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令職場出現根本變化,不少人改變對人生規劃及工作的看法,轉行或離職者眾,勞動人口急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重點之一在於推出多項「搶人才」措施,有學者及人力資源顧問認為採取措施留住人手更重要。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周四(20日)發表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發現香港多媒體、資訊科技、電訊行業加薪幅度最高,公司平均加薪9.8%,至於全港僱員平均加薪幅度,亦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新高。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今年1月至9月進行調查,合共訪問178間機構及企業,分別來自12個企業,涵蓋約120,700名全職受薪僱員。結果發現,2022年僱員整體平均基本薪酬調整3.5%至9.8%。

電訊、多媒體、會計三行業加薪最多

當中加薪最多的首三位行業,分別是電訊、多媒體及資訊科技;銀行及金融服務業;會計、專業及商業服務業,平均幅度達9.8%、4.5%和4.2%。加薪最低行業為社會服務、非政府組織、非謀利組織及教育界,平均加幅2.5%,其次是醫療及相關行業,以及製造及貿易業,平均加幅均為2.9%。

僅1.7%僱員被凍薪

調查又發現,這些機構的98.3%僱員均獲加薪,遭凍薪的僱員僅佔1.7%。而資深員工的加薪幅度最高,達3.8%;高級僱員的薪酬加幅則是3.7%。

若按企業規模計算,學會指不足500人的小型企業加薪幅度最多,平均高達3.9%;而聘用多於1000名僱員的大型企業則加薪幅度最少,只得3.4%。

調查亦發現,這些機構的98.3%僱員均獲加薪,遭凍薪的僱員僅佔1.7%。而資深員工的加薪幅度最高,達3.8%;高級僱員的薪酬加幅則是3.7%。

非固定花紅更高 整體勝去年

而固定花紅方面,共有42.8%機構設有固定花紅制度,他們獲得平均1.09個月的基本薪酬,高於去年調查錄得的1.01個月。

至於非固定花紅,共92.9%機構設有相關制度,而合資格並獲非固定花紅的員工當中,花紅平均金額是1.57個月的基整薪酬,當中以高級僱員金額最高,達到3.29個月。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于人表示,過去本港受疫情影響,隨著疫情受控,加上面對人才流失,企業必須吸引及留住人才,「最易就係加人工。」他又指,經歷疫情後,不少人改變了對人生、工作的看法,因此有意轉行,為了挽留人才,不少公司均調整薪酬、福利。

倡留住本地人才

至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搶人才」的措施,孔對有關政策表示歡迎,直言「有心唔怕遲」,有助吸引海外人才及企業在本港紥根。他又認為,政府要兩方面並行,同時要留住本地人才,「其實唔係淨係睇海外人才,本地人才都要培養、培訓、留住佢哋。」除了大企業外,他希望政策亦可照顧到中小企。

 

 

 

 


 

1.【#KK plus #朗豪坊】

一名男童在朗豪坊收藏玩具店KK plus參觀期間,撞跌1.8米高的巨型天線得得B模型後,男童家長無奈賠償逾3萬元,成為全城熱話。事件繼續發酵並演變成公關災難。事主父親鄭先生早上(24日)接受商台訪問,稱事發兩天,5歲兒子仍顯得不開心,星期二(24日)請假未有上學,又稱兒子曾三次問他「點解個公仔咁恐怖」,鄭先生稱兒子可能仍受驚。

涉事的公司KKplus一度發聲明指,事件已即時在雙方同意下解決,處理方案是由事主提出,又提到模型涉及成本、涉及版權費、運輸費等,並無收取多於貨品的售價,將會主動聯絡事主跟進事件。公司其後刪去聲明。

至下午,KK plus母企凱知樂發聲明,指已慰問事主家人及小童情況,稱已全額退款。

疑受事件影響,KKplus母企凱知樂(2122)星期二(24日)早上股價一度急升86%至0.285元,隨後逐步回落,以0.18元收市,較高位跌近37%。總結全日仍升17.6%,成交1,670萬元,創10日高位。

 

 

