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離島長洲東灣泳灘發現豬隻屍體,由身穿保護衣的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人員搬走。香港警方星期四(17日)早上約十點半接報,指有市民在東堤小築對開海灘,發現長約三呎的豬隻屍體,警方列作「發現動物屍體」處理。有長洲居民透露,島上沒有居民圈養豬隻,由於內地爆發非洲豬瘟,懷疑死豬從內地漂到島上。

2.香港政府下月1日起將長者綜援年齡資格由60歲上調至65歲,香港立法會跨黨派星期四(17日)通過包括擱置收緊長者綜援申領門檻的無約束力議案。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重申,修訂長者綜援資格始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表明無意全面檢討綜援機制。

3.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學聯前常委梁麗幗星期三(16日)下午前往澳門時被拒絕入境,並被即時遣返。香港大學學生會指,澳門治安警察局以「有強烈跡象顯示會從事危害澳門公眾秩序的活動」為由,星期三(16日)下午1時10分將梁麗幗即時遣返。

4.逾百名電工不滿被跑馬地桂芳街賽馬會會所地盤判頭拖欠薪金約600萬港元,星期四(17日)在地盤門口示威,代表指如果大判「金門建築」無合理回應,不排除會把行動升級。

5.中美貿易摩擦未徹底解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1月30至31日訪問美國。商務部確認,劉鶴將應美國財長姆欽及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邀請訪美,就中美經貿問題展開磋商。中美上周在北京舉行副部長級貿易磋商,會期由兩天延長至三天。

6.有美國傳媒引述消息報道,中國電訊設備公司華為被指涉嫌竊取美國合作夥伴的商業機密,包括美國T-Mobile用作測試智能手機的技術,被美國刑事調查。


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學聯前常委梁麗幗星期三(16日)下午前往澳門時被拒絕入境,並被即時遣返。

香港大學學生會指,澳門治安警察局以「有強烈跡象顯示會從事危害澳門公眾秩序的活動」為由,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內部保安綱要法》第17條第1款第4項,星期三(16日)下午1時10分將梁麗幗即時遣返。

對於被遣返一事,梁麗幗接受《明報》採訪時,僅稱「沒有什麼可以補充了」。

梁麗幗2014年擔任港大學生會會長兼學聯前常委,而學聯與「香港眾志」關係密切,她在非法「佔中」期間,以學聯代表身份參與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對話,當時其他代表包括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前副秘書長岑敖暉、前常委羅冠聰及前常務秘書鐘耀華。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1.香港律政司就UGL案決定不檢控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星期三(16日)首次到香港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她指律政司對檢控決定應否尋求外間法律意見有指引,她並重申,律政司不會因案件涉及人物的政治地位而影響檢控工作。她又指不會再交代不起訴理據,以免引起公審。

2.香港政府下周三(23日)會在立法會提出,建議明年起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費的「三隧分流」方案無約束力動議,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星期三(16日)表示,政黨民建聯開會後認為暫時傾向不支持政府的議案,會提出修訂,建議減低紅隧及東隧的加幅。

3.英國議會下議院星期二(15日)以230票之差,否決政府早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有英國傳媒形容,230票的差距是「歷史上在任政府的最大失敗。」工黨認為首相文翠珊已失去國會信任,隨即提出不信任動議。不過有分析認為,動議獲通過的機會不大。

4.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幢高級酒店及商業大樓,當地星期二(15日)下午約三點發生自殺式炸彈恐怖襲擊,造成最少15人死亡。武裝份子據報一度與警方駁火,經過多小時搜捕後,內政部指現場已經受控,伊斯蘭激進組織索馬里青年黨承認責任。


香港政府下周三(23日)會在立法會提出,建議明年起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費的「三隧分流」方案無約束力動議,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星期三(16日)表示,民建聯開會後認為暫時傾向不支持政府的議案,會提出修訂,建議減低紅隧及東隧的加幅。


香港律政司就UGL案決定不檢控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星期三(16日)首次到香港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她指律政司對檢控決定應否尋求外間法律意見有指引,她並重申,律政司不會因案件涉及人物的政治地位而影響檢控工作。她又指不會再交代不起訴理據,以免引起公審。


英國議會星期二(15日)下議院以230票之差,否決政府早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有英國傳媒形容,230票的差距是「歷史上在任政府的最大失敗。」工黨認為首相文翠珊已失去國會信任,隨即提出不信任動議。不過有分析認為,動議獲通過的機會不大。

「脫歐」協議被否決後,工黨領袖傑瑞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對政府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預計將於當地星期三(16日)晚約7點辯論表決。

根據英國政治慣例,一旦議會通過不信任動議,新政府須在14天內組成並獲得半數以上議會下院議員支持,否則英國將提前舉行大選。

英國議會下院以432票比202票否決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
英國議會下院以432票比202票否決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

今次「脫歐」失敗,對文翠姍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她花了兩年多時間與歐盟敲定協議。協定旨在於3月29日實現英國有序脫離歐盟,並為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設定21個月的過渡期。

