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北島懷特島火山爆發,至少5人死亡,20人受傷,仍有多人失蹤,當地警方表示,死亡人數可能會上升,又說目前展開救援行動是太危險,科學家指未能預測未能24小時會否再爆發。

 

火山當地星期一(9日)下午兩點半爆發,噴出大量蒸汽和黑色的火山灰,升上3660米的高空,警方說,島上事發時有約50名遊客,部分人已安全撤離,但仍有遊客滯留島上,多架直升機到場救援,獲救人士中全部都有不同程度被炙傷,部分人傷勢嚴重。

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形容,新西蘭懷特島火山爆發的情況「嚴重且不斷進化」。

懷特島火山是新西蘭最活躍的火山,也是著名旅遊景點,由150,000年前火山活動所形成。火山爆發後,當局一度將警戒級別提升至五級中的第四級,代表火山會大規模爆發,由於火山活動隨後有所減弱,將級別下調至第三級。

( 美國有線新聞網/英國衛報)


立法會內會陷僵局 走出胡同刻不容緩
香港政務司長  張建宗

 

2019-2020立法年度(本立法年度)是本屆立法會任期内的最後一個立法年度,由現在至任期完結(即2020年7月)時間有限(只有七個多月),尚待審議的項目繁多。而政府對於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一直未能選出正、副主席對立法會事務的嚴重影響,更是十分關注。

內務委員會是立法會重要的「齒輪」,負責執行其憲制職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旨在為立法會會議作準備,並商議與立法會事務有關的事宜,包括負責監督處理法案的工作。

自今年十月起,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已舉行九次會議,經20多小時仍未能選出正副主席,令內務委員會完全「停擺」,不能正常運作,情況前所未見,絕不理想,令人深感遺憾。

立法會秘書處表示,內務委員會只會待完成正副主席選舉之後方能召開會議處理其職務。換句話說,內務委員會現階段 —

不能就2019年施政報告致謝動議的辯論安排作決定;
不可就政府提交的法案及附屬法例決定是否成立委員會審議;
不可聽取法案委員會的報告,以便為法案恢復二讀辯論作出準備;以及
不會聽取其轄下、研究附屬法例或政策事宜的小組委員會的報告。

雖然本立法年度自2019年10月16日開始至12月5日,立法會已通過三項政府法案1 ,但這些法案全是上年度已提交上立法會大會議程並原定於今年7月恢復二讀辯論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項法案,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了18項法案,包括11項於上年度已首讀並正審議的法案,及七項於本年度首讀的法案。礙於目前內務委員會的困局,這七項法案在首讀後均停滯不前,未能決定是否成立法案委員會以便進行審議;而其餘於上年度已首讀並正審議的11 項法案當中,至少五項已完成法案委員會審議,卻因內務委員會未選出正副主席而未能提交上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辯論。此外,政府計劃再向立法會提交14項法案。這些法案當中,不乏和經濟和民生息息相關的項目,例如改善樓宇消防安全;打擊無牌酒店及賓館;延長法定產假由現時十周增加至十四周等。

政府預期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前(即2020年7月),立法會可完成審議並通過上述共32項法案;否則,這些法案全部都會失效。如要在下屆立法會再次引入法案,便要重新開始走足議會程序,這對於議會、政府,以至全社會的時間和資源,都是一種浪費。因此,如果內務委員會持續停擺,所有政府、立法會及各持分者在政策上下的功夫都會白費,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及民生的發展。

我衷心希望立法會議員以務實的態度,不要讓政治凌駕公眾利益及市民福祉,突破困局,盡快選出內務委員會正副主席,讓立法會事務重回正軌,履行立法會在基本法下的憲制職能,讓各項草案得以推展。

此外,財務委員會(財委會)亦有許多急需處理的撥款建議,更有數以十計已就緒的撥款建議有待納入財委會的議程。其中不少是利民惠民的項目。事實上,政府自2019年8月中先後宣布的一系列減輕市民財政負擔和支援香港企業的紓困措拖,不少要財委會審批才可及早落實,以協助市民和中小企業渡過時艱。

本年度是今屆立法會的最後一年任期,政府會全力配合立法會的審議工作,同時衷心希望議員能聚焦民生所需,有效利用會議時間,完成審議大量積壓的法案和撥款建議,以市民大眾的福祉為依歸。

