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當局周三(23日)凌晨在一個來自比利時的貨櫃內發現39具屍體,當地警方初步證實全部死者均為中國人,其中一人未成年,25歲司機涉嫌謀殺被捕,警方懷疑案件涉及偷渡,初步確認涉案貨櫃與「拖頭」並非同時入境。有報章引述消息報道,該批死者葬身的貨櫃,溫度可能低至攝氏零下25度,懷疑他們被凍死。

 

 

涉案貨櫃車及貨櫃據報來自比利時澤布呂赫港,運往倫敦東面33公里以外的泰晤士河口港口珀弗利特,船程約需9至12小時,於當地星期三(23日)約凌晨一時離開碼頭,駛至格雷斯鎮一個工業園,救護員約一時四十分奉召到場。

涉案司機為25歲北愛爾蘭人羅賓遜,由埃塞克斯郡警察廳以謀殺罪嫌疑扣查,北愛爾蘭警察其後派員搜查兩個地點,包括司機寓所,警方指貨櫃車來自保加利亞,另外比利時當局亦已介入調查。《每日郵報》報道,被捕司機聲稱當時想取文件,遂打開貨櫃及揭發慘案,並報警求助。

埃塞克斯郡警察廳表示,貨櫃車已被駛至案發現場附近一個碼頭倉庫內,以確保鑑別39名死者身份期間,死者尊嚴得到保護。

英國首相約翰遜對事件表示「震驚」,強調必須找出幕後黑手。

(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郵報/英國每日電訊報)

 

 


【每日焦點新聞】24-10-2019

 

1.台灣殺人案港人疑犯陳同佳出獄後表明願意到台灣自首,但港台兩地仍就處理手法爭論,在台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星期四(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局已做好各種準備,等待疑犯陳同佳到台灣投案。邱垂正又解釋,陳同佳是以疑犯身份來台,台灣當局有必要掌握他的行蹤,需到臨時櫃位辦理簽證,強調沒有限制陳同佳入境。

2.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論壇星期四(24日)在香港舉行,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謝鋒在開幕禮致辭時表示,香港發生的根本不是和平示威,而是喪心病狂的暴力犯罪。香港市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香港引以為傲的法治秩序遭到野蠻破壞。

謝鋒又稱,香港「反對派」及其背後外國勢力的真實目的是要「搞亂香港」,推翻合法政府,搶奪管治權,想把香港變成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顛覆「一國兩制」,形容做法為「癡心妄想」,指打「香港牌」「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一項調查預期,粵港澳大灣區明年平均薪金增幅近6%,至於香港特區明年度平均薪金增幅亦達3.5%,有逾兩成公司表示會將加幅減至3.1%。

調查機構在今年7至9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內地及香港近17萬僱員。

4.世界銀行發表《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香港排名升至第三位,獲85.3分,升0.2分。排名首兩位者分別為新西蘭及新加坡,與去年相同,中國排名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今年第31位。報告是按照去年5月至今年5月推出的營商環境措施作評分。

5.英國當局周三(23日)凌晨在一個來自比利時的貨櫃內發現39具屍體,當地消息指死者全部均為中國人,25歲司機涉嫌謀殺被捕,警方懷疑案件涉及偷渡。

英國有報章引述消息報道,該批死者葬身的貨櫃,溫度可能低至攝氏零下25度,懷疑他們被凍死。


世界銀行發表《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香港排名較去年上升一級,於190個經濟體中,位列全球最便利營商地方的第三位。

《報告》以十項指標比較各個經濟體在營商環境方面的整體表現。香港在多項指標表現良好,包括「申請建築許可」(第一位)、「繳納稅款」(第二位)、「取得供電」(第三位)及「開辦企業」(第五位)。

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的總分上升至今年的85.3分,反映本港方便營商安排不斷改善,政府認為世銀讚揚香港推行的便利營商改革措施成效顯著,加上香港在《報告》的排名於過去十年持續位處全球前列,充分反映香港擁有優良的營商環境,有利外地公司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及促進各行業蓬勃發展。

