。檢控決定基於所有可接納的證據和適用法律進行客觀分析,並嚴格按照公開的《檢控守則》而作出。任何人,包括外國政府或國會議員,均不應干涉香港特區內部事務,或企圖干涉律政司獨立的檢控決定。

法治及司法獨立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任何不公平和失實的指控,都不能接受及必須予以反駁。

疫情方面,隨著政府多項防疫措施持續推行,以及全港市民的努力,新冠狀病毒病每天新增的確診個案數目近日回落至單位數字,上週更有兩天為零確診。雖然如此,但疫情變化可以非常快速,本港的疫情在社區傳播的危機仍未解除。

因此,香港政府絕不會因確診個案數目稍為緩和而掉以輕心。為防本港疫情逆轉,所有就餐飲業務、表列處所及禁止群組聚集已實施的要求會延長 14 日,直至 5 月 7 日。但在前日( 4 月 24 日)凌晨零時起,餐飲處所內顧客數目不得超逾座位一半的規限則予以撤銷。

近日有部分市民的防疫意識開始鬆懈。我明白自一月底起疫情爆發以來,市民的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但我們必須繼續保持高度防疫意識,以免抗疫工作前功盡廢,否則疫情爆發會一發不可收拾。本週有佛誕及勞動節長假期,我呼籲市民繼續堅持和忍耐,減少外出及避免聚餐或聚會等社交活動,以減低社區出現群組傳染個案的風險。

疫情為全人類帶來一場嚴峻的考驗。而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的考生也不例外。文憑試於前日開考,我鼓勵考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以發揮最佳的表現。同時,考生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亦相當重要,要讓考生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作戰。

應屆文憑試有逾五萬名考生。近年考生的數目減少,但是大學學額並沒縮減。政府的政策是透過推動公帑資助與自資專上界別相輔相成的發展,為中學畢業生提供優質、多元、靈活和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現時,我們有約23 000個學士學額及29 000個副學位學額,合共提供約52 000 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專上課程學額。公帑資助及自資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足以應付所有符合升讀學士學位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中六學生需求。此外,不少院校亦提供毅進文憑及其他職業專才課程,將有足夠學額讓成績達標的同學在本港升學。考生不用為升學擔憂,應根據個人的興趣、需要和能力,選擇合適的升學和就業途徑。

在「疫境」甚至危難中,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精神健康同樣重要,我們必須要鍛鍊出堅毅和正面的心智以克服種種困難。公開考試只是漫長人生中的其中一站, 讓全港市民為「疫試」考生打氣,以積極和正向的信念,悉力以赴迎接文憑試,以及往後充滿挑戰和精彩的人生。

 


受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印度及巴基斯坦自三月下旬起禁止所有國際航班升降,身處當地的港人無法返港。特區政府25日表示,截至上周五(17日)暫聯絡到約3200名及2000名分別滯留印度及巴基斯坦的香港居民,正研究安排自費專機接載他們回港,初步計劃優先協助身處印度首都新德里或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及其周邊地區的人,及病患、孕婦、小孩和長者等有特殊需要的人。

港府透露,印度國內的陸空交通限制非常嚴格,必須得到相關當局的批准才能出行。至於巴基斯坦方面,據了解其國內交通未有設限,民眾基本上仍可出行,但禁止所有國際航班升降,港府會考慮香港的檢測、檢疫、醫療設施的承受能力,分批協助港人返港。

印巴兩國的新冠確診個案分別有約2.5萬宗及1.2萬宗。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網上有個比喻,將抗擊新冠疫情比作「球賽」,說中國內地打的是上半場,歐美打的是下半場。最慘的是香港,上半場下半場香港都在打。

香港首例新冠肺炎個案為外地輸入,患者是一位39歲武漢男子,他1月21日與妻子、兩個孩子以及岳母乘高鐵來港,欲從香港乘飛機前往菲律賓。在高鐵西九龍站的檢測中他被發現發燒,即時送院隔離。他的同行家人沒有病徵,於1月22日轉飛馬尼拉。23日,他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這就是香港新冠肺炎1號病例。

從這個病例開始,近兩個月時間裡,香港的疫情整體穩定。2月初到3月中旬,從內地輸入的個案幾近絕跡,每日的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祗有個位數。

這就是香港的「上半場」,1月23日到3月17日,54天,168例確診,平均每天3例。

3月18日,情況急轉直下,那天一猛子新增25例確診。19日,新增16例確診。20日,新增48例確診。21日,新增16例確診。22日,新增44例確診。至此,香港累積318例確診,確診病例突破300例。

3月中下旬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麽?

