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起,相繼推出多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涵蓋房屋、福利及扶貧政策。林鄭月娥表示,會投放100億元推出10項新措施,包括合併兩項長者生活津貼,另又會放寬兩元乘車優惠津貼至60歲或以上,並期望未來可逐步增加法定勞工假期,最終能與公眾假期「睇齊」等。
{{item.text}}

【每日焦點新聞】13-01-2020

1. 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表示,中聯辦將繼續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支持粵港深化經貿投資、 創新創業、 人員往來等多領域務實合作,推動粵港兩地共同繁榮發展,和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香港中聯辦網站公布, 駱惠寧星期日(12日)在廣州,與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及省長馬興瑞會面。雙方表示,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提升新時期粵港互利合作水平,更好造福兩地人民。

2.連續四年錄得虧損的香港海洋公園,早前向政府提交「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港府建議向海洋公園提供106億4千萬元一次過資助,並推遲兩筆政府貸款的還款期8年至2029年,豁免兩筆貸款的利息,以支持海洋公園的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同時協助海洋公園渡過即時財務困難。

海洋公園公佈未來發展藍圖,未來將會重新發展成為七個以歷險為主軸概念的體驗區,並會加入一系列嶄新景點和高科技刺激遊樂設施,包括有可自主控制速度的互動機動遊戲,預計屆時園內景點,增加20個至超過100個。

 

3.香港理工大學去年十一月因反修例風波爆發激烈警民衝突,將於下學期開學,經過一個多月後,部分校園陸續重開,但多個出入口只限師生及獲授權的人拍咭或登記進入。至於同樣曾被佔據的城大及浸大下學期亦開學,部分出入口仍封閉,進出校園同樣要經檢查站或閘機。

4.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約70公里的塔阿爾火山爆發,星期一(13日)噴出熔岩,火山灰及濃煙衝上高空,當局警告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可能會有「危險的爆炸式噴發」,亦可能出現「火山海嘯」,附近逾8000人疏散。馬尼拉機場暫停航班升降,香港機管局網站資料顯示,星期一(13日)至少5班來往香港及馬尼拉航班取消。

塔阿爾屬於菲律賓第二最活躍火山,自1572年有記錄以來,塔阿爾火山有33次火山爆發,其中1911年的爆發導致逾千人死亡。

5.所謂「人權觀察」的執行長羅斯被香港拒絕入境,香港入境事務處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在北京,外交部指允許或不允許誰入境是中國的主權,大量事實和證據表明,有關的非政府組織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反中亂港分子,教唆他們從事極端暴力犯罪行動,煽動港獨分裂活動,理應受到制裁,付出應有的代價。

6.油塘高翔苑高康閣,一名34 歲男子星期一(13日)早上從高處墮下死亡,警方認為案件無可疑。

 


連續四年錄得虧損的香港海洋公園,早前向政府提交「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港府建議向海洋公園提供106億4千萬元一次過資助,並推遲兩筆政府貸款的還款期8年至2029年,豁免兩筆貸款的利息,以支持海洋公園的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同時協助海洋公園渡過即時財務困難。

海洋公園公佈未來發展藍圖,未來將會重新發展成為七個以歷險為主軸概念的體驗區,並會加入一系列嶄新景點和高科技刺激遊樂設施,包括有可自主控制速度的互動機動遊戲,預計屆時園內景點,增加20個至超過100個。


【觀點】張仲麟:民航飛機如何才免被誤擊?

