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港鐵站的開槍事件,一名女警向持𠝹刀男子開一槍,並擊中對方左腹。香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有必要知悉警員開槍時,是否已符合所有條件,希望香港警方盡快公開更多資料。
美國中期選舉投票,被視為民眾對總統特朗普執政表現的風向標,美媒引述初步點票結果,指民主黨會重奪眾議院控制權,為八年來首次,至於共和黨則成功保持參議院控制權,並增添議席。
民主黨眾議院領袖佩洛西在祝捷會感謝選民支持,認為明天是美國的新一頁,民主黨重新掌控眾議院,代表國會恢復對特朗普的監察與制衡,她稱民主黨會令議會更加透明,令國家更和諧團結,未來會繼續推動醫保改革及加強槍械管制。由於共和黨只能維持參議院的控制權,對總統特朗普餘下任期的施政構成打擊。然而,特朗普在社交網站發文,宣稱選舉取得「巨大成功」,並感謝所有支持者。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部分備受關注的州長競選仍未分勝負,包括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和威斯康星州,而在堪薩斯州、伊利諾伊州和密歇根州,民主黨候選人則成功擊敗共和黨。該報分析認為,選民對特朗普及美國面臨的所有重大問題存在分歧,而醫保和移民問題尤其令他們感到擔憂。
深水埗港鐵站大堂近D出口星期三早上發生開槍事件,一名可疑男子被警員截查時亮出𠝹刀,經警告無效後女警開槍,男子左腹中槍受傷及被制服,被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情況危殆。警方指,警員有評估形勢後才開槍。


案發於星期三(7日)早上約七時四十五分,兩名機動部隊成員當時正進行反罪案巡邏,當他們截查一名形迹可疑中國籍男子時,對方從背囊亮出長約15厘米的𠝹刀刀鋒,企圖襲擊警員,警員警告無效後,女警感到生命受到威脅,遂向可疑男子開一槍,再把男子制服。

警方指男子持香港身份證,案件由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
另外,警方事後亦一度封鎖深水埗港鐵站大堂近D出口部分範圍調查,並向附近目擊經過的店員查問,有港鐵站內商店需暫時落閘。
近年香港特區政府鼓勵港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珠海學院民意及民調研究中心發現,近半受訪香港青年認同與內地融合,至於不認同者則略高出5.2個百分點。調查機構認為,可增加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接觸機會,以提高港青對與內地融合的認同度。

調查又指,受訪者普遍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及成就,在總分5分中達到平均3.16分,對國家及社會的發展現狀,則獲2.53及2.63分。商人施永青認為,香港傳媒應着眼歷史和當下宏觀的國際局勢,為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全面資訊,令他們在充分權衡比較後,明智負責地選擇未來道路。

珠海學院民意及民調研究中心,今年八月分兩階段以街頭面訪及焦點訪談形式,共訪問逾千名15至24歲香港青年,星期二(6日)發表「香港青年國家融合指數」研究,以便多角度了解香港青年對中港融合的認同度、對國家的身份認同、探討他們對中港兩地優勢及在內地就學、工作或創業的意願等。

另外,調查指約兩成四人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近四成半人表示不認同。約一成七人認同「大灣區人」身份,近五成八受訪者表示不認同。


1.不少內地旅客經港珠澳大橋訪港遊覽,惟香港旅遊業界指部分來自未經登記的內地旅行團,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鄭若驊,星期一(11月6日)早出席行政會議時表示,政府已去信廣東相關部門跟進。Ω (播放可收聽更詳細報道)

2.港珠澳大橋通車帶挈香港旅遊業受惠,昂坪 360表示,由上月24日至本月4日乘搭纜車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約一成半,來自內地的乘客則較去年同期上升一倍。
3.多位經濟學者聯署,支持施政報告中「明日大嶼」填海計劃。聯署學者包括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何濼生、浸大財務及决策系副教授麥萃才等。他們指,「明日大嶼」願景推出以來,社會上不少反對聲音,有不少是立場先行及情緒化的口號,甚至流於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所以有必要說明「明日大嶼」是可負擔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投資。
4. 有民意調查發現,認同與不認同中港融合理念的受訪青年比例差不多,不認同者較認同的青年多約5個百分點。珠海學院民意及民調研究中心,今年8月街頭訪問約千名15至24歲香港青年,調查機構認為,可透過增加兩地青年交流接觸,提高香港青年對中港融合的認同。