2.【#疫情 #新冠 #Omicron】

港疫情再呈反彈,增250宗新冠病毒確診,包括89宗經核酸檢測及161宗經快測陽性個案。

多13間學校呈報共18宗陽性個案。其中位於九龍塘的國際英文幼稚園(St. Catherine’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有6名師生染疫, 當中4名學生就讀同一班下午班, 使用同一課室的上午班亦有一名學生確診, 涉及的兩班合共近60名學生停課至星期五。

另外, 一名39歲居於柴灣已婚警察宿舍的男子染疫, 他早前曾經探訪從美國抵港的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患者, 這名39歲男子傳染期曾到訪中央圖書館, 及粉嶺警察機動部隊總部餐廳等。

太古城麥當勞群組多3人確診, 涉及同一個家庭, 包括一名兩歲多男童, 男童及家傭5月13日早上到過麥當勞。

 

3.【#戴耀廷 #雷動計劃】

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早前承認,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刊登「雷動計劃」廣告、非法招致選舉開支的4項控罪,星期二(24日)在區域法院被判監10個月。

法官表示,策略性投票本身並不違法,本案亦不屬於選舉舞弊,但戴耀廷刊登廣告招致選舉開支,被推薦的候選人亦沒有作出申報,會影響選舉公平性,對建制派及獨立候選人不公平,同時考慮到戴耀廷沒有從中得益,加上控方事隔5年後才提出檢控,因此判處有關刑期。

 

4.【#拜登 #印太 #戰略模糊 #台灣】

美日印澳領導人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四國針對中國漁船同意加強監測印太海域的非法捕魚活動。美國總統拜登強調,美國仍是印太地區的主要力量,又澄清對台的戰略模糊政策未有改變。

 

【#焦點新聞  #大千視界 #MVM_News】

 

 

 


葵涌邨疫情擴大,繼逸葵樓後,港府周六(22日)宣佈,映葵樓即時圍封強檢,居民禁足5天。而芊葵樓、曉葵樓、旭葵樓及雅葵樓,晚上起圍封,指定人士須於翌日凌晨接受強制檢測,目標早上解封。另外,港府宣佈,所有住葵涌邨的政府僱員,暫時不用返回工作地點,留在家中減少外出。當局呼籲其他企業的僱主,在可行的情況下向員工作類似的安排,攜手抗疫。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六(22日)就疫情召開記者會時表示,葵涌邨累計增至105宗個案,證實涉及傳播力非常強的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BA.2,而且更蔓延至相連的曉葵樓都出現初步確診個案。為遏止疫情幾何式擴散,曉葵樓、雅葵樓、旭葵樓、芊葵樓4幢大廈周六(22日)晚,要圍封強制檢測。至於葵涌邨其餘大廈居民,以及附近的葵馥苑兩座紀律部隊人員宿舍,會安排接受強制檢測。

她說,由於今次是外判承辦商的清潔工人引起爆發,不排除清潔工之間有聚集,因此全邨16座大廈的40多名清潔工人列為密切接觸者,送往竹篙灣檢疫中心檢疫。

 


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為「嫦娥四號」轉駁訊號返回地球的通訊衛星「鵲橋號」,5月21日5時28分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升空。衛星由火箭送入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0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已逾45億年。它對地球地軸指向、自轉穩定、週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巨大意義。

1.人類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受到地球強大引力影響,月球也付出很大代價:地球將它自轉週期減慢為與圍繞地球公轉週期完全一樣,也就是潮汐鎖定。

在這種效應下,身處地球的人類基本永遠只看到月球的「正面」,只能在月球的天秤動效應下(月球軌道是橢圓,在軌道不同點的公轉速度不同,月球自轉也相對地球軌道面有一定傾角)看到月球「背面」一小部分(積累下來的極限是18%)。但總體來看,人類是無法看到全月球背面。

人類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的月球正面(左)和看不全的背面(右)(NASA)

即使到了載人航太時代,由於月球整體阻攔,背面形成地面通信禁區。在過去60年,人類已發射超過百個月球探測器,其中有65個月球著陸器,但僅有非載人的環繞月球軌道器和載人的阿波羅8/10/11/12/13/14/15/16/17看到過月球背面,沒有任何一個能夠進行月球背面著陸。