海外遊子回來了。

3月上旬起,疫情在海外極速擴散。3月6日全球確診病例達到10萬例,12天之後的3月18日突破20萬例,再過3天,增至30萬例,到3月25日達到40萬例……

就這樣一瀉千里,全線崩盤……

 

香港醫護人員早在疫情之初已提出要全面封關,特區政府隨後亦有陸續關閉各大關口,以限制人流。

 

海外全線崩盤,香港功虧一簣,就這樣被捲入抗擊新冠疫情「球賽」的「下半場」。從3月18日開始,到4月23日,香港36天內新增868例確診,平均每天多於24例。

3月25日香港特首網誌稱,「隨着歐美國家疫情日趨嚴峻和當地大學及寄宿學校相繼停課,大批香港居民和留學生返回香港。這股『返港潮』令輸入個案大增,(3月25日以前)過去14天,接近90%(共 233宗)的確診個案病者都有在外地的記錄或屬他們的緊密接觸者,單是留學英國的香港居民便達28 人。」

 

 

當時有好多本地香港市民呼籲政府關閉境外入港通道,不讓境外人士湧進香港,遭港府嚴詞拒絕。港府的理由是,不能夠不讓境外香港市民回香港,這是境外香港市民的基本人權。港府能夠做的就是,對境外回港的香港市民實施強制檢疫。

從海外回來的香港市民,可能是在海外居住久了,思維和行為都跟老外很像了。按特首3月23日的說法,有些需遵守檢疫令的海外遊子回到香港後,「有人想出街『打下波(打球)』、『吃一下車仔麵』而違反家居檢疫外出」。香港有關外國地區抵港人士強制檢疫安排是從3月19日開始實施的,可是到3月22日,4天時間而已,香港警方就發現41名需遵守檢疫令的人士擅離家居,其中5人已被尋回送往檢疫中心,警方對餘下的36人發出通緝令。

回想2月,在已經不讓內地人入境香港的情況下,港府宣佈,2月8日起對從內地回港的香港市民實施14天居家隔離強制檢疫。

 

 

程老漢有個同事聞訊急忙趕2月7日的班機從北京回香港,可惜航班晚點,她抵達香港時已經是2月8日凌晨,在機場就被告知要居家隔離強制檢疫。政府派人到她家,拍攝她的住宅環境,告訴她,政府會隨機跟她通視頻電話,屆時她必須處於現在拍照的這個環境中才行。第一個星期政府果真有人天天打來視頻電話,還有人上門突擊檢查。到了第二個星期就沒人理睬她了。不過她還是在家待足了兩星期,一天都不敢出門,就怕政府突擊檢查。

從內地回來的香港市民,基本上都像程老漢這位同事一樣,乖乖待在家裡,不敢違法。我猜這是受內地氣氛影響。內地的隔離令是玩真的,可不是兒戲,違反者會很麻煩,不僅會被政府嚴厲處罰,還會在互聯網上被噴個半死。

3月中旬前,跟香港一樣被國際媒體評為防疫抗疫「模範生」的新加坡,也像香港一樣在3月中旬之後功虧一簣,確診病例猛增,原因也是海外遊子紛紛回了新加坡。比如3月20日,新加坡新增40例確診,其中30例為境外輸入;21日,47例確診,39例為境外輸入。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相應措施後,輸入病例銳減。到4月1日,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為1000例,算是穩住疫情。

不料歹戲拖棚。眼看著新加坡的下半場快要夠鐘,沒想到後來卻突然破功,新加坡病例出現跳躍式增長。4月18日中午的最新資料顯示,新增病例942例,累計已達5992例。原來,新冠病毒侵入了保護最為薄弱的地方:人口密集、衛生條件差的外籍勞工宿舍。4月下旬,連續數日新增病例都過千。

新加坡就這樣被拖進了「加時賽」。

眼看著香港的「下半場」好像也快要夠鐘,程老漢為香港祈禱,希望香港千萬不要也被拖進「加時賽」。


1.一名21歲男子去年在沙田新城市廣場因被指侮辱國旗,被判200小時社會服務令,香港律政司申請刑期覆核,上訴庭改判被告監禁20日。

上訴庭首席法官潘兆初指,案發時人數眾多,被告與其他示威者一邊叫口號,一邊把國旗拋高,又有人拱手搭橋,讓人龍邊穿越邊踐踏國旗,猶如在嬉戲,經審視後認為被告侮辱國旗的行為惡劣,嚴重貶損國旗所代表的國家尊嚴。

上訴庭考慮到被告連同多人在大眾面前公然以不同手法侮辱國旗,被告亦把國旗猶如垃圾般放入垃圾車,把裝著國旗的垃圾箱車踢進水池,行為明顯表達對國旗輕藐、污蔑、嘲弄、鄙視和棄絕,亦有鼓動在場其他人的效果。