5.本港龍翔道往葵涌方向近眺望處,星期二(6日)早上發生五車相撞交通意外,涉事32歲姓蔡電單車司機被推跌,再捲入車底被困,他被救出後送院,情況嚴重。警方消息指,一架掛有「P牌」的電單車,早上七時許沿龍翔道行駛至眺望處附近時,前方的電單車、私家車及一架的士,先後因路面狀況減慢車速,惟後方的另一架私家車及輕型貨車懷疑收掣不及,引發五車相撞。私家車及的士被推前,電單車被撞倒後,司機被捲入車底。傷者身體多處受傷,一度被困,要由消防員救出,被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至於的士上有女乘客感不適,需送往明愛醫院,兩人送院時皆清醒。
6.美國中期選舉本港時間星期二黃昏開始投票,選前民調顯示,民主黨支持度保持領先。至於總統特朗普和前總統奧巴馬則把握最後機會,分別為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拉票造勢。
不少內地旅客經港珠澳大橋訪港遊覽,惟旅遊業界指部分來自未經登記的內地旅行團,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鄭若驊,星期一(11月6日)早出席行政會議時表示,政府已去信廣東相關部門跟進。
龍翔道往葵涌方向近眺望處,星期二(6日)早上發生五車相撞交通意外,涉事32歲姓蔡電單車司機被推跌,再捲入車底被困,他被救出後送院,有指情況嚴重。


據警方消息,一架掛有「P牌」的電單車,早上七時許沿龍翔道行駛至眺望處附近時,前方的電單車、私家車及一架的士,先後因路面狀況減慢車速,惟後方的另一架私家車及輕型貨車懷疑收掣不及,引發五車相撞。私家車及的士被推前,電單車被撞倒後,司機被捲入車底。傷者身體多處受傷,一度被困,要由消防員救出,被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至於的士上有女乘客感不適,需送往明愛醫院,兩人送院時皆清醒。
網上其後流出車CAM片段,顯示案發時,多架車輛陸續收慢,電單車司機亦嘗試減慢,並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詎料後方車輛卻收掣不及,如骨牌般撞向電單車,先把司機推跌地上拖行,再捲入車底。






1.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星期一(11月5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多國領袖出席。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指中國會主動擴大進口,並完善法規,保護知識產權。他多次提到各國應進一步開放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提倡要共贏、不要獨戰。習近平又宣佈多項措施,以發揮上海等區在對外開放的重要作用,包括將增設上海自貿區的新片區,為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和推廣的經驗,亦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及支持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2.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踏入第二個周末,單是星期日(11月4日)就有超過十萬人次在香港口岸出入境,再創人流量新高。不過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透露,最少有逾千名旅客沒有向香港旅遊業議會登記,經港珠澳大橋過境,相信他們屬於半自由行或自由行的大橋體驗團,有必要向內地旅遊單位跟進。Ω (播放可收聽更詳細報道)

