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7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其中45人罪成,法庭今早(19日)作出判刑。

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下午三時會見傳媒,預料回應有關判刑。


香港特區首宗顛覆國家政權案件,45名反中亂港分子涉顛覆國家政權罪,今早(19日)在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判刑。曾任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香港非法「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之一的亂港分子戴耀廷,因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入獄10年。已認罪被告中,區諾軒判刑6年9個月、趙家賢被判刑7年、鐘錦麟判刑6年1個月、黃之鋒被判刑56個月。

案中還有26名認罪被告,包括梁晃維、徐子見、岑子傑、毛孟靜、劉澤鋒、譚文豪、李嘉達、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張可森、黃子悅、尹兆堅、郭家麒、譚凱邦、劉頴匡、楊岳橋、岑敖暉、王百羽、袁嘉蔚、馮達浚、吳敏兒、范國威、呂智恒、林景楠及伍健偉。

16名不認罪被告中,14人被裁定罪成,包括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施德來、何啟明、鄭達鴻、彭卓棋、餘慧明、梁國雄、黃碧雲、林卓廷、柯耀林、吳政亨及楊雪盈。此外,李予信及劉偉聰未被判刑。香港特區律政司已正式就劉偉聰無罪裁決提上訴,但沒有就李予信脫罪申請上訴。

根據香港國安法,被告犯罪嚴重程度可分為3級,屬「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可判刑10年以上至終身監禁;「積極參加」者可判刑3至10年;而「其他參加」者可判處3年以下或拘役、管制等禁閉式刑罰。

《新華社》報道,香港警方2021年1月採取行動拘捕50餘人,他們涉嫌組織策劃或參與2020年所謂立法會「初選」,涉嫌干犯香港國安法有關顛覆國家政權罪。其中,47人於2021年3月1日被律政司起訴,包括戴耀廷以及胡志偉、林卓廷、楊嶽橋等多名前立法會議員。上述被告被控一項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案件於2021年3月1日至4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首次開庭審理,後案件轉介到高等法院處理。審訊過程中,有31人陸續認罪,另外16人拒不認罪。經過繼續審訊,法院2024年5月30日對拒不認罪的16人進行裁決,14人罪成,2人脫罪。今天,高等法院對罪成的45人進行宣判。

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早前發文表示,此案不是一場普通的法律案件審理,它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涉及人數最多、審判時間最長的標誌性案件,也是香港首宗涉及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更是一場關乎國家安全和法治權威的大考。此案裁決也正告反中亂港勢力和美西方外部勢力,膽敢挑戰中國國家安全底線者,必將受到法律的嚴厲懲治。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及 觀察者網


經中央軍委批准,根據年度工作計劃,本周四至下星期一,由海軍海南艦和長沙艦組成的編隊將訪問香港特區,期間面向香港和澳門同胞組織一系列開放活動。

國防部表示,活動目的是展示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

 


澳門科技大學揭發24名內地學生持假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學歷入讀後,澳門司警周一(18日)公布早前於於大學宿舍拘捕4名涉案學生,其中20人在校方報警前已離開澳門,澳門與香港及內地警方正合作追查。

澳門司警表示,被捕學生承認自己從未應考文憑試,稱是透過內地中介偽造成績及證明,從而規避大學學歷審查機制,瞞騙校方,已於本月1日被移交檢察院處理。司警稱,內地中介的犯罪集團,在學生8月辦理入學前,派人到澳門派發偽造證明,以及教他們如何應對大學職員提問等。

司警稱,案件涉及13男11女,全部已入讀大學一年級的不同學科課程,截獲的4名學生,分別來自河北、浙江、深圳和江西。澳門司警提醒偽造文件,一經定罪可處最高三年徒刑。

 

事發上月底,香港考評局接獲舉報,懷疑有學生利用香港不實學歷申請報讀澳門的大學學士學位課程,考評局通知澳門科技大學後,校方展開核查證實事件,並於10月29日報警。

香港考評局周一表示,當局發出的DSE成績通知書和證書,均具有多重防偽特徵等,院校和僱主如有需要,可和考評局查詢詳情,並呼籲各界對於由中介或第三方機構提供的DSE成績文件要格外小心,切勿以身試法,試圖行使虛假成績文件,考評局一經發現,定必嚴肅處理。

 

 


網上旅遊平台及應用程式日見普及,負責監察香港個人資料私隱保障的獨立法定機構香港私隱專員公署,檢視過十個網上旅遊平台,包括相關網站及應用程式收集個人資料情況,發現所有被檢視的平台例如Agoda、Expedia、Trip.com,都有追蹤用戶在平台進行的活動,涉及資料包括用戶位置、瀏覽紀錄等。

 