張仲麟    內地民航業評論員

 

前言

一架原訂由伊朗德黑蘭飛往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波音737-800型客機,星期三(1月8日)早上起飛三分鐘後墜毀,機上176人全部罹難,烏克蘭及伊朗最初均指與伊朗導彈襲美軍駐伊拉克基地事件無關,至星期六(1月11日)承認軍方意外擊落客機,引發大規模示威衝突。

 

一、疑點重重

 

當地1月8日早上6點15分,烏克蘭國際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機從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起飛前往首都基輔,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事發後不久,伊朗方面就急不可耐地宣佈這宗事故是由於飛機「機械故障」造成的。

如此迅速宣佈空難原因十分反常,此時空難現場殘骸都尚未進行分析,更沒找到黑匣子。

不僅如此,空難中的種種跡象也顯示出,這並不是一宗因為引擎爆炸或飛機機械故障所導致的悲劇。

首先,通常來說飛機失事時ADS-B資料會記錄到飛機失去高度的資料,甚至會記錄機師挽救飛機的努力。然而在這場空難中,資料在事發時就完全終止了,仿佛航電或通訊系統瞬間就被斷電或被摧毀。

 

航班追蹤網站上顯示伊朗空難失事烏克蘭飛機的資料記錄,在資料中斷前一切正常,這種正常在空難中顯得很反常。(Flight Radar 24)
2018年10月,獅航波音737MAX空難可通過ADS-B資料,看出機師與MCAS的絕望搏鬥,與伊朗空難形成對比。(Flight Radar 24)

 

 

其次,空難後機師沒有發出求救信號(MAYDAY),也沒有應答機掛出7700代碼(代表飛機遭遇故障),而這些是遇到事故後最基本的操作。飛機有兩套通訊系統,每個系統各有三重供電(主電、後備電、應急電),除非飛機通訊系統同一時間被徹底摧毀,(否則不可能突然中斷。)

此外,從現場墜毀前的錄影來看飛機在墜毀前已經燃起熊熊烈焰,且有燃燒中的部件脫落。然而,哪怕引擎起火爆炸,也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更不用說失事飛機為737NG系列,引擎也是CFM56 7B系列。

該型號飛機與引擎用幾十年、數千架、幾十億小時的飛行時間證明了其可靠性與故障包容性。若單純的只是引擎故障,不會發生如此猛烈的全機燃燒,並短時間內造成部分解體和墜毀。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切都很突然,就像是一瞬間發生的一樣。

11日伊朗方面承認自身誤擊,得以解釋空難中飛機的種種反常跡象,讓一切疑雲塵埃落定。

縱觀世界民航史,被軍隊擊落的民航機數量也並不少。領空安全是如何保障的?莫名其妙就被擊落,民航飛機還安全嗎?

 

二、民航飛機如何不被擊落?

 

領空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一國領空自然不能任你心意來去自如。如何保證民航飛機不被擊落。

一是民航飛機要守規矩——《國際民用航空公約》。

目前飛行國際商業航班的國家都加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公約是國際航班飛行得以成立的基礎。

 

1944年,多國代表簽署《芝加哥公約》。(中國民航報)

 

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稱《芝加哥公約》),締約國需要遵守以下規定:

1.締約各國承認每一國家對其領空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權。

2.一締約國的國家航空器,未經特別協定或其他方式的許可並遵照其中的規定,不得在另一締約國領土上空飛行或在此領土上降落。

3.除非經一締約國特准或其他許可並遵照此項特准或許可的條件,任何定期國際航班不得在該國領土上空飛行或進入該國領土。

4.在非常情況下,或在緊急時期內,或為公共安全,締約各國也保留暫時限制或禁止航空器在其全部或部分領土上空飛行的權利並立即生效,但此種限制或禁止應不分國籍適用於所有其他國家的航空器。

簡單來說,民航飛機進出他國領空時必須完全尊重所在國的指揮與安排。

二是有二次雷達及軍用對空雷達對民航飛機進行「評估」。

在實際操作中,飛行國際航班要(定期或不定期)通報飛行計劃給途徑國的空管機構,空管機構也會把將要經過該國領空的民航機報備給軍隊的國土防空指揮中心。

空管機構對民航飛機的管制主要通過二次雷達。二次雷達捕獲空域內每一架民航飛機的資訊與位置——航班號/應答機代碼、高度、速度等,並顯示在管制中心的雷達螢幕上。

簡單來說,民航空管二次雷達的識別模式就是:二次雷達發出詢問信號,飛機上的應答機回復應答信號。類似——

二次雷達: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飛機:吾乃XX航空XXX航班,高度30000英尺,空速450節。

二次雷達:好嘞!