本星期適逢是國際人權日。法治、人權、自由、司法獨立、包容、開放及多元是香港特區的核心價值,繁榮穩定是成功的基石,受到基本法明確及充分的保障。

根據美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以及德國腓特烈•瑙曼自由基金會自由研究所(Liberales Institut ofthe 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 for Freedom)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球人類自由指數報告》,香港在人類自由指數世界排名第三。另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的司法獨立亞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八,這一切都顯示香港的傳統制度優勢多年來屹立不倒,我們要好好珍惜。

我熱切希望今日及往後的遊行及集會能夠和平有序理性地進行。


【瓜棚天下】程鶴麟:2019香港中產之亂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看到一段130秒的短片,2019年一個夏夜的香港中環,幾個正在執勤的防暴警察不知為什麼跟一對中環白領男女起了爭執。

防暴警察甲衝他們吼到:「回家啦,甴曱(蟑螂)、垃圾!」
白領男:「我工資高過你的(警務處)處長啊,垃圾?」
防暴警察甲:「我好驚啊!回家去死吧!死甴曱!」
防暴警察乙:「有人堵路,有人縱火,我現在要你走,聽到嗎?」
……
防暴警察甲:「任人破壞,垃圾!回家啊!」
已經走遠的白領男:「中環從來都不屬於你們這種人。」
防暴警察之一:「也不屬於你這班死甴曱的!回家啊!」
白領男用英語說:「I am working here! I get paid way more than your Chief!」(我在這裡工作的,我工資高過你們的處長。)

香港警務處長月薪26萬港幣以上,這位中環白領的收入可想而知。

 

片段所見,有警員不停向路過行人大叫「死蟑螂」,情緒有如失控,有人疑按捺不住才出言反駁。(港大編委會)

 

不過這位中環白領好像沒什麼見識。工資高過香港警務處長就高人一等嗎?話說香港警務處長雖然工資不如中環白領,卻又比美國總統高呢!沒聽說哪一位警務處長對美國人說,我工資高過你們總統。

今年夏天以來,程老漢一直在說,2019香港之亂是中產階級之亂。證據之一是他們列出的所有訴求裡,沒有一條跟民生經濟有關,全是政治訴求,說明提出訴求的人經濟狀況很好,比如那位中環白領就是代表性人物。

BBC中文網8月2日《香港中產示威者的自白,「我有樓,但更要自由 」》,採訪了兩個參與街頭行動但自稱不訴諸暴力的中產人士。一個是30來歲的阿明,科技界的才俊,一邊做科技生意,一邊在大專院校任教,年薪逾百萬港元。有一雙子女的阿明住在父母為他們買下的物業。另一個是35歲的阿祥,自稱是一名「富二代」,父親早年在大陸設廠,賺了不少錢,從小到大,不愁物質。父母供他到英國讀高中和大學,畢業後返回香港,在一間銀行從事行政工作,月入幾萬港元。雖然他們都不如前述那位中環白領那麼有錢,但也相當可以了。

 

被政府形容為「暴徒」的香港示威者,過去半年有5856人被捕,當中近四成是學生,而18歲以下的佔15%。

 

雖說2019香港之亂是中產階級之亂,但程老漢所見,真在第一線訴諸暴力的中產階級,真是少之又少。除了極少一些熱血衝上腦的中產階級之外,大多數中產階級只做這些事:在社交媒體為街頭暴力喝采、罵警察;在機場路上開車慢駛堵路;免費接送街頭示威者(編按:包括受影響路人),他們稱為「義載」;躲在街角給勇武派遞磚頭、遞傘;捐款或供應物資給街頭勇武派。程老漢看過一條短片,有個中產階級老太太,在街角對著一群蒙面人演講,涕淚交流:你們幹得好!你們要堅持到底!我會把錢捐出來支持你們!另一段短片顯示,11月18日,黑衣人在中環進行快閃堵路,中環白領列隊為他們鼓掌喝彩。

香港的中產階級在2019之亂中,會千方百計為街頭暴力化妝。香港「東網電視」10月中旬發佈過一部短片專訪,主人公是一位30多歲男子、一間網上叫車平台的老闆,他和他這個平台所聯繫的司機不停地到街頭去免費運載勇武派蒙面人。他把街頭暴力說成是「可能是有一些大家很不想看到的畫面」,但他認為,「當你睇返歷史,每一個地方都要經歷這樣的陣痛期的爭取,才可以有一個長治久安的環境。」所以,他不管平台一直虧損,也要義載到底。