3名法官認為即時監禁是唯一的判刑選擇,並認為量刑基準不應少於4個月,但考慮到被告認罪、已完成64小時的社會服務,最終判監禁20日。

控罪指被告去年9月22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及沙田大會堂一帶,公開及故意以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國旗。

2.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草擬文件, 指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用作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試驗失敗。

報道指, 中國對237人展開臨床測試, 其中158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 另外79人使用安慰劑, 結果發現患者的病情無改善, 血液中的病原體也無減少, 部份人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世衛說, 有關文件仍在檢視階段, 文件是意外上載到世衛網站。

開發瑞德西韋的藥廠說, 有關臨床試驗並非最終結果, 存在不正確解讀, 由於參與試驗的患者人數不足, 已經提前終止, 無法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至於由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正式進入第二期臨床研究。內地傳媒引述國資委說,這種滅活疫苗,已完成第一階段前3個年齡組96人的疫苗接種,顯示安全性良好,持續的安全性觀察仍在進行中。

3. 去年8月反修例風波期間,50歲報稱任職導遊的男子洪震,在將軍澳一條貼有紙張的行人隧道內,用刀斬傷3人,其中一名前女記者被斬至肺部萎縮,情況一度危殆。被告承認3項傷人罪,在區域法院被判監45個月。

4. 一輛小巴在大角咀落客時,疑未有等乘客完全離開車廂就開車,一名78歲女子疑失去平衡,從車門梯級跌出路面,頭部受傷昏迷,送往廣華醫院搶救後,延至星期五(24日)不治。

事發於星期四(23 日)下午1時許,一輛78號專線小巴沿旺角海泓道往大角咀方向行駛,駛至富榮花園對出停車落客。網上流傳汽車鏡頭拍攝到事發時,手持雨傘的事主落車,但小巴突開車,事主從車門跌出車外,倒卧路面。

71歲小巴男司機事後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被捕,已獲准保釋,五月中旬向警方報到。

5.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反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批評中國隱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指控,批有關言論毫無事實依據,完全出於嫁禍於人的目的,信口開河,強調中方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同世界各國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同國際社會開展疫情防控合作。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疫情仍嚴峻,不少國家「鎖國」防止疫情擴散,印度同樣自3月底起實施全國封鎖,大部分活動停止下,大自然卻因此受惠而獲得喘息的空間,當地研究恆河的專家意外發現,一直嚴重污染的恆河水質變乾淨,而且「可飲用」。
網上近日流傳印度恆河河水清徹見底泛藍的短片。(Twitter)

 

印度總理莫迪3月24日下令實施「全國性封城」21天,但境內確診數持續攀升,已於4月14日宣布延長封鎖至5月3日。實施全國封鎖未能及時緩解境內疫情,但印度研究恆河的專家卻在封鎖3週後發現恆河水質明顯變好。

印度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系教授Mishra指出,「恆河中有10%污染來自於工業,而工廠隨著封鎖關閉後,我們發現,恆河的污染改善40%至50%」。

印度國家污染控制委員會也證實,恆河水質出現明顯變化,不過,有別於其他專家,該單位指出讓恆河變乾淨的主因可能是「人為干預」大幅減少,封鎖後「朝聖者」絕跡,至於當地工業廢水從來都不被允許排進恆河。

另外,在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的瑞西庫利亞海灘,有人最近發現一周內有近28萬隻瀕危的雌性欖蠵龜集體上岸產卵,當地森林部門工作人員形容現象為七年來首次。

瀕危的雌性欖蠵龜集體在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的瑞西庫利亞海灘出現。

 


1.新調任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聶德權,是問責制實施以來,首位由非公務員出任有關職位的局長,他星期四(23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後見記者,再被質疑相關的任命安排,聶德權強調自己加入政府三十年,認為現時安排符合相關任命的精神及原意。至於有公務員在反修例事件中涉嫌違法,聶德權就指會按規例處理。

 

2.俗稱武漢肺炎的疫情下,多個行業受限聚令及十一類商業娛樂處所關閉期限延長所影響,多名健身和泰拳業界星期四(23日)在立法會議員陪同下,向政府遞交請願信,他們不滿政府把關不力、拒絕封關,同時逼業界停業,補助亦嚴重不足,不少健身中心或拳館已捱不住結業,要求政府增加業界相關補助,例如向受影響員工及自僱人士補貼八成薪金,又提出限制學員人數,及設置防疫設備等,希望可以盡快恢復營業。

 

