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促進更多內地團訪港,但卻令香港紅磡、土瓜灣一帶被指有太多內地旅客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對民居造成滋擾。九龍城區議員關浩洋星期四(27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建議香港旅遊業議會限制商店註冊。至於九龍城區議員的黎廣偉則認為,除土瓜灣一帶超出負荷,東涌和北角等地區都有類似問題,認為要由政府政策入手。
彭博通訊社引述消息指,美國將於1月7日的一星期,派代表團到北京,與中國官員就貿易問題談判。當中又指,美方的代表團會由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率領,成員包括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部長馬爾普斯。
美國的貿易代表團及財政部均拒絕就事件回應或置評。今次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初在阿根廷會面,同意就貿易戰休戰90日以來,兩國官員首次正式談判。中美元首會面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12月初曾表示,兩國休戰90天期限的三月一日,將會是「硬死線」,意味無意再放寬有關談判的期限。

而中國本周已宣布自一月一日起,第三度調低就700款進口商品徵稅的措施。
受消息刺激影響,美國華爾街股市大幅上升,其中標普500指數升4.96%。
(彭博通訊社)
美國華爾街股市聖誕假期後復市,當地周三勁升,道瓊斯指數首次創下單日升逾1,000點的紀錄,從早前連續四個交易日的跌勢中反彈。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亦一同創下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
道瓊斯指數30隻成分股全部上升,標普500指數11類股也全部上揚。亞馬遜(Amazon.com, AMZN)、Facebook 和Netflix 均上升逾8%。受重要的假日購物季初步數據表現強勁帶動,零售類股向好。而原油期貨則上升近9%。
美國聯儲局加息、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及油價暴跌的擔憂,令美股第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充斥恐慌情緒,美股三大主要指數可能出現自2008以來的首次的年度下跌。在周三前的四個交易日內,道瓊斯指數累計下跌逾1,800點,跌幅近8%。
聖誕期間,香港警方在中區蘭桂坊一帶「放蛇」打擊的士違規,四名的士司機涉濫收車資被拘捕。

警方分別於12月25日及26日派人喬裝乘客,由中區蘭桂坊一帶分乘四架的士往灣仔區。當人員登上的士後,四個的士司機分別要求乘客支付介乎一百元至二百五十港元 車資,與合理車資相距最多達四倍,的士抵達目的地後,人員隨即表露身份。
四名年齡介乎三十三至六十二歲男司機,涉嫌「濫收車資」被捕,其中三人涉「沒有撥動的士計程錶指示器」,四人獲准保釋候查。另外涉案的四輛的士亦懷疑曾被非法改裝,被警方拖走作進一步檢驗。


根據香港法例,濫收車資及拒載等行為一經定罪,最高刑罰可被判入獄六個月及罰款一萬元。香港警方則提醒的士司機切勿以身試法,而市民如發現任何違法行為,應記下時間、地點、的士車牌及司機姓名等資料,並向警方舉報。

臨近年尾,多名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都放大假,「港特」林鄭月娥亦不例外,繼去年到桂林遊山玩水後,今年一家四口齊齊到只有零下幾度的山東省濟南市遊玩,期間不忘在Facebook專頁上載相片交代行程,真係KOL都無佢咁勤力。
合照中,林鄭月娥挽著丈夫林兆波的手站在中間,兩子林節思、林約希相伴在側,幸福滿瀉。林鄭又在Facebook透露遊覽了著名嘅趵突泉、黑虎泉、大明湖等,她指「雖然無盛放荷花同滿園垂柳,但可以感受一下老舍筆下嘅『濟南的冬天』」。
林鄭月娥又話,行程另一大收穫係參觀咗珍藏極多嘅山東博物館,形容大量珍貴嘅出土文物,令人嘆為觀止。即使放大假,林鄭亦不忘自己身份,趁機向館長建議,指香港與山東博物館可以合作,令兩地人民有更豐富嘅文化生活咁話喎。
有網民質疑身在內地,又點用Facebook上網「呃LIKE」?有人建議林鄭都係用返微信朋友圈啦。
不過快樂時光過得特別快,12月29日正式復工,林鄭又要繼續「好打得」,至於她會否於返港後就「UGL案撤控」幫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解話,我們拭目以待。



1.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擴建工程出現施工問題,正開鑿混凝土檢測鋼筋接駁情況。港鐵常務總監金澤培表示,無證據顯示有鋼筋被剪短,但發現施工質量水平有偏差,港鐵對此關注和感到失望,會保留以法律途徑追究總承建商禮頓的權利。
2.香港旅遊景點之一、位於中環海濱的香港摩天輪,由於液壓缸失效一度停運,至星期一(24日)早上恢復運作。香港摩天輪表示,已經完成更換受影響機件,並通過相關安全檢查及測試,摩天輪早上11時恢復正常運作。事發於星期日(23日)晚約10點半,摩天輪停止運行,42個車廂中約一半有乘客,被困50分鐘後安全離開。
3.印尼西部巽他海峽星期六(22日)晚由火山爆發觸發的海嘯,增至最少281人死亡,逾千人受傷,另有多人失蹤,逾萬人無家可歸,政府加派人手救援。當局又指只要喀拉喀托的火山活動仍活躍,可能會有更多海嘯,警告當地人保持警惕。