除此之外,還能傳達一些其他資訊。

如果飛機發生意外情況,將應答機設為特定代碼如7500、7700等(7500代表機上發生暴力事件,7700代表飛機發生故障),那麼也會在管制雷達螢幕上顯示,空管知道該飛機遇到麻煩。

除空管外,這些資訊對於對肩負保衛領空任務的軍隊來說也尤為重要。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飛在天上最多的還是民航飛機,所以覆蓋全國的國土防空指揮系統與民航空管系統聯網,來獲取這些民航飛機資料。這系統將全國各地雷達站的雷達資訊進行匯總,對目標進行分析,並對雷達站與防空單位下發指令。

不過,民航空管獲得是飛機回答的資料,而非雷達上實際探測到。如果飛機關閉應答機的話,那麼在民航二次雷達上是無法顯示,這對國土防空來說是不能接受。

為了確保民航飛機沒有安全隱患,國土防空指揮系統還有「殺手鐧」——軍用對空雷達。

遍佈全國各地的接入指揮系統的雷達才是最為可靠的千里眼。與靠飛機上應答機來獲得資訊的二次雷達不同,軍用對空雷達是通過雷達回波在物理上探知空中目標。

在全國雷達網的資料基礎上,結合民航空管資訊,國土防空指揮系統可以有效地對全國空域進行管控。如果有空中目標出現異常情況,如:偏離設定的航路、沒有二次應答資訊、不按航線入境、雷達回波尺寸明顯差異,那麼就會啟動相應的機制與應對手段。

如通知沿途雷達站密切關注、附近防空單位提高戒備、升空戰備飛機抵近觀察等逐步升級,這樣也能防止不明空中目標借民航飛機為掩護侵入領空。

所以對民航飛機來說,和平時期的國際飛行流程是這樣的:

事先向他國空管機構通報飛行航線並獲得批准——按照飛行計劃飛越他國領空——空管機構將飛機資訊自動傳送國土防空指揮系統——國土防空指揮系統監控境內飛機——沒有異常飛離他國。

但在戰爭時期可不同,沒有那麼多時間對空中目標進行甄別。所以在戰爭或者局勢緊張時期,民航機若是在衝突或者熱點地區飛行而又在通報或者資訊傳遞環節中出現差錯,出現的結果就有可能是致命的。

 

三、那些被擊落的民航飛機

 

在世界民航史中,發生的擊落民航飛機事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誤擊與故意擊落。

先說誤擊。

誤擊很容易理解,是指將民航飛機判斷為敵對飛機,或由於技術原因發生的誤射或發射的導彈自行命中。

防空系統對民航飛機的誤擊也不少。2001年10月4日,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1812航班在黑海上空被導彈擊中爆炸。事後調查顯示,當時烏克蘭軍方正在克里米亞進行演習,發射的S200織女星防空導彈在錯過目標沒有命中後並未自毀而是繼續飛行。由於S200織女星導彈具有主動引導頭且射程極長,導彈引導頭捕捉到西伯利亞航空1812班機時將其作為目標進行攻擊,最終導致飛機被擊落,78人全部遇難。

而另一宗著名誤擊事件也是發生在烏克蘭境內。2014年7月17日,在東烏克蘭爆發武裝衝突之際馬航MH17航班在萬米高空飛越交戰區,被9K37山毛櫸導彈擊中,機上298人全部遇難。由於東烏武裝與烏克蘭方面均有裝備9K37山毛櫸,究竟是誰擊落成為了羅生門。

