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2月10日消息,中國鐵路總公司正考慮高鐵加速。

消息稱,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和資訊化部副主任齊延輝周一(10日)在高鐵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公司正就進一步提速在技術方面和經濟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不過,齊延輝拒絕透露提速具體時間表。

去年9月21日,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在京滬線上通車。今年8月8日復興號動車組將在京津城際鐵路按照時速350公里運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北角星期一(10日)午發生嚴重車禍,一架停泊在長康街的校巴,疑失控溜前衝向英皇道及熙和街,並剷上行人路,最少4死10多人受傷。

事發於下午一時許,一架校巴失控在英皇道與熙和街交界剷上行人路,並撞倒多名途人,至撞向一個鐵閘才停下。

現場所見,有傷者在車禍後倒臥在地上,亦有傷者事後坐在地上等候救援。熙和街有商店雜物被撞至散滿一地。

香港警方表示,涉案62歲校巴司機早上7時開工,分別在7時及11時駕駛兩轉車,事發時正準備下班,並擬將保母車交給下更司機,期間將車停泊在長康街,其後出事。

受意外影響,英皇道一帶一度需要被封鎖調查。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被捕後,卑詩省亞洲林業貿易代表團取消訪華行程。

卑詩省政府發表聲明稱,「由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管事件的國際司法程式正進行中,該省暫停其亞洲林業貿易代表團的中國之行。」聲明同時表示,加拿大卑詩省重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聲明又稱,省林業部長唐納森(Doug Donaldson)將於方便時,以最快速度重新安排代表團往中國。

加拿大卑詩省貿易代表團由森林土地及自然資源部長唐納森率領,他多次訪問中國。

另外,加拿大《環球郵報》引述大使館官員透露,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長舒加特也推遲原訂本周到訪北京的行程。

孟晚舟被控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禁運措施,上周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被捕,美方已經提出引渡要求,加國最高法院將在近日做出決定。中國方面,兩天來分別召見加拿大駐中國大使麥考倫(John McCallum)與美國駐中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發出警告,指如果不撤銷對中國公民的逮捕令,將有嚴重後果,中國有充足的工具,在外交、司法領域做出強而有力的回應。

 

(環球郵報/CFJC-TV)


四川敘永縣分水鎮星期日(9日)發生山泥傾瀉,初步3戶農房被沖塌,12人被困,最少3人死亡。

事發在星期日(9日)下午4時許,四川省敘永縣公安局消息指,截至星期一(10日)早上6時許,已救出10人,其中3人在送院途中死亡,救援人員仍在現場搜索被困人士。


張建宗   香港政務司司長

人才一向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亦是經濟向前發展的首要元素。但與此同時,香港的人力資源正面對外在環境、質和量三方面的多重挑戰。

首先,外在環境方面,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香港現正面對環球經濟環境波動、保護主義抬頭、創新科技發展令經濟急速轉型等挑戰。

創新科技浪潮席捲全球,機械人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發展一日千里。科技發展可提升生產力及工作效率,改善人類的生活,為未來締造無限的可能。但同時,科技在人力資源和就業市場方面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不可逆轉的創新科技浪潮正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而自動化亦預期會將為行業結構及工作職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轉型。因此,要在這急速轉變的環境中競爭,本地勞動人口需要不斷更新及增進知識和技能。

第二,人力質素方面,現有部分勞動人口出現技能錯配,欠缺足夠的優質本地人才支援多元經濟發展,尤其新興的高增值產業更為明顯。面對全球競逐專才及發展新興產業的趨勢,我們應提升本地人力資源的質素,以配合新經濟的發展需要。

第三、人力數量方面,勞動人口增長一直是推動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元素。過去20年,本港3.3%的經濟趨勢增長之中的約1%便源自勞動人口增長。現時個別對經濟及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行業已正面對一定程度的人力短缺及招聘困難。

香港正面對人口急速高齡化的挑戰。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的《香港人口推算2017-2066》,長者(即65歲或以上)人口由今年的127萬人急升至2036年的237萬人,即未來20年將增加接近1倍,分別佔總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的17.9%及31.1%。

