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日)表示,中央日內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會提供發展的大方向。林鄭月娥相信大灣區發展,不會影響實施「一國兩制」。另外,三地政府下周四(21日)在香港舉行宣講會,解釋規劃。

2.有港媒星期二(12日)引述消息報道,香港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歐陽伯權,將接替今年六月退任的馬時亨出任下任港鐵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拒絕證實人選,但她認為港鐵新主席任重道遠,要挽回公眾對港鐵的信心。

3.兩名香港立法議員提出規管領展租金升幅的私人條例草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日)表示,私人條例草案的做法較特殊,因此要嚴肅處理。

4.去年一名港人在台灣遇害的案件,香港政府基於與台灣未有引渡協議,未能將嫌疑人移送至台灣接受審訊,香港法院只可處理他在香港的涉嫌洗黑錢罪,香港保安局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容許經行政長官批准後,一次性啟動處理移交逃犯請求,適用於未與香港簽訂引渡協議的地方。

5.香港中旅社星期一(11日)宣布三月中起,市民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旗下各分社證件服務中心,不再提供即日現場派籌,市民要預約辦理相關證件,必須預先到中旅社官方網站預約。中旅社的通告指,為增加辦證效率、縮短輪候時間改善服務,3月15日起啟用升級的網上預約系統,除特殊情況外,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不再即日派籌。申請人需要按指引提前於網上預約辦證時間及地點,並於預約時間前30分鐘,攜同所需文件、指定格式的相片辦理。

6.台灣的中華航空機師罷工工潮第五天,六班來往香港及台灣航班取消,華航全日有二十八班航班取消,估計五千名旅客受影響。華航的機師工會指,如果資方未能提出新方案,不會參與星期二(12日)下午的談判。

7.英國有傳媒報道,首相文翠姍準備於夏季下台。英國《太陽報》周一(11日)引述文翠姍內閣官員表示,相信首相正計劃夏季請辭,有利在繼任人選發揮影響力。據報,文翠珊希望在相對強勢下自行辭職,令她在執政保守黨黨魁的繼任人選有一定發言權;反之若她被迫下台,就會失去影響力。分析指,文翠珊的做法,是要阻止前外相約翰遜問鼎首相一職。消息又稱,文翠珊自去年12月避過黨內逼宮後,便沒有多大興趣制定英國脫歐後兩年的國內政策議程。


香港中旅社星期一(11日)宣布三月中起,市民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旗下各分社證件服務中心,不再提供即日現場派籌,市民要預約辦理「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回鄉證)」或「往來港澳通行證(雙程證)」,必須預先到中旅社官方網站預約。

中旅社的通告指,為增加辦證效率、縮短輪候時間改善服務,3月15日起啟用升級的網上預約系統,除特殊情況外,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不再即日派籌。申請人需要按指引提前於網上預約辦證時間及地點,並於預約時間前30分鐘,攜同所需文件、指定格式的相片辦理。

香港中旅社網站通告,詳列申請回鄉證辦法,三月中起取消即日派籌,即日起需預先在網上預約。

 


英國有傳媒報道,首相文翠姍準備於夏季下台。

英國《太陽報》周一(11日)引述文翠姍內閣官員表示,相信首相正計劃夏季請辭,有利在繼任人選發揮影響力。據報,文翠珊希望在相對強勢下自行辭職,令她在執政保守黨黨魁的繼任人選有一定發言權;反之若她被迫下台,就會失去影響力。分析指,文翠珊的做法,是要阻止前外相約翰遜問鼎首相一職。

消息又稱,文翠珊自去年12月避過黨內逼宮後,便沒有多大興趣制定英國脫歐後兩年的國內政策議程。

(太陽報)

有英媒相信,文翠姍已打算於夏季請辭。

 


指數編制公司MSCI明晟公布季度檢討, 香港兩隻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小米集團(01810)及美團點評(03690)獲納入指數成分股,有關變動將於2月28日收市後生效。

MSCI明晟星期一(11日)表示,將MSCI全球所有國家指數(ACWI)納入17隻股份, 剔除一隻, 納入的中國股份最多共有12隻,除小米及美團點評外,還包括中國鋁業、工業富聯、廣滙能源、華西証券、愛奇藝、國投資本及騰訊音樂等,其中,工業富聯、美團點評及小米集團分別是新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三間公司。

部分獲納入的股票星期二(12日)開市後上升,其中,中國鋁業、廣匯能源高開逾1%,國投資本升0.5%,華西證券低開後上升。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日)表示,中央日內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會提供發展的大方向。林鄭月娥相信大灣區發展,不會影響「一國兩制」的貫徹落實執行。三地政府下周四(21日)在香港舉行宣講會。


1.香港政府星期一(11日)宣布,香港將於2020年11月30日終止模擬電視廣播,翌日零晨起全面以數碼電視廣播,呼籲仍使用模擬電視的十多萬用戶,購買數碼電視或機頂盒,政府會透過社會福利署關愛基金,資助有需要用戶換數碼電視。