11月24日香港舉行區議會選舉,選舉結果意味深長。

 

香港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有分析認為是市民以選票表達對政府的不滿。(資料圖片)

 

香港區議會名曰議會,其實並不具有議會權力,只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區域諮詢組織,打個比方,很像內地的街道辦事處,職責是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上一屆區議會選舉,候選人的拉票手段是列舉自己為選民做過哪些「小恩小惠」的事,並且向選民許諾,當選後會繼續做哪些事。而今年的選舉,泛民候選人喊的都是政治口號,硬生生把區選變成政治投票,建制派候選人全都傻眼。

結果是,建制派候選人慘敗,泛民大勝。香港無線電視台在區選後的報道裡,引用了一個中產人士的話。他說,「我們用選票告訴他們,我們不是港豬。」言下之意,建制派區議員那些辛苦,小恩小惠,今天組織個團購旅遊,明天組織個老年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後天爭取到一筆政府撥款在路邊建公廁,如此等等,都是把香港人當豬來喂,他們不需要,他們也瞧不上。

有錢就是任性。

(編按:德國納粹把送往集中營消滅的猶太人稱為「寄生蟲」,而二十多年前的非洲國家盧旺達發生滅族大屠殺,胡圖族便以「蟑螂」稱呼對方。香港前教育統籌局局長、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前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認為,把一個群組形容為「曱甴」,是製造「去人性化」的仇恨,是為施加暴力甚至殺人合理化以至正義化製造恐怖的藉口。)


受中美貿易戰及反修例風波影響,香港經濟雖轉趨疲弱,但百物騰貴及通漲下,打工仔加薪幅度仍備受關注,有政黨建議資方明年加薪平均幅度不少於5%,幅度已較去年少0.5個百分點。

 

有團體的總幹事蒙兆達指出,受環球經濟周期及中美貿易戰影響,加上反修例運動,今年第三季實質產值按年倒退2.9%,政府預測全年經濟將收縮1.3%,他認為雖然經濟收縮,但不少仍有可觀利潤,有能力合理調高薪酬。

蒙兆達指出,過去10年整體生產力及人均產值升26%,惟同期工資只升8%,兩者相差超過18個百分點,反映工資水平有很大上調空間,及過往企業賺錢下,工資水平長期滯後,他補充指僱主即使面對逆境,理應有足夠空間在其他方面調整,而不應以盈利減少為理由減薪或凍薪,僱主亦不應短視地以裁員及減薪應對經濟疲弱,否則只會打擊消費意欲,造成惡性循環。

主席吳敏兒表示,只有勞資合力,才可渡過難關,建議僱主與僱員透過集體談判,共渡時艱。她強調現時香港出現的經濟困境,部分原因是來自暴力,導致市民消費意欲減少,批評凍薪或減薪對僱員並不公道。


【每日焦點新聞】06-12-2019

1.香港航空陷入財困,空運牌照局本周一(2日)向港航提出兩項附加新條件後接獲回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空運牌照局仍在審視港航提交的資料,會在12月7日或以前公布決定,他又指港航目前營運正常。

2.受中美貿易戰和反修例事件影響,本港經濟增長放緩,有政黨建議明年加薪幅度平均應不少於5%,除維持薪酬的實質購買力外,亦追回歷年來工資與生產力增長的部分差距。職工盟主席吳敏兒指,大部份具指標性的企業上半年仍錄得巨額營利,呼籲企業如有能力勿待薄員工。

3.民間人權路陣線星期日(8日)發起於港島區舉行國際人權日遊行,為7.21元朗事件以來首次獲警方批出不反對通知書。早上赴京的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表示,希望遊行能和平有序進行,警方指一旦遊行有暴力事件發生,有機會終止活動,又呼籲民陣配合警方。

4.法國周四(5日)爆發廿多年來最大規模全國性罷工,逾 80 萬民眾上街,抗議總統馬克龍提出的退休制度改革計劃。大罷工癱瘓全國交通,多處爆發警民衝突,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至少 90 人被捕。另外,有香港網媒記者採訪期間受傷,其中一人腳部疑被警方彈藥所傷。

5.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已要求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撰寫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被問到推動彈劾是否出於憎恨特朗普,她強烈反駁。特朗普發Twitter回應指,若眾議院要彈劾他就請快點,讓他盡快在參議院獲公平審訊,讓國家重回正軌。