人口高齡化將引致勞動力萎縮的問題。整體勞動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按推算將會由2017年的364萬上升至2019年至2022年期間367萬至368萬的高位,然後持續下降至2031年的351萬,隨後更下降至2066年的313萬。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即勞動人口在1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的比例)按推算會由2017年的59.1%下降至2066年的49.6%。

因此,我們必須釋放本地勞動力及吸引外來人才,確保有充足的人力資源,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科技發展加速環球經濟轉型之外,亦帶來機遇。如有效運用則可有助減輕勞動人口萎縮對香港經濟增長的壓力,協助紓緩個別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

以人手相對緊張的安老服務業為例,政府已推出10億元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或試用科技產品,一方面改善服務使用者的生活,另一方面可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和壓力。因此,政府會與不同行業、創新科技界,以及研發機構緊密合作,共同開拓新領域。

政府致力優化人力資源規劃,增強香港競爭力。由我主持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委員會)在今年四月成立以來,已召開了四次會議,探討不同的人力資源議題,包括香港的勞工市場和現行人力資源政策;培育人才、釋放本地勞動力及吸引外來人才的策略;不同行業的人力情況、機遇及挑戰;科技發展對香港人力資源發展的影響的分析研究;以及《IMD世界人才報告》的結果分析等。

為方便有不同需要的市民作出職業、進修途徑和發展路向的抉擇時獲得更全面的資訊,委員會同意政府建立一個嶄新的一站式人力資源資訊平台,以期整合主要行業、職業及相關培訓課程的數據和資料,讓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士(包括生涯規劃及就業輔導的老師、學生、青少年、專業人士、技術人員、求職者及學者)有更多的參考資訊。

此外,委員會將會統整更多相關的專題研究和分析,包括研究不同行業,以至因各大型發展項目而產生的人力需求,以助制定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

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培育更多優質本地人才是成功的關鍵。委員會會繼續檢視及統籌宏觀的人力資源政策及措施,以制定全面的策略,應對未來人力資源的挑戰及把握機遇,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高增值及多元經濟。


黃偉綸    香港發展局局長

觀塘海濱花園正進行一項短期試驗計劃,將園內長約一公里的行人路,改為讓行人和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

近月,大家前往觀塘海濱,除了跑步、閒逛、欣賞維港景致,或在草地上野餐,還可沿海旁路上騎單車。土木工程拓展署今年7月,在啟德發展區觀塘海濱公園推行一項為期半年的試驗計劃,將園內長約一公里的行人路,改為讓行人和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並備有單車供大小朋友免費借用。

觀塘海濱花園正進行一項短期試驗計劃,將園內長約一公里的行人路,改為讓行人和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
觀塘海濱花園正進行一項短期試驗計劃,將園內長約一公里的行人路,改為讓行人和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

本星期我邀請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同事和協助營運單車借用服務的社會企業負責人,為大家介紹「共融通道」的概念及試驗計劃詳情。

建造啟德單車徑網絡

負責啟德發展計劃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羅世柏表示,發展區規模龐大,區內三分一用地,即約100公頃,已預留作休憩用途,其中會建造總長度約13公里的單車徑網絡。計劃中的走線,會連接啟德發展區多個景點,包括啟德車站廣場、啟德體育園、啟德河、龍津石橋保育長廊、宋皇臺公園、都會公園、跑道公園,並途經觀塘避風塘兩旁的海濱長廊地段(見圖)。

政府計劃在啟德發展區建造約13公里長的單車徑網路及「共融通道」,圖中顯示整個計劃分兩階段建造,首階段網絡總長約7.5公里,約於2023年落成。第二階預計在2025年後落成。

有別於傳統與行人路分隔的單車徑,啟德單車徑網絡會採用行人及騎單車人士共用同一空間的「共融通道」概念,以更有效善用休憩用地和海濱,促進單車徑與周圍環境融合,並優化區內休憩用地的連繫,提升發展區整體設計上的連貫性。