公署檢視的十個旅遊平台,分別為Agoda、東瀛遊、Expedia、金怡假期、美麗華旅遊、新華旅遊、專業旅運 、Trip.com 、永安旅遊及縱橫遊。

公署指出,十個平台均取得用戶在直接促銷方面的同意,但新華旅遊只提供捆綁式的同意選項;部分有提供其他選項,但預設選擇為「同意」。公署並發現,十個平台都有在私隱政策述明收集用戶個人資料目的,但只有7個平台有說明其資料保留政策。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說,歡迎部分網上旅遊平台在檢視過程中,已積極改善提供的保障私隱訊息及用戶界面設計。

公署向網上旅遊平台營運者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只收集必需個人資料、提高人工智能處理個人資料的透明度、保障私隱融入平台設計、避免要求用戶捆綁式同意將個人資料用於直銷。至於用戶,應提供最少量的個人資料,刪除不再使用的帳戶,減低資料外洩風險。

公署又留意到最近有騙徒冒充網上旅遊平台,在社交媒體上開設偽冒專頁進行詐騙。公署呼籲市民在網上購買旅遊產品前,先檢查相關網站、社交專頁等的真確性,對商戶的收款名稱及銀行賬戶號碼等提高警覺,並應透過官方渠道購買旅遊產品,減低受騙風險。


五、六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傳奇巨星林黛,從影生涯只有約十年,卻留下多部令人難忘的經典作品,更憑藉精湛演技四度獲得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殊榮,成就驕人。林黛誕辰90周年,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影畫早晨」節目將以「忘不了……影后林黛」為題,選映14部林黛主演的經典作品及四部紀錄片,由十二月二十日至明年三月七日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適逢一代傳奇巨星林黛誕辰90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影畫早晨」節目將以「忘不了……影后林黛」為題,選映14部林黛主演的經典作品及她的四部紀錄片。林黛於五、六十年代紅極一時,更憑藉精湛演技四度獲得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資料館安排放映的節目分為「多情女兒心」、「都市俏佳人」、「歷劫紅顏」及「錦繡人生」四個部分,讓觀眾從不同類型的作品回味林黛的卓著演技。

回顧林黛一生主演過多部賺人熱淚的愛情電影。「多情女兒心」包括五部不同風格的電影,《漁歌》(1956)和《金鳳》(1956)是林黛早期的愛情電影作品,她分別演繹純樸善良的漁家女孩和率直爽朗的鄉村姑娘,顯露其演藝才華。《漁歌》將同場加映輯錄林黛喪禮和數千影迷送別等矚目場面的紀錄短片《紀念林黛特輯》(1964)。《金鳳》亦同場加映《林黛婚禮特輯》(1961),展示林黛婚禮的珍貴片段及群星共賀的熱鬧場面。

在電影《金蓮花》(1957)中,林黛一人分飾兩角包括倔強而熱情的歌女和溫婉柔順的少婦,讓她首次奪得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她在《笑聲淚痕》(1958)中飾演氣質清麗卻追求享樂的少女,洋溢青春氣息。在愛情經典《不了情》(1961)中,林黛將命途多舛的女主角內心感情變化演繹得淋漓盡致,更憑本片第四度登上亞洲影后寶座。

 

香港電影資料館選映14部林黛主演的經典作品及她的四部紀錄片,圖為《金蓮花》(1957)劇照。 (國泰-Keris影片私人有限公司)

 

林黛擅長演繹青春活潑的都市女郎,在輕喜劇中表現得尤其突出。「都市俏佳人」精選三部林黛主演的輕喜劇,其中有由張愛玲首部在香港擔任編劇的電影《情場如戰場》(1957),以及熊式一原著的《樑上佳人》(1959)和易文編導的《溫柔鄉》(1960)。

 

香港電影資料館選映14部林黛主演的經典作品及她的四部紀錄片,圖為《樑上佳人》(1959)劇照。
圖為《江山美人》(1959)劇照。(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林黛在影片中所演繹的都市女郎頭腦機靈,勇於追求愛情,散發摩登氣息。《情場如戰場》將同場加映《林黛婚禮紀錄》(1961),記錄林黛由穿上婚紗、化妝、梳頭以至乘車前往教堂進行婚禮的盛況。《溫柔鄉》則同場加映《林黛旅遊》(1961),記錄林黛在歐洲旅遊時笑靨如花的情景。

 

《林黛旅遊》(1961)。

 

林黛扮相宜古宜今,以古裝示人時尤其典雅俏麗。「歷劫紅顏」選映的四部林黛古裝電影,包括《貂蟬》(1958)及《王昭君》(1964)。林黛在《貂蟬》及《王昭君》兩部電影中皆飾演因捨身報國而深入民心的古典美人,更憑《貂蟬》第二度獲得亞洲影后殊榮。《江山美人》(1959)是著名導演李翰祥以「游龍戲鳳」的民間傳說為藍本拍成的經典作品,更於第六屆亞洲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影片。《猿女孟麗絲》(1961)則是林黛作品中,鮮見她飾演武功高強又重情重義的俠女角色。資料館特別將這部久違銀幕的電影數碼化,為觀眾帶來林黛難得一見的女俠英姿。

 