3. 去年年底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濕街市,被科學界認為可能與傳播病毒有關,澳洲呼籲「二十國集團」的國家,禁止售賣野生動物的濕街市,繼續營運,指如果街市出售野味,就會出現目前威脅人類的生物安全風險。總理莫里森呼籲世界衛生組織所有成員國, 支持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起源和擴散, 展開獨立調查, 指這個是責任, 也是義務。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早前表示,這類街市是全球很多人的重要食物來源,但往往管理不善,建議除非這些街市嚴格遵守食物安全及衛生指引,否則不應開放。

4. 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突破265萬宗, 有超過18萬人死亡。

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新增30632宗確診,累積確診人數851440。

俄羅斯單日新增4700多宗確診個案, 是連續第三天減少, 累計有6萬2700多宗, 再多42人不治, 死亡個案增至555宗。

新加坡新增1037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 是連續四天單日新增數字超過1000宗, 累計確診1萬1178宗。新增個案多數是住在宿舍的外籍勞工, 另有21人是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新加坡有多達32萬3千名外籍勞工住在宿舍, 而當地至今有超過8千宗個案來自外勞宿舍, 感染率達百分之2.5。

澳洲新增7宗確診個案, 是近七個星期以來單日新增個案最少, 累計有6654宗。

在日本,停泊長埼縣接受維修的歌詩達大西洋號郵輪上, 再多14名船員確診, 郵輪上累計有最少48人確診。

本港新增2宗新型冠狀肺炎確診,全部皆為輸入個案。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 西歐大部分地區的疫情正日趨穩定, 但非洲, 中南美洲和東歐的情況令人擔憂, 警告新冠病毒將會長期存在, 必須長期堅持防疫措施, 他又呼籲美國重新考慮撥款, 繼續支持世衛的工作。

5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宣布,中方將再捐出3000萬美元,支援世界衛生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耿爽說,中國之前已承諾向世衛捐款2000萬美元,將在這個基礎上,追加3000萬美元捐款,支援世衛開展抗疫的國際合作。

6.香港教育大學校董會主席馬時亨再獲續任,但任期提早於年底結束。

政府宣布,行政長官再度委任馬時亨為教育大學校董會主席,但馬時亨因個人原因未能接受續任三年,新任期由今年四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港元匯價持續強勢,多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為捍衛聯繫匯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承接美元,沽出總值逾18億港元,為近4年來首次沽港元。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稱,近期港元匯率偏強,主要是由於市場套息活動,及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均增加,此外財政開支增加亦令港元需求上升。他強調當局在港匯觸及強方時,從市場買美元沽港元的操作,完全符合聯繫匯率機制的設計,亦證明機制的有效運作。

他並補充指,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環球經濟的風險不斷變化,金融市場仍會出現大波動,金管局會繼續監察市場情况,維持香港貨幣及外匯市場有序運作,並根據聯繫匯率制度確保貨幣穩定。

金管局兩天共注入逾77億港元,銀行體系戶口總結餘本周五(24日)將進一步增至667.95億港元。


香港有網媒記者的私家車停泊於長沙灣保安道市政大廈外期間,前座司機位車窗疑被氣槍擊碎,記者無受傷,警方初步將案件列作車輛損毁發現案,未有人被捕。

 

記者座駕凌晨疑被人用氣槍射擊,車窗玻璃呈現兩個較明顯的坑洞,及一條貫穿整塊玻璃的長裂痕。
記者座駕凌晨疑被人用氣槍射擊,車窗玻璃呈現兩個較明顯的坑洞,及一條貫穿整塊玻璃的長裂痕。

 

被擊毀的車窗玻璃呈現兩個較明顯的坑洞,及一條貫穿整塊玻璃的長裂痕。

事發於約凌晨四時,網媒《香城》一名記者獨自駕駛白色私家車,前往一個商場取回私人物品,他把車輛停靠於長沙灣保安道市政大廈外後離去。由於發現有可疑人士尾隨,記者隨即折返私家車打算駕車離開。當記者行至接近座駕位置時,附近突傳出「嘭!嘭 !」疑似槍聲,車身玻璃應聲碎裂,記者在途人協助下向警方求助。

警員約半小時後到場,向記者提供一支電筒以清理仍遺留在窗框的玻璃碎片,並報上報案編號,表示日後會加強巡邏後便離去。

該網媒隨後透過社交網Fb專頁,強烈譴責施襲者,以硬物射擊記者座駕,造成精神上及財物損失,並同時呼籲有任何人士目擊案發經過,可向該台提供證據。他們又指未知施襲者是否與跟蹤有關,將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權利。

 

記者隨後以電筒清理窗框上遺下的破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