投票原本定於去年12月進行,但文翠姍為爭取更多議員的支持,推遲投票。

英媒分析文翠姍繼續執政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指,正常情況下,政府的關鍵立法遭遇慘敗後,首相理應會辭職,但文翠姍在投票結束後隨即發表聲明,表明她打算繼續執政。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由於「脫歐」協議遭否決,英國無序脫歐的風險增加。他表示,協議是「確保有序脫歐的唯一途徑」,希望英國本周儘快澄清其意圖,他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已對此「表達出善意」,讓議員們放心。

新華社引述分析人士報道,指部分保守黨下院議員擔心協議中有關愛爾蘭邊界問題的內容會造成英國分裂,因此投反對票。

文翠姍曾警告,說如果「脫歐」協議被否決,英國「不脫歐」的可能性比「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要大,將為人民對國家的信任造成「災難性的傷害」。

英國2016年舉行過全民公投,52%選票支持「脫歐」。根據早前的協定,英國將於3月29日正式退出歐盟。

不過隨著國會下議院大比數否決「脫歐」的決定,英國首相文翠姍將在21日前提出新「脫歐」方案,並再次提交議會表決。

(英國廣播公司/衛報/新華社)


1.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後被判囚十二個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星期二(15日)早上刑滿後出獄,他離開留醫的瑪麗醫院羈留病房後表示感恩,只希望和家人過寧靜退休生活。

2.香港政區政府會於2月1日起如期提高長者綜援申領年齡門檻,對於立法會跨黨派議員都要求撤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已獲批准是有根有據,非她個人意志可改變。對於有議員不滿她早前在答問大會關於拒絕撤回有關措施的言論,林鄭月娥承認自己比較直言。

3.曲奇及蛋卷都是農曆新年常見的送禮選擇,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58款甜酥餅樣本,發現九成含基因致癌物,八成屬高糖高脂。基因致癌物方面,40款含有環氧丙醇,含量最高依次為元朗榮華的的蛋卷、御品皇牛油蛋卷、及無印良品的曲奇、42款就含有丙烯酰胺、35款則驗出有害污染物氯丙二醇,過量攝取會損害腎臟功能及男性生殖系統。另外,樣本中逾六成標示的營養值與實際有很大出入。

4.截至去年12月底,香港的《商品說明條例》自修訂以來,香港海關共接獲逾千宗涉嫌作出具威嚇性營業行為的投訴,其中涉美容和健身服務業的投訴佔所有同類投訴77%,香港政府建議就美容及健身服務消費合約,設立法定冷靜期,並展開三個月公眾諮詢。建議包括將冷靜期及退款期,分別定為三個工作日及七個工作日,或定為一星期及兩星期。

5.加拿大人謝倫伯格販毒,星期一(14日)被遼寧大連法院改判死刑後,決定再提出上訴。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批評裁決武斷,又指中方「任意」施行死刑。加拿大政府同時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警告國民在中國或面臨「任意執法」威脅。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社評稱,內地法院沒有將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販毒被判死刑案政治化。

6.英國國會將於星期二(15日)表決脫歐協議草案,首相文翠珊盡最後努力游說議員支持。有英國傳媒推算,草案可能以多達二百票的差距被否決。


加拿大人謝倫伯格販毒,星期一(14日)被遼寧大連法院改判死刑後,決定再提出上訴。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批評裁決武斷,又指中方「任意」施行死刑。加拿大政府同時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警告國民在中國或面臨「任意執法」威脅。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社評稱,內地法院沒有將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販毒被判死刑案政治化。

謝倫伯格被控2014年底,在大連串謀其他人,將220公斤冰毒收藏在輪胎內,計劃走私到澳洲時被捕。他去年十一月被判囚15年,謝倫伯格不服上訴,上月於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時,法官認為原審處罰過輕,發還重審。

大連改判死刑  謝倫伯格律師會上訴

大連中院重審後,認為謝倫伯格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根據其犯罪性質、情節,及對社會嚴重危害程度,所以決定加重刑罰,除判處死刑,更要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謝倫伯格代表律師表示會再上訴。

加國總理指中國「任意執法」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批評,中國「任意」施行死刑。加拿大外交部並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警告國民在中國或面臨「任意執法」威脅。

判決令輿論聯想到孟晚舟案

今次重審加刑,正值中國與加拿大因為華為高層孟晚舟案關係緊張之際,有人權組織對謝倫伯格案的判罰表示抗議,質疑此案判決的時間點和涉及國籍問題。

幾乎所有外媒都把判決聯想到孟晚舟案。外媒認為,當華為高層孟晚舟因美國引渡申請而被溫哥華警方扣押後,中加兩國關係降至冰點。中方一直向加方施壓,而在孟晚舟案件發生不久後,中方最少拘捕兩名加拿大人,包括加拿大前駐華使館外交官康明凱及商人斯帕弗,兩人均被指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儘管中加雙方都表示,與孟晚舟案件沒有直接關係,但不少在華的西方外交官都認為今次是「有針對性的報復」。

《環球時報》14日發表社評反駁,指武斷的是加拿大,而非大連法院;中國刑法對毒品罪的規定一向嚴厲明確,過去外籍人士早有先例,對謝倫伯格的判決是中國司法主權的一次常態表現。而西方輿論對孟晚舟案件進行無理推測,是對中國法律的粗暴輕視。

(加拿大《環球郵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