《猿女孟麗絲》(1961)劇照。
圖為《花團錦簇》(1963)劇照。(天映娛樂有限公司)

 

「錦繡人生」選映兩部林黛著名歌舞電影,包括《千嬌百媚》(1961)與《花團錦簇》(1963)。載歌載舞的《千嬌百媚》是邵氏不惜工本打造的作品,動員上千舞蹈員,編排出連場氣派堂皇、賞心悅目的舞蹈表演。林黛在片中表演多種西方及具亞洲色彩的舞蹈,流露她的爽朗和跳脫,更讓林黛第三度獲封亞洲影后。《花團錦簇》是大型時裝愛情喜劇,將歌舞與時裝共冶一爐。

除《樑上佳人》為粵語配音外,其餘影片均為國語。電影門票35元,由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六)起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電話購票請致電3166 1288。部分放映設映後談,分別由陳曉婷、藍天雲、何思穎、羅展鳳及傅慧儀主講。

查詢節目詳情,請瀏覽資料館網頁或致電2739 2139。


踏入11月中接連有熱帶氣旋到訪,繼「桃芝」襲港後,再有「萬宜」接近香港。天文台預測生效的一號戒備信號,至少維持至傍晚6時。受天文大潮及「萬宜」的共同影響,個別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

 

天文台表示,會視乎強烈熱帶風暴「萬宜」與珠江口的距離、強度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今晚至明日初時是否需要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中午12時,「萬宜」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570公里,按照現時預測,「萬宜」今日仍與香港保持約400公里或以上距離,預料香港日間尚未普遍吹強風。

天文台表示,下午部分時間有陽光,稍後有幾陣雨,今晚天氣較涼。未來一兩日天氣顯著較涼,最低氣溫在18度左右,風勢頗大,間中有雨。星期四風勢緩和,本周後期天色較明朗,日間氣溫稍為回升。

天文台提醒,由於今明兩日正值天文大潮,加上受東北季候風及「萬宜」的共同影響,預料維港的海水高度會於今晚至明日凌晨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米,大澳則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3米。個別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水浸。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互聯互通十周年高峰論壇致辭表示,隨著時間推移,互聯互通各項目都迎來「量」的增長,整個機制未來持續創新,將從「量」走向「質」的發展,香港的國際化發展「含金量」將進一步提高,進一步鞏固及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陳茂波說,隨着國家加深與全球各地的經貿聯繫,持續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內地企業會加快加大到境外投資,國際上往內地的投資也會持續增加。在互聯互通機制下,香港將繼續是國家與世界金融市場最關鍵的交匯點,匯聚更多「錢財」及「人才」。

 

他表示,通過互聯互通,本港能引入更多國際資金,貢獻國家的實體經濟發展,互聯互通機制不斷的深化和擴容,有利於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和風險管理產品的發展,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有序推進,貢獻金融強國建設。

陳茂波說,互聯互通是國家在改革開放道路上的制度改革和機制創新,持續為資本市場釋放活力和創造力,是為內地和香港市場成功吸引國際投資者到來的關鍵舉措。在十年來,互聯互通機制這條「大橋」,「行車道」數量持續增加,每條車道流量持續提升,往返的不單是產品和資金,更是投資人對兩地市場的認識、了解和關注。


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出席香港交易所互聯互通十周年高峰論壇時致辭,指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會繼續把握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與兩地監管機構攜手合作,優化各項互聯互通計劃,推動更多機制創新,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聯動發展,在國家提升金融投資對外合作中發揮更積極作用,讓香港金融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陳國基今早(18日)出席論壇主題演講表示,滬深股通時至今日已成為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證券市場最信賴的途徑,每日平均交易額由2014年推出時大約60億元人民幣,升至今年10月平均逾1360億元人民幣,升幅23倍,佔滬深證券市場總交易量約8%。以內地A股市來說,逾70%國際投資者是經香港滬深股通將資金投入內地。

他指出,在港股通方面,每日交易額從2014年推出時約9億港元,升至今年10月平均近440億港元,升幅46倍,佔本港證券市場總交易量約17%,累計為香港股市帶來逾3.4萬億港元的資金流入。

陳國基說,借滬深股通的成功基礎,連推推出項目,增強市場流動性和深度,擴大投資者的基礎,讓香港更好發揮獨特的金融專業優勢。他說,債券通已成為內地與國際債券市場之間的重要橋樑,至今年9月底,境外機構透過債券通等渠道持有內地債券的總額規模逾4.4萬億元人民幣,北向通每日成交量一直增長,由最初推出時的22億元人民幣,升至今年首三季逾430億元人民幣,增長逾19倍。

他表示,去年推出的互換通,讓境外投資者更有效管理利率風險,今年10月互換通的每日平均成交名義本金已逾190億元人民幣,較剛推出時增長近5倍。

陳國基說,今年相繼公布的「三聯通,三便利」、五項推進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合作措施,以及進一步提升互換通的機制,都是增強香港聯通內地和海外資本市場角色的重要舉措,讓香港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