再說故意擊落。

這裡的故意擊落並不是指標對民航飛機的蓄意襲擊這種恐怖主義行為,而是指在民航飛機侵入領空又不配合指揮的情況下採用擊落的手段來維護領空主權。

1973年2月的利比亞航空114航班事件就是典型的「故意擊落」。

就在1973年10月的贖罪日戰爭前,以色列與中東諸多國家正處在緊張局勢之中。

從利比亞的黎波里飛往埃及開羅的利比亞航空114班機在飛行途中遭遇沙塵暴而迷航,導致偏離航線誤入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

在進入西奈半島後以色列空軍立即起飛兩架F4鬼怪戰機進行抵近觀察識別,機師伴飛時使用手勢及無線電要求飛機就近降落。而鑒於當時的緊張局勢機師拒絕按照以色列要求降落,並試圖返航。以色列戰機旋即發射導彈擊落利比亞航空114航班,導致飛機上113人中有108人遇難。

更為出名的則是1983年9月1日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航班事件。

 

發射兩枚導彈將大韓航空007航班擊落的SU-15型戰鬥機 (環球網)

 

該航班在飛往韓國的途中飛機偏離航線600公里,進入了蘇聯遠東地區。蘇聯國土防空軍立即起飛蘇15戰鬥機進行攔截。起初,蘇軍機師試圖通過緊急頻道呼叫該航班,然而飛機通訊系統並沒有在那個頻率上。隨後蘇軍機師使用機炮進行警告射擊,但由於沒有裝曳光彈(曳光彈飛行會發光,非常醒目)且處於夜晚,射擊警告並沒有引起機師注意。

最終在飛機要離開蘇聯國境時蘇軍機師選擇發射導彈,擊落大韓航空007航班。

由於被擊落的飛機是巨無霸747,且遇難者高達269人,其中還包括一名美國眾議員,事件成為歷史上最著名民航機被擊落事件。

這宗事件影響深遠,令國際民航組織修改《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定攔截中必須不危及航空器內人員的生命和航空器安全。而由於此次悲劇是由於偏航導致,美國也因此部分開放了全球定位系統(GPS)以供民航機導航。

1988年7月3日發生伊朗航空655航班事件更是令全世界痛心。當時美國海軍文森尼斯號巡洋艦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且與伊朗炮艇交火,巡洋艦指揮人員將從伊朗阿巴斯港剛起飛的伊朗航空655航班判定為伊朗起飛的F14戰機,並發射導彈將飛機擊落,造成機上290人全部遇難。事後美國政府雖然對遇難者進行賠償,但拒絕道歉。

由此也證明,無論是誤擊還是故意擊落,在爆發戰爭和衝突區域民航客機被擊落的風險都會大大提高,畢竟戰場上槍彈無眼。在2019年印巴爆發邊境衝突之際,各國航空公司對印巴衝突地區都是避之不及。

而在如今美伊緊張局勢之下,伊朗地區已經與戰區沒什麼差別了。在空難發生之後包括南航在內各國航空公司紛紛取消飛往伊朗的航班以保平安。

1月8日晚,南航取消烏魯木齊飛往伊朗德黑蘭的航班,阿聯酋航空和迪拜航空均取消當天往返伊拉克巴格達的航班,新加坡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大韓航空等多國航空公司對航線進行調整,避開伊朗和伊拉克領空。

四、關於真相有什麼猜測?