香港航空陷入財困,空運牌照局本周一(2日)向港航提出兩項附加新條件後接獲回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星期五(6日)表示,空運牌照局仍在審視港航提交的資料,會在12月7日或以前公布決定,他又指港航目前營運正常。


【每日焦點新聞】05-12-2019

1.香港天文台指,離島長洲附近星期四(12月5日)中午12時22分,發生1.4級地震,震央位於天文台西南約16公里。天文台說,接獲超過10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到這次地震,震動維持幾秒,初步分析顯示,今次香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三度,即是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振動。

2.香港警方在城門水塘附近山坡發現危險化學品,不排除可以用作製做燃燒,化學品懷疑來自中文大學實驗室偷。毒品調查科總督察譚子偉表示,在現場發現59支共重約137公升腐蝕性化學品,不排除與早前中大實驗室失竊的危險品有關。他又說,化學品收藏於有草叢遮蔽的山坡位置,與水塘有一定距離,暫未發現有洩漏情況,已通知水務署,會再作出跟進。

3.法律改革委員會發表《檢討實質的性罪行》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摒棄「強姦」一詞,建議改為未經同意進行的「性侵犯」罪行,無分性別,認為可避免造成強姦標籤,令受害人不敢報案。報告亦建議將同意性行為的年齡劃一為16歲,並新訂一系列涉及保障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的無分性別性罪行,例如「為性目的誘識兒童」,亦建議廢除一些關乎同性的現行罪行。


【每日焦點新聞】04-12-2019

1.十二月四日為國家憲法日,有組織舉辦「國家憲法日」座談會,出席的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指,香港的法治不能脫離憲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要加強全社會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

2.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第四輪、共九項紓困措施,包括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申請分期繳交、寬減非住宅用戶水電、排污費、差餉等,以支援企業及就業,總額涉及逾40億港元。

 

3.香港天文台預計,星期四(5日)氣溫會顯著下降,有幾陣雨,晚上會相當清涼,市區氣溫顯著下降至約12度,新界再低一兩度,不排除會發出寒冷天氣警告。

4.反修例運動未平息,繼香港電台及新城電台取消舉行年度本地樂壇實體頒獎典禮,商業電台宣布,取消明年元旦舉行的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商台在社交網Facebook表示,多月來努力研究不同方案,希望確保明年元旦頒獎禮當日所有參與者場外場內的安全,對至今未找到最妥善的方法感到抱歉,故此只好無奈取消,原定於灣仔會展舉行的頒獎典禮,改以其他形式頒發全數共43個獎項。商台又表示,已經開始的樂迷投票會繼續進行,至於原本進行的現場投票部分,會改為本月23日至27日於網上進行。

5.香港警方星期三(4日)早上在土瓜灣拘捕三男一女中學生,警員被拍攝到拘捕女學生期間一度坐在女學生頭上,警方解釋由於被捕人反抗,亦有其他人襲擊警員,強調警方只使用最低武力,聲稱不能單憑一張相片下定論。

6.香港空運牌照局星期三(4日)表示,仍未收到香港航空就牌照附加兩項新條件作任何回覆。港航主席侯偉向員工發內部通告指,股東及管理層經過緊急磋商後,已經形成滿足規管要求的資金注入方案;員工的上月薪金,將在星期四(5日)發放;資金到賬後,各項服務都可以回復正常。

7.美國眾議院通過涉及新疆的政策法案,要求國務院一年內提交報告。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星期三(4日)表示,已多次表明中國政府對人權、涉港及涉疆問題的嚴正立場,呼籲不要低估中國政府捍衛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及能力,任何人想藉香港或涉疆問題干涉及牽制中國發展,只是癡心妄想。

8.國泰航空機艙服務員和達標員工,明年將加薪百分之2。國泰向員工發出內部電郵,指所有總經理或以下的所有香港員工,將於1月獲發第13個月的特惠金,上限3萬元,但不會有年終花紅。


「我們的技術需要找很多不同的實際場景來進行測試,但香港卻很缺乏合適的場地。目前特區政府很多的資源投放在研發方面,但在將新技術或發明轉化成產品方面的投入卻仍然有限。」信山實業董事詹嘉慧表示。

 

80後的詹嘉慧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生化博士學位後,毅然放棄「象牙塔」的安逸生活,2011年加入信山科藝,決心將NCCO(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進行更廣泛的商業化應用。