試行6個月 檢視成效

羅世柏表示,雖然「共融通道」在新加坡、倫敦、巴黎、紐約等海外城市已實行多時,但行人及單車共融模式在香港是一個較新概念,公衆可能對其運作及安全有所關注。有見及此,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康樂文化事務署今年7月起展開一項短期試驗計劃,利用觀塘海濱公園行人道設置「共融通道」,讓市民體驗人車共用路面,同時收集數據和意見,有利累積管理和實施經驗,為日後在啟德發展區全面推行「共融通道」作參考。

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羅世柏表示,試驗計劃自7月起至11月底,有共8 700人次使用「共融通道」借用單車服務,而大部分使用者均表示支持行人與單車共融的概念。

約8700人次使用 反應理想

試驗計劃為期6個月,至今年12月31日結束。羅世柏說,試行近5個月,至11月底為止,有約8 700人次使用「共融通道」。我樂見同事反映,大部分使用者均表示支持行人與單車共融的概念,大家都希望有關計劃能順利推展。

社企BiciLine協助營運

現時,「共融通道」由東華三院BiciLine單車生態旅遊社會企業營運,免費借出單車及裝備供市民使用,並在「朝九晚六」開放時段内安排單車大使駐場,提供指導和協助。場內亦特別加設一些指示牌、路面標記等,讓使用者識別及遵守規則。

負責營運「共融通道」試驗計劃的東華三院BiciLine單車生態旅遊社會企業營運助理葉振洋(右一)表示,在「朝九晚六」開放時段內會安排單車大使(右二、三)駐場,提供指導和協助。
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羅世柏(右三)及同事與BiciLine單車生態旅遊社會企業團隊合照。
試驗計劃期間,場地備有大小不同的單車和安全帽,免費供市民借用。

BiciLine營運助理葉振洋表示,他們會向「共融通道」的使用者講解一系列安全守則,包括行人與騎單車人士應互諒互讓、騎單車人士應盡量靠左,並保持通道暢通無阻等。「共融通道」上更試行以AI(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實時事故偵測。如路面發生碰撞或意外,會發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即時到現場提供協助。

「共融通道」上試行以AI(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實時事故偵測。如路面發生碰撞或意外,會發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即時到現場提供協助。

單車網絡分兩階段完成

整個啟德發展區單車徑網絡及「共融通道」,將參考試驗計劃的經驗,並會分兩階段建造。首階段網絡總長約7.5公里,預計於2023年與啟德發展區相關休憩用地、啟德體育園、啟德車站廣場等一併落成;第二階段將配合區內基礎建設及其他發展項目的推展時間表,預計在2025年後落成。

試驗計劃是打通啟德「共融通道」網絡重要的一步。我期望在整個「共融通道」網絡完成後,大家可以腳踏單車,漫遊啟德,讓前啟德機場用地和附近海濱的地區,成為充滿活力及動感的休閒新地帶。

為推廣行人和單車一起使用路面的新概念,政府自今年7月起在觀塘海濱花園內推行「共融通道」試驗計劃,為期約6個月。
「共融通道」場內貼有介紹「共融通道」的概念和使用須知。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三十九集:香港印刷業

鳴謝:永經堂集團


12月8日,「中美博弈與世界變局」2019環球時報年會在北京舉辦,《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致辭。

以下是胡錫進致辭全文:

各位學者,來賓,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並感謝大家在這個寒冷的早上來到這裡,參加《環球時報》2018歲末的年會,我相信,今年咱們大家非常有的說。我想大家都有點迫不及待了,恨不能直接進入主題,把某個國家拉到台上來吊打。然而按照規矩,我作為主辦方《環球時報》的總編輯還要做一個致辭。

說什麼呢?就從我這個蘋果手機說起吧。

老胡用蘋果手機很多年了,一直用它發微博,從未引起過麻煩。但是今年四月,美國封殺中興通信,我很生氣,迅速發微博,力挺中興,而且發出豪言壯語:今夜老胡和《環球時報》員工都是中興人。挺好的微博,點讚上萬,但第二天,黑我的帖子出現了。原來我發出去的微博上,明明白白顯示是用蘋果7發的。胡錫進用蘋果手機挺華為,好虛偽啊!一時間這個罵我的帖子在互聯網上更火。換手機吧,真心為我好的,故意將我軍的,都這樣勸我。