政府稱會全面研究《報告》內容,並繼續與商界及其他相關各方緊密合作,改革現行規管制度,致力提高規管的效率和降低商界的遵規成本,以進一步優化本港的營商環境。


一項調查預期,粵港澳大灣區明年平均薪金增幅近6%,至於香港特區明年度平均薪金增幅亦達3.5%,有逾兩成公司表示會將加幅減至3.1%。

 

內地經濟普遍向好,帶動整體薪酬增幅。調查指,粵港澳大灣區薪酬方面,本年度平均薪金調整幅度介乎5.4%至6.8%,明年度介乎5.9%至6.3%,較香港略高。香港特區方面,本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下同)的平均加薪金幅度介乎3.9%至4.1%,而2020年度各職級的整體加薪幅度介乎3.5%至3.6%,選擇凍薪的機構僅屬極少數。

 

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副會長梁偉佳稱,內地大學畢業生平均人工較香港低,但內地生活指數較低,不少公司會提供住宿及膳食等員工福利,普遍一年後都會獲加薪,而加幅則與香港實際差距不大。

多數機構花紅雙糧惠僱員

71間參與調查的機構透露,有向僱員提供獎勵計劃,最受歡迎的獎勵計劃為「非固定花紅」,其次為「固定花紅」。機構在不同職級上所提供的固定花紅均為一個月,至於非固定花紅則為1.1至1.7個月。

薪酬及福利調查機構,在今年7至9月期間,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從97間香港工商機構、63間廣東省城市機構、12間澳門機構收集數據,由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及香港人才管理協會策劃。參與調查的僱員有近11萬人;而大灣區廣東省城市方面,受訪者主要涉及廣東、深圳和東莞的機構,受訪者逾六萬人。


【每日焦點新聞】23-10-2019

1.香港政府因逃犯條例修訂,引發長達四個多月的運動,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星期三(23日)於立法會會議上,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毋需辯論或進行表決。

2.在香港因洗黑錢罪被判囚29個月的台灣殺人案港人疑犯陳同佳,星期三(23日)早上刑滿出獄,他向死者潘曉穎的家人道歉,指自己犯下無可挽救的錯事,願意返回台灣服刑受審,他並感謝父母不離不棄,又向香港社會說對不起,期間兩度鞠躬道歉。陳同佳隨後搭乘由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安排的車輛離開,車輛轉入私人屋苑京士柏山。

3.說服陳同佳自首的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星期三(23日)透露,陳同佳同日不會啟程赴台,他認為目前最重要是確保陳同佳得到公平審訊,不希望他成為政治籌碼,他亦重申陳同佳不是「被自首」。

4.台灣殺人案港人疑犯陳同佳表明願意自首,但他出獄後的安排,演變成台港兩地政府的「政治角力」,對於台灣表示派員到港,將陳同佳押解到台灣,特區政府星期三(23日)凌晨回應,台灣無權這樣做。

至於台灣陸委會批評港府故意放棄自身應有的管轄權,漠視台方提出的請求,香港律政司司長表示極不認同。

5.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星期三(23日)批評台灣在陳同佳事件上諸多阻撓、不斷改變立場,認為如未能秉承公義,台灣政府要負上全部責任。

6.在台灣,蔡英文星期三(23日)強調,陳同佳是台灣的通緝對象,他入境就只有逮捕,沒有自首的問題。內政部澄清,台灣並無限制陳同佳入境,他可前往櫃位申請簽證。

7.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道,指中央正制訂方案撤換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星期三(23日)指,有關報道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強調中央政府堅定支持林鄭月娥,盡快止暴制亂及恢復秩序,特首辦表示不評論揣測。


台灣殺人案港人疑犯陳同佳表明願意自首,但他出獄後的安排,演變成台港兩地政府的「政治角力」,對於台灣表示派員到港,將陳同佳押解到台灣,特區政府星期三(23日)凌晨回應,台灣無權這樣做。