事實上,NCCO技術早在2003年已開始申請發明專利,該項技術採用礦物材料作為催化劑,分解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轉化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相比傳統的活性碳技術可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目前NCCO空氣淨化技術已經為14個國家、120間醫院提供空氣淨化方案。公司旗下有兩大品牌:b-MOLA魚仔空氣淨化器家用品牌,用於改善家庭空氣環境;RHT商用品牌,服務於工商業空氣污染治理工程。

詹嘉慧坦言,作為企業從零到一是最困難的,以往特區政府在使用初創企業的技術或產品時,取態比較謹慎保守,往往要求公司提供各項證明以及使用案例。「任何產品都需要經過摸索的過程,通過出錯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案,但如果連出錯的機會都沒有的話,是很困難的。」

因此信山選擇從拓展海外市場入手「曲線救國」。2006年,公司與飛利浦合作研發新一代的空氣淨化器,當年在海外累計銷售超過40萬台。其後,Oregon Scientific、Yamasa Tokei(山佐時計計器株式會社)也開始陸續使用公司的產品。

用好CEPA
目前,信山集團在香港科學園設有研發中心,在東莞設有測試實驗室和組裝中心,「東莞一直以來都是製造業中心,有很多工程師人才,租金、人力成本也比較有優勢。現在整個大灣區內的交通非常便利,我們正在尋找灣區內的拓展機會,擴大研發測試的基地,比如正在和澳門、珠海的一些企業和協會進行商談,在瞭解不同城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她透露。

在詹嘉慧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企業提供一個新舞臺。「香港人口決定了本地市場的規模有限,而相比之下,整個中國內地的市場十分龐大,我們也正在進行積極佈局。」

「很多年輕人抱怨香港的發展機會不多,他們主要把眼光局限在香港。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些的話,香港只是一個臺階或起步點,將香港的優勢通過大灣區輻射到全國其他地區甚至一帶一路。事實上,內地政府也提供很多不同管道和優惠,幫助香港企業和技術走出去。」她表示,「人家提供一條路給你,你要自己走出去才行。」

此外,她透露,目前正計劃將生產核心的納米濾網部分搬回香港,然後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取得零關稅,以「香港製造」的品牌推廣到其他市場。符合CEPA原產地規則的香港產品,根據有關CEPA原產地證書輸入內地時,可享有零關稅優惠。

詹嘉慧表示,去年公司在香港家用空氣淨化器市場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5%,銷售金額達到5000萬港元,「由於香港社會衝突持續,零售業首當其衝,今年迄今為止的銷售下跌約25%,而過去幾年的年均增速則接近30%」。

事實上,信山集團早前「單槍匹馬」拓展內地零售市場遇到一定挫折,因此選擇與了解本地市場的合作夥伴攜手。據悉,公司已與慧聰網旗下的中關村線上合作開拓內地家用空氣淨化器零售市場,產品已經陸續進駐天貓、蘇寧網店等網上平臺。

投資焦點回歸技術創新
為把握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多家駐港大型中資企業、內地大型企業和香港企業,於2018年聯合發起成立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股東包括華潤、招商局、太平保險和粵海控股、信和集團等。

據悉,該基金創立的目的是支援香港發展成為國際科創中心,促進香港再工業化,協助香港優勢產業于大灣區發展,並與廣東及澳門等地企業和機構攜手,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

「在選擇科技創新項目時,一般我們會考慮是否符合國家方針並且符合民生需求的,之前幾年模式創新炒得比較熱,現在市場的焦點回歸至硬科技、黑科技。」大灣區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李肖光向記者指出。

李肖光透露,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自成立以來,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美好生活、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覆蓋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上市公司投資、並購投資等項目全生命週期。在投資方面,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建立了覆蓋全球的創新搜索網路和搜索機制,信山實業於2019年初獲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投資數千萬港元。除信山實業外,基金還投資了數十個優質項目,涉及科技創新、美好生活、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

香港擁有數家世界領先的高校,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因此大灣區共同家園基金主要希望挖掘一些香港本地的初創企業,可以與大灣區其他產業鏈相結合,借助基金本身的股東、其他被投公司等對其進行賦能。 「以信山為例,公司可以利用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代工體系進行外包,而僅保留最核心的濾芯。我們也在研究在香港落地的一些儲備項目,很多都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適合借助CEPA進入內地市場。」李肖光表示。

同時,基金也在尋找一些海外的優質專案,包括晶片設計、無線充電,希望將其引入香港,助力香港的再工業化。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