說實話,當時我很想把蘋果換了,換成中興或華為,起個帶頭作用。中美貿易戰剛一開打,《環球時報》可謂一馬當先,我們寫了很多充滿豪言壯語的文章,比如我記得社評裡有這樣的句子:要用打抗美援朝的勇氣打這場貿易戰;如果美方相逼,中國不怕把太平洋打成中美貿易的天塹;一定要先打掉特朗普的一顆門牙再說,等等。

那時中美互不摸底,相互宣示意志和決心,我們很希望,《環球時報》的這些狠話被對方看成是擺在中國商務部門後的棍子。但是,很可惜,我們沒有把特朗普嚇住。當然,他們也沒把中國嚇住,中國對美國的所有關稅都實施了報復。

大半年過去了,就在這周,華為CFO、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被扣留。一時間中國社會群情激憤。我又用蘋果手機發微博挺華為,結果又有人挑我的矛盾,要求我換手機。這時我的感受是,罵美國歸罵美國,但iPhone老胡還是要用。為什麼?因為我覺得如果在這個時候我換華為手機,不是個應有的姿態。中國是貿易順差大國,中外產品在市場上應享有平等的權利,外國貨不應被歧視,而且蘋果又沒有惹中國。更何況,我這個蘋果手機應該還是在中國生產的,它裡面融合著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到了下半年,中美貿易戰真打起來,我的最大擔心已經不是中國會受多少經濟損失了,而是中國千萬別被來自外部的壓力逼保守了,逼左了。我覺得在貿易戰的逆境中保持住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格局,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最近幾個月,《環球時報》社評的方向出現了調整,我們一遍遍強調改開的重要性,強調在堅持黨的堅強領導和政治穩定前提下,保持社會內部寬鬆和活力對落實改革開放的現實意義。我們提出,在國家建設正能量的同時,提高全社會對負能量的承受力同樣重要。我們呼籲解放思想,探討解放思想在深化改開時代的新內涵,比如我們提出,中國要注意不擴大中西意識形態的差距,還提出,在當前情況下,緩和中國與美西方的關係、不把中美關係引向冷戰,也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之一。

2018年,中國和世界經歷的極不平凡。鬥爭成了家常便飯,美國對華政策發生斷崖式的強硬變化。但老胡希望,相信在座的各位同樣希望,這一年會最終會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新一季的最重要的年份被記住。中國越鬥越開放,而不是越鬥越保守。我們會是這樣嗎?世界允許我們這樣嗎?今天就請各路專家學者們開展精彩務實的探討。

最後我想借這個機會對各位支持《環球時報》的朋友們做一個表白:《環球時報》始終是中國國家利益的堅定維護者,我們與中國崛起共榮辱。在國家每一個重要的關頭我們都沖在前面,值此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我們同樣會衝在前面。感謝各位老師的支持和理解,因為有你們,我們從不孤獨。

謝謝大家。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後生可畏,香港的一群正在學習大眾傳播的年輕學子,正在跟特區政府交涉,要求獲得政府新聞的採訪權,跟其它所有媒體一樣的公平的採訪權。

開診所不容易,辦傳媒就不難。隨便誰,阿貓阿狗都可以辦傳媒,衹要你想辦,分分鐘搞掂。

衹不過,傳媒易辦,官府難求。香港中文大學和浸會大學等高校傳媒專業學子所辦的傳媒,就被政府新聞處「另眼相看」。

各大傳媒駐守立法會補選現場,新聞系學生也有參與其中,累積採訪經驗。
香港多間大專院校的新聞系學生都有採訪立法會補選,惟有學生指被拒諸部分場地門外。

12月1日,他們在香港電台的「香港家書」節目裡,給特首發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2016年,幾間大學的新聞系學生,採訪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時,都不能進入點票中心,被拒門外。為甚麼?新聞處認為,學生媒體不是主流傳媒,所以學生記者無權進入會場。」