也正因如此,人類關於月球背面的陰謀論和謠言甚囂塵上,諸如外星人基地、納粹殘餘、月球人家園,這些廣泛出現在各種科幻作品中,各種演繹充滿想像力。月球背面甚至得名「月之暗面」(儘管實際上背面也能被太陽照到,只是人類看不到而已)。

為實現月球背面探測、登陸與研究,就必須把信號傳遞到那裡。現在這個方案就是中國「嫦娥四號」月球登陸器通訊衛星,為人類歷史上首個。

2. 通信衛星是什麼?
相信大家也可以想到:載人飛船環繞地球運行時,90分鐘左右就能繞地球一周,如果到地球背面時,該怎麼聯繫?

主要有三種方案:
1.全球佈網測控站,但需要世界範圍內都具強大政治影響力,還有海洋無法建站因素,顯然很難;

2. 建立移動測控站,例如中國前後7艘遠望號測量船中的2艘左右,會在火箭發射時駛入大洋,但顯然每次都航行到地球另一側並不現實;

3. 在太空中建立通信衛星網路,它們運轉在距離地面35,786千米高的軌道,與地球自轉同步,只要3至4枚足夠覆蓋全球,它們就是「天眼」,但技術難度顯然最高。
第三種提到就是通訊衛星,負責接收、加工、轉發其他衛星資訊,換句話說:「衛星的衛星」。擁有這個技術的國家/地區有美國、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但目前處在完整工作狀態下的通信衛星通訊系統中,只有美國和中國能覆蓋全球。
典型例子包括2003年中國航天首位太空人楊利偉進入太空,當時他只能在飛到中國附近衛星測控站時,才能與地球聯繫。無論是跟國防部長通話,抑或跟家人問候,一次大概5分鐘就必須草草結束。

2013年神舟十號,太空人王亞平就已能在太空中實現51分鐘太空授課,期間飛船繞了地球大半圈。到了神舟十一號,太空人景海鵬和陳冬已能收看地面電視直播。
他們依賴的就是中國覆蓋全球的四顆通信衛星「天鏈一號01星」。

4. 為了「嫦娥四號」,我們也送一枚通信衛星去到月球?
為探測月球背面發射信號中繼衛星,在196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NASA準備阿波羅登月專案時就提出過,直到任務結束也沒有完成可行性研究。目前最多應用是在眾多火星軌道器上,它們既探測火星,又為地面上的火星車和著陸器中繼信號。
「嫦娥四號」將在年底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踏足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既然月球擋住背面,為協助「嫦娥四號」和「玉兔號」月球車轉發信號,其信號中繼衛星需要提前出發準備,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月球信號中繼通信衛星。

嫦娥四號信號中繼衛星帶有一個口徑4.2米的傘面天線

通信衛星在2018年4月24日中國航太日被命名為「鵲橋」。不過與大型的天鏈系列衛星有別,「鵲橋號」採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100衛星平台,屬於微小衛星通用平台,「鵲橋號」也的確「身輕如鵲」,只有包含燃料也僅有幾百千克。
為穩定在遙遠的太空,同時保證對地月通訊的穩定,「鵲橋號」必須定位在一個叫做地月拉格朗日二點的位置附近,選擇一條獨特的Halo軌道。在早前2014年的嫦娥五號T1測試飛行器,已經驗證相關軌道轉移和控制技術。

拉格朗日點又叫做平動點,對兩個天體而言,它們的綜合引力影響在這些點(共計5個)達到平衡,那麼航天器處在這位置附近的Halo軌道時,將會相對兩個天體幾乎靜止。拉格朗日二點就是引力平衡、在較小天體外側的點,在月球背後。因此,選擇這個點有三大優勢:
a. 隨著這兩個天體一同運動,並與二者處在幾何關係幾乎不變的狀態;
b. 兩個天體引力平衡,衛星所需要的軌道維持燃料極少;
c. 沒有天體遮擋,一直暴露在日照下,太陽能豐富。