2.有香港市民2015年就丁屋權政策涉違憲,提出司法覆核,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星期一(11日)在新春團拜時表示,無論覆核案結果如何,都不會動搖新界人愛國愛港愛鄉的信念,也不會割斷對國家的忠誠。劉業強又強調,鄉議局必然是特首領導班子的堅強後盾。

3.香港中聯辦邀請全體立法會,下周二(19日)到位於西環的中聯辦大樓參加春茗團拜。香港中聯辦上周五(8日)發出的邀請函,以「朋友」稱呼包括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及全體議員,邀請他們下周二(19日)中午到中聯辦大樓出席春茗團拜,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及副主任等將會出席。

4.台灣的中華航空機師罷工踏入第三天,華航宣布星期二(12日),再有四班來往台北及香港的航班取消,而星期一(11日) 亦有六班來往香港至台灣的航班取消。星期一(11日)被取消的航班,包括四班來往香港至台北,另外兩班來往香港至高雄。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籲各方理性協商,而勞資雙方星期一(11日)下午五點進行第二次談判。

5. 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在北京召開,美國電視CNBC引述白宮消息報道,美國如果認為談判有重大進展,可能會延長貿易戰休戰限期。

6. 中美繼續就貿易問題談判之際,兩艘美軍驅逐艦周一(11日)駛入南沙群島美濟礁約12海里範圍。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批評美方的行為破壞有關海域和平穩定,敦促美方立刻停止此類挑釁行動,切實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


香港政府星期一(11日)宣布,香港將於明年11月30日終止模擬電視廣播,翌日零晨起全面以數碼電視廣播,呼籲仍使用模擬電視的十多萬用戶,購買數碼電視或機頂盒,政府會透過社會福利署關愛基金,資助有需要用戶換數碼電視。

 


香港政府星期一(11日)宣布,香港將於明年11月30日終止模擬電視廣播,翌日起全面採用數碼電視廣播,呼籲仍使用模擬電視的用戶,購買數碼電視或機頂盒。

為協助香港收入不高或年長的有需要人士更換數碼電視或購買電視機頂盒,政府今年年中會向社會福利署旗下關愛基金申請撥款。香港商務經濟及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星期一(11日)表示,現時幾乎全港每個角落都接收到數碼電視;前年一項調查亦發現,近九成香港家庭用戶已轉用數碼電視。

邱騰華指模擬電視廣播終止後,騰出的模擬頻譜,有160兆赫會用作改善流動電訊通訊,特別是地鐵站等室內通訊。

模擬電視屬電視廣播鼻祖

模擬電視,亦即傳統的「類比電視」,泛指把光與影轉化成電視影像及音訊,經過進行調頻後所播放出來的一種模擬訊號,簡單而言,是透過訊號的振幅或頻率方面的故意變化傳送訊號,屬於獲廣泛採用的原始電視訊號,屏幕畫面比例為 4:3。不過,模擬電視容易受外界干擾、出現色度畸變、亮色串擾、大面積閃爍、清晰度低、多雜訊和現場感弱等缺點。

香港最早模擬電視廣播始於1957年,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5月29日成立,最初只提供黑白英語的收費電視頻道廣播,中文節目為輔,成為全球首間華語電視台。1961年,香港政府參考歐美及日本,研究引入免費電視,並於1966年,向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批出首個免費電視牌照,該公司其後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或俗稱「無綫電視」名義,在1967年11月19日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

1998年1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檢討廣播政策後,決定引進數碼電視廣播服務。2007年12月31日晚上7時,香港數碼無線電視服務正式啟播。政府亦曾於2011年6月及2014年12月,分別決定將模擬電視廣播延至2015年及2020年底。


受中華航空機師罷工影響,華航宣布,星期一(11日)再取消六班來往香港至台灣的航班。被取消的航班,其中包括四班來往香港至台北,另外兩班來往香港至高雄。

中華航空機師罷工持續,華航公布周一會取消至少共28個航班,對於台灣交通部較早前宣布華航願意賠償受罷工影響滯留海外的旅行團成員及散客,華航周日(9日)晚發聲明否認,強調罷工不屬公司責任範圍,但可視乎特別個案以實報實銷方式作出賠償。

2019-02-11 (一)

需取消之華航航班

CI054 奧克蘭 – 布里斯本 – 台北

CI031 溫哥華 – 台北

CI052 雪梨 – 台北

CI064 維也納 – 台北

CI076 羅馬 – 台北

CI601/602 台北 – 香港 來回

CI915/916 台北 – 香港 來回

CI278/279 台北 – 高松 來回

CI188/189 台北 – 釜山 來回

CI861/862 台北 – 金邊 來回

AE991/992 台北 – 廈門 來回

CI069/070 台北 – 倫敦(蓋威克) 來回

CI523/524 台北 – 海口 來回

CI063 台北 – 維也納

CI839/840 高雄 – 曼谷 來回

CI933/934 高雄 – 香港 來回

 

2019-02-12 (二)

需取消之華航航班

CI064 維也納 – 台北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四十八集:香港環保工業

鳴謝:正昌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