4.內地非洲豬瘟蔓延至廣東後,廣州亦出現疫情。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星期日(23日)晚公布,黃埔區一個養殖場大約6000隻豬中,30隻發病、9隻死亡。農業農村部已派出督導組前赴當地,當地採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措施,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進出封鎖區,而珠海香洲區星期六(22日)亦發現非洲豬瘟。
5.一名內地女留學生在美國紐約失蹤。《世界日報》報道,失蹤女生22歲,來自浙江慈溪,去年浙江財經大學畢業,入讀普瑞特藝術學院,她在當地上星期三凌晨,離開位於布魯克林的住所後失蹤,當局呼籲民眾提供消息。
【講政論策】如何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交通?
嘉賓:中港澳直通巴士聯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陳宗彝
印尼西部巽他海峽星期六(22日)晚由火山爆發觸發的海嘯,增至最少281人死亡,逾千人受傷,另有多人失蹤,逾萬人無家可歸,政府加派人手救援。當局又指喀拉喀托火山活動只要仍活躍,可能會有更多海嘯,警告當地人保持警惕。



海嘯在當局毫無預警下席直撲蘇門答臘島南部及西爪哇島沿海地區,最少558間房屋被毀,九間酒店、60間餐廳嚴重損壞,其中以板底蘭受災最嚴重。救援人員繼續爭取黃金七十二小時,在災區加緊搜尋死傷者。總統佐科維多多星期日(23日)到受影響區域視察。

印尼紅十字會指,水位仍高漲,呼籲居民遠離岸邊。當局星期日(23日)則警告火山可能再度爆發,並引發海嘯,已發出潮水預警,呼籲民眾未來數天要遠離海灘和高危地方。

當地氣象部門解釋,火山噴發令海床土壤崩塌,加上正值月圓潮漲,增加海浪波動的力量,引發海嘯。
海嘯發生時,有樂隊當時在海邊表演,有成員死亡和失蹤,海水沖毀舞台,人群四散。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英國衛報)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四十一集:香港玩具業(一)


鳴謝:香港玩具協會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聖誕及新年佳節期間,不少市民趁假期相約家人朋友相聚,感受節日快樂氣氛,亦少不免到食肆品嚐美食。
香港薈萃了中西飲食文化,有近18 000家大大小小食肆,各國菜式應有盡有,不愧「美食天堂」的美譽。無論街頭地道小吃到米芝蓮星級食店,由大牌檔、粥麵店、燒味店、茶餐廳、快餐店、中式酒樓、不同省市的地道美食,以至西餐館、咖啡店及異國料理,款式多元,多姿多彩,而且豐儉由人。
飲食業是支撐香港旅遊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及社會功能,又是促進香港成為宜居城市的元素之一。說到本港的餐飲業發展,我們穿梭大街小巷,都總有食肆在附近。以現時本港人口約有745萬計算,即每415人就有一間食肆,可見密度及滲透率甚高。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無論家庭團聚、喜慶及重要典禮、會友聚集、商務往來、公司員工的上班膳食,或是退休長者最喜愛每早品茗的「一盅兩件」,日常生活總離不開餐飲。根據統計,2018年的上半年食肆總收益為593億元,按年上升8.4%。
香港現時大約有24.6萬人從事餐飲業膳食服務業,佔本地就業人口約7%(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要維持「美食天堂」的美譽,餐飲業界必須不斷自我增值,提升行業的人力素質和培育更多業界專才。
政府十分重視人才培訓及推廣職業專才教育,讓年青人發揮所長,亦為香港的人力需求提供生力軍。為培育有志投身廚藝行業的學生及提升業內從業員的專業水平,我們會繼續透過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中華廚藝學院提供系統化的中廚訓練之外,而在職訓局下設立的國際廚藝學院亦於今年10月26日正式開幕。

國際廚藝學院開辦多元專業廚藝課程,並配備最先進設施,吸引世界各地知名廚師及廚藝專才來港培訓本地人才,促進和支持餐飲、款待和旅遊服務業在香港和區內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美食天堂」的地位。
在國際廚藝學院正式營運前,課程於職訓局的九龍灣大樓、薄扶林大樓或天水圍訓練中心進行。國際廚藝學院落成啟用,能為學員提供更完善的培訓。在2018/19學年,國際廚藝學院有1 170名學生,比2017/18增加約250人。最多學生報讀的課程分別是廚藝高級文憑、西式包餅及糖藝高級文憑。
另外,在兼讀課程方面,能夠讓學員接受專才訓練的同時,亦可逐步取得認可的學歷。以國際廚藝及廚務管理專業文憑為例,就相等於資歷架構第四級別。
今年是香港資歷架構成立第十個年頭。在過去十年,政府建立了穩固而具質素的資歷系統,積極推動香港資歷架構的發展。為有助提升年青人技能和本港競爭力,政府於今年向資歷架構基金注資12億元,加強不同行業資歷的認受性,達至「多元出路,行行出專才」的目標。

政府致力鼓勵餐飲業推動創新科技,採用創新意念,提升服務水平及管理運作。這不但有助紓緩香港人力資源不足的挑戰,亦可以將創新科技結合餐飲從業員的傳統手藝和優質服務,推動餐飲業和旅遊業向前發展。
健康飲食是全球飲食的大趨勢。政府於今年5月發表了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界定了在2025年或之前須實現的目標,以遏止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肥胖等問題。
我希望餐飲業界全力支持和配合行動計劃,在推廣美食的同時,為公眾提供更少鹽、少糖、少油、少反式脂肪的健康食物,為全港市民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