猜測1:由於溝通不足

 

從伊朗的官方聲明來看,罪魁禍首很可能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裝備的道爾M1野戰防空系統。

這裡要提到伊朗的武裝力量分為兩部分:國防軍與革命衛隊。建立國土防空指揮系統的是國防軍,而疑似擊落客機的則是革命衛隊的防空部隊。

兩大軍隊系統的存在本來就會導致指揮與溝通上有所不暢,而疑似擊落客機的道爾M1防空系統又是屬於可以獨立作戰的野戰防空。

事發時該處防空系統有沒有接入到伊朗的國土防空指揮體系也是存疑。而根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11日報導,失事的烏航客機在墜毀前曾朝著附近一個敏感的軍事基地有一次「預料之外的、急劇的轉向」,當時操作人員發現目標後認為這是來襲的巡航導彈並通知上級,但上級沒有及時回復,於是操作人員自行發射導彈。

 

猜測2:伊朗士兵精神緊張下錯誤操作。

 

在美國於1月3日暗殺了伊朗三號人物蘇萊馬尼後,伊朗隨即於1月8日淩晨進行了報復行動,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起打擊。雖然伊朗出於避免矛盾激化的目的,事先通過伊拉克政府管道通知打擊計劃,使這次導彈打擊中沒有美國人死亡,但是對美軍可能的報復性打擊必然會採取措施,而美國最可能的報復性打擊則是空襲,德黑蘭無疑是最有可能的目標。

在這種臨戰氣氛下,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防空部隊的人員必然處於高度緊張之中,而且事發時間為早上淩晨六點,在一夜的高度戒備下,有可能人困馬乏由此產生失誤將起飛的客機當做巡航導彈(伊朗方面稱操作人員將客機當做巡航導彈)並發動攻擊。

伊朗軍方的聲明中也說「飛機轉向一處‘敏感軍事目標’」,從而引發了誤判。士兵很緊張,可能雷達系統也沒分清是客機還是轟炸機。

不過,在世界軍事史上以民航機為掩護出動戰機進行空襲屢有發生,且多發生於中東地區,比較著名的就有巴比倫行動。

1981年6月7日,為解除伊拉克核計劃,以色列空軍精心策劃巴比倫行動,意圖炸毀伊拉克建造中的反應堆。8架執行轟炸任務的F16與8架護航的F15組成密集隊形,偽裝成大型民航機,沿著約旦與沙烏地阿拉伯邊界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旁的奧斯拉克反應堆發動空襲。襲擊非常成功,尚未啟用的反應堆成一片廢墟。

2018年12月25日,以色列戰鬥機以兩架正常飛行中的民航機為掩護,在黎巴嫩上空發射導彈空襲大馬士革。就算敘利亞防空系統發現了以色列空襲的戰鬥機,但由於緊貼著民航機,使得敘利亞方面投鼠忌器不敢放開手反擊,只能攔截來襲導彈,最終以色列戰機全身而退。

前車之鑒,不得不防。

所以,伊朗自然是要防備著以色列故技重施上演一場以民航機為掩護進行打擊的軍事行動。要知道情報分析認為開火的防空陣地所護衛的目標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導彈研發設施,而以以色列的歷史來看,對此發動打擊並不是沒可能。

隨著伊朗公開承認事故由於誤擊引起,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伊朗對此感到非常抱歉,將進一步調查。伊朗外長扎里夫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這是)悲傷的一天。我們向我國人民、所有受害者的家屬和其他受影響國家深表遺憾、道歉和慰問。」

今日俄羅斯(RT)報道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司令哈吉扎德表示,在聽到烏克蘭客機墜毀的消息後,他「想去死」。他稱希望自己死了,不用目睹這宗事故。

 

伊朗總統魯哈尼聲明報道截圖 。

 

但此時此刻,無論什麼樣的道歉與懺悔都無濟於事,機上16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的事實已無可挽回。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瓜棚天下】程鶴麟:香港人不說「納稅光榮」但會乖乖納稅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每年1月份是香港的納稅月,打工仔要在這個月裡繳交絕大部分應繳稅款,剩下一點點餘款可以延遲到4月份交齊。當然你願意1月份全部繳交也是可以的。

香港沒有納稅光榮的說法,只有偷稅漏稅犯法的說法。

香港也不講納稅人的權利,因為納稅人並沒有特殊的權利。許多沒有收入的人(比如還在念書的未成年人)、低收入的人,他們依法不用納稅,但同樣享有和納稅人一樣的全部權利。換句話說,公民的權利跟納沒納稅無關。貧窮人群不僅不用納稅還要得到政府扶貧支援呢,他們照樣享有公民的一切權利。