至於台灣陸委會批評港府故意放棄自身應有的管轄權,漠視台方提出的請求,香港律政司司長表示極不認同。


在香港因洗黑錢罪被判囚29個月的台灣殺人案港人疑犯陳同佳,星期三(23日)早上刑滿出獄,他向死者潘曉穎的家人道歉,指自己犯下無可挽救的錯事,願意返回台灣服刑受審,他並感謝父母不離不棄,又向香港社會說對不起,期間兩度鞠躬道歉。

陳同佳隨後搭乘由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安排的車輛離開,車輛轉入私人屋苑京士柏山。


【每日焦點新聞】22-10-2019

1.台灣省殺人案疑犯陳同佳星期三(22日)刑滿出獄,他早前已表明願意到台灣自首,但台灣省拒絕即時接收,與香港特區政府的爭議持續,香港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星期二(22日)形容,台灣方面的立場是匪夷所思,又指不應以政治考量凌駕法治。

2.香港政府星期二(22日)公布第三輪支援企業措施,包括向運輸業提供6個月燃料補貼,惠及6.1萬名的士、小巴及紅色小巴、180間公共營辦商及13萬名商用車主,涉及開支13.65億港元。另外,亦會豁免運輸業商用船隻檢驗費一次,料6,300艘商用船隻受惠,涉開支1,650萬港元。

3.香港立法會審議反蒙面法的小組委員會星期二(22日)召開首次會議,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表示,反蒙面法是應對危害公共安全的情況實施,屬於臨時性質,如果情況有所減退,達至無理據繼續實施法例時,當局會徵求行政會議批准廢除法例。

4.星期一(21日)為西鐵元朗站721襲擊事件發生滿三個月,有網民發起元朗站附近聚集,部分人在大馬路一帶違法集結及堵路,警方多次發射催淚彈驅散,並以武力制服示威者及途人,行動持續至午夜後。醫管局表示,星期一(21日)晚公眾活動有28人受傷,年齡介乎13至56歲。

5.日皇德仁舉行即位禮,約二千多名賓客出席,儀式歷時約半小時。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生前創辦的沉船搜索團隊「Nauticos」宣佈,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18日確認發現二戰中途島戰役期間被擊沉的日本航母「加賀」號(Kaga)殘骸,團隊20日再通過聲納圖像,確認發現中途島戰役時日軍旗艦「赤城」號(AKAGI)殘骸。

 

「加賀」航母殘骸,外媒視頻報導截圖

綜合華盛頓郵報、CNN10月21日消息,歷史學家們一般認為,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期間對日戰爭的重要轉捩點。

「加賀」航母殘骸,外媒視頻報導截圖

根據公佈的資訊,早在1999年就已經有部分日本航母殘骸被發現,但直到今年10月7日「海燕號」在水下1.77萬英尺(約5390米)處發現該航母殘骸主體,比對過水下機器人拍攝到的片段資料後,18日正式確認為「加賀號」。

報道稱,今次是首次發現中途島戰役的日本航母殘骸。

至20日,「海燕」號上的聲探測設備影像再發現,在夏威夷群島西北約2092公里處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水下約1.73萬英尺(約5280米)的海底上,橫躺著一艘寬約30米,長約260米的巨大船體,殘骸隨後被工作人員經過尺寸對比,確定為「赤城」號航母。

「赤城」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建造的天城級航空母艦二號艦。1928年,山本五十六曾擔任「赤城」號艦長。「加賀」號服役之後,曾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兩艦均參加過1932年日本侵華「一二八」事變。

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機為90艦戰和89艦攻。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是侵華日本海軍的主力。

「加賀」航母殘骸,外媒視頻報導截圖

1941年12月7日,日本投入「赤城」(旗艦)、「加賀」、「蒼龍」、「飛龍」、「翔鶴」和「瑞鶴」6艘航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6個月後,日本海軍傾巢出動,希望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最終美軍以損失1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赤城」(旗艦)、「加賀」、「蒼龍」、「飛龍」4艘航母,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局。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