中繼星與地球、月球的軌道關係

因此,對設計壽命5年的通信衛星而言,它能輕易穩定在軌道數十年,足夠中國、乃至葉培建院士提出,可幫助其他國家類似月球背面任務使用。
「嫦娥四號」在2018年底抵達月球背面時,這個「鵲橋號」「天眼」將會執行任務的指令發送、信號轉發、資料下載等功能,成為連結地球與月球的「鵲橋號」。

中繼星實現地月信號傳遞的路徑

同時,這個中繼星還攜帶鐳射反射器,驗證中國超遠距離鐳射測距技術。中國2018年1月27日實現地月距離鐳射測距,而通信衛星將會把距離進一步增加約8萬千米(月球距離地球最遠狀態是40萬千米)。

由於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征四號丙火箭發射「鵲橋號」尚有剩餘運載力,這次任務還將攜帶兩顆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組成編隊實現天文干涉測量實驗。他們可以利用月球背後幾乎不被地球干擾的特點,實現更加純粹的觀測。宇宙「黑暗」時期到底有什麼,由它們來揭秘,也是人類首次採用這種方式觀測宇宙。

兩枚衛星組成的「太空天文台」

在最近航太日上,中國也宣佈兩顆衛星的命名「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衛星的主要設計團隊來自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素食者施匡翹(Zaina)為個人Youtube channel拍攝新一輯素食專題,今次會到印度餐廳介紹當地素食,她欣賞店內充滿民族色彩的裝潢設計。施表示,印度是全球最多素食種類的國家,印度素菜之繁多,令她完全超乎想像。她笑言自己最初對印度食品的認知,仍停留於印度咖哩。經深入了解後,她才明白印度素菜,全採用天然食材,包括:新鮮蔬果、豆類、芝士等,再配合新鮮材料及香料烹飪,完全毋須加工已足以炮製出千變萬化的佳餚。她並特別推介印度其中一款地道素菜,以粟米及薯仔做成的原脆餅,健康又香脆。

Zaina坦言從未到過印度,卻對印度文化深感興趣,包括她一直想知道印度成為全球素食人口最多國家的原因,加上受印度電影《作死不離3兄弟》影響,進一步萌生了解印度的求知欲。

Zaina坦言希望有機會到印度工作,順道朝聖印度素菜,但點解要工作才可以去印度呢?她解釋與家人有關:「最近我好想好想去旅行,可能因為以前去過旅行地方不多,日本及外國我都未去過,加上疫情關係,所以而家默默地安排一個同屋企人的家庭旅行。而印度可能未必好適合一家人去,但如果有工作機會,我絕對希望去朝聖當地素食,親身去到這個國家,比起上網搜尋到資料或者睇書,一定會有更加多了解。」

 


Omicron變種病毒殺入社區,爆發多條傳播鏈,社區更出現Delta傳播鏈。港周六(22日)新增26宗確診個案,25宗為本地個案,其中8宗是逸葵樓住戶或訪客,另有一宗是住映葵樓的逸葵樓清潔工,以及映葵樓一名嬰兒。另外,有三宗源頭不明個案,亦有逾100宗初步陽性,主要是葵涌邨逸葵樓群組。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周六(22日)有三宗源頭不明個案。患者分別是一名40歲男士,他居於南昌街。他主要於天水圍游泳池及葵涌象山邨工作,最後上班日期為1月19日,於1月16日放假時曾到訪花園街。在1月19日出現病徵,翌日到公立醫院求醫,採集樣本檢測後確診。

另有一名81歲疑Omicron患者,她已退休住大窩口邨富強樓,CT值為17,與早前有一宗居於逸葵樓、但在大窩口邨做保安的個案懷疑有關。第三位患者為一名疑染Delta患者,與家人住在藍田邨藍碧樓,在長沙灣政府合署返工。

張竹君表示,周六(22日)有超過100宗初步確診,包括一名49歲於松悅園耆和護養院男員工,他居於逸葵樓,主要照顧其中50多名長者。如果他最終確診,所有長者需要檢疫。此外,一名18歲女子初步確診,居於大窩口邨富德樓,於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就讀。