又不講納稅光榮,又不講納稅人的權利,大家會乖乖納稅嗎?答案是會。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應該納稅而不納稅就是犯法,而犯法就會受罰甚至坐牢。

香港人納稅不是為光榮,不是為完成納稅義務從而獲得什麼「納稅人的權利」,只是為了不受罰、不坐牢。

香港稅務局的官方網頁上,掛著2000年4月1日至今的所有稅務違法的判決個案,其中,觸犯《稅務條例》第 80條的個案31例,基本上是漏報收入,全是罰款處理;觸犯《稅務條例》第 82條的個案46例,基本上是「做虛假陳述」,最輕的判處社會服務令160小時,最重的判處入獄24個月。

 

 

最重的這個案例,是一名公司董事2007年7月3日在區域法院被裁定逃繳利得稅罪名成立,被判入獄24個月。

這位董事涉案金額多少呢?——「被告在有關課稅年度內所短報的利潤合共 595萬多元,其涉及的少徵收稅款總額為 96萬多港元。」

香港稅務局網頁上說,本案「是歷來被判刑期最長的逃稅個案。」

香港是中國最富裕的城市。2019年4月,花旗銀行《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18》顯示,總人口僅有區區740萬的香港,擁有1000萬港元或以上淨資產的千萬富翁達到51.1萬人。如果計算百萬富翁,這個數字立即擴大一倍。花旗銀行2018年4月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百萬富翁人口超過100萬。也就是說,香港每7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是百萬富翁。

這麼富裕的城市,逃稅96萬港元就成為「歷來被判刑期最長的逃稅個案」,可見香港納稅人守法程度有多高。

香港稅務局每當成功檢控一宗逃稅案件,就會通過傳媒廣泛報道,以此阻嚇企圖逃稅的人。香港媒體在報道這類案件時常常會帶上這樣一句話:「稅務局提醒納稅人,《稅務條例》訂明逃稅是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每項控罪最高刑罰為入獄3年和罰款5萬元,另加一筆相等於少徵收稅款3倍的罰款。」程老漢認為,是稅務局囑咐記者這樣寫的。

事實證明,讓人類守法的最佳手段就是對違法者進行相應的懲罰。


【每日焦點新聞】10-01-2020

1.台灣地區的大選前夕,三位候選人分別在全台灣各地舉行選前之夜的造勢晚會。國民黨韓國瑜選前之夜,返回高雄舉行造勢晚會,韓國瑜批評,台灣在蔡英文執政下,外交上屢遇挫折,三年來有七個國家與台灣斷交,兩岸關係惡劣。至於韓國瑜的造勢大會,主辦單位指有35萬人參加。

2.香港再有發展商提供土地興建過渡房屋,新鴻基地產借出新界三幅地皮,合共40萬平方呎,預計可興建2000個單位,二萬多人受惠。面積最大一幅位於元朗舊墟路山貝村,有30萬平方呎。

新地以象徵式一元租金租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八年,預計可興建1600個單位,包括二人至五人家庭單位,目標2022年可入伙。

3.香港各區議會換屆後,港府邀請新一屆區議員出席簡介會,簡介會在北角社區會堂舉行,多名議員出席。

簡介會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主持,介紹地區行政工作後,以抽籤方式選出議員提問,每人限時三分鐘。有20多人提問,反映各區問題。對於不少議員拒絕出席,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失望。


【每日焦點新聞】09-01-2020

 

 

1.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內地專家星期四(9日)初步判定,不明肺炎的病原體屬於新型冠狀病毒,要研發針對新型病毒的藥物及疫苗,可能需要數年,世界衞生組織已得知內地檢測結果。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相信,武漢不明肺炎疫情,經野味動物尿液或屠宰過程傳至人類,而且可能會人傳人。