3.去年五月發生的九龍灣橋底姦劫案,疑犯林永春在羈押期間被發現以俗稱「LAN線」的網絡線自縊身亡,死因裁判庭星期一(11月5日)裁定他死於自殺,並提出11項建議,包括改善電子巡倉拍卡系統。
4.香港政府計劃在下月27日起為市民更換身份證,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陳天賜表示,新身份證的技術由一間法國公司提供,並首次引用鈔票防偽特徵。新身份證內的資料,要配合特定運算程式才能讀取,即使有人盜取閱讀器,沒有運算程式亦不能讀取當中的資料,有助避免市民資料被盜。
5.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星期一(11月5日)宣布,因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越南富安省爆發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中心即時暫停從當地進口禽肉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蛋,保障公眾健康。中心發言人說, 香港現時與越南只建立禽蛋進口機制,並無禽肉進口機制,今年首九個月,本港從越南進口65萬隻禽蛋,並已就事件聯絡越南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消息,因應當地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踏入第二個周末,單是星期日(11月4日)就有超過十萬人次在香港口岸出入境,再創人流量新高。不過有旅遊業界代表透露,最少有逾千名旅客沒有向香港旅遊業議會登記,經港珠澳大橋過境,相信他們屬於半自由行或自由行的大橋體驗團,有必要向內地旅遊單位跟進。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星期一(11月5日)上午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致辭。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王室代表,尊敬的各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尊敬的各代表團團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2017年5月,我宣佈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經過一年多籌備,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現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開幕了!
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來自五大洲的各方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這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這屆進口博覽會以「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就是要歡迎各國朋友,把握新時代中國發展機遇,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實現共同繁榮進步。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
我衷心希望,參會參展的各國朋友都能廣結良緣、滿載而歸!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日益密切,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同時,世界經濟深刻調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這就需要我們從紛繁複雜的局勢中把握規律、認清大勢,堅定開放合作信心,共同應對風險挑戰。
世界上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說其是歷史大勢,就是其發展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
回顧歷史,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立足當今,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要求。放眼未來,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大道至簡,實幹為要。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為了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國都應該拿出更大勇氣,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各國應該堅持開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間。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國際貿易和投資等經貿往來,植根於各國優勢互補、互通有無的需要。縱觀國際經貿發展史,深刻驗證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規律。各國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經貿就能打通血脈;如果以鄰為壑、孤立封閉,國際經貿就會氣滯血瘀,世界經濟也難以健康發展。各國應該堅持開放的政策取向,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提升多邊和雙邊開放水準,推動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各國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減少負面外溢效應,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各國應該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
各國應該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敢於創新、勇於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世界經濟剛剛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回升態勢尚不穩固,迫切需要各國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造福人類是科技創新最強大的動力。在休戚與共的地球村,共用創新成果,是國際社會的一致呼聲和現實選擇。各國應該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加強數位經濟、人工智慧、納米技術等前沿領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各國應該堅持包容普惠,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各國就應該堅持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各國應該超越差異和分歧,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包容發展,攜手應對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少全球發展不平衡,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各國人民共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成果。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砥礪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同時,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今年4月,我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說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我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為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將在以下幾方面加大推進力度。第一,激發進口潛力。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中國將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中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中國真誠向各國開放市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準、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第二,持續放寬市場准入。4月份我宣佈的放寬市場准入各項舉措,目前已基本落地。中國已經進一步精簡了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減少投資限制,提升投資自由化水準。中國正在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採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特別是外國投資者關注、國內市場缺口較大的教育、醫療等領域也將放寬外資股比限制。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第三,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中國將加快出台外商投資法規,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深入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中國將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對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中國將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提高智慧財產權審查品質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各國都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營商環境,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總是粉飾自己、指責他人,不能像手電筒那樣只照他人、不照自己。
第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將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差別化探索,加大壓力測試,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中國將抓緊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驟、分階段建設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這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將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第五,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中國一貫主張,堅定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中國願推動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中國將認真實施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的「八大行動」。中國支持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將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同相關國家一道推進重大專案建設,搭建更多貿易促進平台,鼓勵更多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深化生態、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為全球提供開放合作的國際平台。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其中第三季度增長6.5%,符合預期目標。全年糧食產量可望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7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看,中國經濟運行都處於合理區間,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重要基礎。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長仍居世界前列。
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大家完全可以抱著樂觀態度。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中國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釋放發展動力。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扎實推進,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貿易合作加快推進。中國具有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些領域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一些領域風險挑戰增大。總體看,這些都是前進中遇到的問題,我們正在採取措施積極加以解決,成效已經或正在顯現出來。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我相信,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加快轉入高品質發展軌道,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中國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上海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好,同其開放品格、開放優勢、開放作為緊密相連。我曾經在上海工作過,切身感受到開放之於上海、上海開放之於中國的重要性。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這種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
為了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我們決定,一是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全國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二是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三是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佈局。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中國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國家共同參與,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我希望各位嘉賓在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上深入探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新思路,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懈奮進,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