那次被拒後,中大和浸大新聞系學生就申請司法覆核,希望被平等對待。官司持續兩年,今年11月14日香港高院決定拒絕受理覆核,理由是政府新聞處前年已採用新政策,讓新聞系學生進場採訪。

大學生們對這項裁決表示失望。他們說,政府新聞處的新政策是,讓他們進場採訪但有名額限制,並且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發出許可,而其他媒體都沒有限制。他們暗指這是政府新聞處「有意留難」。

程老漢想起新聞史上一件舊事。

1980年6月1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正式開始24小時連續播放實況新聞。這是史上第一個全天候播報新聞的電視台,但他們沒有白宮採訪權。當時,白宮記者團被所謂主流媒體所壟斷,電視台方面就是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廣播公司(ABC)。CNN創建不到一年之際,其創辦人特納就提出要進入白宮記者團,但三大電視網和白宮都不把CNN放在眼裡,拒絕接納CNN。特納就起訴白宮設立記者團違反了《公平貿易法》,8個月以後,特納和他的CNN贏了,CNN在白宮記者團中獲得一個高級記者的席位。

傳媒不分大小,有仙則靈。香港的傳媒學子們可能正在開創歷史的先河,為大學生媒體爭得公平機會。


1.香港立法會今年六月審議《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期間,有議員在會議廳內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民主黨兩名立法會議員星期五(7日)表示,接獲香港警方預約拘捕通知,他們各被控妨礙正執行職務的立法會人員,其中一人再被控多一項普通襲擊。兩名議員林卓廷及尹兆堅表示,計劃星期一到灣仔警署被捕。事發於六月十三日,香港立法會審議一地兩檢草案時,多名民主派議員在座位叫囂,林卓廷被主席驅逐,尹兆堅則衝向主席台,兩人及另外兩名立法會保安員報稱受傷。

2.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後,外交部星期五(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關注孟晚舟的國籍,發言人耿爽強調孟晚舟為中國公民。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蒙特利爾出席一個科技會議時表示,加拿大擁有獨立司法制度,作出相關決定沒有涉及任何政治參與或干預。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事件涉及華為懷疑利用滙豐控股進行涉及伊朗的非法交易,而美國自2016年以來一直關注華為是否違反對伊朗的制裁。

3.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在海外的發展處處受阻,繼美國、澳洲、新西蘭等國政府禁止使用華為通訊設備後,日本《讀賣新聞》星期五(7日)報道,當局計劃禁止政府部門採購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產品,當地政府拒絕評論。在北京,外交部表示對有關報道嚴重關切,又指中日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華為和中興長期在日本合法經營。中方希望日方為中國企業在日運營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勿做有損雙方互信和友好合作的事情。

4.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月台層板鋼筋被剪短,需隨機鑿開混凝土80個位置檢測,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星期五(7日)在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認為抽樣少,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回應,指做法有統計學依據,按百分比抽查,並非實際的做法。對於月台層板壞到甚麼情況需要拆卸,陳帆則指拒絕揣測,並以「不言而喻」形容最壞打算。受到工程問題等影響,沙中綫全面通車無期,港府指正與港鐵研究局部通車的可行性。

5.香港仔華富邨對出海面星期四(6日)早上發現的男屍與謀殺案有關,香港警方拘捕一名26歲男子,並將疑犯押解至發現屍體現場調查。消息指,疑犯懷疑因金錢問題,與父親爭執後殺死對方,並將屍體放入尼龍袋,運到南區棄屍海中。

6.法國政府撤回增加燃油稅計劃,未能平息民憤,預料巴黎周末仍有大規模示威,當局擔心會重演嚴重暴力事件,呼籲民眾冷靜。警方建議香榭麗舍大道的商店和餐廳當天暫停營業;艾菲爾鐵塔不會開放,羅浮宮等多間博物館亦會閉館。法國傳媒報道,政府亦正考慮調派軍隊保護重要古蹟。

7.美國前總統老布殊上星期逝世,家人在其家鄉得州休斯敦的聖馬丁教堂舉行追思會,逾千人出席,包括前總統喬治布殊,靈柩在老布殊圖書館的私人墓園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