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分六種,包括沙士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可以引起嚴重呼吸系統疾病,至於今次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與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不同,有待進一步科學研究。

本港方面,衛生防護中心公布再多十宗武漢返港後出現肺炎、呼吸道感染病徵的懷疑個案,累積個案增至48宗,23人留醫,全部情況穩定。

2.香港立法會星期四(9日)繼續舉行大會,但下午因法定人數不足流會,導致會議未完成辯論應否將延長法定產假的條例草案,繞過內務委員會,交由人力事務委員會處理,及就動議進行表決。宣布休會後決定不再於同一日重開會議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說,對流會感到遺憾,認為浪費立法會的寶貴時間,他並認為每名議員對於是否出席會議具責任,需要向選民交代。

3.伊朗發射導彈襲擊美軍駐伊拉克兩個基地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襲擊中沒造成美軍傷亡,強調不希望動武,但會立即向伊朗實施進一步經濟制裁,直至對方放棄發展核武的野心,及停止支援恐怖主義,他並認為伊朗有退讓跡象;伊朗方面亦稱並非尋求開戰,但警告如有任何挑釁,會強力回應。

4.烏克蘭客機在伊朗德黑蘭墜毀,片段所見客機疑在空中已著火,伊朗指機師未有發出求救,又否認客機是被導彈擊落。不過烏克蘭傳媒引述官員指,恐怖襲擊及導彈襲擊是調查方向之一。

5.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星期四(9日)舉辦春茗酒會,特派員謝鋒表示,香港各界和國際社會要識破修例風波的本質,認清暴力肆虐的遺害,並指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強調任何人都不能把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謝鋒亦相信,香港一定能「浴火重生」,從「大亂」走向「大治」。

6.台灣大選踏入倒數,國民黨的候選人韓國瑜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選前最大型的造勢晚會,主辦單位聲稱,傍晚六時半前已有超過40萬人出席。


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在鑑定病原方面有進展,專家初步判定引起今次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

官媒中央電視台星期四(9日)引述病原檢測結果初步評估專家組消息報道,截至2020年1月7日晚上9時,實驗室檢出新型冠狀病毒,獲得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經核酸檢測方法,共檢出15宗病例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又從1宗病例呈陽性的病人樣本中分離出該病毒,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典型的冠狀病毒形態。

專家組認為,初步判定今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下一步需結合病原學研究、流行病學調查和臨牀表現進行專家研判。

冠狀病毒是主要引起呼吸道、腸道疾病的病原體,除人類以外,還可感染豬、牛、貓、犬等多種哺乳動物及鳥類。

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6種。其中4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另外兩種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冠狀病毒,可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引起今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同於已發現的人類冠狀病毒,對該病毒的深入了解需要進一步科學研究。

世衛︰武漢肺炎病例或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8日)亦發聲明表示,武漢出現的逾50宗肺炎病例,可能由新型病毒引發,與爆發SARS及MERS疫情的禍首屬同一科,也可能由新的冠狀病毒引起,目前還需更多綜合資訊才能準確證實造成今次感染的病原體類型。

世衛在聲明表示,有關武漢肺炎病例的初步資訊,均指今次集體感染的病原體可能是冠狀病毒。中國當局進行實驗室測試,已排除病原體是是SARS及MERS的冠狀病毒,也排除流行性感冒、禽流感、腺病毒及其他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因此,不能排除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

世衛表示,目前不建議旅客採取任何特別措施,亦反對任何根據現有資料而要求對中國實施旅遊或貿易限制的申請。

世衛又稱,需在未來數周進一步調查武漢肺炎的來源、傳播模式和程度,以及應對措施,以更了解疾病爆發情況等,世衛已準備好為應對是次爆發向中國提供技術支援。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周四(9日)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濟對話中方代表劉鶴,將於本月13日至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