一名瑪嘉烈醫院員工亦初步確診,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指,該病人服務助理1月20日開始不適,翌日求診後陽性,居於映葵樓,她工作有佩戴口罩,但1月20日晚上在茶水間與其他病人助理聊天,當時無口罩,疑傳染予另一名病人助理。


「新華社」5月19日消息,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內容如下:

據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建設性磋商。

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品質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一名持自製「詐彈」 、來自內地的笨賊,原計劃到繁華的香港鬧市打劫,遂朝著高樓多林立的地方騎單車進發,結果誤闖深圳後,被邊界警察逮捕。

據港媒4月18日報道,香港警方清晨6點許在沙頭角公路石湧凹段,截獲一名年約30歲非法入境男子,在其袋中檢獲懷疑炸彈物體,男子當場被捕,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於現場展開調查。據了解,涉案偷渡男來自江蘇,因陷入財困,自製了一枚山寨炸彈,準備到香港中環去打劫。

上圖左邊是深圳,右邊是香港 (照片來源: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第六支隊)

他雖成功偷渡抵港,但人生路不熟,心想向著多樓的地方進發,就必會到達遍地黃金的中環,詎料這些年來,深圳商業區不斷發展,高樓拔地而起,五光十色喧鬧繁華,但香港的邊境,仍保持者純樸的鄉村風貌。

他踏著單車,朝著多樓的方向進發,一心想著要去中環,結果他走錯方向,抵達深圳,期間他經過一個邊境的檢查站,邊界人員發現男子形跡可疑上前截查,於其袋內檢獲一個狀似炸彈的可疑物品。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接到報案後到場,經初步檢查,確認該物品並非爆炸品,沒有炸藥成份。有關人員沒收該物品作進一步檢驗。事件中無人受傷,無需疏散。經初步調查,邊檢人員發現男子無有效身份證明文件,涉嫌非法入境及持有假炸彈。案件目前已經交給香港邊界警區重案組。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被譽為全球最好吃的即食麵、印尼老字號品牌營多麵(INDOMIE),日前一批湯麵口味被驗出調味料中農藥超標,進口中國台灣的900公斤貨品被要求全數銷毀或退運。

台灣食藥署周二(9日)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品項,指出高雄市「萬川實業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營多麵速食湯麵「班賈爾青檸風味湯麵」口味,調味粉包中被驗出可致癌農藥環氧乙烷的濃度達每公斤0.1毫克。依「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環氧乙烷為不得檢出,應低於檢測方法之定量極限每公斤0.1毫克。因此按照台灣當局規定,需於邊境銷毀或退運該批共900公斤速食湯麵。

 


網上流傳,有家長周一(23日)帶小朋友到朗豪坊一間展出稀有玩具的商店參觀,小朋友疑整跌標價逾5萬元的「天線得得B」、高1.8米的大型公仔,整個玩具翻跌地上破爛。事件引起網民熱議,不少人批評店舖明知兒童到訪,卻全無安全設施保護展品,有人翻出商店曾有安裝圍繩的相片,質疑店方有疏忽,但亦有人認為父母也有一定看管責任。

 

有網民PO出疑似現場拍攝到的閉路電視片段,見到一名男童背靠塑像,塑像隨即倒下,他此時覺得背後一空,轉身想扶住,惜一切已為時已晚。相片見到,疑似男童母親的女子怒視男童,另一名疑為職員的男子則指向「天線得得B」殘骸。

 

 

男童母親事後在Fb發文回應,指當時掛住睇野,突然好大聲,轉身驚見個公仔爆哂,個員工就聲稱佢個仔曾踢個公仔,她已同偕同丈夫即時賠錢,要「埋單3萬幾」。她又表示,見到事發影片後才知悉兒子無辜,「咁貴既公仔冇鎖住完全冇嘢圍住,仲屈佢踢跌,直頭覺得詐騙。」不少網民亦替兩夫婦不值,指店舖存心把易碎的巨型公仔放在人來人往的通道附近而全無安全措施,有人聲稱表示見過店舖曾把較大型的「天線得得B」公仔圍住,未知是否與今次為同一個。不過,見過鬼都怕黑,男童母直認「心理壓力好大,以為都唔敢行街。」